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调制方式测试方法的研究与仿真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针对超高频RFID系统应用中出现的一次性读取率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改进结构。本文在分析了通信系统中常用的差错控制方式后,设计出在校验码部分级联上具有纠错能力的卷积码的编译码模块。此方案以增加硬件复杂度为代价减少重复通讯时间,从而提高了超高频系统产品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本文利用LabVIEW平台对模块中的关键结构-Viterbi译码器进行了设计和仿真。
本文首先通过介绍UHF RFID读写器射频前端设计的基本原理,采用射频通用收发模块进行射频前端设计的方法,给出了以ADF7020收发芯片为核心的UHFRFID读写器的射频前端的整体设计和具体的实现电路,设计了包括射频收发电路、射频前端匹配电路、滤波电路、环行器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 其次根据EPC Gen-2的协议标准进行了UHF RFID读写器的基带编码解码的仿真设计,然后开发了以FPGA为核心的完整的数字基带硬件电路,实际调试表明整个基带编解码软件在硬件基带PCB板上运行状况良好,并能对EPC Gen-2的协议标准的命令进行正确的编码解码。
6.学位论文曹文学UHF RFID射频前端及其编解码设计2009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的数据采集和自动识别技术(以下通称RFID技术)。而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Ultra High Frequency RFID,UHF RFID)具有识别距离远、识别准确率高、识别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而成为当前研发的热点。UHF RFID读写器的难点就在于射频前端电路和基带编解码的设计,它们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读写器的性能好坏。
本文在分析基于软件无线电通信机框架的阅读器中信道监控模块作用后,提出了基于软件无线电的信号监控算法,提出无线射频信号的三个特征参数载波频率、符号速率和调制类型。然后讨论了射频信号的载波频率过零序列估计算法与实现、码元速率小波变换估计算法与实现,讨论了BP网络调制分类器的算法与实现。并最后对算法进行仿真实现,分析了算法的性能。
5.期刊论文胡力.何怡刚.佐磊基于软件无线电和LabVIEW的RFID调制制式测试研究-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27(3)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测试技术已成为RFID技术研发和应用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技术保障.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LabVlEW的RFID调制方式测试方法.在软件无线电的基础上,采用四个特征参数,通过由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实现对2ASK、4ASK、2FSK、4FSK和BPSK等RFID系统典型调制方式进行识别.讨论了方案设计,给出了仿真实验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识别率和实时特性.
本文链接:/Thesis_Y1511308.aspx
授权使用:石家庄学院(sjzxy),授权号:271a841e-11a9-4c63-b98c-9e3500ad7738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21日
最后通过研究学习软件无线电的理论和开发方法,把UHF RFID读写器的射频前端分成射频模拟前端和射频数字前端,给出了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思想的UHF RFID射频数字前端设计模型,并借助于SIMULINK中的信号处理工具箱对构建的数字前端的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验证了用软件无线电实现UHF RFID数字前端的可行性。
作者:佐磊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1.学位论文刘少新无线射频识别信号监控算法的研究与实现2006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识别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及民用的各个领域。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无接触地以无线射频的方式完成通信,达到自动识别的目的。多频自适应射频识别阅读器是未来阅读器的发展方向,将软件无线电的理论应用到多频射频识别阅读器的结构上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分析总结了无线射频识别所用的通信技术,提出以软件无线电技术来实现多模阅读器通信接收机;分析了以软件无线电技术来实现无线射频识别多模阅读器通信接口的框架;对多模阅读器通信机中的信号监控模块进行分析;并进行信号监控的算法设计与仿真。
3.会议论文邸金山.张其善.杨东凯一种基于ISO18000-6B的远距离RFID阅读器的设计2008
介绍了射频识别(RFID)系统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ISO18000-6B协议的远距离RFID阅读器系统设计方案。基于软件无线电思想设计了射频发射、射频接收和基带处理等硬件电路,给出了抑制载波泄漏的两种途径。讨论了通信链路中信号的编码、解码和协议中的防碰撞机制,给出了软件的设计及其实现。测试结果表明阅读器稳定、可靠、可配置性强。
湖南大学
硕士学位名:佐磊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指导教师:何怡刚
20090418
RFID调制方式测试方法的研究与仿真
关键字:射频识别;UHF RFID;射频前端;基带编码解码;软件无线电
7.学位论文赵晶超高频RFID系统结构的研究与设计2009
射频识别技术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的一种无线电自动识别技术。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是射频识别技术中的一种,具有读写速度快、识别距离远的优点,是目前RFID研究的一个热点方向。本文首先系统介绍了RFID系统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对RFID现存的三大标准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介绍了RFID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对典型RFID系统介绍的同时,分析了超高频RFID系统在结构上与普通RFID的异同,引出了超高频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本文深入分析了ISO/IEC18000-6协议,根据协议要求提出了超高频系统的设计方案;对信号调制解调、编解码和防碰撞控制重要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设计;并且使用NI公司的LabVIEW软件对数字调制解调模块和基带编码模块进行了功能的仿真验证。这些程序模块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一个子模块嵌入到更大规模的项目中使用,为搭建大规模射频测试平台提供了一些有用功能构件,避免了重复的开发设计。
4.学位论文刘浩HF RFID标签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008
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RFID)以识别率高、抗干扰性能好和存储能力强等诸多优势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中。然而由于RFID技术在发展中类型和标准多样,导致电子标签的测试不同于传统的模数混合芯片,这极大地阻碍了RFID技术的推广应用。因此,本论文设计和实现了一种能够兼容多个主流标准的高频RFID标签自动测试系统,能够从物理层到应用层对电子标签进行一致性测试,对构建开放的电子标签自动化测试平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电子标签自动测试系统以虚拟仪器技术为基础,分为“横线”和“纵线”两条总线,由终端计算机统一管理和控制。前者由模块化的硬件组成,完成基本的高频信号收发功能;后者由高效稳定的软件组成,控制仪器和电子标签的有效交互、数据格式的封装和解封以及信息的显示和存储。此外,提供了一系列扩展测试功能,能够有效地对获取的信号进行时域和频域参量的提取和分析,能够使用标签防碰撞算法消除仪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的通信冲突。这种基于软件无线电思想的测试系统不仅能够增加系统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而且便于以后的扩展和维护。对比理论和测试结果,表明该自动测试系统能够对多种高频RFID电子标签完成一致性测试。它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回复信号的电参数从而评估电子标签的性能,能够实时记录和存储测试结果以检索和回溯测试数据,能够在开放性的软件平台上扩展测试功能。系统的性能指标与设计目标吻合,满足电子标签的测试要求。实验证明,以软件为核心构建RFID电子标签的自动测试系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克服传统测试仪器功能固化的限制,具有成本低、集成度高和扩展性强等优势。
本论文所有设计都通过LabVIEW软件仿真实现。LabVIEW作为NI公司虚拟仪器的开发平台,以直观简单的图像化编程方式、众多源码级的设备驱动程序、多种多样的硬件卡支持,能为用户快速的搭建所需要的测试控制平台。本文以软件无线电思想搭建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为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的研究和测试提供了简便直观的平台。
2.期刊论文黎恒.Li Heng超高频RFID读写器射频前端的设计-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0,29(5)
在现行RFID读写器解决方案中,由于直接将A/D变换置于天线端的理想解决方案目前还不可行,宽带射频前端的设计是软件无线电实现的关键技术.通过研究射频前端的基本原理,采用基于零中频的软件无线电架构方案,根据EPC协议设计了超高频RFID读写器的射频前端,并给出了使用通用芯片的设计方法,最后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射频前端的发射功率可达29 dBm,系统工作稳定、数据传输准确,达到了预期目标.
本文首先通过介绍UHF RFID读写器射频前端设计的基本原理,采用射频通用收发模块进行射频前端设计的方法,给出了以ADF7020收发芯片为核心的UHFRFID读写器的射频前端的整体设计和具体的实现电路,设计了包括射频收发电路、射频前端匹配电路、滤波电路、环行器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 其次根据EPC Gen-2的协议标准进行了UHF RFID读写器的基带编码解码的仿真设计,然后开发了以FPGA为核心的完整的数字基带硬件电路,实际调试表明整个基带编解码软件在硬件基带PCB板上运行状况良好,并能对EPC Gen-2的协议标准的命令进行正确的编码解码。
6.学位论文曹文学UHF RFID射频前端及其编解码设计2009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的数据采集和自动识别技术(以下通称RFID技术)。而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Ultra High Frequency RFID,UHF RFID)具有识别距离远、识别准确率高、识别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而成为当前研发的热点。UHF RFID读写器的难点就在于射频前端电路和基带编解码的设计,它们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读写器的性能好坏。
本文在分析基于软件无线电通信机框架的阅读器中信道监控模块作用后,提出了基于软件无线电的信号监控算法,提出无线射频信号的三个特征参数载波频率、符号速率和调制类型。然后讨论了射频信号的载波频率过零序列估计算法与实现、码元速率小波变换估计算法与实现,讨论了BP网络调制分类器的算法与实现。并最后对算法进行仿真实现,分析了算法的性能。
5.期刊论文胡力.何怡刚.佐磊基于软件无线电和LabVIEW的RFID调制制式测试研究-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27(3)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测试技术已成为RFID技术研发和应用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技术保障.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LabVlEW的RFID调制方式测试方法.在软件无线电的基础上,采用四个特征参数,通过由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实现对2ASK、4ASK、2FSK、4FSK和BPSK等RFID系统典型调制方式进行识别.讨论了方案设计,给出了仿真实验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识别率和实时特性.
本文链接:/Thesis_Y1511308.aspx
授权使用:石家庄学院(sjzxy),授权号:271a841e-11a9-4c63-b98c-9e3500ad7738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21日
最后通过研究学习软件无线电的理论和开发方法,把UHF RFID读写器的射频前端分成射频模拟前端和射频数字前端,给出了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思想的UHF RFID射频数字前端设计模型,并借助于SIMULINK中的信号处理工具箱对构建的数字前端的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验证了用软件无线电实现UHF RFID数字前端的可行性。
作者:佐磊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1.学位论文刘少新无线射频识别信号监控算法的研究与实现2006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识别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及民用的各个领域。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无接触地以无线射频的方式完成通信,达到自动识别的目的。多频自适应射频识别阅读器是未来阅读器的发展方向,将软件无线电的理论应用到多频射频识别阅读器的结构上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分析总结了无线射频识别所用的通信技术,提出以软件无线电技术来实现多模阅读器通信接收机;分析了以软件无线电技术来实现无线射频识别多模阅读器通信接口的框架;对多模阅读器通信机中的信号监控模块进行分析;并进行信号监控的算法设计与仿真。
3.会议论文邸金山.张其善.杨东凯一种基于ISO18000-6B的远距离RFID阅读器的设计2008
介绍了射频识别(RFID)系统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ISO18000-6B协议的远距离RFID阅读器系统设计方案。基于软件无线电思想设计了射频发射、射频接收和基带处理等硬件电路,给出了抑制载波泄漏的两种途径。讨论了通信链路中信号的编码、解码和协议中的防碰撞机制,给出了软件的设计及其实现。测试结果表明阅读器稳定、可靠、可配置性强。
湖南大学
硕士学位名:佐磊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指导教师:何怡刚
20090418
RFID调制方式测试方法的研究与仿真
关键字:射频识别;UHF RFID;射频前端;基带编码解码;软件无线电
7.学位论文赵晶超高频RFID系统结构的研究与设计2009
射频识别技术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的一种无线电自动识别技术。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是射频识别技术中的一种,具有读写速度快、识别距离远的优点,是目前RFID研究的一个热点方向。本文首先系统介绍了RFID系统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对RFID现存的三大标准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介绍了RFID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对典型RFID系统介绍的同时,分析了超高频RFID系统在结构上与普通RFID的异同,引出了超高频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本文深入分析了ISO/IEC18000-6协议,根据协议要求提出了超高频系统的设计方案;对信号调制解调、编解码和防碰撞控制重要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设计;并且使用NI公司的LabVIEW软件对数字调制解调模块和基带编码模块进行了功能的仿真验证。这些程序模块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一个子模块嵌入到更大规模的项目中使用,为搭建大规模射频测试平台提供了一些有用功能构件,避免了重复的开发设计。
4.学位论文刘浩HF RFID标签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008
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RFID)以识别率高、抗干扰性能好和存储能力强等诸多优势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中。然而由于RFID技术在发展中类型和标准多样,导致电子标签的测试不同于传统的模数混合芯片,这极大地阻碍了RFID技术的推广应用。因此,本论文设计和实现了一种能够兼容多个主流标准的高频RFID标签自动测试系统,能够从物理层到应用层对电子标签进行一致性测试,对构建开放的电子标签自动化测试平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电子标签自动测试系统以虚拟仪器技术为基础,分为“横线”和“纵线”两条总线,由终端计算机统一管理和控制。前者由模块化的硬件组成,完成基本的高频信号收发功能;后者由高效稳定的软件组成,控制仪器和电子标签的有效交互、数据格式的封装和解封以及信息的显示和存储。此外,提供了一系列扩展测试功能,能够有效地对获取的信号进行时域和频域参量的提取和分析,能够使用标签防碰撞算法消除仪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的通信冲突。这种基于软件无线电思想的测试系统不仅能够增加系统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而且便于以后的扩展和维护。对比理论和测试结果,表明该自动测试系统能够对多种高频RFID电子标签完成一致性测试。它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回复信号的电参数从而评估电子标签的性能,能够实时记录和存储测试结果以检索和回溯测试数据,能够在开放性的软件平台上扩展测试功能。系统的性能指标与设计目标吻合,满足电子标签的测试要求。实验证明,以软件为核心构建RFID电子标签的自动测试系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克服传统测试仪器功能固化的限制,具有成本低、集成度高和扩展性强等优势。
本论文所有设计都通过LabVIEW软件仿真实现。LabVIEW作为NI公司虚拟仪器的开发平台,以直观简单的图像化编程方式、众多源码级的设备驱动程序、多种多样的硬件卡支持,能为用户快速的搭建所需要的测试控制平台。本文以软件无线电思想搭建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为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的研究和测试提供了简便直观的平台。
2.期刊论文黎恒.Li Heng超高频RFID读写器射频前端的设计-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0,29(5)
在现行RFID读写器解决方案中,由于直接将A/D变换置于天线端的理想解决方案目前还不可行,宽带射频前端的设计是软件无线电实现的关键技术.通过研究射频前端的基本原理,采用基于零中频的软件无线电架构方案,根据EPC协议设计了超高频RFID读写器的射频前端,并给出了使用通用芯片的设计方法,最后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射频前端的发射功率可达29 dBm,系统工作稳定、数据传输准确,达到了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