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小黑麦品种在甘肃西部地区的引种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21期农艺学
不同小黑麦品种在甘肃西部地区的引种试验
黄斌1王致和2唐桃霞2
渊1永昌农场,甘肃金昌737202; 2甘肃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冤
摘要为了给古浪县高寒地区开辟饲草资源,本研究以3个小黑麦品种在甘肃西部地区古浪县种植,进行引种适应性观察试验。
通过 观测各品种的物候期(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测定其生长指标(分蘖期、抽穗率、穗长、生长速率)及其鮮草产 量、茎叶比、水分含量,以期获得适宜在古浪县高寒区推广种植的饲用型小黑麦品种,为古浪县小黑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结果表明,兰州 大学黑麦草各性状及产量较好,可以作为古浪县高寒区种植饲草小黑麦的首选品种,适宜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小黑麦;品种;引种;鮮草产量;甘肃西部地区
中图分类号S512.4.0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7)21-0055-01
古浪县养殖业发展历史较长,现由传统养殖业向现代 养殖业转型,饲草是影响现代养殖业的重要因素。
因此,探 寻适宜古浪地区种植的饲草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据前人研究[1-3],小黑麦由于其高营养品质、可粮饲兼用以及 对不良环境的特殊适应性等特点,成为提高农业效率和农 业结构调整的优势作物。
目前,有关小黑麦的研究大都集中 在对其遗传性状和优良特性方面的研究[4-6]。
因此,筛选适宜 高寒冷凉区的小黑麦品种,对类似地理气候地区的养殖业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古浪高寒区进行了小黑麦的栽培试 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新堡乡石井村,海拔2 950 m,气候寒冷干 旱。
土壤为亚高山草甸土,土层厚,以粉砂壤及砂壤土为主,结构较好。
春季多为西北风。
年降水量416 mm,主要集中在 7—9月,年蒸发量为1 592 mm。
年平均气温为-0.1益,月均 温仅7月为13益,全年逸0益的积温为1 300益左右,但7月也可出现0益以下的低温,无绝对无霜期。
1.2试验材料
供试小黑麦品种有3个,即新小黑麦3号、新小黑麦 5号、兰大黑麦草。
1.3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
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采用顺序设计,不设重复,小区面积75 m2 (25 m x3 m)。
1.4试验实施
开春后及时进行耙、耱、镇压,使土壤细碎、疏松、保墒。
播种前深施磷酸二按150kg/hm2、尿素150kg/hm2作基肥,播 种时施种肥磷酸二铵375 kg/hm^3个品种均为人工撒播,播种量为300 kg/hm2。
苗期人工除草2次。
1.5测定内容与方法
1.5.1物候期观测。
在小黑麦生育期内,记录各生育期的时间。
1.5.2生长指标的测定。
在各时期、各品种随机选20株测 定分蘖、株高、穗长、抽穗率和生长速率。
1.5.3鲜草产量测定。
以面积为0.5 m x0.5 m样方选取3个 重复,分别于拔节期和乳熟期齐地面刈割,测定各品种的鲜 草产量、茎叶比。
随后全部置于烘箱于65益下烘24 h,回潮 恒重测定鲜草水分含量。
2结果与分析
2.1物候期
从表1可以看出,3个品种生长发育基本一致,出苗至 抽穗70d左右,最终都能达到乳熟期,新小黑麦3号、新小 黑麦5号和兰大黑麦草品种的全生育期分别为117、124、123 d。
根据高寒山区气候特征及3个品种生长发育特点,应 在生长停止后植株枯黄前适时刈割,可获得品质较优、产量 最高的青干草。
表1不同小黑麦品种的物候期
品种播种期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新小黑麦3号05-1005-2906-2007-0607-2408-0509-05新小黑麦5号05-1005-2606-2007-0507-2508-1009-12兰大黑麦草05-1005-2506-1707-0207-2008-0809-11
2.2生长指标
从表2可以看出,供试3个小黑麦品种,兰大黑麦草分 蘖能力最强,新小黑麦3号次之,新小黑麦5号最弱。
从各 品种的抽穗情况来看,新小黑麦3号、兰大黑麦草50%抽 穗时,新小黑麦5号刚进入抽穗初期,抽穗率新小黑麦3号 最高,为19%,其次是兰大黑麦草,为17%,新小黑麦5号最 低,为13%_。
在3个品种完全抽穗后测定株高和穗长,其中 兰大黑麦草的植株最高、穗最长,新小黑麦3号次之,新小作者简介黄斌(1965-),男,甘肃金塔人,助理农艺师,从事特色经济作物引种栽培工作遥
收稿日期2017-08-02
表2不同小黑麦品种生长指标
品种分蘖数/株抽穗率/%株高/cm穗长/cm
新小黑麦 3 号 2.91981.68.9
新小黑麦 5 号 2.51366.88.3
兰大黑麦草 3.51784.29.2
注:分蘖数为6月15日测定,抽穗率为8月2日测定,株高与穗长为 9月5日测定。
黑麦5号的最短。
综上所述,品种兰大黑麦草具有植株高、分蘖力强、穗较长、但抽穗较迟的性状。
2.3生长速率
从表3可以看出,3个小黑麦品种均在7月6—26日
(下转第57页)
55
农艺学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21期
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储志英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农技农机站,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小麦是雪堰镇第二大粮食作物,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绿色环保农业的发展,小麦比较效益显著下降,经营成本、风险大幅提 高,种植积极性显著下降。
为稳定雪堰镇小麦生产,促进土地合理利用,笔者从基层农业工作者的角度,认真分析了当前小麦生产中存在的 问题,提出以政策扶持、适度规模化、一体化多途径稳定小麦生产等对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麦生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5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7)21-0056-02
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小麦作为雪堰镇第二大粮 食作物在冬季绿色环保农业的发展上具有特殊意义。
水蜜桃 作为雪堰镇林果支柱产业,促进了农家致富、旅游产业等发 展,大量农田种植经济林果,加上冬季主要大田作物小麦效 益低等影响,冬季绿色环保农业发展更需要政策支持,以镇 为组织单位,充分发挥粮食购销主体、种植主体、农技部门 在各自领域的优势,积极发展适度规模小麦生产。
1当前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1农田分散,不利于集约化发展
原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特殊农业生产时期 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下降,农村劳动力转移,传统的种植体制面临着多重考验,荒田、白田(休闲田)面积增加,种植方式粗放化,一部分农 田发展经济林果,使农田更加趋向分散,不利于农田基础水 利建设与适度规模化发展,种植主体、农技部门生产积极性 不高。
1.2小麦种植以自发性为主,企业、政府参与度不高
当前小麦生产以分散性为主,种植面积不大,普惠性政 策扶持较弱,种植者以老年人为主,收购主体以小商贩为主 或农户自己销售、交换等,企业、政府在小麦生产领域方面 主控性不强,有一点放任的状态。
1.3小麦品种多样化,不利于优质优价
小麦品种按面筋含量可分为弱筋、中筋、强筋小麦。
当前市场种植品种较多,分散种植,未形成区域化,不利于商 品同质性,形成优质优价。
1.4分散、零星种植田块不利于机械作业
目前,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较高,因劳动力成本增 加、人口老龄化,小麦生产各环节已基本禽不开机械。
同时,秸秆还田、板茬田质量下降,小麦生产更禽不开机耕整地作 业[1]。
分散、零星的种植田块易造成“机械荒”,在不利气候条 件下,不能适时播种或播种质量较差,不利于稳定小麦生产。
1.5稻田土板茬质量受机械作业影响较大
水稻机械收获时,板茬田受机械作业影响,田间会出现 局部不平整情况,易形成积水,影响板茬小麦的生长、管理。
1.6杂草危害
杂草是小麦生产的主要危害之一,特别是随着耕作方式 的调整,杂草因其强大的生命力,会形成多次生长高峰,一 是冬前,二是春季,尤其小麦苗情不好的田块袁杂草更加不 收稿日期2017-07-27
56好管理。
1.7赤霉病的危害
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一般防治适期是抽穗扬 花期,但中后期天气适宜,病害仍会发生较重。
2对策
2.1积极推进适度规模化发展
小麦生产的发展禽不开机械化,而适度规模是机械化 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前宜积极推进基本农田建设,有序固化 种植内容,同时以政策扶持形式,维护种植者、承包者的基 本利益,从绿色生态战略角度管理小麦生产。
2.2培育种植主体,密切市场导向
从比较效益的角度讲,小麦生产的边际效益与当前市 场价值远远不相等,原有的一家一户分散的农田已严重失 去了种植优势,而这部分农田又不可能全部去发展林果等 其他产业。
除了林果等产业存在潜在的风险外,单纯补助种 植小麦也不是长久之计,还是应该从效益角度提高种植者 的积极性,这个种植者不单单是指个体,也可以是组织,以 村为单位,从内部或通过外部培育种植主体,按照市场规则,有计划地开展小麦生产[2]。
2.3小麦品种布局区域化
小麦作为商品,在生产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让 小麦价值符合市场要求,小麦同质化、规模化在市场定价中 具有明显优势。
从这一点讲,宜加强小麦品种布局区域化管 理,可以通过统一种植、统一收获、统一加工等方式将小麦 生产纳入一体化,政府部门宜从各环节扶持、控制风险点,保障品种布局区域化实施。
2.4积极发展小麦生产适应性机械
小麦丰产“七分种,三分管”,这充分说明小麦播种质量 的重要性,而近年来本地小麦生产,播种质量受天气影响较 大。
当前小麦播种以套播、撒播加上开沟或开沟旋耕一体为 主,这2种播种方式各有利弊,套播优势为可适期播种、成 苗率高,缺点是收获时田块墒情要好、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及 小麦种子处理等;另外,因秸秆还田,撒播开沟或开沟旋耕 一体化会出现成苗降低、出苗不平衡,播种量不易控制等问 题。
应因地制宜发展旋耕、精量播种等一体化机械。
2.5积极发展耕翻小麦
随着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及小麦生产适度规模 化的客观要求、秸秆还田的实际情况,发展适度耕翻小麦是 必然趋势[3]。
这里主要可分为2类情况,一是耕翻播种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