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 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31鉴赏诗歌的言语含解析-经典通用课件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32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言语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部分考查的重要内容。
“言语”次要包括炼字炼词和言语风格两类。
鉴赏古代诗歌的言语,就是要理解诗歌的言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言语美,进而做出评述。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高考对鉴赏古代诗歌的言语这一考点的考查,次要呈现以下两方面的特点:1.考查方式。
多以主观表述题的方式考查考生对诗歌的言语的把握。
只需极个别地区采用客观题的方式进行考查。
2.考查内容。
次要包括:(1)品味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即分析其含义和作用;(2)品评某一字词的艺术表达效果,如2017年高考山东卷第14题的第(1)小题;(3)理解诗歌中某一两个语句的含意,如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I卷第15题;(4)概括诗歌的言语风格等。
考生在备考时,应联系诗歌的宗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和斟酌,从而精确理解诗歌言语的精妙的地方。
估计2019年高考对古代诗歌的言语的考查仍会加强,而考生应给予注重。
考向一炼字炼词
1.浏览上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标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答案】“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旭日余辉可感可触、柔和暖和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抽象地描绘出在旭日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言语的能力。
考生经过分析可知,“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
是触觉,“红光”是视觉,这里是“通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旭日的柔和暖和。
“涌”字运用比拟的手法,写出了绚丽的景色。
考生了解了字的本义,再联系文中内容明白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点出表达效果即可。
2.浏览上面这首宋诗,然后完成标题。
春日
【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难独笑,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
②濂溪老:周敦颐,暮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
③涑水翁: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
【答案】“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的性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爱好之情。
3.浏览上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标题。
武威①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②
岑参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①武威:凉州(边塞),诗人所在地。
②晋昌:瓜州。
“边柳挂乡愁”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赏析。
【答案】“挂”字。
“挂”是“悬挂”之意,化有形的情感为有形的抽象,突出乡愁的沉重,把乡愁与杨柳联系在一同,更显离愁。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言语。
这是一道炼字题,考生在答题时要先找出用得最为传神的那个字。
该句中用得最传神的字就是“挂”,作者巧妙地运用“挂”这一动词,把有形的、抽象的乡愁化为有形的、可观可触的具体事物,并且与“柳”联系在一同,目的就是突出乡愁的沉重。
技巧点拨
1.抓动词。
动词的运用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可使诗歌中的意象化静为动,更加抽象生动,具有动态美。
如第1题,用一个动词“涌”,就抽象地描绘出了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般从红光中涌出的奇丽景象。
2.抓描述词。
考生要留意描述词的堆叠运用和活用。
描述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有形为有形,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
如“梦魂欲渡苍茫去,怕梦轻、还被愁遮”中的“轻”,描状梦魂,化有形为有形,且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使本不可触的梦有了分量,堪称妙绝。
3.抓数量词。
诗(词)人精心提炼的数量词,常常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如唐代诗人齐己《早梅》中的“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一枝”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显出此梅不同寻常。
4.抓表颜色的词。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量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感。
考向二炼句
1.浏览上面这首宋词,回答成绩。
水调歌头
蔡伸
亭皋木叶下,原隰菊花黄。
凭高满眼秋意,时节近重阳。
追想彭门【注】往岁,千骑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场。
吊古论兴废,看剑引杯长。
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
当时坐间英俊,强半已凋亡。
慨念平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鬓,漂泊水云乡。
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觞。
【注】彭门:徐州治所,蔡伸任徐州通判时曾率部北上,支援抗辽。
上片“看剑引杯长”一句有何意图?
【答案】表现作者建功立业的报国之志,为下片写作者感慨本人英雄不再、豪情尽失、人生垂暮、漂泊江湖,只能借酒消愁的凄凉理想做铺垫。
【解析】要分析诗歌中关键语句的作用,考生首先要对该句的内容进行分析,明确其意蕴和情感。
对于本题而言,结合全篇和注释可知,“看剑”表现作者的报国志向,“引杯”即借酒消愁,表达作者壮志难酬的悲叹。
另外,“看剑引杯长”是上片的最初一句,结构上起到联系上下文的作用。
上片“追想彭门”“千骑云屯平野”等回忆往昔戎马岁月的语句,和注解中作者“率部北上,支援抗辽”,都表现了作者的报国之志。
下片的“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英俊”“凋亡”“如今霜鬓”等都表现了人生垂暮、英雄不再的感慨。
2.浏览上面的元曲,完成成绩。
【南吕】四块玉·马嵬坡
马致远
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
霓裳便是中原乱。
不因这玉环,引发那禄山,安知蜀道难!
结合全曲,试分析“霓裳便是中原乱”一句在本曲的作用。
【答案】经过想象,写出杨李沉醉于轻歌曼舞,尽情寻欢作乐,仿佛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神仙世界,毫不理会国家安危与人民疾苦,构成安史之乱,中原沦丧。
结构上,承上启下,由前面杨李的荒淫吃苦的叙事,转到上面议论,总结历史教训。
过渡自然。
技巧点拨
1.把握关键字词,理解语句含意。
理解语句含意是赏析语句的基础,而理解语句中的关键字词又是理解语句含意的基础。
2.赏析表达技巧,明确表达效果。
要求考生赏析的语句大多是表达技巧较为丰富的语句,考生在理解语句含意的同时还要发现其中隐含的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句式(倒装句、反问句、设问句)、用词(叠词、量词)特点等。
3.结合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考生要吃准题干要求,若题干要求赏析某个语句,则答案应包括理解语句含意,分析表达技巧,理解思想情感三个部分;若题干只需求分析某句的表达特点,就可次要分析表达技巧和内容,不必分析情感;若题干要求分析某句的作用,则拟写答案时除了分析语句含意、情感外,还要结合上下文分析该句的表达效果或作用。
如第1题的答案“为
下片写作者感慨本人英雄不再、豪情尽失、人生垂暮、漂泊江湖,只能借酒消愁的凄凉理想做铺垫”就是对语句作用的分析。
考向三诗眼
浏览上面一首唐诗,回答成绩。
闻泉
李咸用
淅淅梦初惊,幽窗枕簟清。
更无人共听,只需月空明。
急想穿岩曲,低应过石平。
欲将琴强写,不是自然声。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甚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闻”。
全诗紧扣“闻”字:首句点题,写诗人初闻泉声的情状。
“淅淅”写初闻之声,“梦初惊”写泉声作用于梦中人的听觉过程及引发的心态反映。
接上去三、四句,描绘听泉人所处的环境。
“更无人共听”强调诗人的幽居独处。
五、六句转入正面描写,诗人凭借所闻泉声的“急”“低”,想象泉水的“穿岩曲”和“过石平”。
七、八句是诗人闻泉后的感受,诗人想用琴声来模拟泉水声响,但又感觉泉声是自然之声,琴声没法与之相媲美。
名师点睛
寻觅诗眼时,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关注词语词性。
(1)动词。
注重分析诗句中有多重含意的动词。
比如“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的“怨”是诗眼,由于这个动词既是羌笛所吹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的心情,写出了边塞将士生活艰苦及对朝廷的不满。
(2)描述词。
注重分析诗句中有多重意思的描述词。
比如“一片孤城
万仞山”中的“孤”是诗眼,由于这个描述词写出了环境的孤苦、人的孤苦等。
(3)词类活用景象。
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诗眼,属描述词的使动用法,写出了春风的重要作用,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极度喜悦之情。
2.关注词句地位。
(1)标题。
标题中的某些词语常常能够涵盖诗歌次要内容,比如上述题,“闻泉”中的“闻”是诗眼,由于“闻”概括了诗歌的次要内容。
(2)词语。
普通来说,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七言诗以第五字为眼,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诗眼是“归”和“下”。
(3)诗句。
诗歌中的抒怀句、议论句或以情结景句等常常表现出诗人的情感,因而寻觅诗歌的诗眼时要关注这些诗句。
比如《蜀相》的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是诗歌的诗眼。
考向四言语风格
1.浏览上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标题。
横波亭为青口帅赋①
元好问
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②。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
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东南是神州。
【注】①本诗是为镇守金国青口要塞的老朋友所作,写于元灭金之前。
②元龙百尺楼:元龙指三国时的陈登,刘备赞他有文才武略。
这里指高峻。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言语特点。
【答案】豪迈。
一是思想情感之豪迈,如首联和颔联作者以横波亭的孤高之势、周围山川的雄壮暗喻青口帅豪杰之豪情;尾联写倚剑高歌,慷慨豪饮,遥想浮云下的东南神州,都表现出勇往直前、光复故土的豪情壮志。
二是遣词用字不同凡响,像首联中的“插”“压”等字把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势传神地表现出来了;颔联中的“万里”“千年”分别从空间的广阔与工夫的久远下去表现景之壮观与人之威武,字里行间表现出一种磅礴的豪迈之情。
2.浏览上面一首唐诗,回答成绩。
三堂东湖作
韦庄
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
景动新桥横蝃①,岸铺芳草睡②。
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注】①蝃:彩虹。
②:池鹭。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言语特点。
【答案】①用明白晓畅的言语遣词造句,写眼中所见和心中所感,用逼真的情意打动读者。
诗歌开篇直接入题,然后以湖面为中心,将湖上、岸边、天上、周围的自然景物组织在一同,建筑活泼、优美、迷人、宁静的氛围。
②用词生动精确。
如动词“动”“横”“铺”“投”“落”“倒”“入”“生”等,使本来静的景物有了动态,也使本来各不相关的景物彼此融合,起到了纽带的作用。
再如描述词“乱”,用来描述蛙声,活灵活现。
还着名词“蝃”“”“黄昏”“烟雨”等,读来流畅自然,声韵和谐,添加了言语的音乐美。
名师点睛
概括言语特点,也就是对诗歌言语的格调、颜色、境界、情味等进行综合赏析,不是揣摩个
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是要品味整首诗歌表现出来的言语特点(风格)。
鉴赏时的难点就在于用一个词语从全体上精确概括出诗歌的言语特点。
1.发问方式:这首诗(词)在言语上有何特点?
2.答题术语:淡雅高远、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宛含蓄、简洁洗炼、沉郁顿挫、浑厚雄壮、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理想、浪漫、雄壮、旷达、俊爽、悲慨、清新、明丽、豪迈、奔放、刚劲、低沉、幽怨、哀伤、凄凉、缠绵、清新飘逸、雄壮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等。
3.答题模板:明特点(用一两个词精确点明言语特点,如第1题中的“豪迈”风格)+列例证(用诗歌中有关词句具体分析这类特点,如第1题颔联中的“万里”“千年”分别从空间的广阔与工夫的久远来表现景之壮观与人之威武)+析感情(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如第1题中,表现出作者勇往直前、光复故土的豪情壮志)。
1.浏览上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期秋季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2.浏览上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标题。
夜到渔家
张籍
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
这首诗的最初一句在言语表达上有甚么效果?
3.浏览上面这首唐诗,完成标题。
南海旅次
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合理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尾联哪个字用得好?请阐明理由。
4.浏览上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成绩。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其一)
苏轼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诗人写白鹭,不用“飞”“翔”之类的动词,却选用一“横”字,可谓匠心独运。
试选一个角度,用简洁的言语赏析其妙处。
5.浏览上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成绩。
眼儿媚
阮阅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干。
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无语对春闲。
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一双燕子,两行征雁”中数量词运用的妙处。
6.浏览上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成绩。
〔双调〕水仙子·西湖废圃
张可久
旭日芳草废歌台,老树寒鸦静御街,神仙环珮【注】今何在?荒基生暮霭,叹英雄白骨苍苔。
花已飘零去,山曾富贵来,俯仰伤怀。
【注】神仙环珮:泛指西湖繁盛时的迷人风物。
请对曲中“旭日芳草废歌台,老树寒鸦静御街”两句作简要赏析。
7.浏览上面这首敦煌曲子词,回答成绩。
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①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②现,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注】①休:罢休,单方断绝关系。
②参辰:星宿名。
试就该词的言语特点加以鉴赏。
一、【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I卷】浏览上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标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低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描述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反,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怀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最初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二、【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浏览上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标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兵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庄严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勇往直前,所以把他们比作兵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重要根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本人体弱多病的现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托其他考官来完成。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的地方。
三、【2017年高考山东卷】浏览上面的唐诗,回答成绩。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颠。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点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甚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四、【2016年高考天津卷】浏览上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阐明理由。
2.请结合诗句阐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
五、【2015年高考四川卷】浏览上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成绩。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高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闯关检测
1.轻微、新颖、清爽等。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读懂该字所在句,然后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揣摩“嫩”字的含义。
这句是说穿着白色麻袍,走在“嫩凉”当中,这“嫩”明显给人以轻微、新颖、清爽等的感觉。
2.这首诗言语浅切流畅,活泼圆转。
最初一句“春风动草衣”特别传神。
正焦急等待主人归来的诗人远远看见一叶扁舟向岸边行来,渔人正寻觅沙岸泊船,他身上的蓑衣在春风中飘动,好像是诗人等待已久的主人回来了,诗人喜悦的心情油然而生。
这一句抽象生动,腔调轻快,神彩飞扬,极富神韵,给人以特别深入的印象,凝聚了诗人对渔民的深情厚谊。
3.“催”字用得好。
“催”为催促,这里是“春风催促花儿开放”的意思。
诗人以含苞待放的百花比喻处于按捺形状的归心,进而表现出每到春天他的心都遭到刺激,归思泛滥,就像被春风催的百花,不由自主地竞相怒放,比喻生动贴切。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
首先,找出用得好的那个字;其次,点出该字的意思和尾联的含意;
最初,联系诗人感情。
4.(1)用“横”字,能带出一股雄壮之气,如同一团浓墨重重地泼在画面上,其气势、力度是“飞”
或“翔”不可比的。
(2)用“横”字,描绘出诗人久久凭栏远眺的神情,诗人“贪看”一行白
鹭在秋浦上飞翔,视野跟随白鹭挪动,有“横”的感觉;若用“飞”或“翔”,则看不出诗人久眺的身影,点染不出诗人的主观情感。
(3)用“横”字,化动为静,暗示秋浦水天一色,空寥清旷,是诗人心情之静的外现。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
解答时要指出“飞”“翔”和“横”放在语句中的表达效果,然后点出优劣。
5.“一双”“两行”分别写燕子成双、征雁成队,借此反衬作者的孤独,抒发了作者形单影只、无量孤寂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炼字。
先调动知识储备,联想运用数量词的好处;然后再结合具体的内容阐述表达效果。
留意要联系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6.(1)连用名词,组成意象群,勾勒了一幅死寂、萧疏的图景。
(2)对仗工整,使全曲具有整散结合的特点。
(3)景中寓情,“废”“静”二字意蕴深沉,奠定了全曲感伤的基调。
【解析】本题考查炼句。
炼句题要考虑的方面较炼字题多,要从语句含意、所用手法、感情倾向等方面进行阐述。
7.率真、直白。
以一连串不可完成之事——青山烂、秤锤浮、黄河枯、白日现参辰、北斗星回南面等,表现女子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热烈、大胆、泼辣,感人至深。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言语风格。
先捉住关键句概括出诗歌的全体风格,最好选用四字词语;
再联系词句进行阐述;最初点出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高考链接
一
1.B
2.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普通摇晃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语句的赏析和对诗歌情感的评价。
对诗歌语句含意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期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
本题中需留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句,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
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二
1.BE
【解析】B项,“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勇往直前”说法错误,此句重点描绘考生们的答题情况,考生们大清早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喧哗嘈杂之声。
E项,“表示选材工作要依托其他考官来完成”是谦逊之词。
全诗流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家选出真实的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响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响。
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也显示出考生才华横溢,答题速度快。
借此强化作者的喜悦之情。
三
1.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
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同,刻画了峰峦密集、堆叠之态。
【解析】本题考查先生的炼字能力。
炼字题首先要解释字在诗句中的含义,如果有修辞手法,要指出该字运用的修辞。
然后把字放到诗句中,描述诗句所写内容,最初指出诗句运用该字的表达效果,或者表达的情感。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和“攒”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斗”字将江流两岸的崖石人格化,两岸崖石耸峙对错,犹如两兽相斗,写出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态。
而“攒”字山峰相连,好像攒集在一同,写出了山峰的密集、堆叠。
2.①诗人入蜀是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然途中山峦堆叠、险滩暗藏,但不觉艰险。
②诗人登上山顶后,心旷神怡,因而所观之景虽奇险但他感觉富无情趣。
四
1.示例一“望”:照顾标题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
示例二“空”:①建筑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的心态。
【解析】这是一道“炼字”的标题,考生作答时应留意明确本人的观点,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和结构阐明理由。
重点留意从炼结构、炼意和炼境的角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