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3.3 摩擦力7-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第一轮复习——摩擦力的教学设计(翻转课堂)设计思想
1.利用学生课前自主总结学习过的关于摩擦力的知识,让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2.对于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进行讲解,研究滑动摩擦力时注意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的大小等常考考点进行归类点评,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和方向,知道它大小变化的范围.
(2)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并且知道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3)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前自主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2)通过课堂中关于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例题对比,培养学生对比和细致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仔细地进行题意分析的精神.
(2)利用对比强烈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学生课前自主归纳摩擦力这一节的相关知识和常见的考点(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课前学生不知道谁会上台讲解)——课前学生熟悉基础知识点。
在课堂上随机安排一位学生上台带领学生一起复习摩擦力相关的知识点,并提出自己对这部分对主要考点对理解——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表达能力,并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
老师通过一系列的提问(课前小练),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基本知识考点的说明。
然后,老师总结高考中常见的考点、题型,并逐步讲解:
考点1:静摩擦力的方向判断和大小计算
首先展示下图,m、M一起匀速下滑,让学生分析m是否受到摩擦力,如果有,方向如何、大小又等于多少。
然后变式为m、M一起以加速度a(a<gsinθ)加速下滑时,m是否受到摩擦力,如果有,方向如何、大小又等于多少。
再将上图变式成下图,调板学生分析m是否受到摩擦力,如果有,方向如何、大小又等于多少。
m、M一起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时,m是否受到摩擦力,如果有,方向如何、大小又等于多少。
(经过相似题型、相似物理情景的分析,让学生体会物理过程的分析以及对基本方法对使用)然后在老师的提示下自主总结规律方法: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先看物体的运动趋势方向(常用假设法来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是被动的,受其他力的影响,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来计算(在范围内按需分配).
考点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计算
强调公式f=μF N中的F N并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然后展示例题如下
让学生课堂练习,然后展示学生的做法,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关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计算的注意事项:
(1)公式f =μFN 中的FN 是两个物体接触面上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它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2)滑动摩擦力F 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
(3)该公式只适用于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求静摩擦力的大小时,该公式不成立。
考点3:摩擦力的突变
先介绍摩擦力的突变的三种类型分别是
例.如图,滑块A 置于水平地面上,滑
块B 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A (A 、
B 接触面竖直),此时A 、B 一起匀速滑动,B 刚好不下滑。
已知A 与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A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
数为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问:A 与B 的质
量之比为多少?
(一)“静—静”突变
物体在摩擦力和其他力的共同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其他力的合力发生变化时,物体虽然仍保持相对静止,但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将发生突变。
(二)“静—动”突变
物体在摩擦力和其他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当其他力变化时,如果物体不能保持静止状态,则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将“突变”成滑动摩擦力。
(三)“动—静”突变
在摩擦力和其他力作用下,做减速运动的物体突然停止滑行时,物体将不再受滑动摩擦力作用,滑动摩擦力可能“突变”为静摩擦力。
让学生对常见的突变形式有所了解,然后展示例题:
例.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v=10 m/s运动,已知它与水平面成θ=37°,如图所示,PQ=16 m,将一个小物体无初速度地放在P点,小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问当传送带逆时针转动时,小物体运动到Q点的时间为多少?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g=10 m/s2,sin 37°=0.6,cos 37°=0.8)
学生通过对题目信息的进一步分析会发现传送带模型的难点以及摩擦力的新突变方式——“动—动”突变。
对第一轮复习的学生来说,基础知识会有“曾经学过,我已会”的天然倦怠感,采用课前自主复习基础知识点可以很好地克服这种观点,并通过精选例题让学生总结出常见考点的知识疑难和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