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养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动物保健2023.07
健康养殖
摘要:在蛋鸡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场的科学养殖技术的欠缺,就会导致养殖中存在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到蛋鸡的生长发育,还会影响到产蛋量,甚至会导致养殖场出现疫病和死亡情况,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通过对蛋鸡养殖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全面归纳和总结并具有针对性地指出应对策略,可以为广大蛋鸡养殖场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蛋鸡;养殖管理;应对策略
蛋鸡养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张丽琼
(安徽省巢湖市天河街道农业综合服务站合肥238000)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3.07.054
收稿日期:2022-11-11
作者简介:张丽琼(1969.9—),女,安徽合肥人,本科,中级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蛋鸡养殖量在不断增加,而养殖场的养殖水平却没有随着养殖量的提升而提升,导致一些养殖场还依旧保持原来的养殖水平,这就会导致饲养管理水平不能适应当前的养殖模式和养殖量,出现脱节,从而导致各种饲养管理问题,给养殖场造成严重困惑[1]。
1蛋鸡养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方法落后
由于养鸡场的规模大小差别很大,而且以小型养殖场居多,这
类养殖场中常常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这样就不能跟上蛋鸡养殖业的发展,使得管理方法落后,而且相关的部门并没有相对统一的指导性文件,这就导致管理更加混乱,基本上都是养殖场自己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管理,导致养殖企业之间出现明显的差异性,也导致管理落后的企业在养殖过程中的养殖成本过高。
1.2管理措施不规范
在饲养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知识,使得管理措施不规
范,饲料和饮水随意供给,而且不注重营养搭配,鸡舍内的密度过高,内环境不稳定,随着外界的变化影响非常严重。
没有根据蛋鸡的日龄进行相应的免疫接种等工作,甚至都没有制定出免疫接种程序。
而且在免疫的时候没有科学规范,导致免疫接种效果不好。
有的养殖场没有消毒计划,不进行消毒工作。
1.3污染问题严重
养殖中会产生多种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
重的污染和对鸡群形成潜在的威胁。
但一些饲养管理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污染物存在会造成的危害,常常会将鸡舍内清理出来的污染物随意丢弃到养殖场内或者是在养殖场的周围,没有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无害化处理,从而导致这些污染物中各种病原滋生,还会招来蚊蝇等。
2蛋鸡养殖管理中各种问题的应对策略
2.1合理选择和规划养殖场
在蛋鸡养殖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这些工作是关系蛋鸡养殖成
功与否的基础。
这些准备工作包括养殖场的选址和合理建设。
养殖场应当选择在远离城市和乡村的位置,但养殖场周围应当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以便于进行运输工作。
养殖场要远离居民区,避免靠近生活用水的水源地,防止对居民日常生活造成影响[2]。
而且适宜建设在向阳背风的空旷地方。
远离其他动物饲养场和屠宰场等。
选好地址后,建立养殖场四周的绿化带。
在选址后就要着手规划养殖场内的布置,需要建设种鸡场-孵化场-青年鸡养殖场-蛋鸡养殖场,还需要有办公区、养殖区、污染区、隔离区、消毒通道等。
2.2种鸡的引进
科学选择优质的蛋鸡品种是关系到养殖能不能取得好的效
果。
所以在养殖中要根据养殖场的情况,当地的气候以及养殖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
最好是选择在当地养殖量大,具有良好生长潜力的鸡品种进行饲养。
而且种鸡需要从生产条件较好的养殖场购买,并且在购买前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并且要对所购买的种鸡进行抽检,确定合格后方可引进。
2.3科学饲养管理
对蛋鸡养殖管理要根据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阶段的要求不同,管理方案也不同。
1)育雏鸡饲养管理。
育雏鸡通常是指在42日龄以内的鸡,这
个时期的鸡应当以保暖为主,注意避免环境的变化。
鸡在出壳后的一周内的温度应当保持在34℃左右,不能相差较大,而后要在每周逐渐下调3℃左右,同时对雏鸡进行观察,雏鸡没有出现扎堆,说明温度合适。
育雏室内还需要有适宜的湿度,避免出现脱水的情况。
10d 内的湿度以60%~70%为宜,最高不能超过75%[3]。
10日龄以后的雏鸡应当保持湿度在55%~60%之间。
雏鸡孵化后首先应当提供温度适宜的饮水,通常是在0.5~1h 内开始,同时要在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和一些盐,一直饮用到2周左右,也可以饮用2d 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
在饮水后的1~2h
后就可以给其饲喂开食料。
开食可以用小米或者细碎玉米粒,在饲喂两次后改为饲喂雏鸡全价饲料,饲喂时采取少量勤喂的方式。
雏鸡舍在经过3~7d 后就需要进行通风,尤其是当人进入时明显感
108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觉到有刺鼻的气味,就要进行通风。
通风应当选择在环境温度较高
的中午时间,这样对室内温度影响相对较小。
养殖时还要控制好饲养密度,以40只鸡/m2为宜,而且随着日龄的增长,要逐渐降低饲养密度。
刚出壳的雏鸡视力没有发育完善,需要对其加强光照,通常光照强度控制在20~30Lx之间,而且在前3d要保持24h的光照,以便能够让雏鸡适应环境,也便于雏鸡进行采食和饮水。
而后随着雏鸡的生长,逐渐减少光照时间,直至雏鸡到21日龄时的光照时间维持在8~12h之间。
鸡群在1日龄时,要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用于预防马立克氏病。
其他疫苗的接种应当根据养殖当地的疫病发生情况,制定科学
的免疫程序。
2)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当雏鸡超过42日龄后,就进入育成鸡阶段,这个的阶段的鸡已经适应环境,温度也控制在15~22℃之间,饲养密度应当为15只/m2左右。
育成鸡时期饲养管理的关键是要通过这个时期的饲养使得其整体情况发育良好,符合标准,逐渐向产蛋鸡过度。
要使得鸡群的骨架和整齐度进一步达标,这就需要通过制定饲养计划来达到这个标准。
在饲养时要注意调整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尤其是其中蛋白质和能量性物质的比例,避免鸡群在这个时期饲养过肥或者过瘦。
定期对鸡群进行抽样检测,使得其体重达到标准体重。
通过这样进行饲养管理,就可以为以后母鸡的产蛋性能的发挥打下基础,也可以延长母鸡的使用寿命,减少母鸡的淘汰率,也就相当于提升了养殖效益。
育成鸡的光照时间要严格把控,尤其是要坚决避免光照时间过长的情况。
如果光照时间过长,就会导致育成鸡过早的进入性成熟阶段,提前进入产蛋期,而过早的进入产蛋期会对所产的蛋产生影响,不仅会导致产蛋的重量以及所产出蛋的质量下降,还会因为提早开产而使得产蛋期缩短,而要尽早被淘汰,使得养殖场的养殖成本升高。
所以在育成鸡阶段,每天的光照时间应当控制在8h以内,最长也不能超过10~11h,否则必然会导致性早熟。
3)产蛋鸡的饲养管理。
当蛋鸡到120日龄后就进入产蛋期,产蛋期又可以分为产蛋前期、产蛋中期和产蛋后期。
在产蛋前期的育成鸡阶段,其14周龄进行转群,通常转群是由平养模式转变为笼养模式。
而后就进入产蛋前期。
这时候可以在饲料中加入一些中草药和多种维生素,能够提升鸡群的免疫力和营养准备,为产蛋做好准备。
添加的中药有黄芪、菊花和刺五加等,还可以添加一些钙、锌等,还有多种维生素。
蛋鸡在这个阶段还在进行生长发育,体重也有所增长,这个阶段也是为产蛋高峰期打基础,所以给蛋鸡的饲料一定要营养丰富。
而且要注意这个阶段时的体重变化,严格控制体重,保持最佳的体型。
产蛋中期也就是进入产蛋高峰期,这个时期的管理应当重视环境控制和营养物质的含量和搭配。
这个时期就是蛋鸡精细化管理的时间段,不仅要保持鸡舍内的清洁和卫生,还需要保持良好温
度和湿度,通常温度应当控制在15~23℃之间,湿度应当控制在60%~70%之间。
每个鸡笼内放置4只产蛋鸡。
这时候的光照时间控
制在16h左右,光照强度应当保持为10~20Lx。
在产蛋高峰期的营养供应非常重要,随着产蛋率的变化而控
制营养物质的使用量。
当产蛋率达到80%左右时,要将饲料中的粗
蛋白含量控制在17%左右,以后随着产蛋率的提升,改变粗蛋白的
含量,产蛋率每提升约10%,蛋白质的含量应当提升约1%。
能量性
物质也要随之而改变,当蛋鸡的产蛋率达到90%时,其中日粮的代
谢能应当控制在11.34~11.55MJ/kg之间。
能量的变化会对采食量
有很大的影响。
能量要与蛋白质以及采食量之间进行科学的配比,
促进产蛋高峰期的到来。
高峰期的蛋鸡由于对钙、磷等消耗过大,
因此,在饲料中按照1:5的比例添加磷和钙对产蛋性能的发挥尤其
重要。
产蛋后期指鸡群到300日龄以后,需要根据产蛋量和鸡蛋的
市场价格来综合评价鸡群是否应当进行淘汰。
当产蛋率下降到80%以下时,要对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予以下调,到15%左右。
而
后产蛋率还会逐渐下降,当下降到50%时,就应该对全群进行淘
汰。
如果鸡群的日龄达到500日龄时,产蛋率到60%左右就可以予
以淘汰。
2.4污染物质的无害化处理
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质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尤其
是粪便,可以建立化粪池进行废物利用,也可以对粪污进行堆肥发
酵,这样均可以将其中的病原杀死,同时还可以起到化废为宝的效
果。
对其他各种污染物要及时清理出养殖场,防止长期在养殖区内
造成病原的滋生,从而引发鸡群出现疾病。
在清理后要进行消毒工
作,防止病原扩散。
3结语
在蛋鸡养殖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饲养管理方面的方
法和措施应用不科学,还有就是饲养管理人员没有科学的管理方
式和理念。
这就导致蛋鸡养殖场的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受到严重
损失。
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提升饲养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
平和科学管理的理念,还需要从养殖场的选址、建设、种鸡的引进、
各种年龄鸡群的科学养殖方式的管理以及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等
方面进行把控。
这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养殖效果。
█
参考文献:
[1]易旭.蛋鸡养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畜禽种业,2022,18
(7):96-97.
[2]胡红坤.蛋鸡标准化养殖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
版),2019(12):43-44.
[3]锡东颖.蛋鸡规模化养殖管理主要技术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7
(11):93-94.
109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