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玉树地区冬春季雪灾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玉树地区冬
春季雪灾浅析
摘要:2019/2020年冬春季(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由于亚洲中高纬冷空气活动频繁,加之西南水汽充沛,玉树地区平均降水量较历年平均值偏多50%~440%,多地出现不同程度积雪,清水河、杂多积雪尤为严重,玉树州共计4站次达到雪灾标准,其中清水河、杂多达到特重度雪灾标准,雪灾等级与上年冬春季同为1961年以来最重。
对当地的交通运输带来不利影响,但各地积雪改善
了土壤墒情,对后期牧草返青较为有利。
玉树地区雪灾的研究分析对后期同类型天气预报预警和灾害性天气的应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利于提升本地防灾减灾的科学决策依据。
关键词:玉树;雪灾;成因
1引言
积雪对牧草的越冬保温可起到积极的防御作用,旱季融雪可增加土壤水分,促进牧草返青生长。
积雪又是缺水或无水冬春草场的主要水源,解决人畜的饮水问题。
但是雪量过大,积雪过深,持续时间过长,则造成牲畜吃草困难,甚至无法放牧,而形成雪灾。
雪灾按其发生的气候规律可分为两类:猝发型和持续型。
猝发型雪灾发生在暴风雪天气过程中或以后,在几天内保持较厚的积雪对牲畜构成威胁。
持续型雪灾达到危害牲畜的积雪厚度随降雪天气逐渐加厚,密度逐渐增加,稳定积雪时间长。
气象专家车涛等[1]研究出:青藏高原积雪主要分布在山区,其中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积雪最丰富,多年平均积雪日数在120天以上,年平均雪深超过10 cm;高原腹地平坦地区及柴达木盆地积雪属于瞬时积雪,多年平均积雪日数小于15天,年平均雪深小于1 cm 。
1980—2018年,青藏高原积雪呈下降趋势,尤其
在2000年以后,积雪覆盖日数和雪深明显下降。
高原内积雪较多的山脉地区可
以产生较大的积雪辐射强迫,最大可超过15 Wm-2,其反照率反馈机制对气候系统的影响至关重要。
青藏高原是多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积雪融水是春季土壤水分
和河川径流的重要补给。
受天气过程产生的雪灾频次有所增强,建立早期预警和
防护措施是减少牧区雪灾损失的重要手段。
2雪灾发生背景
2.1自然环境分析
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南部,平均海拔4200米,玉树属典型的高原
高寒气候。
全年无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两季之别,冷季长达7~8个月,暖季只
有4~5个月,无绝对无霜期,气候寒冷干湿不均。
年平均气温0.4℃,1月平均
气温-10.9℃,7 月平均气温10.7℃,年极端最低气温-45.9℃(清水河),极端
最高气温29.6℃(结古),年平均降水量487.7mm。
灾害性天气以暴雨、暴雪、
雪灾、雷电等为主。
2.2气候背景分析
降水量偏多明显,接近历史同期极值。
与历年同期相比,降水量除囊谦偏少外,各县偏多明显,接近历史同期极值。
冬春季(2019年11月至2020年3月),玉树地区平均降水量为43.3mm,较历年同期值偏多81%。
各站累计降水量在
12.8mm~82.05mm之间,与历年同期相比,囊谦偏少34%,其余各站均偏多,偏
多66%~142%,清水河偏多幅度最大。
与去年同期相比,各站均偏少,偏少1%~77%,囊谦偏少最多。
气温长时间偏低。
冬春季平均气温为-7.6℃,较历年同期值略偏高0.1℃,
各站平均气温在-14.6℃~-2.0℃之间,除玉树市、清水河与历年同期值偏低1.2℃外,其余各站均偏高,偏高幅度在0.4℃~1.1℃之间。
与去年同期值相比,各站
气温除杂多偏高0.4℃外,其余各站均偏低,偏低0.1℃~1.5℃。
由于冬春季平
均气温持续偏低,维持在0℃以下,导致积雪难以融化。
2.3承灾体分析
此次雪灾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受前期积雪及后期连续降雪的影响,雪灾影响了玉树州一半的县(市),主要影响玉树中部地区。
根据2020年01月21日13时至14时的H8/AHI卫星遥感监测结果显示玉树藏族自治州积雪面积为155698.11平方公里,面积比例为75.99%,积雪主要分布在玉树市、囊谦县和杂多县,雪深以5cm~10cm和2cm~5cm为主。
其中,称多县、治多县、曲麻莱县积雪面积占行政面积比例的62.20%~75.68%之间。
玉树市、杂多县、囊谦县积雪积占行政面积比例的96.60%~98.88%之间。
3降雪及雪灾概况
2019年入冬以来玉树州出现多次大范围降雪天气,降水量接近历史同期值,且降水日数较历年偏多;其中,称多清水河降水日数为历史同期第2多。
冬季各国家站达到中雪量级共14站次,大雪及以上共2站次,最大降水量达9.2mm(杂多县1月4日08时-5日08时)。
由于积雪范围大、积雪较厚,日最高气温长时段处于零度以下,各地积雪融化缓慢,致使玉树州4站达到雪灾标准,其中清水河、杂多达到特重度雪灾标准,曲麻莱、治多达到轻度雪灾标准。
表 1 2019/2020年玉树州雪灾统计
雪灾等级
地
区
≥2cm积雪持续时间
(天)
最大积
雪深度(厘
米)
最大积雪
深度
出现时间
特重度
清
水河镇
118(2019.11.30-
2020.3.27)
182月9日-
14日
杂
多县
50(2020.1.5-
2020.2.23)
111月22日
轻治28(2020.1.9-51月19日
度多2020.2.5)
曲麻莱
14(2019.12.13-
2019.12.26)
212月21日
-24日
2019/2020 年冬春季,从各站积雪深度来看,最大积雪在清水河镇,积雪深度为18 cm,清水河积雪持续天数为118天,积雪深度5cm~18cm(2019年11月30日-2020年3月27日);杂多积雪持续天数50天,积雪深度2cm~11cm (2020年1月5日-2020年2月23日),见表1。
根据2月23日和3月27日积雪监测结果显示,杂多和清水河积雪消融至1cm以下,分别解除了特重度雪灾标准。
表 2 2018/2019 年玉树州雪灾统计
雪灾等级
地
区
≥2cm积雪持续时间
(天)
最大积雪
深度(厘米)
最大积雪
深度
出现时间
特重度
清
水河镇
73(2019.1.8-
2.19.
3.21)
133月7和
11日
杂
多县
7(2018.12.29-
2019.3.13)
182月10日
中度
曲
麻莱县
31(2019.1.8-
2019.2.27)
101月29日
-31日
4雪灾形成原因
2019/2020年冬季,北极涛动指数AO大部分时间处在负位相,冷空气盘踞在亚洲中高纬度,利于极地冷空气不断向中高纬度南压,从西伯利亚下滑至高原。
在500hPa欧亚高空图上,乌拉尔山、鄂霍次克海为高压脊控制,贝加尔湖到阿拉伯海为深厚的低压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面积偏大,西伸脊点偏西,致使冷空气不断从乌拉尔山高压脊前下滑至高原,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暖湿气流在高原上空长期汇合,造成我州多次大降雪天气过程。
由于降雪天气频繁,积雪面积扩大、深度增厚,雪后地面反射率高,冬春季长时段维持低温天气,平均气温持续在0℃以下,致使多地积雪消融缓慢,出现较重雪情。
5产生的影响
5.1有利方面
①有利于冰川和冻土保育。
降雪天气增加高海拔雪山的雪层保育,对冰川和积雪有一定的补给作用,延缓冻土的融化和退化。
② 改善生态环境。
长时段积雪有利于提高土壤湿度,雪盖对牧草越冬保温也起到积极作用。
③降雪天气及积雪可增加空气湿度,适度改善土壤墒情,减轻病虫害发生可能,并对后期牧草返青非常有利,同时有效降低玉树州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
④在地方政府领导下,各级农牧部门及牧户越冬草、饲料准备到位,使牲畜死亡率为同等雪灾中最低一次。
5.2不利方面
①较厚的积雪掩埋牧草,引起牲畜可采食量减少,加之气温较低,容易出现牲畜饥饿、受冻死亡。
②高海拔地区、阴坡路段积雪融化缓慢,路面积雪结冰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影响道路畅通。
③由于积雪较厚,后期气温回升时,融雪性洪涝风险增大。
6思考与启示
此次雪灾,各级气象部门均提前做出了准确预报、及时发布了预警信息;在
地方政府领导下,大大减少了牧民的财产损失,较之2018/2019年的玉树雪灾
(见表2),牲畜死亡率为同等雪灾中最低一次。
我们现有的天气预报预警机制
和灾害性天气应对措施,以及民众气象灾害防范意识,依然要继续加强。
思考与
启示如下:
①此次灾害过程预报预警及时有效,但要汲取教训,玉树地处高海拔地区,
连续两年出现雪灾,我们要继续加强对自然灾害防范能力的宣传。
广泛宣传与普
及灾害知识、应急管理知识、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基层群众参与应急管理能力与
自救能力。
②受资料、地形及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气象台发布短时临近预警信息依旧
是一项难题,可以提供一定范围的预报,但无法在所有情况下都准确预报且明确
到具体地点。
在气象预警技术上仍需大加努力,但气象科普与防御同样尤为重要,应该提醒牧民提前做好防御工作。
③通过加强防灾减灾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采用与推广先进的监测、
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并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科技水平。
④需要建立广泛、畅通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
近几年以来,玉树州气象局在
重大气象预警信息服务中,向政府相关部门呈送供决策的气象信息的同时,通过
微信群将气象预警信息发布至用户,使基层干部和群众对预警情况心中有数,从
而解决气象产品发布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⑤开展灾害风险调查、分析与评估,了解玉树地区雪灾的发生规律,致灾因
子对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短期和长期变化过程,
并以此为基础,做好预案,减少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所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车涛,郝晓华,戴礼云,李弘毅,黄晓东,肖林. 青藏高原积雪变化及其影响.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9, 34(11): 1247-1253.
[2]叶红;易桂花;张廷斌等.2000—2019年青藏高原积雪时空变化.资源科学. 2020,42(12):2434-2450.
[3]海显莲,石成珍,桓姝琦2018~2019年青南牧区雪灾天气气象服务实践与思考,青海草业. 2021,30(02):32-36.
[4]魏永亮等.玉树州2018—2019年特大雪灾气候特征和成因分析.农业灾害研究. 2019,9(06):44-46+110.
[5]杨永寿,魏永亮.玉树地区2018-2019年雪灾特征及决策气象服务思考.青海农林科技. 2019,(03):48-52.
作者简介:解文璇(1990.03),女,汉族,青海湟中人,大学本科,工程师,从事天气预报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