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语文
第Ⅰ 卷
一、阅读《祝福》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
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①(一律/一直)忙,都在准备着“祝福”。
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
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
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②(陈放/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
甲,乙,——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丙。
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ǎi)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无论如何,我明天③(计划/决计)要走了。
1. 根据括号里的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在横线上给加点的字注上拼音。
烟(ǎi)瓦楞.朱拓.
2. 在文中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一律陈列决计
B. 一直陈列决计
C. 一直陈放计划
D. 一律陈放计划
3. 将下列三个句子依次填入文中的甲、乙、丙处,前后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家家如此②年年如此③今年自然也如此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②③①
D. ③①②
4. 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亦庄亦趣,增辉堂室。
下列选自《红楼梦》的对联,适合放在书房中的一项是
A. 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B.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C.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D.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答案】1. (1). 霭(2). léng(3). tà 2. A 3. B 4.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识记现代汉语常见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总之,字音是考试中常考的题型,考生要在平时多识记正确的字音,要养成正音正读的好习惯,要根据字形去准确辨识字音。
只有平时的多积累,养成好的习惯,才能很好的作答字音题。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烟霭;瓦楞léng;朱拓tà。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近义词辨析的能力。
这是一道考核近义成语辨析的题目,首先明确近义成语的区别,然后分析句意找到所给的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看哪个成语和它吻合,一律:一个样子,没有例外。
一直:有顺着一个方向,不拐弯的的意思。
根据文意应该家中没有变化,应该用“一律”;陈放:陈列放置。
陈列:是指把商品有规律地集中展示给顾客。
语境是福礼的物品摆放,所以用“陈列”;决计:表示主意已定,表示肯定的判断。
计划:计划具有两重含义,其一是计划工作,是指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
其二是计划形式,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
根据语境是决定要走了,所以用“决计”故答案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语句的连贯和衔接的能力。
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
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
本题要注意关注所给语句,根据观察语句②年年如此①家家如此,两个句子的逻辑顺序是由大道小。
所以可以确定顺序②①。
故答案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对联的理解能力。
一般要结合对题干的把握,仔细辨识对联适用的对象。
选项A,“嫩寒锁梦因春冷,花气袭人是酒香”这一诗句的意思是——冬春交际之时天气比较
寒冷树的嫩芽也被笼罩在这种天气之下,春天到了百花盛开花香袭人但是闻到的却是阵阵酒香。
突出酒的香味。
选项B,“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死后的财产还有剩余的人还在贪得无厌,走投无路才想起来回头是岸。
选项C,“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把世间的事弄懂了处处都有学问,把人情世故摸透了处处都是文章。
此对联适合书房。
选项D,“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意思是座上人的言谈字字珠玑,文雅高尚,进入堂前的人都身着华服,气度不凡,如焕发出仙气云霞般。
故答案选C。
【点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字形题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本题第一小题就是综合考查文段中的字音字形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平时的学习,主动的识记文本中的字音及字形。
二、根据要求整合相关知识。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现实主义先河,汉代被尊奉为儒家经典;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大多是民间歌谣,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B. 元代关汉卿的《窦娥冤》,借写窦娥的含冤赴死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批判;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则写了杜丽娘“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爱情故事。
C.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意在为革命者呐喊助威,其中的《范爱农》写革命者的觉醒;《彷徨》写作者的彷徨苦闷,其中的《故乡》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失望。
D. 19世纪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总集《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的《欧也妮·葛朗台》体现了金钱对人性的扭曲和对亲情的伤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文学常识的识记要注意从作家作品入手,平时多积累多记忆。
选项C,《故乡》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失望。
主题理解有误。
主题:儿时的“故乡”,给“我”许多欢乐、甜蜜的回忆,甚至可以说代表了一种“理想”。
而现实的“故乡”,却面目全非,沉寂、毫无生气,昔日的人物,也失去了纯真与温情,变得冷漠、麻木、市侩和猥琐。
使“我”感到“希望”的幻灭,心中无比“悲哀”。
故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识记文化常识能力类试题。
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总之,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考生要在平时的时候多
识记多积累,典型的作家作品、文体知识、题裁特点都是考生要积累的方向。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果行,国人皆劝.。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劝:劝说
B. 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矜:夸耀
C. 宁趋.为礼,且告以意趋:小步快走
D. 兵久则变生,事苦则虑易.易:改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选项A,劝:劝勉。
故答案选A。
【点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
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
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
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与所给例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
A.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B. 夫匈奴,兽.聚而鸟散
C. 阶下有巨池,野藕已花.
D. 宁大奇.之,因起问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能力。
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
选项A,“退”使动用法,使吴国撤退;选项B,“兽”名词做状语,像鸟兽一样;选项C,“花”名词做动词,开花;选项D,“奇”意动用法,认为奇异、奇怪;例句,“危”意动用法,认为危险。
故答案选D。
8.对下列句中画线部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没有人比你落后了吧?
B. 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
孝文帝时杀死了人
C. 此盗跖居民间者耳,曷足道哉!
这些是处于民间的坏人罢了
D. 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都想收获名声,确定价格给君侯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就是增补。
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调”。
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选项A,“无乃后乎”恐怕太晚了吧?“无乃”固定词组,翻译为“恐怕”;选项B,孝文时诛死:孝文帝时被判死刑。
“诛死”被判死刑;选项D,“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都想在您这儿获得美名,奠定声望。
注意介词“于”,介词结构倒装。
故答案选C。
【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三、(共7分,每空1分)
9.在横线处写出作品的原句。
①身既死兮神以灵,_____________。
(屈原《国殇》)
②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③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______________!(关汉卿《窦娥冤》)
⑤_____________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⑥李白在被排挤出长安、其“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破灭后,在诗歌中写下了表现自己蔑视权贵、张扬个性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子魂魄兮为鬼雄(2). 唯见江心秋月白(3). 一尊还酹江月(4). 你错勘贤愚枉做天(5). 梧桐更兼细雨(6).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7). 使我不得开心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本题属于后者。
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
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酹”“勘”。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四、阅读《米洛斯的维纳斯》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因此,对我来说,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那两条已经丢失了的胳膊的方案,我只能认为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
当然,那些方案对丧失了的原形是做过客观推定的,所以,为复原所做的一切尝试,都是顺理成章的。
我只不过是自找烦恼而已。
然而,人们对丧失了的东西已经有过一次发自内心的感动之后,恐怕再也不会被从前的、尚未丧失的往昔所打动了吧。
因为在这里成为问题的,已不是艺术效果上的数量的变化,而是质量的变化了。
当艺术效果的高度本身已经迥然不同之时,那种可以称为对欣赏品的爱的感动,怎能再回溯而上,转移到另一个不同对象上去呢?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的精美绝伦。
比如,也许她的左手掌上托着一只苹果,也许是被人像柱支托着,或者是擎着盾牌,抑或是玉笏?不,兴许根本不是那样,而是一座显露着入浴前或出浴后羞羞答答的娇姿的雕像。
而且可以进一步驰骋想象——会不会其实她不是一座单身像,而是群像中的一个人物,她的左手搭放在恋人的肩头。
人们从考证的角度,从想象的角度,提出形形色色的复原试案。
我
阅读着这方面的书籍,翻阅着书中的说明图,一种恐惧、空虚的感觉袭上心来。
选择出来的任何一种形象,都如我方才所述,我对此无法再抱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
10. 下列对选文中画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倒人胃口:这些修复方案缺乏想象力,技法低劣,全是些奇谈怪论,令人反感。
B. 顺理成章:为复原所做的尝试以相对可靠的客观推定为基础,有一定的合理性。
C. 空虚的感觉:作者驰骋想象对原形的种种猜想,说明图中都有,因而觉得失落。
D. 一腔怒火:这些书籍竟然假借艺术的名义否定那个真正的原形,这让作者愤怒。
11. 大水法的残垣是圆明园中一个著名景观,如今是否要修复还有争议。
有人反对修复,理由是大水法的残垣和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样具有残缺美。
你认可该反对者的理由吗?请根据选文中对维纳斯残缺美的相关阐释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0. B 11. 答案示例一:
我认为该反对者的理由不成立。
从选文来看,维纳斯的残缺美在于残缺能给欣赏者带来广阔的想象空间,令人产生无限遐想,即“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
而大水法的原形今天可以确切知道,其残缺之美在于残垣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苍凉悲壮,令人震撼。
可见这两种“残缺美”的内涵不一致,该反对者的理由不合逻辑。
答案示例二:
我认为该反对者的理由成立。
选文中提到,维纳斯的残缺美还在于“人们对丧失了的东西已经有过一次发自内心的感动”。
维纳斯因残缺而让人有了可以产生无穷想象的美妙感受,大水法因残缺而让人痛心、悲凉,二者内涵不同,但都因残缺而达到新的“艺术效果的高度”,都让人有“对欣赏品的爱的感动”。
因此二者的残缺美也有一致性,该反对者的理由有其道理。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中文意和词语的理解能力。
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词语的理解,对文本内容有一个分析和把握。
选项A,倒人胃口:原指某种东西吃得太多而把胃口弄坏。
现在常用来比喻对一件事的厌烦情绪。
技法低劣,全是些奇谈怪论,理解有误,文段中不涉及到“技术低劣”也谈不到“奇谈怪论”。
选项C,说明图中都有,因而觉得失落。
分析有误。
原文说的是:选择出来的任何一种形象,都如我方才所述,我对此无法再抱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
选项D,这些书籍竟然假借艺术的名义否定那个真正的原形,对原因分析有误。
原
文说的是,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
故答案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意的理解和评价的能力。
这类试题首先要按照题干的要求,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到原文中去找可以论证自己观点的内容。
本题题干要求是:大水法的残垣是圆明园中一个著名景观,如今是否要修复还有争议。
有人反对修复,理由是大水法的残垣和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样具有残缺美。
你认可该反对者的理由吗?请根据选文中对维纳斯残缺美的相关阐释谈谈你的看法。
根据原文作者的观点:我只能认为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
当然,那些方案对丧失了的原形是做过客观推定的,所以,为复原所做的一切尝试,都是顺理成章的。
然而,人们对丧失了的东西已经有过一次发自内心的感动之后,恐怕再也不会被从前的、尚未丧失的往昔所打动了吧。
因为在这里成为问题的,已不是艺术效果上的数量的变化,而是质量的变化了。
当艺术效果的高度本身已经迥然不同之时,那种可以称为对欣赏品的爱的感动,怎能再回溯而上,转移到另一个不同对象上去呢?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的精美绝伦。
考生可以从对艺术品的想象和艺术品的残缺美角度进行论证分析和评价。
【点睛】分析概括作者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题目有两类,一类是先概括然后分析,一类给出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分析主要是从文章的角度分析,另一类是从现实的角度进行分析。
从文章的角度分析主要要找到文章的相关的材料依据,从现实的角度分析主要是分析现实意义或启示等。
例如此题就要从文本中对残缺美的认同的观点,结合题干现实中的圆明园景观是否要修复进行分析和评价。
五、微写作(共10分)
12.请从下面《论语》选文中选择一句,以之为主题,为名著中的某个让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写一段评语。
要求:结合名著中的相关内容,符合人物特征,120字左右;
①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
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泰伯》)
【答案】答案示例
①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示例一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迎接林黛玉进贾府时,讨老太太欢心,说话八面玲珑。
毒设相思局,计赚尤二姐,机心甚重。
正直善良的人,应表里如一。
表面亲热,内心狠毒,使人失去防范,是加倍的远离仁爱。
仁爱,是真诚的表现,是让他人愉悦,让自己心安,以此达到
内外和谐,人我一体。
王熙凤这样的人,倚仗自己过人的能力,机关算尽,私欲膨胀,聪明太过,终无好结局。
示例二
葛朗台可谓巧言令色之徒。
花言巧语,为守住财产处心积虑;伪善吝啬,为骗取女儿的继承权不择手段。
因对金钱的执着一念,面对镀金的梳妆匣,本能的要抢来占为己有;面对病重的妻子,关心的是要不要花很多钱。
仁者爱人,但葛朗台一生只爱金钱,置亲情于不顾。
仁者自爱,而葛朗台早已失去自我,甘心被金钱役使。
无论怎样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虚伪的本心也不会被掩盖,仁心自然无从谈起。
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
示例一
《红岩》中的许云峰,为党做地下工作,与敌人斗智斗勇。
遭叛徒出卖后,挺身而出,主动吸引敌人,掩护在茶馆接头的同志转移。
君子心中有理想,有坚定的信念,不为外界纷扰打乱内心。
因为忠诚,所以笃定。
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勇敢;表现在态度上,就是镇定平静。
一事一地的胜负得失,不是许云峰关注的重点。
人类解放,天地大道,才是君子的热望所在。
示例二
《呐喊》中的车夫就是这样一位君子。
他本可以一走了之,不承担妇女摔倒的责任;本可以如心存疑虑的“我”,计较处理此事的得失。
但是同样为生计奔波于大风中的他,却毫不迟疑的搀扶起倒地的同胞,步履坚定的走向警署。
胸襟坦荡如此,方会依道义而行;做事光明磊落,自不会患得患失。
虽身为普通劳动者,亦不愧君子之称!
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泰伯》)
示例一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曾因出身烂包家庭,在同学中抬不起头,曾被同学冤枉,也曾遭遇家人的不理解。
挚爱的田晓霞因公牺牲,爱情成了绝响。
命运好像总与他开玩笑,但孙少平用自己朴实的内心赢得了众人的喜爱,用拼搏奋斗获得了应有的待遇。
君子胸怀宽广,是因为没有狭小阴暗;坚忍,是因为知道一定要经过考验,才能得到命运的垂青。
示例二
拨开历史的烟云,那些为理想奋斗终生,为大道砥砺前行的身影中,最为高大的正是您——大成至圣。
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不屈不挠,您的目光早已投向更远的未来;著书立说,宣扬文教,因材施教,将儒家思想的种子根植于华夏大地。
若无内心执着的坚守,如何被称丧家犬,仍欣然而笑;若无延续文化道统的担当,怎有对自己一生志业的坚持。
万世师表,垂范后世,您恰如北极星辰,永远照耀着中国历史的天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名句的解读和运用的综合能力。
这类试题一定要弄清清楚题干的要求,然后从对名著名句的理解进行入手,在答题的时候要注意扣住要求,调动平时所读名著。
本题首先要理解题干所给的名句:①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要注意从名著中选取“能言善辩”的人物作为写作的对象。
②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述而》)要注意从“坦荡”和“戚戚”的人物性格中去选取名著人物。
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泰伯》)要从“志向”“担当”的角度选取人物。
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洁,要符合字数的要求。
第Ⅱ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