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7 李清照词两首-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课件(共38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词中,由于词人满怀愁绪,因而,笔下景物都著上浓重的感伤色彩。从“薄雾浓云” 的天气、百无聊赖的“瑞脑金兽”,到无法成眠的“玉枕纱厨”和帘外菊花,都因词人的 心绪而显现出凄冷、悲凉的特点。尤其是词人以菊花的清瘦喻指相思之人的憔悴,满含佳 节离索的孤独和寂寞情绪,物与我相交融,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昌),准备去那里投奔赵明诚的妹夫以避乱。但洪州又失陷,道路不通,大部分文 物又在战乱中散失。
在赵明诚病重期间,他的朋友张飞卿曾携一玉壶来看望他,这件事竟被人传成 是他们夫妻以玉壶颁金,并听说有人已向朝廷告发。这样的政治陷害使李清照大为 惊恐,她决定将家中所有的铜器等物品进献朝廷,以求得洗刷和解脱。于是,她便 追随着高宗逃难的路线辗转避乱,从越州到明州,经奉化、台州入海,又经温州返 回越州。最后,在绍兴二年(1132),又从越州移居杭州。这期间她不但承受着 政治上的压力,而且大量书画、砚墨被盗,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悲凄。
“薄雾”“浓云”勾勒出暗淡阴沉的天气,烘染出沉郁的气氛。词人 独守深闺,倍觉无聊,深感度日如年,只好点燃香炉中的瑞脑以消磨这难 熬的时光。
2.“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描写了哪些内容?
“又”字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第一回;“玉枕纱 厨”写闺房陈设;“凉初透”不但写出秋季的萧瑟,更反映出词人 心境的凄凉。
① 北雁南飞,雁叫声声,正令人伤心。原来大雁是老相识了,触动词人的内心 已不止一次,现在又来触动词人的心伤,使词人伤心难过。
② 古代有雁足传书的传说。雁以往是给词人带过信的,给过词人安慰的,现在 丈夫已逝,亲人离散,雁飞过去无信可带,不能再给词人安慰了,所以使词人伤心。
③ 词人的故乡在北方,而此时词人沦落南方,秋天北雁南飞,引起了词人对故 乡的思念,所以使她伤心。词人在北方时就与雁相识,词人现在不是在故土看到北 雁,而是在异乡,于是就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寄托怀乡之意。
3.古人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 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词人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 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词人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 的比喻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词人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 和内心情感。
二、赏析《声声慢》
7.这两首词一首作于早年,一首作于晚年,同是写愁思,其中蕴含的情感和 营造的意境是否相同?试加以分析。
①《醉花阴》以愁发端,倾诉“闲愁”;《声声慢》以愁作结,“愁”得 厚重。《醉花阴》以愁发端,一开篇就倾忧泻愁,各种闲愁,特别是相思之愁 笼罩在词人的心头。《声声慢》一词在篇末托出一个“愁”字,这种“愁”融 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这种“愁”深广而厚重。
在结构上呼应了上片的重阳佳节,意味无穷;且设想奇妙,比喻精彩,与 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切合词人的身份和情致,共同创造出一个凄 清寂寥、深秋怀人的境界;前后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我之境,则物皆著我之色彩。试分析《醉花阴》一词 中物我相融的意境美。
资料链接
三杯两盏淡酒:为什么是“淡酒”?
有人以为,晚年的李清照,国破家亡,颠沛凄凉,生活窘困,她买不起好酒,“淡 酒”正是她艰难生活的反映。其实,酒的价格与优劣有关,与淡浓无关。有的烈酒度数 极高,价格却非常便宜,正适合底层百姓喝。其实,酒以清为贵,故古人往往用“浊酒” 表现贫困潦倒,即所谓“浊酒一杯家万里”“潦倒新停浊酒杯”,未闻以“淡酒”表示 贫困者。
知识梳理
1.古今异义
①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古义: 光景,状况 今义:次序;一个挨一个地 ② 怎一个愁字了得 古义: 概括得尽 今义:a. 用在惊讶、反诘或责备等语气的句子末尾,表示情况严重,没 法儿收拾;b. 不平常,很突出
2.一词多义
雁过也,正伤心 大母过余曰

人恒过,然后能改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②“黄花”“酒”相似,“愁”之内涵迥异。《醉花阴》中的“黄花”有 “暗香”,把花与人联系起来,表达相思之苦。《声声慢》中的“黄花”是枯 萎凋落的花,隐含对生命逝去的哀叹,又与词人当时孤苦飘零的愁境吻合。
《醉花阴》中,“酒”是词人倾诉相思之苦的载体。《声声慢》中,词人借酒 浇愁,“酒”承载着国破、家亡、夫死的愁苦。
动词, __经__过_________ 动词, __看__望_________ 动词, __犯__错__误_______ 动词,___怪__罪________
莫道不销魂

终窭且贫,莫知我艰
副词,_相__当__于__“__不__要__”__“__不___能__”_ 代词,_没__有__谁________
② 将(jiāng)息 ④ 戚( qī )戚 ⑥ 憔悴( qiáocuì )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与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她的 词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她 不追求华丽的藻饰,而是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 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 生动的艺术形象。她的词语言清新自然,音调优美,被称为“易安 体”。李清照一生的经历可以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随父住在汴京、洛阳,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18岁时与赵明诚 结婚。他们夫妻志同道合,靖康元年(1126),金人围攻汴京。次年,
一标准。
5.仔细品味《声声慢》的意境,说明开头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所抒发的感情的不同层次。
《声声慢》开头三句,用十四个字构成了七组叠词。这七组叠词一直为词论家所盛赞, 说这样连叠七字是“创意出奇”,“卓绝千古”的。这个开头很好地统领了全词的内, 展示出了一种凄凉、萧条的意境。
写作背景
《醉花阴》:这首词写于北宋末年,当时赵明诚离乡在外任知州,李清照独 守空闺,重阳节思念赵明诚而写下此词。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 赵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眠,作词数阕,然未有一首能胜过这首《醉花 阴》。
《声声慢》: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怀着 国破家亡之痛南逃至建康。次年,赵明诚移知湖州(今属浙江),他驻家池阳, 只身驰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当李清照从池阳乘舟赶到建康时,赵明诚已经病 危,不久死去。她怀着极大的悲痛殓葬了丈夫。这时金兵又大举南下,建康形势 危急,朝廷官员已开始逃亡。李清照派人先将书册、金石刻送往洪州(今江西南
4.有人说“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在清照诗作面前,直如 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你赞同这一观点吗?请说出两至三点理由。
观点一:赞同。 ① 在写作的主题上,离情闺怨类诗词写的都是男女相思;李清照的词作往往还暗含着 词人在国难当头的困境里的愁思。② 在诗词的格调上,离情闺怨类诗词表现的都是狭隘的 个人愁绪;李清照的诗词往往表现出关心国家兴亡,坚守操守的大志。③ 在艺术风格上, 离情闺怨类诗词往往滥用感情,手法粗劣;李清照的诗词含蓄蕴藉,给人以美的享受。 观点二:不赞同。 ①“无数”“粪土”等说法太绝对,柳永的《定风波》与晏殊的《鹊踏枝》也都是很 好的闺怨词;② 在诗词成就上,高于或相当于李清照者不乏其人,例如柳永、晏殊等;③ 不同词人和诗人的诗作风格、内容等应该丰富多彩,不拘一格,不能都以李清照的词为唯
北宋灭亡。北方大乱,李清照青州故第十余屋的书册被焚。李清照只携小部分文物随人 群逃难,从此开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后期,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南逃至建 康,次年,赵明诚病死。这时金兵又大举向南进攻,李清照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 凄惨。
李清照的词以她南渡前后,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她生活安定、优裕,其词多反映 闺中生活,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风格清新明丽,如《醉花阴(薄雾浓云 愁永昼)》《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如梦令》等。后期,她遭遇家国巨变,又 逢丈夫去世,其词多反映战乱中痛苦的生活,感时伤怀,怀旧思乡,风格凄凉低沉,如 《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她有诗歌代表作《夏日绝句》,散文代表作《金石录·后 序》,词作收入《漱玉词》;著有《词论》,有“词别是一家”的观点。
③ 两首词在意境方面也是不同的。《醉花阴》中呈现的是一种轻烟袅袅、 天气初凉和黄花吐蕊时的清新、寂静的意境;而《声声慢》中营造的则是一种 晚风送寒、秋雨连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的意境。
“寻寻觅觅”表现了词人由于远离故乡、漂泊异地而产生的一种前途渺茫和孤立无援 的失落感。“冷冷清清”描写了她在丈夫去世后只身度日的孤单、清苦的生活状况。“凄 凄惨惨戚戚”则是她自己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词人此刻已是人到晚年,身体衰弱,情绪 低落,饮酒也不能祛寒解愁,就只有苦挨着来打发这残年余岁了。在这种情况下,词人的 心情当然是极度凄惨、悲戚的。词人用这七组叠词,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境,再到整个的 内心世界,层次清晰地概括了在靖康之难以后她的不幸经历和生活状况,以及在身体和心 灵上所受到的摧残。
酒之淡与本词表达的情感有关,酒未必“淡”,而是愁太浓。词人的意思是,再烈 的酒也压不住她的浓愁,所以再烈的酒她都觉得太淡。“三杯两盏”则言其少。酒太少, 喝不醉,消不了词人的愁。其实也不一定是酒太少,而是词人觉得太少。面对浓愁,再 多的酒也会觉得太少。
课文探究
一、赏析《醉花阴》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描写了哪些内容?
《声声慢》:这首词写的是无法言说的“愁”,主要通过清冷的秋景 来渲染愁情,表现词人因国破、家亡、夫死而只身流落江南时的孤苦无依 的凄苦心境。
深入探究
1.《醉花阴》作于什么时节?说说作者在词中是怎样突出节令特点的。
①《醉花阴》写于重阳节的时候。 ② 词中写初秋的时候白天还很长,天气已经开始变凉,尤其是夜里更会觉得 凉意袭人。这时西风不断地吹卷着窗帘,东篱边的菊花正在开放。作者紧紧抓住 初秋时候的气温变化、西风起、菊花盛开等自然现象来突出秋天的节令特点。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赏析这几句话。
开篇用十四个字构成了七组叠词,渲染了词人心理变化的过程:因 内心空虚而试图寻觅精神慰藉,因寻觅不到而产生难以排遣的凄凉和愁 苦,因孤寂哀愁而陷入无尽无涯的凄惨忧戚境地。仅此三句,为全词定 下了一种愁惨、凄凉的基调。
2.请谈谈你对“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三句的理解。
梧桐更兼细雨 更 莫辞更坐弹一曲
楚远,更数国乃至晋
副词, _又________________ 副词, _重__新__、__再__________ 动词,__读__g_ē_n__g_,__经__历____
内容小结
主题归纳
《醉花阴》:这首词巧妙地抓住了永昼、半夜、黄昏,通过时间的推 移,来写词人留在家中生活的空虚、无聊,以表达词人对丈夫那种夜以继 日的相思之情。
李清照词两首
学习目标
1. 了解李清照的身世经历,理解词中“愁”字的由来。 2. 抓住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把握词人抒发的感情。 3. 学会鉴赏作品运用的比喻、双关等表达技巧,学会品析诗歌语言。 4. 比较阅读,体会词人前后两个时期不同的诗歌内容和心灵世界。
课前预习
一、扫除生字
① 薄( bó )雾 ③ 纱厨( chú ) ⑤ 乍( zhà )暖
2.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千古传诵的佳句,试分析其艺术性。
词人为情所伤,日渐憔悴,故以黄花喻人。秋风卷帘,相思的人儿倚窗翘 盼,其形态之娇弱,其神韵之妩媚,令人遐想,撩人情思。这三句先以“销魂” 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词人巧妙地将思 妇与菊花相比:一边是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着的羸弱的瘦菊,一边是布满愁云 面容憔悴的思妇,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意境。
6.赏析《声声慢》一词在意象选择上的特点。
“急风”“大雁”“菊花”“梧桐”“细雨”等感伤的意象已经不再是单 纯的事物,而是承载了词人悲愁体验的情感符号。这些意象契合了词人的失意 与愁苦,这些意象让伤感的词人在心理上间接经历了衰残灭亡的体验,从悲秋 意象中觉出生命所共有的哀伤以及对过去事物的惋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悲哀,使 得愁情的抒发更为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