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二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甘肃省武威市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二次学段考试试题
甘肃省武威市2016-2017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二次学段考试试题(本试卷共2页,大题3个,小题17个。
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8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9-12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1. 下述气体变化过程可能发生的是A .气体的温度变化,但压强、体积保持不变B .气体的温度、压强保持不变,而体积发生变化C .气体的温度不变,压强、体积均变小D .气体的温度、压强、体积均变大2. 关于分子动理论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温度越低,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B. 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有关,是物体内能的一部分 C. 只有热传递才可改变物体的内能 D. 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也是其内能的一部分3.关于电磁感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时,感应电动势也一定为零B.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不为零时,感应电动势也一定不为零C.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得越快,感应电动势越大D.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得越大,感应电动势越大 4.一个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的图象如右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①该交变电流的频率为0.2 Hz ②该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为14.1 A③该交变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为i =20sin 0.02t (A) ④t =8T时刻,该交变电流的大小与其有效值相等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5.图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2 :1,现在原线圈两端加上交变电压时,灯泡L 1、L 2均正常发光,电压表和电流表可视为理想电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e E tm=2sin ωA .该交流电的频率为100Hz B .电压表的示数为155.5VC .若将变阻器的滑片P 向上滑动,则电流表读数变大D .若将变阻器的滑片P 向上滑动,则L 1将变暗、L 2将变亮 6.某交流发电机正常工作的电动势为e E t m =sin ω,如果发电机转子转速提高一倍,线圈匝数同时也提高一倍,其它条件不变,则电动势将变为 A. e E t m =42sin ω B. e E t m =4sin ωC.e E t m =22sin ω D. 7.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电阻R =22Ω,各电表均为理想电表。
甘肃省武威市2016_2017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甘肃省武威市2016-2017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共48分)1.爱因斯坦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猜测光具有粒子性,从而提出光子说,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A.等效替代B.控制变量C.科学假说D.数学归纳2.核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在现代社会中已不可缺少,我国在完善核电安全基础上将加大核电站建设。
核泄漏中的钚(Pu)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超铀元素,它可破坏细胞基因,提高患癌症的风险。
已知钚的一种同位素239 94Pu的半衰期为24100年,其衰变方程为239 94Pu→X+42He+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X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B.100个239 94Pu经过24100年后一定还剩余50个C.由于衰变时释放巨大能量,根据E=mc2,衰变过程总质量增加D.衰变发出的γ放射线是波长很短的光子,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3.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相向运动,并发生正碰,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碰撞后,质量小的物体速度变化大B.碰撞后,质量大的物体速度变化大C.若碰撞后连成整体,则整体运动方向与原来质量大的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D.若碰撞后连成整体,则整体运动方向与原来速度大的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4.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大小相同的A、B两球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两球质量关系为m B=2m A,规定向右为正方向,A、B两球的动量均为6kg·m/s,运动中两球发生碰撞,碰撞后A球的动量增量为-4kg·m/s,则()A.左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 B.左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 C.右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 D.右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 5.(多选)水平抛出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则( ) A.在相等时间内,动量的变化相同B.在任何时间内,动量的变化方向都在竖直方向C.在任何时间内,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相同D .在刚抛出的瞬间,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为零6.若单摆的摆长不变,摆球的质量由20g 增加为40g ,摆球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角度由4°减为2°,则单摆振动的( )A .频率不变,振幅不变B .频率不变,振幅改变C .频率改变,振幅不变D .频率改变,振幅改变7.(多选)一个单摆挂在电梯内,发现单摆的周期增大为原来的2倍,可见电梯在做加速运动,加速度a 为( )A.方向向上,大小为g/2B.方向向上,大小为3g/4C.方向向下,大小为g/4D.方向向下,大小为3g/48.竖直方向悬挂的弹簧振子,周期T =2s ,从最低点位置向上运动时刻开始计时,在一个周期内的振动图象如图1所示,关于这个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1.25s 时,振子的加速度为正,速度为正 B .t =1.7s 时,振子的加速度为负,速度为负 C .t =1.0s 时,振子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D .t =1.5s 时,振子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9.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弹性小球A 、B ,质量都为m ,现B 球静止,A 球向B 球运动,发生正碰,已知碰撞过程中总机械能守恒,两球压缩最紧时的弹性势能为E p ,则碰前A 球的速度等于( )10.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 ) A .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B .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 C .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D .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11.(多选)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两个木块,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图1m1、m2,且m2=2m1.开始两木块之间有一根用轻绳缚住的已压缩的轻弹簧,烧断细绳后,两木块分别向左、右运动.若两木块m1和m2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且μ1=2μ2,则在弹簧伸长的过程中,两木块( )A.动量大小之比为1∶1B.速度大小之比为2∶1C.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1D.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112.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图中虚线表示原子核所形成的电场的等势线,实线表示一个α粒子的运动轨迹。
甘肃省武威第二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英语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武威二中2015——2016(II)期末考试高二英语试卷第一卷第一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AEvery day we go to school and listen to the teacher,and the teacher will ask us some questions.Sometimes,the classmates will ask your opinions of the work of the class.When you are telling others in the class what you have found out about these topics,remember that they must be able to hear what you are saying.You are not taking part in a family conversation or having a chat with friends---you are in a slightly unnatural situation where a large group of people will remain silent,waiting to hear what you have to say.You must speak so that they can hear you---loudly enough and clearly enough but without trying to shout or appearing to force yourself.Remember,too,that it is the same if you are called to an interview whether it is with a professor of your school or a government official who might meet you.The person you are seeing will try to put you at your ease but the situation is somewhat different from that of a ordinary conversation.You must take special care that you can be heard.1.When you speak to the class,you should speak ______.A.as slowly as possible B.in a low voice C.loudly D.forcefully 2.Usually,when you speak to the class,the class is _______.A.noisy B.quiet C.having a rest D.serious3 The situation in the class is ______ that in your house.A.not very different from B.sometimes the same as C.sometimes not the same as D.not the same as4.If you are having a conversation with an official,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you is ______.A.to show your ability B.to be very gentleC.to make sure that you can be heard D.to put the official at ease 5.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is ______.A.that we should talk in different ways in different situationsB.that we must speak loudlyC.that we must keep silent at any timeD.that we must talk with the classBWhen you walk along a street in a big city in the United States,you may see clocks in most stores.Radio announcers give the correct time during the day.People there think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know the time.Most Americans have watches.They do not want to be late.Not all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value time.Suppose you visit a certain country in South America,You would find that people living there do not like to rush.If you had an appointment(约会)with someone,he would probably be late.He would not care for arriving on time.In some countries in South America,even the radio programs may not begin right on time,nor do the radio announcers think it important to announce the right time.Many people regard a clock as a machine.It seems to them that a person who does everything on time is controlled(控制)by a machine.They do not want a clock or any machine to have that much power over their lives.6.There are clocks in most stores in the US cities because ______.A.people in the stores want to sell these clocksB.bosses want to make their stores beautifulC.people think it important to know the timeD.they needn’t wear watches when they are away from home7.The underlined word“rush”in the passage most probably means “______”.A.run B.raceC.hurry D.move8.South America,he might not arrive on time,and this is because ______.A.he didn’t have a watch with himB.he forgot to have a look at a watch or a clockC.he didn’t think it important to arrive on timeD.he didn’t like an appointment with someoneCSri Lanka is known as the “Pearl of the Indian Ocean”, and it is easy to see why. This little country never fails to please visitors.ArriveThe national airline is Sri Lankan Airlines, which flies from Colombo to London and a couple of other European cities. The country’s main airport is ColomboBandaranaike, located 29km north of the capital city.Why now?The best time to visit Sri Lanka’s southern beaches is from November to April. So by going early in the season, you’ll get the best weather. Also in November, Deepavali, known as “Diwali” or the “Festival of Lights”, is Sri Lanka’s main religious festival, celebrated throughout the country.SeeThere is plenty to see in Sri Lanka. The ancient capital cities of Polonnaruwa and Anuradhapura are worth seeing, and so are many outstanding ruins. Other mustsees are the rock fortress (要塞) of Sigiriya, towering over the jungle as far as the eye can see, and Dambulla’s cave temple, the country’s largest and best preserved. Both a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遗产) Sites. Kandy is a picturesque town, which was the last stronghold of the Kandyan Kings. Today it is a cultural relic centre where ageold customs, arts, and crafts remain.DoSri Lanka owns about 1,600km of beautiful palm-shaded beaches as well as warm, pure seas and colorful coral reefs (珊瑚礁). You can explore the underwater world, and surfing and diving are available too. Away from the shore, wildlife is a big draw for Sri Lanka, and Yala National Park is one of the best places in the world to see wild animals including leopards (豹) and elephants.TasteSri Lanka is celebrated for its excellent food, with a particular emphasis on fresh fruit and vegetables on menus everywhere. Fish and seafood are a big part of the local diet.Did you know?Sri Lanka is known for its tea, but it is also the world’s largest producer and exporter of cinnamon(肉桂).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cultural relic centre of Sri Lanka?A. Kandy.B. AnuradhapuraC. Polonnaruwa.D. Colombo.10. If you wan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Diwali”, you’d better go there in .A. September.B. October.C. November.D. May.11.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that Sri Lanka .A. is in the Pacific OceanB. is famous for its excellent foodC. is the world’s largest producer of teaD. has only flights to London12. The author wrote the article in order to .A. introduce the picturesque landscape of Sri LankaB. let readers know what is famous in Sri LankaC. make Sri Lanka well known throughout the worldD. let people get more travel information about Sri LankaDWhat makes a person a scientist?Does he have ways or tools of learning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others?The answer is “no”.It isn't the tools a scientist uses but how he uses these tools which makes him a scientist.You will probably agree that knowing how to use a power is important to a carpenter.You will probably agree,too,that knowing how to investigate,how to discover information,is important to everyone.The scientist,however,goes one step further;he must be sure that he has a reasonable answer to his questions and that his answer he gets to many questions is into a large set of ideas about how the world works.The scientist's knowledge must be exact.There's no room for half right or right just half the time.He must be as nearly right as the conditions permit.What works under one set of conditions at one time must work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at other times.If the conditions are different,any changes the scientist observes in a demonstration must be explained by the changes in the conditions.This is one reason why investigations are important in science.Albert Einstein,who developed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arrived at this theory through mathematics.The accuracy of his mathematics was later tested through investigation.Einstein's ideas were proved to be correct.A scientist uses many tools for measurements.Then the measurements are used to make mathematical calculations that may test his investigations.13.What makes a scientist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A.The tools he uses. B.His ways of learning.C.The way he uses his tools. D.The various tools he uses.14.“…knowing how to investigate,how to discover information,is important to everyone.”The writer says this to show_______.A.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B.the difference between scientists and ordinary peopleC.the importance of thinkingD.the difference between carpenters and ordinary people15.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A.Scientists are different from ordinary people.B.The Theory of Relativity.C.Exactness is the core of science.D.Exactness and way of using tools are the keys to making of a scientist.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甘肃高二高中物理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甘肃高二高中物理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计算出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引力大小C.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D.法拉第通过实验证实电场线是客观存在的2.如图所示,真空中狭长区域内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区域宽度为d,边界为CD和EF,速度为v的电子从边界CD外侧沿垂直于磁场方向射入磁场,入射方向跟CD的夹角为θ,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e,为使电子能从另一边界EF射出,电子的速率应满足的条件是()A.v>B.v<C.v>D.v<3.将带电荷量为6×10﹣6C的负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克服电场力做功为3×10﹣5J,再从B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1.2×10﹣5J,则()A.电荷从A移到B,再从B到C的过程中,电势能一共减少了1.8×10﹣5JB.电场中A、C两点电势差为﹣3VC.若规定A点电势为零,则该电荷在B点的电势能为3×10﹣5JD.若规定B点电势为零,C点的电势为﹣2V从a点进入匀强磁场,运动中所经过b点,Oa=Ob,若撤去磁场后在加入一个与4.如图所示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从a点进入电场,仍能通过b点,不计带电粒子的重力,则电场强度y轴平行的匀强电场,带电粒子仍以速度VE和磁感应强度B的比值为()A.V0B.C.D.2V05.如图所示,有一半圆弧光滑轨道,半径为R,在与圆心等高的位置静止放置一个带正电的小球A,其质量为m,MN之间有一方向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让小球A自由滚下进入匀强电场区域,水平面也是光滑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一定能穿过MN区域继续运动B.如果小球一定能穿过MN区域,电场力做的功为﹣mgRC.如果小球没有穿过MN区域,小球一定能回到出发点D.如果小球没有穿过MN区域,只要电场强度足够大,小球可以到达P点,且到达P点速度大于等于6.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表读数变小,电压表读数变大B.小灯泡L变暗C.电源的总功率变小D.电容器C上电荷量减少7.(2016春•高台县校级期末)质量为2kg的物体在xy平面上做曲线运动,在x方向的速度图象和y方向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的初速度为5 m/sB.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3 NC.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不垂直D.2 s末质点速度大小为6 m/s8.如图所示,有一混合正离子束先后通过正交的电场、匀强磁场区域Ⅰ和匀强磁场区域Ⅱ,如果这束正离子流在区域Ⅰ中不偏转,进入区域Ⅱ后偏转半径r相同,则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A.速度B.比荷C.电荷量D.质量9.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地球资源逐步枯竭,已然使我们的环境恶化,而宇航事业的发展为我们开辟了太空采矿的途径.太空中进行开采项目,必须建立“太空加油站”.假设“太空加油站”正在地球赤道平面内的圆周轨道上运行,其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同步卫星离地球表面高度的十分之一,且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太空加油站”运行的加速度等于其所在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B.“太空加油站”运行的速度等于同步卫星运行速度的倍C.站在地球赤道上的人观察到它向东运动D.在“太空加油站”工作的宇航员因不受重力而在舱中悬浮或静止10.如图,将额定电压为60V的用电器,通过一理想变压器接在正弦交变电源上,闭合开关S后,用电器正常工作,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的示数分别为220V和2.2A,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变压器输入功率为484WB.通过原线圈的电流的有效值为0.6AC.通过副线圈的电流的最大值为2.2AD.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11:3二、实验题1.(2016春•高台县校级期末)“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得到如图1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 .(s 6﹣s 1)等于(s 2﹣s 1)的6倍C .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B 对应的速率D .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2)如图2所示为“在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小车在运动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系列的点,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小车运动情况A 、B 之间可描述为 运动,小车离开橡皮筋后的速度为 m/s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现有一特殊电池,它的电动势E 约为9V ,内阻r 约为40Ω,已知该电池允许输出的最大电流为50mA .为了测定这个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图中电流表的内阻R A 已经测出,阻值为5Ω,R 为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Ω,R 0为定值电阻,对电路起保护作用.(1)实验室备有的定值电阻R 0有以下几种规格: A .10Ω B .50Ω C .150Ω D .500Ω本实验选用哪一种规格的定值电阻最好?答:(2)该同学接入符合要求的R 0后,闭合开关K ,调整电阻箱的阻值,读取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多组数据,作出了图乙所示的图线,则根据该同学作出的图线可求得该电池的电动势E= V ,内阻r= Ω三、填空题物理小组的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器材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器材有:底座、带有标尺的竖直杆、光电门1和2组成的光电计时器(其中光电门l 更靠近小球释放点),小球释放器(可使小球无初速释放)、网兜.实验时可用两光电门测量小球从光电门l 运动至光电门2的时间t ,并从竖直杆上读出两光电门间的距离h .(l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如图2所示,则小球直径为 cm .(2)改变光电门1的位置,保持光电门2的位置不变,小球经过光电门2的速度为v ,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则h 、t 、g 、v 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为h= .(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t 图线,若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为k ,根据图线可求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四、计算题1.在一次执行特殊任务的过程中,在距地面320m 高的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某波音轻型飞机上依次抛出a 、b 、c 三个物体,抛出的时间间隔为1s ,抛出点a 、b 与b 、c 间距分别为50m 和55m ,三个物体分别落在水平地面上的A 、B 、C 三处.求:(1)飞机飞行的加速度;(2)刚抛出b 物体时飞机的速度大小; (3)b 、c 两物体落地点B 、C 间的距离.2.如图所示,粗糙程度均匀的绝缘斜面下方O 点处有一正点电荷,带负电的小物体以初速度v 1从M 点沿斜面上滑,到达N 点时速度为零,然后下滑回到M 点,此时速度为v 2(v 2<v 1).若小物体电荷量保持不变,OM=ON ,则小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h 为多少?(重力加速度为g )3.如图(a )所示为磁悬浮列车模型,质量M=1kg 的绝缘板底座静止在动摩擦因数μ1=0.1的粗糙水平地面上.位于磁场中的正方形金属框ABCD 为动力源,其质量m=1kg ,边长为1m ,电阻为Ω.与绝缘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OO′为AD 、BC 的中线.在金属框内有可随金属框同步移动的磁场,OO′CD 区域内磁场如图(b )所示,CD 恰在磁场边缘以外;OO′BA 区域内磁场如图(c )所示,AB 恰在磁场边缘以内(g=10m/s 2).若绝缘板足够长且认为绝缘板与地面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若金属框固定在绝缘板上,则金属框从静止释放后,其整体加速度为多少?(2)若金属框不固定,金属框的加速度又为多少?此时绝缘板是否静止,若不静止,其加速度又是多少?甘肃高二高中物理期末考试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B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计算出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引力大小C .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D .法拉第通过实验证实电场线是客观存在的【答案】C【解析】解:A 、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故A 错误;B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由于不知道万有引力常量G 的大小,没有计算出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引力大小,故B 错误;C 、笛卡尔研究了力与运动的关系,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故C 正确;D 、法拉第最早提出场的概念,并引入电场线描述电场,但电场线不是客观存在的,故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2.如图所示,真空中狭长区域内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区域宽度为d ,边界为CD 和EF ,速度为v 的电子从边界CD 外侧沿垂直于磁场方向射入磁场,入射方向跟CD 的夹角为θ,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e ,为使电子能从另一边界EF 射出,电子的速率应满足的条件是( )A .v >B .v <C .v >D .v <【答案】A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电子从EF 射出的临界条件为到达边界EF 时,速度与EF 平行,轨迹与EF 相切,如右图.由几何知识得R+Rcosθ=d ,R=,解得v 0=,v >v 0,即能从EF 射出.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圆周运动的边界问题的求解方法.当入射速率v 0很小时,电子会在磁场中转动一段圆弧后又从CD 一侧射出,速率越大,轨道半径越大,当轨道与边界EF 相切时,电子恰好不能从EF 射出.3.将带电荷量为6×10﹣6C 的负电荷从电场中的A 点移到B 点,克服电场力做功为3×10﹣5J ,再从B 点移到C 点,电场力做功为1.2×10﹣5J ,则( )A .电荷从A 移到B ,再从B 到C 的过程中,电势能一共减少了1.8×10﹣5J B .电场中A 、C 两点电势差为﹣3VC .若规定A 点电势为零,则该电荷在B 点的电势能为3×10﹣5J D .若规定B 点电势为零,C 点的电势为﹣2V 【答案】C【解析】解:A 、正电荷从A 点移到B 点,克服电场力做功为3×10﹣5J ,电势能增加3×10﹣5J ,从B 点移到C 点,电场力做功为1.2×10﹣5J ,电势能减少1.2×10﹣5J ,则电势能一共增加1.8×10﹣5J .故A 错误.B 、由题W AB =﹣3×10﹣5J ,W BC =1.2×10﹣5J ,则W AC =W AB +W BC =﹣1.8×10﹣5J ,A 、C 两点电势差为:U AC ==V=3V ,故B 错误.C 、正电荷从A 点移到B 点,电势能增加3×10﹣5J ,若规定A 点电势为零,则该电荷在B 点的电势能为3×10﹣5J ,故C 正确.D 、B 、C 间电势差为 U BC ===V=﹣2V ,由U BC =φB ﹣φC ,φB =0,则φC =2V ,故D 错误.故选:C .【点评】电势差是电场中的电势之差,电势可以任意取,但电势差却不变,就像高度与高度差一样.电势差可正可负,所以U=公式中做功要注意正与负,电荷量也要代入电性.4.如图所示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 0从a 点进入匀强磁场,运动中所经过b 点,Oa=Ob ,若撤去磁场后在加入一个与y 轴平行的匀强电场,带电粒子仍以速度V 0从a 点进入电场,仍能通过b 点,不计带电粒子的重力,则电场强度E 和磁感应强度B 的比值为( )A .V 0B .C .D .2V 0【答案】D【解析】解:设oa=ob=d ,因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所以圆周运动的半径正好等于d ,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v 0B=m,解得:B=,如果换成匀强电场,水平方向以v 0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水平方向:d=v 0t 2,竖直沿y 轴负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即:d=at 2=t 22,解得:E=,则:=2v 0,故选:D .【点评】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要把握其运动规律,在电场中利用几何关系得出其沿电场和垂直于电场的运动规律;而在磁场中也是要注意找出相应的几何关系,从而确定圆心和半径.5.如图所示,有一半圆弧光滑轨道,半径为R ,在与圆心等高的位置静止放置一个带正电的小球A ,其质量为m ,MN 之间有一方向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让小球A 自由滚下进入匀强电场区域,水平面也是光滑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一定能穿过MN 区域继续运动B .如果小球一定能穿过MN 区域,电场力做的功为﹣mgRC .如果小球没有穿过MN 区域,小球一定能回到出发点D .如果小球没有穿过MN 区域,只要电场强度足够大,小球可以到达P 点,且到达P 点速度大于等于【答案】C【解析】解:A 、小球进入电场后受到向左的电场力而做减速运动,由于MN 的宽度和小球进入电场的速度、加速度等条件不明,所以小球不一定能穿过电场区域,故A 错误.B 、若小球一定能穿过MN 区域,根据动能定理得:mgR+W 电=mv 2﹣0,解得,电场力做的功为 W 电=mv 2﹣mgR ,故B 错误.C 、如果小球没有穿过MN 区域,由于电场力和重力做功只与初末位置有关,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过程的可逆性可知,小球一定能回到出发点,而且回到出发点时速度为零,不可能到达P 点,故C 正确,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带电小球在电场中的运动,分析清楚小球的运情况、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和能量如何转化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可以解题.6.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 ,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 向右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流表读数变小,电压表读数变大B.小灯泡L变暗C.电源的总功率变小D.电容器C上电荷量减少【答案】D【解析】解:A、当滑片右移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减小,则外部总电阻减小;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总电流增大;电流表示数增大;灯泡变亮;故AB错误;C、因总电流增大,由P=EI可知,电源的总功率增大;故C错误;D、因总电流增大,则内压及L两端的电压增大;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减小;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减小;则由Q=UC可知,电容器C上的电荷量减少;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动态分析问题,要注意明确电路结构,按照“局部﹣整体﹣局部”的分析思路进行分析.7.(2016春•高台县校级期末)质量为2kg的物体在xy平面上做曲线运动,在x方向的速度图象和y方向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的初速度为5 m/sB.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3 NC.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不垂直D.2 s末质点速度大小为6 m/s【答案】ABC【解析】解:A、x轴方向初速度为vx =3m/s,y轴方向初速度vy=﹣4m/s,质点的初速度v==5m/s.故A正确.B、x轴方向的加速度a=1.5m/s2,质点的合力F合=ma=3N,故B正确;C、合力沿x轴方向,初速度方向在x轴与y轴负半轴夹角之间,故合力与初速度方向不垂直,故C正确;D、2s末质点速度大小为v=>6m/s,故D错误;故选:ABC【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类似平抛运动.中等难度.8.如图所示,有一混合正离子束先后通过正交的电场、匀强磁场区域Ⅰ和匀强磁场区域Ⅱ,如果这束正离子流在区域Ⅰ中不偏转,进入区域Ⅱ后偏转半径r相同,则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A.速度B.比荷C.电荷量D.质量【答案】AB【解析】解:在正交的电磁场区域中,正离子不偏转,说明离子受力平衡,在此区域Ⅰ中,离子受电场力和洛伦兹力,由qvB=qE,得v=,可知这些正离子具有相同的速度.进入只有匀强磁场的区域Ⅱ时,偏转半径相同,由R=和v=可知,R=;这些正离子具有相同的比荷与相同的速度.选项AB正确,选项CD错误.故选:AB.【点评】带电粒子在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运动,要注意对其进行运动状态的分析和受力分析,此种情况往往会出现电场力和磁场力平衡,从而可得到带电粒子能匀速直线通过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的条件,即为:v=.这种问题的本质还是力学问题,往往要按力学的基本思路,运用力学的基本规律研究和解决此类问题.9.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地球资源逐步枯竭,已然使我们的环境恶化,而宇航事业的发展为我们开辟了太空采矿的途径.太空中进行开采项目,必须建立“太空加油站”. 假设“太空加油站”正在地球赤道平面内的圆周轨道上运行,其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同步卫星离地球表面高度的十分之一,且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太空加油站”运行的加速度等于其所在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 B .“太空加油站”运行的速度等于同步卫星运行速度的倍 C .站在地球赤道上的人观察到它向东运动D .在“太空加油站”工作的宇航员因不受重力而在舱中悬浮或静止【答案】AC【解析】解:A 、根据,知“太空加油站”运行的加速度等于其所在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故A 正确.B 、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解得v=,太空加油站高度为同步卫星离地球表面高度的十分之一,但距离r 不是十分之一,太空加油站运行的速度不等于同步卫星运行速度的倍,故B 错误. C 、角速度ω=,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同步卫星和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所以空间站的角速度大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所以站在地球赤道上的人观察到空间站向东运动.故C 正确.D 、在“太空加油站”工作的宇航员受重力,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靠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做圆周运动.故D 错误; 故选:A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万有引力等于重力,以及处于空间站中的人、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靠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做圆周运动.10.如图,将额定电压为60V 的用电器,通过一理想变压器接在正弦交变电源上,闭合开关S 后,用电器正常工作,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的示数分别为220V 和2.2A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变压器输入功率为484WB .通过原线圈的电流的有效值为0.6AC .通过副线圈的电流的最大值为2.2AD .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 1:n 2=11:3【答案】BD【解析】解:A 、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P 入=P 出=I 2U 2=2.2×60W=132W ,故A 错误; B 、根据P 入=I 1U 1,所以,故B 正确;C 、电流表示数为有效值,故通过副线圈的电流的有效值为2.2A ,则最大值为,故C 错误;D 、根据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可知,所以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故D 正确.故选:BD .【点评】掌握住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知道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还要知道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是有效值.二、实验题1.(2016春•高台县校级期末)“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得到如图1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 .(s 6﹣s 1)等于(s 2﹣s 1)的6倍C .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B 对应的速率D .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2)如图2所示为“在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小车在运动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系列的点,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小车运动情况A、B之间可描述为运动,小车离开橡皮筋后的速度为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1)C;(2)变加速运动,0.36【解析】解:(1)A、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如果先放纸带再开电源就会出现纸带上只有一小段有点,其余的纸带长度没有利用起来;故A错误.B、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与xm ﹣xn=(m﹣n)aT2可得:xm ﹣xn=(m﹣n)△x即:.(S6一S1)=5△x,(S2一S1)=△x;故B错误.CD、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所以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0.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vB=,故C正确,D错误.(2)由图知:小车在A、B之间做加速运动,由于相邻计数间位移之差不等,由△x=aT2知,小车的加速度是变化,故做变加速运动.在C、D之间计数点均匀分布,说明小车做匀速运动.小车离开橡皮筋后做匀速运动,由CD段纸带,求出速度为:v==m/s=0.36m/s.故答案为:(1)C;(2)变加速运动,0.36.【点评】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本题要抓住打点计时器的周期性,根据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关系,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2.现有一特殊电池,它的电动势E约为9V,内阻r约为40Ω,已知该电池允许输出的最大电流为50mA.为了测定这个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图中电流表的内阻RA已经测出,阻值为5Ω,R为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Ω,R为定值电阻,对电路起保护作用.(1)实验室备有的定值电阻R有以下几种规格:A.10Ω B.50Ω C.150Ω D.500Ω本实验选用哪一种规格的定值电阻最好?答:(2)该同学接入符合要求的R后,闭合开关K,调整电阻箱的阻值,读取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多组数据,作出了图乙所示的图线,则根据该同学作出的图线可求得该电池的电动势E= V,内阻r= Ω【答案】(1);C;(2)10;45【解析】解:(1)电池的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50mA,内电阻约为40Ω,电路中的最小电阻应大于=180Ω,则最小电阻为:180﹣40﹣5=135Ω;为了能很好的调节电路,并能得出更多组数据,保护电阻应选C.(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E=I(R+r+R+RA)==+由y=kx+b可知,=K==0.1=b=5Ra=5Ωr=50﹣Ra=45Ω解得:E=10V;r=45Ω故答案为:(1);C;(2)10;45.【点评】本题考查用图象求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方法,要注意由实验原理结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出表达式,再结合数学知识求得电动势和内电阻.三、填空题物理小组的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器材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器材有:底座、带有标尺的竖直杆、光电门1和2组成的光电计时器(其中光电门l更靠近小球释放点),小球释放器(可使小球无初速释放)、网兜.实验时可用两光电门测量小球从光电门l运动至光电门2的时间t,并从竖直杆上读出两光电门间的距离h.(l)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如图2所示,则小球直径为 cm.(2)改变光电门1的位置,保持光电门2的位置不变,小球经过光电门2的速度为v,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则h、t、g、v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为h= .(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t图线,若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为k,根据图线可求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答案】(1)1.170;(2);(3)2k.【解析】解:(1)主尺读数为1.1cm,游标读数为0.05×14=0.70mm=0.070cm,所以最终读数为1.1cm+0.070cm=1.170cm.(2)小球经过光电门2的速度为v,根据运动学公式得从开始释放到经过光电门2的时间t′=,所以从开始释放到经过光电门1的时间t″=t′﹣t=﹣t所以经过光电门1的速度v′=gt″=v﹣gt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两光电门间的距离h=t=(3)h=所以=v﹣gt若﹣t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为k,k=g所以重力加速度大小g=2k.故答案为:(1)1.170;(2);(3)2k.【点评】要掌握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主尺读数加上游标读数,不需估读.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整理图象所要求的表达式,根据斜率的物理意义求解.四、计算题1.在一次执行特殊任务的过程中,在距地面320m高的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某波音轻型飞机上依次抛出a、b、c三个物体,抛出的时间间隔为1s,抛出点a、b与b、c间距分别为50m和55m,三个物体分别落在水平地面上的A、B、C三处.求:(1)飞机飞行的加速度;(2)刚抛出b 物体时飞机的速度大小;(3)b 、c 两物体落地点B 、C 间的距离.【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飞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x=aT 2得:a===5m/s 2(2)b 点是ac 点的中间时刻,所以b 点速度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则有:v b ===52.5m/s(3 ) ab 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s=8s ,又 v c ﹣v b =aT 得BC 间距离为:x BC =x bc +(v c ﹣v b )t=x bc +aTt=55+5×1×8=95m答:(1)飞机飞行的加速度是5m/s 2;(2)刚抛出b 物体时飞机的速度大小是52.5m/s ;(3)b 、c 两物体落地点B 、C 间的距离是95m .【点评】本题要分析三个物体之间的关系,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定值即△x=aT 2,以及中点时刻的速度等于其平均速度,来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2.如图所示,粗糙程度均匀的绝缘斜面下方O 点处有一正点电荷,带负电的小物体以初速度v 1从M 点沿斜面上滑,到达N 点时速度为零,然后下滑回到M 点,此时速度为v 2(v 2<v 1).若小物体电荷量保持不变,OM=ON ,则小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h 为多少?(重力加速度为g )【答案】【解析】解:设物体上升过程中,摩擦力做功为W ,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由于OM=ON ,M 、N 两点的电势相等,上升和下滑过程中电场力做功都为0,则根据动能定理得上升过程:W ﹣mgh=0﹣, 下滑过程:W+mgh=联立解得,h=.答:小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点电荷周围电场的特点,知道M 、N 为等势点,结合动能定理进行求解.3.如图(a )所示为磁悬浮列车模型,质量M=1kg 的绝缘板底座静止在动摩擦因数μ1=0.1的粗糙水平地面上.位于磁场中的正方形金属框ABCD 为动力源,其质量m=1kg ,边长为1m ,电阻为Ω.与绝缘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OO′为AD 、BC 的中线.在金属框内有可随金属框同步移动的磁场,OO′CD 区域内磁场如图(b )所示,CD 恰在磁场边缘以外;OO′BA 区域内磁场如图(c )所示,AB 恰在磁场边缘以内(g=10m/s 2).若绝缘板足够长且认为绝缘板与地面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1)若金属框固定在绝缘板上,则金属框从静止释放后,其整体加速度为多少?(2)若金属框不固定,金属框的加速度又为多少?此时绝缘板是否静止,若不静止,其加速度又是多少?【答案】(1)若金属框固定在绝缘板上,则金属框从静止释放后,其整体加速度为3 m/s 2.(2)若金属框不固定,金属框的加速度又为4 m/s 2此时绝缘板不静止,其加速度又是2 m/s 2【解析】解:(1)若金属框固定在绝缘板上,由题意得:E=•S ABCD =1××1×1 V="0.5" V ,。
高二物理试题带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物理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1-8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9-12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每小题4分,共48分。
)1.质量为0.5 kg 的物体,运动速度为3 m/s ,它在一个变力作用下速度大小变为7 m/s ,方向和原来方向相反,则这段时间内动量的变化量为( )A .5 kg·m/s,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反B .5 kg·m/s ,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同C .2 kg·m/s ,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反D .2 kg·m/s ,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同2.一个质量为M 的玩具枪,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当从它里面射出一个质量为m 、速度为v 的弹丸后,枪的反冲速度为( )A .-v B.-mvMC.mvM D.-mv M -m3.一颗子弹水平射入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A 并留在其中,A 、B 用一根弹性良好的轻质弹簧连在一起,如图所示.则在子弹打击木块A 及弹簧被压缩的过程中,对子弹、两木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 )A .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B .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C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D .无法判定动量、机械能是否守恒4.用一束紫外线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可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措施 是( ) A .改用频率更小的紫外线照射 B .改用X 射线照射C .改用强度更大的原紫外线照射D .延长原紫外线的照射时间5.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 )A .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B .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C .原子中存在着带负电的电子D .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6.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图,用光子能量为13.06 eV 的光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能观测到氢原子发射的不同波长的光有多少种( )A. 1B. 10C. 4D. 17.“朝核危机”引起全球瞩目,其焦点就是朝鲜核电站采用轻水堆还是重水堆.重水堆核电站在发电的同时还可以生产出可供研制核武器的钚239(Pu 23994),这种钚239可由铀239(U 23992)经过n 次 衰变而产生,则n 为A .2B .239C .145D .928.下列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的光是波,有的光是粒子 B .光子与电子是同样的一种粒子C .光的波长越长,其波动性越显著,波长越短,其粒子性越显著D .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粒子性9.(多选题)光电效应的实验结论是:对某种金属( )A .无论光强多强,只要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就不能产生光电效应B .无论光的频率多低,只要光照时间足够长就能产生光电效应C .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强度越弱,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小D .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频率越高,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10.(多选题)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A 、B 、C 分别表示电子在三种不同能级跃迁时放出的光子,其中( )A.频率最大的是B B.波长最长的是CC.频率最大的是A D.波长最长的是B11. (多选题)“中国月球着陆探测器”在中国航天馆揭开神秘面纱.它将带着中国制造的月球车,在38万千米之外的月球表面闲庭信步.月球的表面长期受到宇宙射线的照射,使得“月壤”中的32He含量十分丰富,科学家认为,32He是发生核聚变的极好原料,将来32He也许是人类重要的能源,所以探测月球意义十分重大.关于32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2He的原子核内有三个中子两个质子B.32He的原子核内有一个中子两个质子C.32He发生聚变,放出能量,一定会发生质量亏损D.32He原子核内的核子靠万有引力紧密结合在一起12.(多选题)关于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放射线改变了布料的性质使其不再因摩擦而生电,因此达到了消除有害静电的目的γ射线的贯穿性可以为金属探伤,也能进行人体的透视B.利用C.用放射线照射作物种子能使其DNA发生变异,其结果一定是成为更优秀的品种γ射线治疗肿瘤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剂量,以免对人体正常组织造成太大的伤害D.用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的空间有一匀强电场,进入电场后,射线变为a、b两束,射线a沿原来方向行进,射线b发生了偏转,如图所示,则图中的射线a为______射线,射线b为______射线.14.某放射性元素经20天后剩下原有质量的6.25%,可知,其半衰期为________,再经10天,剩下质量为最初质量的________.15.如图所示为“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装置示意图。
甘肃省武威第二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无答案)
武威二中高二年级数学(理)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将参数方程⎪⎩⎪⎨⎧θθ22sin = + 2 = y x sin ( 为参数)化为普通方程为( ).A .y =x -2B . y =x +2C .y =x -2(2≤x ≤3)D .y =x +2(0≤y ≤1)2.从0,1,2,…,9这10个数字中,任取两个不同数字作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能够确定不在x 轴上的点的个数是( )A .100B .90C .81D .723.工人工资(元)依劳动生产率(千元)变化的回归方程为y=50+80x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劳动生产率为1000元时,工资为130元B .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1000元时,工资平均提高80元C .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1000元时,工资平均提高130元D .当工资为250元时,劳动生产率为2000元4.在极坐标系中,点P( , )关于极点对称的点的一个坐标是( ). A .(- ,- ) B .( ,- ) C .( , - ) D .( ,+ )5.在同一坐标系中,将曲线y =2sin 3x 变为曲线y =sin x 的伸缩变换是( ). A .⎪⎩⎪⎨⎧'y y 'x x 21=3=B .⎪⎩⎪⎨⎧y 'y x'x 21=3=C .⎪⎩⎪⎨⎧'y y 'x x 2=3=D .⎪⎩⎪⎨⎧y'y x'x 2=3=6.两圆⎩⎨⎧+=+-=θθsin 24cos 23y x 与⎩⎨⎧==θθsin 3cos 3y x 的位置关系是( ).A .内切B .外切C .相离D .内含 7.曲线5cos ()5sin 3x y θπθπθ=⎧≤≤⎨=⎩的长度是( ). A .5π B .10π C .35π D .310π 8.设一随机试验的结果只有A 和A ,()P A p =,令随机变量10A X A =⎧⎨⎩,出现,,不出现,,则X的方差为( )A.p B.2(1)p p - C.(1)p p -- D. (1)p p -9. 310(1)(1)x x -+的展开式中,5x 的系数是( ) A.297-B.252-C.297D.20710.点(,)P x y 是椭圆222312x y +=上的一个动点,则2x y +的最大值为( ). A..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甲、乙同时炮击一架敌机,已知甲击中敌机的概率为0.6,乙击中敌机的概率为0.5,敌机被击中的概率为________.12.有6名学生,其中有3名会唱歌,2名会跳舞,1名既会唱歌也会跳舞.现从中选出2名会唱歌的,1名会跳舞的去参加文艺演出,则共有选法 种.13.已知随机变量X 服从正态分布2(0)N σ,且(20)P X -≤≤0.4=则(2)P X >= . .14. 若直线b x y +=与曲线⎩⎨⎧==θθsin cos y x θ(为参数,且)22πθπ≤≤-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实数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本小题满分10分)求直线11:()5x tl t y =+⎧⎪⎨=-⎪⎩为参数和直线2:0l x y --=的交点P 的坐标,及点P 与(1,5)Q -的距离.16.(10分)某车间为了规定工时定额,需要确定加工零件所花费的时间,为此作了四次试验,得到的数据如下:(1)(2)求出y 关于x 的线性回归方程y ∧=b ∧x +a ∧,并在坐标系中画出回归直线; (3)试预测加工10个零件需要多少时间?⎝ ⎛⎭⎪⎪⎫注:b ∧=∑i =1nx i y i-n x y∑i =1nx 2i-n x 2,a ∧=y -b ∧x -17.点P 在椭圆221169x y +=上,求点P 到直线3424x y -=的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
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试卷 理(含解析)高二全册物理试题
嗦夺市安培阳光实验学校甘肃省武威高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理科)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1---8题只有1个选项正确,9---12题有多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4分,漏选得2分,选错的得0分)1.(4分)有一台使用交流电的电冰箱上标有额定电压为“220V”的字样,这“220V”是指()A.交流电电压的瞬时值B.交流电电压的最大值C.交流电电压的平均值D.交流电电压的有效值2.(4分)如图所示,矩形线圈abcd放置在水平面内,磁场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α角,已知sinα=,回路面积为S,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则通过线框的磁通量为()A.BS B.C.D.3.(4分)如图所示,一个有界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一个矩形闭合导线框abcd,沿纸面由位置1(左)匀速运动到位置2(右).则()A.导线框进入磁场时,感应电流方向为a→b→c→d→aB.导线框离开磁场时,感应电流方向为a→d→c→b→aC.导线框离开磁场时,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右D.导线框进入磁场时.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左4.(4分)在匀强磁场中,一矩形金属线框绕与磁感线垂直的轴匀速转动,如图甲所示,产生的交变电动势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A.线框产生的交变电动势的频率为100HzB.线框产生的交变电动势有效值为311VC.t=0.01s时线框的磁通量变化率为零D.t=0.005s时线框平面与中性面重合5.(4分)水平放置的金属框架cdef处于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棒ab 置于粗糙的框架上且接触良好,从某时刻开始,磁感应强度均匀增大,金属棒ab始终保持静止,则()A.ab中电流增大,ab棒所受摩擦力也增大B.ab中电流不变,ab棒所受摩擦力也不变C.ab中电流不变,ab棒所受摩擦力增大D.ab中电流增大,ab棒所受摩擦力不变6.(4分)一电阻接一直流电源,通过4A的电流时热功率为P,若换接一正弦交流电源,它的热功率变为,则该交变电流的最大值为()A.4A B.6A C.2A D. 4A7.(4分)用频率相同但强度不同的两束光分别去照射两种不同的金属,结果均发生了光电效应,则()A.用强度大的光照射的金属,逸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一定大B.由于两束光的频率相同,照射两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一定相同C.在相同时间内,用强度较大的光照射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较少D.在相同时间内,用强度较大的光照射的金属逸出的光电子数较多8.(4分)关于物质波,以下观点不正确的是()A.只要是运动着的物体,不论是宏观物体还是微观粒子,都有相应的波与之对应,这就是物质波B.只有运动着的微观粒子才有物质波,对于宏观物体,不论其是否运动,都没有相对应的物质波C.由于宏观物体的德布罗意波长太小,所以无法观察到它们的波动性D.电子束照射到金属晶体上得到了电子束的衍射图样,从而证实了德布罗意的假设是正确的9.(4分)如图中MN、GH为平行导轨,AB、CD为跨在导轨上的两根横杆,导轨和横杆均为导体,现有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所在的平面,方向如图.用I表示回路中的电流()A.当AB不动而CD向右滑动时,I≠0且沿顺时针方向B.当AB向左、CD向右滑动且速度大小相等时,I=0C.当AB、CD都向右滑动且速度大小相等时,I=0D.当AB、CD都向右滑动,且AB速度大于CD时,I≠010.(4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1和A2是完全相同的灯泡,线圈L的直流电阻可以忽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上开关S接通电路时,A2先亮,A1后亮,最后一样亮B.合上开关S接通电路时,A1和A2始终一样亮C.断开开关S切断电路时,A2立刻熄灭,A1过一会熄灭D.断开开关S切断电路时,A1和A2都要过一会儿才熄灭11.(4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理想变压器的输入电压U1不变,闭合电键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向下滑动时,灯L变亮B.P向下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不变C.P向上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入电流变小D.P向上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变大12.(4分)如图所示,固定的竖直光滑U型金属导轨,间距为L,上端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处在方向水平且垂直于导轨平面、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质量为m、电阻为r的导体棒与劲度系数为k的固定轻弹簧相连放在导轨上,导轨的电阻忽略不计.初始时刻,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其伸长量为x1=,此时导体棒具有竖直向上的初速度v0.在沿导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初始时刻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大小F=B.初始时刻导体棒加速度的大小a=2g+C.导体棒往复运动,最终将静止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D.导体棒开始运动直到最终静止的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Q=mv02+二、实验题(本题有2小题,共10分.请按题目要求作答)13.(4分)传感器是一种采集信息的重要器件,如图是由电容器作为传感器来测定压力变化的电路,当待测压力作用于膜片电极上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若F向下压膜片电极,电路中有从a到b的电流;②若F向下压膜片电极,电路中有从b到a的电流;③若F向下压膜片电极,电路中不会有电流产生;④若电流表有示数,说明压力F发生变化;⑤若电流表有示数,说明压力F不会发生变化.A.②④B.①④C.③⑤D.①⑤14.(6分)小明用金属铷为阴极的光电管,观测光电效应现象,实验装置示意如图甲所示.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①图甲中电极A为光电管的(填“阴极”或“阳极”);②实验中测得铷的遏止电压U c与入射光频率ν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铷的截止频率νc=Hz,逸出功W0=J.15.(10分)如图所示,在磁感应强度为0.4T的匀强磁场中,让长为0.5m、电阻为0.1Ω的导体棒ab在金属框上以10m/s的速度向右匀速滑动,电阻R1=6Ω,R2=4Ω,其他导线上的电阻可忽略不计.(1)判断ab棒中的电流大小与方向;(2)为使ab棒匀速运动,外力的机械功率;(3)ab两端的电压.16.(11分)如图所示,匀强磁场中有一矩形闭合线圈abcd,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已知线圈的匝数N=100,边长ab=1.0m、bc=0.5m,电阻r=2Ω.磁感应强度B在0~1s内从零均匀变化到0.2T.在1~5s内从0.2T均匀变化到﹣0.2T,取垂直纸面向里为磁场的正方向.求:(1)0.5s时线圈内感应电动势的大小E和感应电流的方向;(2)在1~5s内通过线圈的电荷量q;(3)在0~5s内线圈产生的焦耳热Q.17.(10分)某村在较远的地方建立了一座小型水电站,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100kW,输出电压为500V,输电导线的总电阻为10Ω,导线上损耗的电功率为4kW,该村的用电电压是220V.(1)输电电路如图所示,求输电线路中的电流I2;(2)升压、降压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18.(11分)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倾角θ=30°的斜面上,导轨电阻不计,间距L=0.4m,导轨所在空间被分成区域Ⅰ和Ⅱ,两区域的边界与斜面的交线为MN,Ⅰ中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下,Ⅱ中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上,两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5T,在区域Ⅰ中,将质量m1=0.1kg,电阻R1=0.1Ω的金属条ab放在导轨上,ab刚好不下滑,然后,在区域Ⅱ中将质量m2=0.4kg,电阻R2=0.1Ω的光滑导体棒cd置于导轨上,由静止开始下滑,cd在滑动过程中始终处于区域Ⅱ的磁场中,ab、cd始终与导轨垂直且两端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取g=10m/s2,问(1)cd下滑的过程中,ab中的电流方向;(2)ab刚要向上滑动时,cd的速度v多大;(3)从cd开始下滑到ab刚要向上滑动的过程中,cd滑动的距离x=3.8m,此过程中ab上产生的热量Q是多少.甘肃省武威高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1---8题只有1个选项正确,9---12题有多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4分,漏选得2分,选错的得0分)1.(4分)有一台使用交流电的电冰箱上标有额定电压为“220V”的字样,这“220V”是指()A.交流电电压的瞬时值B.交流电电压的最大值C.交流电电压的平均值D.交流电电压的有效值考点:常见家用电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专题:恒定电流专题.分析:家用电器上所标的值均是有效值,而不是最大值;交流电表所测的也是有效值.解答:解:用交流电的电冰箱上标有额定电压为“220V”是指的有效值.由于是交流电,所以电压的瞬时值是不断在发生变化.故选:D点评:家用交流电是正弦式变化规律,所以有效值等于最大值除以根号2.2.(4分)如图所示,矩形线圈abcd放置在水平面内,磁场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α角,已知sinα=,回路面积为S,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则通过线框的磁通量为()A.BS B.C.D.考点:磁通量.分析: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当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Φ=BS,B是磁感应强度,S是线圈的面积.当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Φ=0.当存在一定夹角时,则将磁感应强度沿垂直平面方向与平行平面方向分解,从而求出磁通量.解答:解:矩形线圈abcd水平放置,匀强磁场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α角向上,因此可将磁感应强度沿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分解,所以B⊥=Bsinα=B,则穿过矩形线圈的磁通量是Φ=B⊥S=BS,因此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对于匀强磁场中磁通量的求解,可以根据一般的计算公式Φ=BSsinθ(θ是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的夹角)来分析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平行两个特殊情况.3.(4分)如图所示,一个有界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一个矩形闭合导线框abcd,沿纸面由位置1(左)匀速运动到位置2(右).则()A.导线框进入磁场时,感应电流方向为a→b→c→d→aB.导线框离开磁场时,感应电流方向为a→d→c→b→aC.导线框离开磁场时,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右D.导线框进入磁场时.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左考点:右手定则.分析:线框进入时bc边切割磁感线,出来时ad边切割磁感线,因此根据右手定则可以判断出电流方向,注意完全进入时,磁通量不变,无感应电流产生;然后根据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方向.也可以利用楞次定律直接判断电流和受力方向.解答:解:线框进入磁场时,磁通量增大,因此感应电流形成磁场方向向里,由安培定则可知感应电流方向为a→d→c→b→a,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左,同理线框离开磁场时,电流方向为a→b→c→d→a,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左,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可以利用楞次定律直接判断电流和受力方向,也可以利用右手定则先判断电流向,然后利用左手定则判断受力方向.4.(4分)在匀强磁场中,一矩形金属线框绕与磁感线垂直的轴匀速转动,如图甲所示,产生的交变电动势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A.线框产生的交变电动势的频率为100HzB.线框产生的交变电动势有效值为311VC.t=0.01s时线框的磁通量变化率为零D.t=0.005s时线框平面与中性面重合考点:交流发电机及其产生正弦式电流的原理;正弦式电流的最大值和有效值、周期和频率.专题:交流电专题.分析:由图象可知电动势的峰值和周期,根据周期和频率的关系可求频率,根据有效值和峰值的关系便可求电动势的有效值,由图2可知特殊时刻的电动势,根据电动势的特点,可判处于那个面上.解答:解:A、由图2可知 T=0.02s,据周期和频率的关系可得,该交变电流的频率为:,故A错误;B、由图2可知E m=311V.根据正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和峰值的关系可得,该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为,故B错误;C、t=0.01s时,感应电动势为零,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n可知,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故C正确.D、由图2可知t=0.005s时,e最大,说明此时线圈平面垂直中性面,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察的是有关交变电流的产生和特征的基本知识,学会通过瞬时感应电动势来判定在什么时刻,线圈处于什么位置;同时还能画出磁通量随着时间变化的图象及线圈中的电流随着时间变化的规律.5.(4分)水平放置的金属框架cdef处于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棒ab 置于粗糙的框架上且接触良好,从某时刻开始,磁感应强度均匀增大,金属棒ab始终保持静止,则()A.ab中电流增大,ab棒所受摩擦力也增大B.ab中电流不变,ab棒所受摩擦力也不变C.ab中电流不变,ab棒所受摩擦力增大D.ab中电流增大,ab棒所受摩擦力不变考点: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安培力.专题:电磁感应中的力学问题.分析:磁感应强度均匀增大,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均匀增大,回路中产生恒定的电流,安培力F=BIL,分析安培力的变化,由平衡条件即可判断摩擦力的变化.解答:解:磁感应强度均匀增大,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均匀增大,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知,回路中产生恒定的电动势,感应电流也恒定不变,ab 棒所受的安培力F=BIL,可知安培力F均匀增大,金属棒ab始终保持静止,则摩擦力也均匀增大.故C正确,ABD均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关键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分析感应电动势如何变化,即可判断感应电流和安培力的变化.6.(4分)一电阻接一直流电源,通过4A的电流时热功率为P,若换接一正弦交流电源,它的热功率变为,则该交变电流的最大值为()A.4A B.6A C.2A D. 4A考点:正弦式电流的最大值和有效值、周期和频率;电功、电功率.专题:交流电专题.分析:正弦波形交流电的电压有效值等于最大值的倍,根据焦耳定律表达式P=I2Rt列式求解.解答:解:设电热器的电阻为R,t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为Q,根据焦耳定律得:Q=I2Rt此热量是接交流电源上产生的热功率的2倍,所以Q′=I′2Rt=Q解得:I′=I=2A,所以交变电流最大值为I′m =I′=4A,故选:A.点评:本题关键是明确交流电的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规定的,对于交变电流,求解热量、电功和电功率等与热效应有关的量,都必须用有效值.7.(4分)用频率相同但强度不同的两束光分别去照射两种不同的金属,结果均发生了光电效应,则()A.用强度大的光照射的金属,逸出的光电子的初动能一定大B.由于两束光的频率相同,照射两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一定相同C.在相同时间内,用强度较大的光照射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较少D.在相同时间内,用强度较大的光照射的金属逸出的光电子数较多考点:光电效应.专题:光电效应专题.分析: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hγ﹣W,分析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光电子的数目、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解答:解:A、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hγ﹣W,入射光的频率相同,逸出功越小,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故A错误.B、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hγ﹣W,入射光的频率相同,逸出功越小,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故B错误.C、D、不同的金属,光电子的数目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在相同时间内,用强度较大的光照射的金属逸出的光电子数较多.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该题考查光电效应方程,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光电效应方程E km=hv ﹣W0和光电流强度的决定因素.8.(4分)关于物质波,以下观点不正确的是()A.只要是运动着的物体,不论是宏观物体还是微观粒子,都有相应的波与之对应,这就是物质波B.只有运动着的微观粒子才有物质波,对于宏观物体,不论其是否运动,都没有相对应的物质波C.由于宏观物体的德布罗意波长太小,所以无法观察到它们的波动性D.电子束照射到金属晶体上得到了电子束的衍射图样,从而证实了德布罗意的假设是正确的考点:物质波.分析:在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启发下,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1892~1987)在1924年提出一个假说,指出波粒二象性不只是光子才有,一起微观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他把光子的动量与波长的关系式p=推广到一切微观粒子上,指出:具有质量m和速度v的粒子也具有波动性,种子波的波长等于普朗克恒量h 跟粒子动量mv 的比,即λ=.这个关系式后来就叫做德布罗意公式.解答:解:A、B、只要是运动着的物体,不论是宏观物体还是微观粒子,都有相应的波与之对应,这就是物质波.故A正确,B错误;C、由于宏观物体的德布罗意波长太小,所以无法观察到它们的波动性.故C 正确;D、电子束照射到金属晶体上得到了电子束的衍射图样,从而证实了德布罗意的假设是正确的.故D正确.本题选择不正确的,故选:B点评:本题要知道物质波的概念,物质波,是由德布罗意提出的,故又称德布罗意波,是一种概率波,指空间中某点某时刻可能出现的几率,其中概率的大小受波动规律的支配.9.(4分)如图中MN、GH为平行导轨,AB、CD为跨在导轨上的两根横杆,导轨和横杆均为导体,现有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所在的平面,方向如图.用I 表示回路中的电流()A.当AB不动而CD向右滑动时,I≠0且沿顺时针方向B.当AB向左、CD向右滑动且速度大小相等时,I=0C.当AB、CD都向右滑动且速度大小相等时,I=0D.当AB、CD都向右滑动,且AB速度大于CD时,I≠0考点:楞次定律;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分析:CD切割产生感应电动势,回路中有感应电流,根据两棒所受的安培力分别判断出两棒的运动规律,当两棒速度相等时,回路中没有感应电流,两棒不受安培力作用.解答:解:A、当AB不动而CD棒向右运动时,产生感应电动势,在整个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其方向逆时针方向,故A错误;B、当AB向左、CD向右滑动且速度大小相等时,此时,穿过电路中的磁通量增大,则整个回路中的感应电流不为零.故B错误;C、当AB向右、CD也向右滑动且速度大小相等时,此时,穿过电路中的磁通量不变,则整个回路中的感应电流为零;故C正确.D、当AB、CD都向右滑动,且AB速度大于CD时,则相当于AB棒向右切割,穿过电路中的磁通量增大,因而产生I≠0且沿顺时针方向,故D正确;故选: C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能正确地对两棒受力分析,根据受力情况,判断其运动情况.10.(4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1和A2是完全相同的灯泡,线圈L的直流电阻可以忽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上开关S接通电路时,A2先亮,A1后亮,最后一样亮B.合上开关S接通电路时,A1和A2始终一样亮C.断开开关S切断电路时,A2立刻熄灭,A1过一会熄灭D.断开开关S切断电路时,A1和A2都要过一会儿才熄灭考点:自感现象和自感系数.分析:当开关接通和断开的瞬间,流过线圈的电流发生变化,产生自感电动势,阻碍原来电流的变化,根据楞次定律及串联电路的特点来分析.解答:解:合上开关接通电路时,A2立即正常发光,线圈中电流要增大,由于自感电动势的阻碍,灯泡A1中电流只能逐渐增大,则A2先亮,A1后亮,最后一样亮.故A正确,B错误.断开开关时,A2原来的电流立即减小为零,线圈中产生自感电动势,两灯泡串联和线圈组成回路,回路中电流从原来值逐渐减小到零,则A1和A2都要过一会儿才熄灭.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点评:自感现象是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同样遵守电磁感应的普遍规律楞次定律,对本题这种类型问题就是利用楞次定律来分析.11.(4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理想变压器的输入电压U1不变,闭合电键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向下滑动时,灯L变亮B.P向下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不变C.P向上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入电流变小D.P向上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变大考点: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电功、电功率.专题:交流电专题.分析:与闭合电路中的动态分析类似,可以根据滑动变阻器R的变化,确定出总电路的电阻的变化,进而可以确定总电路的电流的变化的情况,再根据电压不变,来分析其他的元件的电流和电压的变化的情况.解答:解:A、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向下移动时,导致总电阻增大,由于输入电压U1不变,且原副线圈匝数不变,所以副线圈电压不变,根据,即亮度不变.故A错误;B、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向下移动时,导致总电阻增大,由于输入电压U1不变,且原副线圈匝数不变,所以副线圈电压不变,故B正确;C、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向上移动时,导致总电阻减小,由于输入电压U1不变,且原副线圈匝数不变,所以副线圈电压不变,则有副线圈的总电流增大.因此输入电流也变大.故C错误;D、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向上移动时,导致总电阻减少,由于输入电压U1不变,且原副线圈匝数不变,所以副线圈电压不变,则有副线圈的总电流增大.则输出功率增大,故D正确.故选:BD.点评:电路的动态变化的分析,总的原则就是由部分电路的变化确定总电路的变化的情况,再确定其他的电路的变化的情况,即先部分后整体再部分的方法.12.(4分)如图所示,固定的竖直光滑U型金属导轨,间距为L,上端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处在方向水平且垂直于导轨平面、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质量为m、电阻为r的导体棒与劲度系数为k的固定轻弹簧相连放在导轨上,导轨的电阻忽略不计.初始时刻,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其伸长量为x1=,此时导体棒具有竖直向上的初速度v0.在沿导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导体棒始终与导轨垂直并保持良好接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初始时刻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大小F=B.初始时刻导体棒加速度的大小a=2g+C.导体棒往复运动,最终将静止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D.导体棒开始运动直到最终静止的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Q=mv02+考点: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焦耳定律.专题:电磁感应与电路结合.分析:由初动能E k =求出初速度,由E=BLv、I=、F=BIL,求出安培力的大小.导体棒最终静止时,弹簧的弹力与之重力平衡,可求出弹簧的压缩量,即导体棒下降的高度.从初始时刻到最终导体棒静止的过程中,导体棒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减小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和内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求解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Q.解答:解:A、导体棒的初速度为v0,初始时刻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E=BLv0设初始时刻回路中产生的电流为I,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I=设初始时刻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为F,由安培力公式得:F=BIL联立上式得,F=.故A错误;B、初始时刻,弹簧处于伸长状态,棒受到重力、向下的安培力和弹簧的弹力,所以:ma=mg+kx+F得:a=2g+.故B正确;C、从初始时刻到最终导体棒静止的过程中,导体棒减少的机械能一部分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另一部分通过克服安培力做功转化为电路中的电能;当导体棒静止时,棒受到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受力平衡,所以弹力的方向向上,此时导体棒的位置比初始时刻降低了,故C正确;。
甘肃省武威第二中学1617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期
甘肃省武威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物理试题一 单项选择题(14×4分=56分)1.如图所示,正方形线圈abcd 位于纸面内,边长为L ,匝数为N ,过ab 中点和cd 中点的连线OO ′恰好位于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的右边界上,磁感应强度为B ,则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 )A.BL 22B.NBL 22C .BL 2D .NBL 22.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长直导线通以恒定电流,一矩形导线框abcd 与通电导线共面放置,且ad 与通电导线平行。
下述情况不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A .线框向右平动B .线框沿电流方向平动C .线框以ab 边为轴转动D .线框不动,增大导线中的电流3.如图4所示,绕在铁芯上的线圈与电源、滑动变阻器和电键组成闭合回路,在铁芯的右端套有一个表面绝缘的铜环A ,下列各种情况中铜环A 中没有感应电流的是( )A .线圈中通以恒定的电流B .通电时,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匀速移动C .通电时,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加速移动D .将电键突然断开的瞬间4.如图,在一水平、固定的闭合导体圆环上方。
有一条形磁铁 (N 极朝上,S 极朝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磁铁从圆环中穿过且不与圆环接触,关于圆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从上向下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总是顺时针B .总是逆时针C .先顺时针后逆时针D .先逆时针后顺时针5.如图,在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杆MN 在平行金属导轨上以速度v 向右匀速滑动,MN 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 1;若磁感应强度增为2B ,其他条件不变,MN 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变为E 2.则通过电阻R 的电流方向及E 1与E 2之比E 1∶E 2分别为( )A .c→a ,2∶1B .a→c ,2∶1C .a→c ,1∶2D .c→a ,1∶26.一正弦交变电流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2所示。
由图可知该交变电流( )A .周期为0.125 sB .电压的有效值为10 2 VC .电压的最大值为20 2 VD .电压瞬时值的表达式为u =102sin 8πt (V)7.两块水平放置的金属板,板间距离为d ,用导线将两块金属板与一线圈连接,线圈中存在方向竖直向上、大小变化的磁场,如图7所示。
甘肃省武威二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一(下)第二次段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5-2016学年甘肃省武威二中高一(下)第二次段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和引力常量的测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万有引力定律是由开普勒发现的,而万有引力常量是由伽利略测定的B.万有引力定律是由开普勒发现的,而引力常量是由卡文迪许测定的C.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发现的,而引力常量是由卡文迪许测定的D.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发现的,而引力常量是由胡克测定的2.如图所示是行星m绕恒星M运动情况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最大点是B点B.速度最小点是C点C.m从A到B做减速运动D.m从B到A做减速运动3.经典力学不能适用于下列哪些运动()A.以99%倍光速运行的电子束B.火箭的发射C.宇宙飞船绕地球的运动D.“勇气号”宇宙探测器的运动4.一个物体在地球表面所受的重力为G,则在距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的2倍时,所受的引力为()A.B.C.D.5.地球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81倍,在登月飞船通过月、地之间的某一位置时,月球和地球对它的引力大小相等,该位置到月球中心和地球中心的距离之比为()A.1:81 B.1:27 C.1:9 D.1:36.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第一次沿粗糙水平面匀速移动距离为s;第二次用同样大小的力F平行于光滑斜面拉物体,斜面固定,使物体沿斜面加速移动的距离也是s.设第一次F对物体做的功为W1,第二次F对物体做的功为W2,则()A.W1=W2B.W1<W2C.W1>W2D.无法确定7.一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用大小为F、方向与水平面成θ角且斜向下的恒力作用在该木块上,经过时间t,力F的瞬时功率为()A.t B.t C.t D.t8.关于太阳系中各行星的轨道,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B.有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圆C.不同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是不同的D.不同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各不相同9.一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2倍,仍做圆周运动,则()A.据公式F=m.可知卫星所需的向心力将减小为原来的B.据公式v=ωr.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增大到原来的2倍C.据公式F=G.可知卫星所需的向心力将减小为原来的D.据上述A和C中给出公式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减小为原来的10.2013年12月10日21时20分,“嫦娥三号”发动机成功点火,开始实施变轨控制,由距月面平均高度100km的环月轨道成功进入近月点高度15km、远月点高度100km的椭圆轨道.关于“嫦娥三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嫦娥三号”的发射速度大于7.9 km/sB.“嫦娥三号”变轨前需要先点火加速C.“嫦娥三号”在环月轨道上的运行周期大于在椭圆轨道上的运行周期D.“嫦娥三号”变轨前沿圆轨道运动的加速度大于变轨后通过椭圆轨道远月点时的加速度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10分.每空2分.11.第一宇宙速度是7.9Km,是卫星的发射速度,也是环绕速度(填最大或最小)12.由功率速度关系式知,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和各种起重机械,当发动机的功率P一定时,牵引力F与速度v成,要增大牵引力,就要速度.13.同步卫星的周期是h,线速度是km/s.14.两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质量之比为1:2,轨道半径之比为3:1,则它们的周期之比为,线速度之比为,向心加速度之比为,向心力之比为.15.图表示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发生一段位移x,分别计算这三种情形下力F对物体做的功.设这三种情形下力 F 和位移X 的大小都是一样的:F=10N,x=2m.角θ的大小如图所示.(1)图甲W=,(2)图乙W=.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和重要的推导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心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6.某人造地球卫星沿圆轨道运行,轨道半径是6.8×103km,周期是5.6×103s.试从这些数据估算地球的质量.17.金星的半径是地球的0.95倍,质量为地球的0.82倍,金星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是多大?金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大?18.质量为m=2kg的木块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已知:sin 37°=0.6,cos 37°=0.8,g取10m/s2.求:(1)前2s内重力做的功;(2)前2s内重力的平均功率;(3)2s末重力的瞬时功率.2015-2016学年甘肃省武威二中高一(下)第二次段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和引力常量的测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万有引力定律是由开普勒发现的,而万有引力常量是由伽利略测定的B.万有引力定律是由开普勒发现的,而引力常量是由卡文迪许测定的C.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发现的,而引力常量是由卡文迪许测定的D.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发现的,而引力常量是由胡克测定的【考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和万有引力恒量的测定.【分析】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发现的,而万有引力恒量是由卡文迪许测定的.【解答】解: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发现的,不是开普勒发现的.万有引力恒量是由卡文迪许测定的,不是伽利略、胡克测定的.故选:C【点评】对于物理学上重要实验、发现和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高考考查内容之一.基本题.2.如图所示是行星m绕恒星M运动情况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最大点是B点B.速度最小点是C点C.m从A到B做减速运动D.m从B到A做减速运动【考点】开普勒定律.【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即面积定律,掌握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解决问题很简单.【解答】解: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知: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着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据此,行星运行在近日点时,与太阳连线距离短,故运行速度大,在远日点,太阳与行星连线长,故运行速度小.即在行星运动中,远日点的速度最小,近日点的速度最大.图中A点为近日点,所以速度最大,B点为远日点,所以速度最小.故A、B 错误.所以m从A到B做减速运动.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对开普勒第二定律的理解.远日点连线长,在相等时间扫过相同面积,故速度小,近日点连线短,在相等时间扫过相同面积,故速度大.3.经典力学不能适用于下列哪些运动()A.以99%倍光速运行的电子束B.火箭的发射C.宇宙飞船绕地球的运动D.“勇气号”宇宙探测器的运动【考点】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的主要区别.【分析】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是宏观、低速情形,高速情形要用相对论,微观粒子运动要用量子力学.【解答】解:A、电子及电子以下(中子,质子,原子,离子,分子是实物粒子)都可以认为是微观粒子;微观粒子不适用于经典力学,特别是以99%倍光速运行的电子束.故A符合题意;B、火箭的发射、宇宙飞船绕地球的运动、“勇气号”宇宙探测器的运动都属低速,经典力学能适用.故BCD不符合题意.本题选择经典力学不能适用的,故选:A【点评】电子及电子以下(中子,质子,原子,离子,分子是实物粒子)都可以认为是微观粒子;微观粒子不适用于经典力学.4.一个物体在地球表面所受的重力为G,则在距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的2倍时,所受的引力为()A.B.C.D.【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分析】在地球表面的物体其受到的重力我们可以认为是等于万有引力,设出需要的物理量,列万有引力公式进行比较.【解答】解:设地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R,设万有引力常量为G′,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则有:①在距地面高度为地球半径的2倍时:②由①②联立得:F=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只需要注意到距高度为地球半径的2倍,那么到地心的距离是半径的3倍代入计算即可.5.地球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81倍,在登月飞船通过月、地之间的某一位置时,月球和地球对它的引力大小相等,该位置到月球中心和地球中心的距离之比为()A.1:81 B.1:27 C.1:9 D.1:3【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和万有引力恒量的测定.【分析】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公式,抓住万有引力大小相等,求出该位置到月球中心和地球中心的距离之比.【解答】解:设飞船的位置距离月球中心的距离为r1,距离地球中心的距离为r2,有:.地球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81倍,解得:.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抓住引力大小相等,求出距离之比.6.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第一次沿粗糙水平面匀速移动距离为s;第二次用同样大小的力F平行于光滑斜面拉物体,斜面固定,使物体沿斜面加速移动的距离也是s.设第一次F对物体做的功为W1,第二次F对物体做的功为W2,则()A.W1=W2B.W1<W2C.W1>W2D.无法确定【考点】功的计算.【分析】当物体受到的恒力F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物体的位移大小为s时,恒力做的功W=Fs,根据此公式分析功的大小.【解答】解:第一次物体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匀速移动距离s 的过程,F对物体做功W1=Fs;第二次用同样大小的力F平行于光滑斜面拉物体,物体沿斜面加速移动距离s的过程,F对物体做功W2=Fs.则W1=W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对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α的理解能力,功的大小取决于力的大小、位移大小及力与位移的夹角大小三个因素,与其他因素无关.7.一质量为m的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用大小为F、方向与水平面成θ角且斜向下的恒力作用在该木块上,经过时间t,力F的瞬时功率为()A.t B.t C.t D.t【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木块的加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t时刻的速度,根据瞬时功率的公式求出力F的瞬时功率.【解答】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木块的加速度为:a=,则t时刻的瞬时速度为:,则力F的瞬时功率为:P=Fvcosθ=,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的综合,知道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区别,掌握这两种功率的求法.8.关于太阳系中各行星的轨道,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B.有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圆C.不同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是不同的D.不同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各不相同【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分析】熟记理解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对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行星的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解答】解:A、B:第一定律的内容为:所有行星分别沿不同大小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太阳处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故A正确,B错误.C、不同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不等,根据第三定律得不同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半长轴是不同的,不同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各不相同,故C、D 正确.故选:ACD.【点评】正确理解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一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2倍,仍做圆周运动,则()A.据公式F=m.可知卫星所需的向心力将减小为原来的B.据公式v=ωr.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增大到原来的2倍C.据公式F=G.可知卫星所需的向心力将减小为原来的D.据上述A和C中给出公式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减小为原来的【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分析】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2倍时,角速度减小,线速度减小,由数学知识分析线速度和向心力的变化.根据公式F=,地球提供的向心力将减少到原来的.根据上述A和C中给出的公式,推导出卫星线速度公式来分析线速度的变化.【解答】解:A、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2倍时,线速度减小,根据公式F=,则卫星所需的向心力将小于原来的.根据公式F=,地球质量M,卫星质量m不变,当r变为2r时,万有引力F变为原来的,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向心力F变为原来的.故A错误,C正确;B、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2倍时,角速度减小,根据公式v=ωr,则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小于原来的2倍.故B错误;D、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v=卫星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2倍,所以线速度将减小为原来的,故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要应用控制变量法来理解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要注意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等描述运动的物理量都会随半径的变化而变化.10.2013年12月10日21时20分,“嫦娥三号”发动机成功点火,开始实施变轨控制,由距月面平均高度100km的环月轨道成功进入近月点高度15km、远月点高度100km的椭圆轨道.关于“嫦娥三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嫦娥三号”的发射速度大于7.9 km/sB.“嫦娥三号”变轨前需要先点火加速C.“嫦娥三号”在环月轨道上的运行周期大于在椭圆轨道上的运行周期D.“嫦娥三号”变轨前沿圆轨道运动的加速度大于变轨后通过椭圆轨道远月点时的加速度【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分析】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小的发射速度,是近地卫星的运行速度.“嫦娥三号”为着陆准备而实施变轨控制时,需要通过发动机减速,使其受到的万有引力大于向心力做近心运动.【解答】解:A、在地球表面发射卫星的速度不得小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7.9km/s,轨道半径越大,发射速度越大,故A正确B、由圆轨道变为椭圆轨道要做向心运动,需要减速,则B错误C、轨道半径大的周期大,则C正确D、在等距处万有引力相等,则加速度相等,则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要知道探月卫星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实现变轨要改变运行速度即引力与向心力不再相等.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10分.每空2分.11.第一宇宙速度是7.9Km,是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最大环绕速度(填最大或最小)【考点】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分析】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沿地球表面运动时的速度,半径越大运行速度越小,故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最大的运行速度;但它同时是最小的发射速度.【解答】解: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对绕地球表面圆周运动的卫星m,列牛顿第二定律,有:G=m,因此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在地球表面做圆周运动的最大运行速度,同时也是最小发射速度,故答案为:最小,最大.【点评】掌握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的定义和运行速度与半径的关系是成功解决本题的关键和基础.12.由功率速度关系式知,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和各种起重机械,当发动机的功率P一定时,牵引力F与速度v成反比,要增大牵引力,就要减小速度.【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分析】从公式P=Fv可知汽车的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运动速度成反比,要增大牵引力,就要减小速度.【解答】解:由功率速度关系式知,当发动机的功率P一定时,牵引力F与速度v成反比,要增大牵引力,就要减小速度.故答案为:反比,减小【点评】本题就是考查学生对功率概念的理解,知道功率是表示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做的功多,功率也不一定大13.同步卫星的周期是24h,线速度是3km/s.【考点】同步卫星.【分析】同步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展开讨论即可【解答】解:同步卫星的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24h,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①根据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有:…②联立①②得:==同步卫星的线速度为:故答案为:24,3【点评】本题抓住同步卫星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掌握相关公式并能灵活变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4.两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质量之比为1:2,轨道半径之比为3:1,则它们的周期之比为,线速度之比为,向心加速度之比为1:9,向心力之比为1:18.【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分析】根据人造卫星的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列式求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向心力的表达式进行讨论即可.【解答】解: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设卫星的质量为m、轨道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有===maT=2π,v=,a=,F=,两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质量之比为1:2,轨道半径之比为3:1,则它们的周期之比为T1:T2=,线速度之比为v1:v2=,向心加速度之比为a1:a2=1:9,向心力之比为F1:F2=1:18.故答案为:、、1:9、1:18【点评】本题关键抓住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式求解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向心力的表达式,再进行讨论.15.图表示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发生一段位移x,分别计算这三种情形下力F对物体做的功.设这三种情形下力 F 和位移X 的大小都是一样的:F=10N,x=2m.角θ的大小如图所示.(1)图甲W=13.72J,(2)图乙W=﹣13.72J.【考点】功的计算.【分析】恒力做功表达式为:W=Fxcosα,注意公式中的夹角是力与位移之间的夹角.【解答】解:(1)图甲中的力做功为:W=Fxcos(180°﹣θ)=10×2×=13.72J;(2)图乙中做功为:W=Fxcos(180°﹣θ)=﹣10×2×=﹣13.72J;故答案为:(1)13.72,﹣13.72.【点评】本题考查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的判断,不能随便代入夹角计算.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和重要的推导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心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6.某人造地球卫星沿圆轨道运行,轨道半径是6.8×103km,周期是5.6×103s.试从这些数据估算地球的质量.【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分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去求地球的质量.【解答】解: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M==kg=6×1024kg.答:地球的质量约为6×1024kg.【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17.金星的半径是地球的0.95倍,质量为地球的0.82倍,金星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是多大?金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大?【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自由落体运动.【分析】根据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公式,类比求出地球万有引力与金星万有引力的比值即可,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求出金星第一宇宙速度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比值即可.【解答】解:(1)根据在星体表面忽略自转影响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知故金星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2)由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知得所以==0.92V金=0.92v地=0.92×7.9km/s=7.3km/s答:金星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8.9m/s2,金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7.3km/s.【点评】解答此题需要知道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并知道星体表面可忽略自转,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可.18.质量为m=2kg的木块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已知:sin 37°=0.6,cos 37°=0.8,g取10m/s2.求:(1)前2s内重力做的功;(2)前2s内重力的平均功率;(3)2s末重力的瞬时功率.【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分析】(1)通过受力分析求出物体下滑时的加速度,由运动学公式求出2s 内下滑的位移,由W=FL求出重力做的功;(2)由求出2s内平均功率(3)求出2s末的速度,由P=Fv求出瞬时功率;【解答】解:(1)由F合=ma得,木块的加速度:a==gsin37°﹣μgscos37°=2m/s2前2s内木块的位移:s==m=4m重力在前2s内做的功:W=mgsinθS=2×10×0.6×4J=48J(2)由知出2s内平均功率(3)木块在第2s末的瞬时速度为:v=at=2×2m/s=4m/s第2s末重力的瞬时功率为:P=mgsinθv=2×10×0.6×4W=48W答:(1)求2s内重力做的功为48J;(2)2s内的平均功率为24W;(3)第2s 末重力的瞬时功率48W【点评】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与功与功率的综合运用,知道加速度是联系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
甘肃省武威第二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武威二中2015-2016(Ⅱ)期末考试高一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
其中1-9为单选,10-12为多选,全对得5分,不全得3分,选错不得分)1、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B .牛顿通过实验测定了引力常量C .相对论的创立表明经典力学观点完全错误D .爱因斯坦建立了狭义相对论,把物理学推进到高速领域2、关于质点的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运动肯定是一种变速运动B .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C .曲线运动可以是速度不变的运动D .曲线运动可以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3、一小球从某高处以初速度为被水平抛出,落地时与水平地面夹角为60︒,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为 ( )A .g v 2320 B .g v 202 C.g v 232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4、如图所示,小物体A 与水平圆盘保持相对静止,跟着圆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则A 的受力情况是A 、重力、支持力B 、重力、支持力和指向圆心的摩擦力C 、重力、支持力、向心力、摩擦力D 、以上均不正确5、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固定在杆的一端,在竖直面内绕杆的另一端做圆周运动,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瞬时速度gR v =, R 是球心到O 点的距离,则当球运动到最低 点时对杆的作用力是:A 、5mg 的拉力B 、5mg 的压力C 、7mg 的拉力D 、mg 7的压力6、如图4,桌面高为h ,质量m 的小球从离桌面高H处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假设地面为参考平面,则小球落到桌面前瞬间的机械能为A .0B .mghC .mgHD .mg(H+h)7、如图(甲)所示,a 是地球赤道上的一点,某时刻在a 的正上方有三颗轨道位于赤道平面的卫星b 、c 、d ,各卫星的运行方向均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图(甲)中已标出,其中d 是地球同步卫星.从该时刻起,经过一段时间t (已知在t 时间内三颗卫星都还没有运行一周),各卫星相对a 的位置最接近实际的是图(乙)中的8、假如一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的轨道半径r 增为原来的2倍,则 ( )A .据v =r ω可知,卫星的线速度将变为原来的2倍B .据F =mv 2/r 可知,卫星所受的向心力减为原来的1/2C .据F =GmM /r 2可知,地球提供的向心力减为原来的1/4D .由GmM /r 2=m ω2r 可知,卫星的角速度将变为原来的1/4倍9、在水平面上一轻质弹簧竖直放置,在它正上方一物体自由落下,如图所示,在物体压缩弹簧速度减为零的过程中A .物体的动能不断减小B .物体所受的合力减小为零C .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D .物体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甲乙A BC D10、(多选)轻质弹簧吊着小球静止在如图所示的A 位置,现用水平外力F 将小球缓慢拉到B 位置,此时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系统的弹性势能减少B .系统的弹性势能增加C .系统的机械能不变D .系统的机械能增加11、(多选)为了验证做平抛运动的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 球水平抛出,同时B 球被松开,自由下落.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两球应同时落地B .两球的质量应相等C .实验也能说明A 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D .应改变装置的高度,多次实验12、在水平粗糙的地面上使一物体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如图示,第一次是拉力,第二次是推力,两种情况下力的作用线与水平方向夹角、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均相同,那)A、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相等B 、摩擦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相等C 、物体的动能变化量相等D 、力F 做功的平均功率相等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0分) 1、(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如果以22υ为纵轴,以h 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h -22υ图线的斜率等于__________的数值。
甘肃省武威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物理试卷 含解析
2015-2016学年甘肃省武威二中高二(下)第二次段考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关于动量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量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B.动量大的物体,运动一定快C.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同D.动量相同的物体,动能也一定相同2.篮球运动员接传来的篮球时,通常要先伸出两臂迎接,手接触到球后,两臂随球迅速引至胸前.这样做可以()A.减小球对手的冲量B.减小球的动量变化率C.减小球的动量变化量D.减小球的动能变化量3.一个质量为M的船停在静水湖面上,船长为L,船上一个质量为m的人从船头走向船尾时,若不计水的阻力,则()A.船后退的位移B.船后退的位移C.船后退的位移D.船后退的位移4.两球A、B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m A=1kg,m B=2kg,v A=6m/s,v B=2m/s.当A追上B并发生碰撞后,两球A、B速度的可能值是() A.v A′=5 m/s,v B′=2。
5 m/s B.v A′=2 m/s,v B′=4 m/sC.v A′=﹣4 m/s,v B′=7 m/s D.v A′=7 m/s,v B′=1.5 m/s5.用绿光照射光电管,产生了光电效应,欲使光电子逸出时的最大初动能增大,下列作法可取的是()A.改用红光照射B.增大绿光的强度C.改用紫光照射D.增大光电管上的加速电压6.科学研究证明,光子有能量也有动量,当光子与电子碰撞时,光子的一些能量转移给了电子.假设光子与电子碰撞前的波长为λ,碰撞后的波长为λ′,则碰撞过程中()A.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λ=λ′B.能量不守恒,动量不守恒,且λ=λ′C.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λ<λ′D.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λ>λ′7.一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今以恒力F沿水平方向推该物体,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位移相等B.物体动能的变化量相等C.F对物体做的功相等D.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相等8.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小明同学用同一实验装置如图(1)在甲、乙、丙三种光的照射下得到了三条电流表与电压表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则()A.乙光的频率小于甲光的频率B.甲光的波长小于丙光的波长C.丙光的光子能量大于甲光的光子能量D.乙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小于丙光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9.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的左边固定有轻质弹簧,与A质量相等的物体B以速度v,向A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A、B始终沿同一直线运动,则A、B组成的系统动能损失最大的时刻是()A.A开始运动时B.A的速度等于v时C.B的速度等于零时D.A和B的速度相等时10.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中的一项,是奖励美国科学家贾科尼和日本科学家小柴晶俊发现了宇宙X射线源.X射线是一种高频电磁波,若X射线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以h表示普朗克常量,c表示真空的光速,以E和m分别表示X射线每个光子的能量和质量,则()A.E=,m=0 B.E=h,m=h C.E=h,m=0 D.E=h,m=二、多项选择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计16分,选不全得3分,选错得0分)11.质量为M的物块以速度v运动,与质量为m的静止物块发生正碰,碰撞后两者的动量正好相等.两者质量之比M:m可能为()A.4 B.3 C.3。
甘肃省武威市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甘肃省武威市2016-2017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3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下面有关物理学史和物理学方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由于物体下落时间太短,不易测量,因此采用了“冲淡重力”的方法来测量时间,然后再把得出的结论合理外推B.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C.由可知,物体的加速度又叫做速度的变化率,所以加速度由决定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2. 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国际热核聚变核心部件在国际上率先通过权威机构认证,这是我国对国际热核聚变项目的重大贡献。
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聚变反应的是()A.B.C.D.3.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经过图中所示过程变到状态B,在此过程中气体的密度()A.一直变小B.一直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4. 如图甲是小型交流发电机的示意图,两磁极N、S间的磁场可视为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为交流电流表。
线圈绕垂直于磁场的水平轴OO′匀速转动,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产生的交变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线圈转动的转速为25r/sB.电流表的示数为10AC.1s内线圈中电流方向改变了50次D.0.01s时线圈平面与中性面重合5. 一人看到闪电12.3s后又听到雷声。
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30m/s~340m/s,光速为3×108m/s,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km。
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A.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B.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者间的距离C.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D.即使声速增大2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6.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该质点()A.在第1s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B.在第2s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C.在前2s内发生的位移为零D.在第3s末和第5s末的位置相同7. 在某一笔直水平路面上有甲、乙两物体,这两个物体在不同外力作用下,从同一地点同时由静止开始运动,v-t图像如图所示。
甘肃省武威市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练习(含解析)
甘肃省武威市2016-2017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练习(含解析)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
1-8题为单选题,9-12题为多选题,少选得2分,错选或多选不得分)1. 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A. 库仑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B. 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获得反冲核,发现了中子C. 贝克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性向下,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D. 波尔利用氢原子能级量子化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从而创建了量子力学【答案】C【解析】赫兹通过一系列实猃,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A错误;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产生中子和碳12原子核,B错误;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C正确;玻尔把量子概念成功地应用于氢原子系统,并根据卢瑟福的核型原子模型创立了玻尔原子理论,但不是波尔创建了量子力学,D错误;2. 在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小球保持静止状态,在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 桌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就是小球的重力B. 小球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大小,所以压力就是重力C. 由于小球在桌面上,所以小球的重力没有施力物体D. 小球所受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桌面【答案】D【解析】桌面对小球的支持力垂直于桌面,是由于桌面的形变而产生的,而重力只是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A错误;小球所受的重力与支持力平衡,支持力大小等于压力的大小,所以压力等于重力,不能说压力就是重力,B错误;小球对桌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小球,小球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C错误;小球放在桌面上,桌面发生了微小形变,从而产生支持力,因此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桌面,D正确.3. 下列有关速度、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平均速度大小的仪器B.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是标量C. 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则速度方向也一定保持不变D.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就越大【答案】D4. 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物体放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分别在水平拉力F1、F2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分别经过时间t0和4t0,速度分别达到2v0和v0时撤去F1、F2,甲、乙两物体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静止.其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各项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在F1、F2作用时间内甲、乙两物体的位移分别为x1、x2,则x1=2x2B. 若整个运动过程中甲、乙两物体的位移分别为x1′、x2′,则x1′=1.2 x2′C. 甲、乙两物体匀减速过程的位移之比为2∶1D. 若在匀加速过程中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则a1=4a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v-t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大小等于位移,由几何知识比较位移大小,根据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比较加速度大小.根据v-t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大小等于位移得:,,所以,A错误;全程的位移,乙的位移,所以,故B正确;甲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乙匀减速运动的位移,所以,故C错误;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据图象可知,在匀加速过程中甲的加速度,乙物体的加速度,故,D错误.5. 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甘肃省武威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理
XX 二中2021 ——2021〔II 〕第二次阶段性考试高二数学〔理科〕试卷本卷须知: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XX 、座位号、考试科目用黑色写在答题卷上.2.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 考试完毕后,监考人将答题卷收回,试卷考生自己保管温馨提示 :考生请注意在答题卷规定区域内用黑色笔作答.第一局部〔选择题,共48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2 小题,每题4 分,共 48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计算复数2i(i 是虚数单位〕=〔〕iA .12iB .1 2iC .1 2iD . 12i2.2cos xdx =〔〕A .1B .1C .1 D .-1 223. 抛物线在点 M (1,1)的切线倾斜角是 ( )2 4A .30°B . 45°C .60°D .90°4.a 17, b 35, c 4 那么a ,b ,c 的大小关系为〔〕A . a>b >cB. c>a>bC. b>c>aD. c>b>a5. 在 100 件产品中, 有 3 件是次品,现从中任意抽取5 件,其中至少有 2 件次品的取法种数为 〔 〕A. C 32C 973B.C 1005 C 31C 974 C. C 32C 973 C 33C 972 D. C 1005 C 9756. 某射击选手每次射击击中目标的概率是0.8 ,如果他连续射击 5 次,那么这名射手恰有4次击中目标的概率是〔〕A. C 54 0.84 0.2B.C 54 0.84 C. 0.84 0.2 D. C 54 0.8 0.27.在x310的展开式中,x6的系数为〔〕A . 27 C 106B. 27 C 104C. 9C 106D . 9C 1048.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那么 m 的值为〔〕A.1B.2C.1D.41515515 9.x、y的取值如下表所示:如果 y 与 x 呈线性相关,且线性回归方程为?? 13,那么=〔〕bxy2bA.1B.1C.1D.1 32210.从甲口袋内摸出 1 个白球的概率是1,从乙口袋内摸出 1 个白球的概率是1,从两个口袋内各5等于(32摸出 1 个球,那么)6A. 2个球都是白球的概率B. 2个球都不是白球的概率C. 2个球不都是白球的概率D. 2个球中恰好有 1 个是白球的概率11.随机变量~ (0 ,σ2) ,且(>2) =0.1 ,那么( -2≤ ≤0) =〔〕X N P X P X A. 0.1B. 0.2C. 0.8D. 0.412 f (x)的定义域为(0,) ,f ( x)为 f (x) 的导函数,且满足 f ( x)xf (x) ,那么不等式f ( x 1)( x1) f ( x21)的解集是〔〕A.(2,)B.(1, )C.〔1, 2〕D. (0,1)第二局部〔非选择题,共72 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 4 个小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甘肃省武威第二中学高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
武威二中2015——2016(II)期末考试高二物理试题一、选择题1、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射线在科研、医疗、生产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放射线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放射线改变了布料的性质使其不再因摩擦而生电,因此达到消除有害静电的目的B.用γ射线治疗肿瘤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剂量,以免对人体正常组织造成太大的危害C.用放射线照射作物种子能使其DNA发生变异,其结果一定是成为更优秀的品种D.利用γ射线的贯穿性可以为金属探伤,也能进行人体的透视2、放射性元素镭放射出α、β、γ三种射线.如果让它们处于匀强磁场中,则三种粒子在磁场中的轨迹正确的()3、下列观点对原子核式结构理论描述错误的是:()A. 原子的中心有原子核,包括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B.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着核在不同轨道上旋转C.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D. 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4、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随温度降低,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B.辐射强度与波长和温度没有关系C.随温度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D.随温度降低,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5、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同学用同一光电管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了三条光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甲光、乙光、丙光),如图所示。
则可判断出A.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B.乙光的频率小于丙光的频率C.乙光对应的截止频率大于丙光的截止频率D.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于丙光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6、用两束频率相同,强度不同的紫外线去照射两种不同金属,若都能产生光电效应,则A.由强度大的紫外线所照射的金属,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目一定多4题5题B .用强度大的紫外线照射时,所产生的光电子的初速度一定大C .从极限波长较短的金属中飞出的光电子的初速度一定大D .因入射光频率相同,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必相同 7、下表给出了一些金属材料的逸出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威二中2015——2016(II )期末考试
高二物理试题
一、 选择题
1、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射线在科研、医疗、生产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放射线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放射线改变了布料的性质使其不再因摩擦而生电,因此达到消除有害静电的目的
B .用γ射线治疗肿瘤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剂量,以免对人体正常组织造成太大的危害
C .用放射线照射作物种子能使其DNA 发生变异,其结果一定是成为更优秀的品种
D .利用γ射线的贯穿性可以为金属探伤,也能进行人体的透视
2、放射性元素镭放射出α、β、γ三种射线.如果让它们处于匀强磁场中,则三种粒子在磁场中的轨迹正确的 ( )
3、下列观点对原子核式结构理论描述错误的是:( )
A. 原子的中心有原子核,包括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B.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着核在不同轨道上旋转
C.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D. 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
4、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
A .随温度降低,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B .辐射强度与波长和温度没有关系
C .随温度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D .随温度降低,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5、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同学用同一光电管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
了三条光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甲光、乙光、丙光),如图所
示。
则可判断出
A .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
B .乙光的频率小于丙光的频率
C .乙光对应的截止频率大于丙光的截止频率
D .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于丙光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
6、用两束频率相同,强度不同的紫外线去照射两种不同金属,若都能
产生光电效应,则
A .由强度大的紫外线所照射的金属,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目一定多
B .用强度大的紫外线照射时,所产生的光电子的初速度一定大
C .从极限波长较短的金属中飞出的光电子的初速度一定大
D .因入射光频率相同,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必相同 7、下表给出了一些金属材料的逸出功。
现用波长为330nm 的单色光照射上述材料,能产生光电效应的材料最多有几种(普朗克常量h=6.6x10—34j ·s ,光速c=3.0x108
m /s)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8、关于玻尔的原子模型,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它提出了完全正确的原子结构模型
B .它发展了汤姆孙的核式结构学说
C .它引入了普朗克的量子观念
D .它完全抛弃了经典的电磁理论
9、下面列出的是一些核反应方程:
30
15P ―→3014Si +X ,94Be +21H ―→105B +Y ,42He +42He ―→7
3Li +Z.其中( ) A .X 是质子,Y 是中子,Z 是正电子 B .X 是正电子,Y 是质子,Z 是中子
C . X 是正电子,Y 是中子,Z 是质子
D . X 是中子,Y 是正电子,Z 是质子
10、如图所示为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经过某一金原子核附近时的示意图,a 、b 、c 三点分别位于两个等势面上.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α粒子在a 处的势能比在b 处的大
B .α粒子在b 处的速率最大
C .α粒子在a 处的动能比c 处小
D .α粒子在b 处的速率比在c 处的速率小
11、两球在光滑的地面上做相向运动,碰撞后两球皆静止,则[ ]
A .两球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 .碰撞前,两球动量一定相同
C .两球只是在碰撞开始和碰撞结束两个瞬时,系统的总动量守恒.而在碰撞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系统的总动量是不守恒的
D .碰撞过程中的任一时刻,两球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
12、一只小船静止在湖面上, 一个人从小船的一端走到另一端,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受的冲量与船受的冲量相同
B.人向前走时, 人与船的总动量守恒
C.当人停止走动时, 小船也停止后退
D.人向前走的速度一定大于小船后退的速度
二、填空题。
1、(5分每字母1分)在下列描述的核过程的方程中,属于α衰变的是 ,属于β衰变的是 ,属于裂变的是 ,属于聚变的是 。
(填正确答案标号)
A .12
12067-1C N+e → B .3232
01516-1S+e P →
C .238
234
4
92902U Th+He → D .1441717281N+He O+H →
E .235
114094192054380U+n Xe+2n Sr →+ F .32411120H H He+n +→
2、(10分,每空2分)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和
气垫导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
验.气垫导轨装置如图(a )所示,
所用的气垫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
弹射架等组成.在空腔导轨的两个工
作面上均匀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小孔,
向导轨空腔内不断通入压缩空气会从 小孔中喷出,使滑块稳定地漂浮在导轨上,如图 (b)所示,这样就大大减小了因滑块和导轨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误差.
(1)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
①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
②向气垫导轨通入压缩空气; 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紧靠气垫导轨左端弹射架的外侧,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这弹射架并固定在滑块1的左端,调节打点计时器的高度,直至滑块拖着纸带移动时,纸带始终在水平方向;
④使滑块1挤压导轨左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
⑤把滑块2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间;
⑥先_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让滑块带动纸带一起运动; ⑦取下纸带,重复步骤④⑤⑥,选出理想的纸带如图(b )所示;
⑧测得滑块1(包括撞针)的质量620g,滑块2(包括橡皮泥)的质量为410g.试完善实验步骤⑥的内容.
(2)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计算可知两滑块相互作用以前系统的总动量为__________kg·m/s;两滑块相互作用以后系统的总动量为___________kg·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试说明(2)中两结果不完全相等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
1(5分)、能量为E i的光子照射基态氢原子,刚好可使该原子中的电子成为自由电子,这一能量E i称为氢的电离能.现用一频率为ν的光子从基态氢原子中击出了一电子,求该电子在远离核以后速度的大小为(用光子频率ν、电子质量m、氢的电离能E i与普朗克常量h表示).
2(10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平板车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A,M=3m,A、B间存在摩擦,现给A和B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v0,使A开始向左运动,B开始向右运动,最后A不会滑离B,求A、B最后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3(10分)、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质子.科学研究表明其核反应过程是:α粒子轰击静止的氮核后形成了不稳定的复核,复核发生衰变放出质子,变成氧核.设α粒子质量为m1,初速度为v0,氮核质量为m2,质子质量为m0,氧核的质量为m3,不考虑相对论效应.
(1)α粒子轰击氮核形成不稳定复核的瞬间,复核的速度为多大?
(2)求此过程中释放的核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