读《琐忆》(节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琐忆》(节选)
《琐忆》作者没有用长篇大论或根本性的事件来论述和表现鲁迅怎样崇高,怎样伟大,而是用自己所谈起的事情,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细致入微刻划地刻画了鲁迅的性格。
一些好事看来似乎不显然十分重要,而且彼此也没有什么密切的关连,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只不过是好些“琐忆”,但实际上它们都包含着深刻的意义,都反映出鲁迅性格的重要层面,本质方面;这就是文章开头就点出的鲁迅自己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两句诗不但如《琐忆》作者所说是鲁迅“自己的写照”,“是伟大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充分体现”,也是《琐忆》全文所要集中表现的题旨。
实际上,《琐忆》就是围绕着这立足于两句诗展开的,许多具体事例都是为了鲁迅突出表现鲁迅性格的这两个重要方面。
开头文章开头就引用了这两句话,中间又重复引用,可以起到说这两句诗在全文中均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在《琐忆》中,作者着意所写平易近人了鲁迅是怎样平易近人。
特别是对待青年,他更是热情关怀,耐心帮助,真正办到爱护备至。
《琐忆》的作者自己就是受周作人影响,得到鲁迅热情关怀和鲁迅努力的青年作家之一;他后来在文学事业上特别是在杂文作曲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和鲁迅分不开的。
据本版在另一篇文章《第一次会见鲁迅昌明》(收入《向鲁迅学习》,
鲁迅对青年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
起初,他相信进化论,以为青年必胜于老年,将来必胜于现在,因而对青年缺乏阶级分析。
一直到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由于激烈的阶级斗争事实的教训,鲁迅才完全认识到对待青年也要作具体分析。
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目睹了同是青年,而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书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
”(《三闲集·序言》)这也就是为什么当《琐忆》作者问到鲁迅替不太熟的青年修补靴子一事时,鲁迅会“微笑着打趣”承认自己是“进化论嘛”,并且接下去严肃地说:“进化论牵制过我……但也有过帮助。
”这说明,
鲁迅是严于解剖自己的。
他说过:“我或许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
的是冷血面地解剖我自己”(《坟·写在“坟”后面》)。
他从来不
隐瞒自己精神中的弱点、缺点,不否认自己走过的曲折的道路。
这也
说明,鲁迅分析问题不搞出绝对化;而是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待进化论
对自己的影响。
《琐忆》虽然只是记了一个“掌故”,只是邓颖超写
了茅盾由此而发的一点议论,却接触到鲁迅最重要的谈论思想,突现
了鲁迅的处事和性格。
“在现在这‘可怜’的世纪之交能杀才能生,能憎才能爱,能生
与爱,才能文。
”这是鲁迅在逝世前两周在一篇几篇题为《七论“文
人相轻”——两伤》中说的话。
鲁迅有鲜明的统治阶级感情,在热爱
人民大众,爱护革命同志的同时,对各色各样的敌人怀着强烈的憎恨。
正如人们所说,鲁迅像一团火,他给人民以光亮和温暖,却无情地烧
向敌人。
《琐忆》在论鲁迅平易近人时,也详述了上面提到的话,并
且用写成了很大篇幅写鲁迅对待敌人的态度:“鲁迅先生对待敌人,
对待变坏了的青年是决不宽恕,也决不妥协的。
”值得指出的是,作
者不会用很多笔墨写鲁迅对待敌人无法是怎样地“怒目而视”,而是
核心写了他的幽默和讽刺的才能,突出了一个“冷”字。
这表现了作
者对鲁迅战斗精神和风格的深刻。
鲁迅在世时,很多人说道鲁迅喜欢“冷嘲热讽”。
的确,“横眉冷对”就附带了对敌人最大的少脉轻蔑
和冷嘲,讽刺幽默也就是最极其尖锐最典型的冷嘲方式。
过去有些人
爱玩总喜欢把鲁迅描绘成“金刚怒目”式;“文化大革命”当中,更
是把鲁迅歪曲成只知道“打!打!作战!作战”的人。
很多人不认得
鲁迅不但对自己人,对人民是平易自然、慈祥可亲的,就是在对敌斗
争时也并不是只知道一味地斥责,有时候却是谈笑风生,嬉笑怒骂,
皆成文章的。
这正是“一个成熟了的思想战士的特点”。
《琐忆》作
者根据自己同沈从文鲁迅的大体上接触,自己对老舍的了解和理解,
才着意刻划了鲁迅作为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的战斗特点,
鲁迅远比一般斗士更守卫者丰富深刻,更生动灵活。
《琐忆》是一篇回忆性质散文,和一些写景抒情的散文不同,它
重在回忆、怀念人物,重在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作者利用了多样的
艺术手法,其中包括用对比的手法,写人物的外貌与上写写人物的内
心相结合的手法,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人物精神性格的手法,以及适当
地笔触插入一些议论的手法等等。
写对鲁迅的敬爱,不是一开头就写
这种爱恋,而是首先写由于听见一些人的歪曲、误解,未见鲁迅之前
对鲁迅就有相当的敬畏,一旦见面,误解全然冰释。
这一对比,一下
把感情燃烧到炽热点,使人对鲁迅的慈祥、平易坚信不移,产生“确
乎如此”的艺术效果。
从结构说,这样起头,也给人则不同凡响的新
鲜感。
文章表现鲁迅的精神,自始至终突出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和“俯首甘为孺子牛”两个方面,把对青年的爱护、教导和对敌人的
憎恶、讽刺对照着写,既全面真实地表现了鲁迅的伟大,又使微妙人
对鲁迅产生深刻的印象。
对于鲁迅,作者当代作家八次描写了他的面
貌举止,不但增加了读者对鲁迅的直接具体的观感,而且很好地展现
了鲁迅性格情绪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浓黑的胡须”,“明亮的目光”,“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不正衬出了一位坚定、沉着、勇猛、顽强的战士的性格吗?在读到进化论后消失的“沉默”、“眼睛望着远处”不正说明鲁迅对自己走过的道路是怎样反复
地总结过,是怎样严肃认真地对待,而在总结了经验教训之后,又怎
样信心百倍地前瞻着未来吗?对国民党地方官僚的奚落愚蠢的嘲笑,
闻一多既表现了鲁迅幽默开朗的性格,也表现表现了他对当事者的极
大轻蔑。
古人说:“言为心声。
”其实,一些心理素质典型的举止动
作又何尝不表现出与人物的内心状态呢?《琐忆》作者撰写鲁迅的思
想性格,写他的博大胸怀、独具特色爱憎和犀利的政治眼光,在很大
程度上也是借助了对鲁迅面貌和言谈举止的生动描绘的。
总观《琐忆》全篇,可以看到作者对鲁迅精神的精辟透彻的认识;感到他对鲁迅深深的章太炎怀念之情,一种最纯真、虔诚、崇高的感情。
《琐忆》其实是忆而不琐,它表现了深刻价值观的人生观和丰富
的内容,对我们认识鲁迅和研究鲁迅蕴含着重要体认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