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假阳性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低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假阳性的措施
发表时间:2012-09-07T10:44:35.8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3期供稿作者:李东换[导读] 外伤、烧伤、动物咬伤病人,为预防破伤风发生,常用破伤风抗毒素(以下简称TAT)1 500u肌注。
李东换(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急诊科河南开封 475000)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219-01 【摘要】目的了解TAT皮试结果假阳性发生率,探讨防范措施。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急诊科注射过TAT的200例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假阳性90例,发生率为45%。
结论规范操作行为可降低假阳性发生率。
【关键词】破伤风抗毒素假阳性
外伤、烧伤、动物咬伤病人,为预防破伤风发生,常用破伤风抗毒素(以下简称TAT)1 500u肌注。
目前,国家出版的教科书已明确规定“阴性”和“阳性”的判断标准,但对假阳性判断标准尚无明显的划分界线,而临床上试验结果假阳性率甚高。
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观察,归纳总结出假阳性判定标准,供同行们参考。
其判定标准为:局部反应为皮丘隆出增大,无发白、水肿,周围无散在性皮疹,直径在1.5~2cm,质不硬,用手指触摸感到规则为圆形,红晕不超过3.5cm,红晕外围为伪足,皮试局部无痒感,无全身不适反应,通常称为假阳性反应。
在实际工作中,这些病人也需行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给工作带来不便也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笔者根据传统的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判断标准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降低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假阳性的几点体会。
1 临床资料
1.1 观察对象对象为2011年5月至10月200例在急诊科注射TAT的患者,年龄12-80岁,首次注射190例,再次注射10例。
1.2 皮试结果判断标准[1]阴性:局部无红肿;阳性:皮丘红肿>1.5厘米、红晕>4厘米;强阳性:皮丘过大或虽不超过1.5厘米,但质硬,中央发白,周围出现伪足,局部有痒感,有时还伴有荨麻疹,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
2 讨论
2.1 皮试浓度的影响目前TAT针剂剂量大多在0.6-0.7ml不等,若按教科书的配制,TAT皮试浓度将>15U。
为此,应将不足一ml的针剂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ml,在进行配制[2],针对空腔死腔的影响,采用先抽出生理盐水后抽取药物,则空腔死腔只影响溶剂不影响溶质,所配皮试液浓度更接近标准浓度,将大大减少浓度误差[3]。
2.2 储存温度及时间 TAT属生物制品,异体蛋白质,应冷藏在2℃~10℃温度中,如温度高,蛋白质则易分解、变质,使致敏物质增多,皮试液应现配现用,在室温下配制过久亦使皮试阳性率增高。
2.3 主观因素因掺杂了个人主观思想,如不仔细分析而使结果判断有误,盲目扩大安全范围。
2.4 操作不当如皮试时注入药量过多、酒精消毒未挥发即做皮试,也可以使皮试阳性率增高。
2.5 皮肤对药物的可吸收性:皮试前,应排除残留在针梗内的空气,务必使空气进入表皮与真皮层,以免影响药物吸收而造成“假”象。
参考文献
[1] 余爱珍,主编.基础护理学.江苏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102.
[2] 余红卫.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配制新法.中华护理杂志,1999,34 (12): 711.
[3] 冯月霞,赵润萍,翟谢民,等.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假阳性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