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器乐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器乐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南湖小学李雪花
器乐教学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新课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将器乐教学纳入音乐教学内容之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是当前音乐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必然结果。

它使我们的音乐教育更加丰富多彩,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一、器乐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孩子们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对优美动听的音乐尤其是乐器,有着天生的兴趣感。

乐器种类丰富多样,形态各异,分吹、拉、弹、打四大类。

吹管乐器声音高亢、嘹亮,拉弦乐器声音委婉、悠长,弹拨乐器声音清脆、秀丽,打击乐器声音响亮、热闹。

孩子们被乐器强烈的律动吸引,都想手拿一件乐器,奏出一曲自己喜欢的歌。

根据学生的实际,我们在三、四年级开设口风琴教学,五、六年级开设竖笛教学。

由于乐器就像一块磁铁,它牢牢地吸引了孩子们的心,所以,乐器进课堂以来,要求学乐器的学生愈来愈多。

它又像一帖积极的“催心剂”,使孩子们产生对学乐器的内在动力。

他们会自觉地克服学乐器过程中的每一个困难。

所以,兴趣在少儿器乐教学中的作用确实不可低估。

在教学中,我们将启发、引导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

一开始,学生的兴趣是对乐器感到新鲜好奇而产生的,要巩固和扩大
这种兴趣,必须把外在兴趣渐渐变为内在兴趣,要多渠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会问自己“我是不是喜欢学?”老师也会问相同的问题。

对一些正在疑惑的学生,如果上课时老师一味地训斥和责怪,只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心,同时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最后导致自暴自弃、厌学或不学。

所以,在教学上要善于用语言来引导学生。

大家知道,学生都有极强的自尊心,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让学生欣赏自己。

器乐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激励的过程,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赞扬的目光,课间与学生一段亲切的交谈,都会击起学生心田的涟漪,都会燃起学生学习器乐的热情。

这些看似简单的言语,却能体现教师水平。

同时,教师要学会接纳学生的不足与失败,要给予他们从失败中站起来的勇气。

只有这样,表扬和鼓励才会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诚然,鼓励并不是不要批评,而是应将批评溶于鼓励之中,批评过程中要充满对学生的期待,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是他的知心朋友。

在教学中,我们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兴趣,如在三(1)班上课时,学生一看到口风琴就很激动,也很好奇,拿起琴不听指挥就乱吹。

这时,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做到全班四十五位同学服从统一指挥。

如,老师打出一个手势,学生就统一持琴,统一含吹嘴;老师又一个手势,大家统一放下乐器。

就这样,让学生一开始学琴就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

又如在用口风琴练习音阶时,我们启发学生把音阶想象成楼梯,
由低音吹到高音就像爬楼梯一样,在演练中还让学生想想、比比哪一个楼梯又稳又好。

这样,器乐教学就将枯燥的学习内容形象化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二、器乐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音乐教育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好地理解音乐,从而达到喜爱音乐的目的。

掌握必要的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任何一个学习音乐的人必须跨越的门槛。

有的音乐知识比较抽象和难于理解,学生学起来既感枯燥乏味又难于记忆。

假如这些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如乐理等)能结合器乐教学进行,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枯燥的乐理会变得形象鲜明、有声有色,学生也就容易掌握、熟记。

比如在传授滑音记号和波音记号时,如果仅凭老师的一张嘴,怎么也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如果用乐器进行示范演奏,学生大脑里收到了直观的听觉和视觉的图像,就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加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乐器进行滑音和波音的演练,这个音乐基本知识就被学生牢牢地记忆在脑海里。

再如,在唱一唱的练习中,先让学生用口风琴视奏,然后一部分学生演奏,一部分学生视唱,使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一定的旋律感和音准概念。

通过器乐教学,不仅克服了部分学生怕唱不准而被人讥笑的畏难心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音准和识谱能力。

又如在教学中对“音阶”这一概念的讲述, 学生不是那么容易理解, 但是通过在键盘上弹
奏出来(从低到高,从高到低的上下行弹奏),从听觉到视觉给学生们一个清晰深刻的印象,便化抽象为具体,从而使学生对音阶这一概念有了一个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三、器乐教学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生物学家在研究人的大脑时早就发现,人脑的两个半球只有同时得到开发和利用,人的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真正提高。

德国人曾自豪地说:“我们国家获诺贝尔奖的人最多,是因为我们国家的音乐家和诗人最多。

” 经研究表明,学习乐器则是开发左右大脑的最佳途径之一。

大家知道,器乐演奏要看谱、记谱,要动脑、动手。

在演奏过程中,还要掌握力度、节奏、音准等,这种思维是多项性的。

通过多种器官的协调与配合使大脑的功能得到“充分锻炼”,协调发展,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多项思维能力的提高。

“器乐教学的本质是让儿童通过器乐来表演音乐,器乐教学实际上教的是音乐而不是乐器”。

通过器乐进课堂的教学,使学生在音乐课上的欣赏能力也得到大大提高。

如对欣赏课《动物狂欢节》“大象”的主题音乐,学生能根据音乐的特点进行判断和想象,并与《彼得与狼》中“小鸟”作声音的高低及音乐速度的对比。

有的同学拿起口风琴吹出高音,模仿小鸟叫声;有的同学拿起口风琴吹出低音,模仿笨重的大象走路。

通过比较,学生深有体会地说:“大象笨重,音乐的表现是低沉的、速度是慢的;小鸟灵活,音乐的表现是清脆的,速度是快的”。

通过听
赏与吹奏,学生很快地掌握了音乐形象。

其智力和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器乐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奏、合作能力。

“乐器进课堂”是世界各国音乐教育都极为重视的方法,它是在音乐课素质化教学中不可或缺的。

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演奏,激发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了感受音乐和表达音乐的能力,提高了合奏、合作能力,使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在欣赏《四小天鹅舞曲》教学中,我们把器乐教学融进欣赏课中,让学生用口风琴、打击乐器参与活动。

在学习第一部分主题音乐时,我们要求学生跟随琴声,边哼唱旋律、边跟随教师用形体动作感受和表达旋律,并体会旋律中的重音和跳音。

同时指导学生重点吹奏好变化音和十六分音符。

在学习方法上,提倡学生自主练习,同桌互相交流,生生合作练习,
A组吹奏,B组演唱或是B组吹奏,A组演唱等。

老师用钢琴弹奏主旋律,学生用口风琴伴奏,师生合作共同演奏整首乐曲……。

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奏,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他们的合奏能力也加强了。

有如在欣赏课《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中,老师根据音乐“前奏+A+B+A”的结构,让学生分别创编不同的舞蹈动作、律动或声势,让学生用打击乐器、用嘴巴发出声音等参与欣赏活动。

由于在A段前面的几个乐句之后有一小拍在高音区的快奏,所以在指导学生听辨出来后,就让学生用口风琴跟随音乐的旋律在此处参与刮奏。

为了拓
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再让学生听赏由手风琴等其他乐器演奏的这首乐曲,从而感受音乐的不同表现形式。

学生在欣赏和参与活动中,做到学生相互评价,鼓励有新意的体验和表现方法,在互评中求得教学相长。

通过参与上述活动,不仅使学生感受到器乐进课堂带给他们的愉悦,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因此,器乐进课堂,不仅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喜欢音乐的孩子,更重要的是为了使我们的后代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五、器乐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培养学生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学生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途径很多,而器乐教学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乐器种类繁多,不同的乐器有其不同的音色和演奏技巧,拉弦乐器奏出的旋律一般是委婉、柔和,而管弦乐器则刚毅、辉煌,弹拨乐器则轻快、秀丽。

同时,不同乐器的音色也不同,有尖细、明快,有浑厚、低沉。

我们在进行器乐教学时,根据这些乐器的特点,启发学生选用不同的乐器去表现不同的环境、气氛,以及去表现不同人物(动物)的不同心情等等。

如,用尖细明快的笛子声去表现小鸟的欢快、啾鸣;用厚重、低沉的大提琴声去表现大象稳重、吼叫。

我们还通过举办《在动物园里》、《森林动物联欢会》等乐器演奏活动,让学生自由
选用不同乐器的组合和搭配去创造音响,去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

由此可见,器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自我表现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学习、生活的创造力。

器乐演奏是再现音乐的重要方式,也是音乐的二度创造。

比如在教学《雨的节奏》时,先让学生聆听一段风雨雷鸣的声响资料,然后提供打击乐器,让学生敲敲、听听,感受这些打击乐器的音色,鼓励学生自由选择乐器来模仿风雨雷鸣的音响。

这样做,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了学生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六、器乐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实践的机会,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张扬。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曾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

”由此可见,直接参与实践对学生学习知识显得多么的重要!器乐教学恰恰能有效地为学生参与实践提供机会。

随着器乐教学的深入开展,我校要求学习乐器的学生越来越多。

我们在第二课堂开办了手风琴、口风琴、葫芦丝、古筝、电声乐等课外小组,并把乐器表演作为学校定期汇演的节目,从而极大地拓宽了学生音乐实践的范围,创造了更多的锻炼机会。

由于器乐教学直接进入音乐课中,不仅增加了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而且增强了学生再现音乐作品的能力,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视奏、视唱、视谱能力,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

二○○○年七月,
我校民乐队的葫芦丝、古筝合奏《美丽金孔雀》代表深圳市参加《广东省少儿花会暨亚洲地区民间艺术节》荣获金奖,并在十二月份代表罗湖区到香港参加艺术节受到了好评。

由于学生自己通过不同乐器演奏自己喜爱的歌曲,并取得了成绩,从而极大地燃烧起他们对学习乐器的兴趣。

他们个个情绪激动,完全沉浸在音乐艺术魅力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着艺术的熏陶。

他们在各种文艺演出中登台亮相,展现风采,张扬个性。

这是器乐由进课堂到进课外的一个扩展、一个延伸。

总之,器乐教学进课堂后,我们尝到了甜头。

它不仅推动了音乐教学改革,还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以及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器乐教学将会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普及,器乐教学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不争的事实,将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接受和重视。

二○○六年六月十日参考文献:黄莉莉《幼儿音乐兴趣培养》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第九章王耕、叶忠根等《小学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11P 239-244 (美)罗伯特库蒂塔《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音乐天赋》新华社出版社2002.4第八章林绿琪主编《中国音乐教育论文集》中国女联出版社P 354-3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