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古诗文积累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 。
(2)______ ,燕然未勒归无计。
(3)无丝竹之乱耳,______ 。
(4)______ ,恨别鸟惊心。
(5)《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6)古代诗人写秋诗句很多,如杜甫在《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两句写出了秋天空旷、萧条的景象,刘禹锡却在《秋词》诗中一反悲秋的传统观念,其中“______ ,______ 。
”两句用豪迈之情描绘出一副壮丽的开阔的秋日图景。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 悲怆.(chàng)震悚.(sǒng)陨.落(yǔn)睡眼惺.忪(xīng)
B. 浮躁.(zào)蹂躏.(lìng)坦荡如砥.(dǐ)方兴未艾.(yì)
C. 襁.褓(qiǎng)浸.泡(jìn)憎.恶(zēng)恪.尽职守(kè)
D. 诅.咒(zǔ)喑.哑(yīn)阴晦.(huì)伫.立(chù)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些劫徒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抢夺行人财物,真是胆大包天.
B. 赏读这篇美文,犹如聆听舒缓、悠扬的小夜曲,令人心.旷.神.怡..
C. 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教学才能清澈
如许,这是不.言.而.喻.的.
D. 他留给李明等老朋友最深的印象,是他总是眯眼笑着给大家惟.妙.惟.肖.地讲
故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
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B. 夏洛蒂•勃朗特因成功创作了小说《简爱》而当之无愧地跨入世界著名文学家.
C. 要像写出好作文,就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 如果家用空调过滤网上的有害细菌超标,就会增加使用者患气管炎和鼻炎等疾
病的风险.
5.根据语境,把下列句子填在横线处,序号正确的一项是()
看一个人的前途,首先要看他思维的广度。
①思维方式是自己可以支配的。
②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前途。
③所以,建立一种多元的思维模式,才能很好地化解问题,取得成功,从而拥有一
个立体饱满的人生。
④如果你总是停留在那种非左即右、非黑即白、非错即对、非此即彼的单一思维方
式里面,那么你永远只能在成功的外围圈子。
⑤思维的广度决定着财富的多寡,而思维的广度又取决于思维方式。
A. ②①⑤④③
B. ①⑤②③④
C. ⑤①②④③
D. ②①④③⑤
6.下列各项中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A. 原句: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改
句: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因为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
B. 原句: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光彩可言,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没有讲真话.改句:
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光彩可言,谁不承认这一点就是讲假话
C. 原句:一个人之所以被人看重,不单单在于他的学识和能力,从根本上讲,在
于他的人品.改句:人们看重他,既在于他的学识和能力,又在于他的人品
D. 、原句:他们都是应届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怀着远大的理想而又德才兼备,他
们志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青春献给伟大的祖国.改句:他们都是怀有远大理想而又德才兼备,志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青春献给伟大祖国的应届毕业的大学生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7.综合性学习。
在下面文字中,作者从生长环境、外形体态、风度气质等方面,描绘出莲花的独特形象。
请你模仿这种写法,另选一种植物进行描写,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00字。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8.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下列对诗歌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首联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
B、颔联“胸次全无一点尘。
”一句比喻诗人专心致志读书,比喻心中没有杂念。
C、尾联“寻芳客”是指读书人,此句写读书人的书房意在嘲讽贵公子的玩物丧志。
D、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以书为友,勤于读书,自得其乐,高雅不俗的读书人形象。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首联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明了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B、颔联两句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将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
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C、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较,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
D、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9.阅读下面文言文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郭永,大名府元城人。
少刚明勇决,身长七尺,须髯若神。
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
守武人,为奸利无所忌,永数引法裁之。
守大怒,盛威临.永,永不为动,则缪①为好言荐之朝。
后守欲变具狱,永力争不能得,袖举牒还之②,拂衣去.。
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
太原帅率用重臣,每宴飨③费千金,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
永以书抵幕府曰:“非什一而取,皆民膏血也,以资觞豆之费可乎?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④。
”府不敢迫。
(选自《宋史•郭勇传》)
①:假装②牒:文书③宴飨:宴请④觞豆:宴请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每宴飨费千金
A每/宴飨费千金 B每宴/飨费千金
C每宴飨/费千金 D每宴飨费/千金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临______ ②去______ ③亟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后守欲变具狱,永力争不能得,袖举牒还之,拂衣去。
②非什一而取,皆民膏血也,以资觞豆之费可乎?
(4)郭永哪些地方值得你敬重,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街灯
张进
每当黄昏,最后一抹胭脂慢慢褪去,夜幕悄然拉合,立在道路两旁的街灯便会如约亮了起来。
只有这时,它们才会悄然融入人群,轻轻地洒下一片光芒,扫去行人脚下的阴暗。
街灯瘦长的身影在风中摇曳,开始了它的又一个不眠之夜。
一年四季,街灯都在殷勤地守候着路人,用自己的生命之光,温暖每一个人的心灵,让人们不再惧怕黑夜,街灯时时刻刻以脆弱的生命在保证,黎明与你同行。
我居住的楼下是一条幽深的小巷,小巷里有一排路灯,昏黄,_暗淡,高高地矗立。
下班回来,小巷的路灯亮了,那暖暖的橘色的灯光,洒满一路。
走在洒满暖黄灯光的回家路上,感觉真好。
时逢小雨的时候,小巷路灯柔柔的橙黄的灯光,折射出雨:点儿的身影,一粒粒的,飘扬下坠。
下坠的碎了的雨点儿轻抚着我的脸颊,真好,感谢生命,让我能够享受这世间的一切美好,享受路上片刻的放松与安宁。
小巷柔柔的灯光,像蜜罐里的蜜一样倾泻一地,像那些甜得发腻的旧时光。
小时候我家的门前曾有一盏街灯。
夏夜里,爷爷会搬出一把竹椅,摇着蒲扇,在灯下纳凉,而我,会把报纸撕碎,揉成小团,从楼上的窗台,一个接一个地投在爷爷身上。
后来,灯光里,只剩下竹椅。
我仍旧把小纸团一个接一个地扔下去,然后回头望着门口,我多希望,不胜其烦的爷爷,还能冲上楼来打我的屁股。
可是,爷爷再也没有来,只有那盏孤单的街灯,仍旧低着头,呆呆地望着脚下的路。
单车大概是中学时代的记忆了,而我喜欢一个人骑着车一路狂飙,或者悠闲地回家。
喜欢忽近忽远的风声。
喜欢晚自习后,一路的暖黄,那些搞搞站立的街灯,孤立而温暖。
简单的时间,在车轮的转动里迷乱又瞬间挥发。
小小的单车承载了多少路途的远近?你曾坐在谁的单车后座上,拽在衣角一路颠簸?静默的街灯在天黑时亮起,又在黎明到来时熄灭。
它多数是等候,多数是静默的,也见证了我们的成长。
那些街灯,你可曾记得?
世上拥有阳光、星光、月光、霞光……然而,唯有灯光能够绽放理智的光芒,因它源于希望,贵于生命,折射爱与永恒的力量,成为守护生命的吉祥明珠。
街灯拉长了人们的影子,就像拉长了人们的思绪一般。
它像一个长者,静静地高高地站在那里,温厚地聆听路人的争辩、絮叨以及甜言蜜语。
人们容易遗忘处在偏僻小巷的街灯,因为它们没有闹市中心那些大商场、大宾馆门前霓虹的璀璨,也没有大酒楼、大舞厅门前彩灯的妖娆。
小巷街灯像一串无声的省略号,在被人遗忘的角落,虔诚、憨厚地为人们默默站岗守夜。
也许街灯的灵魂里有烽火的风骨,不然它怎么能恪尽职守?不管春夏秋冬,街灯总是无私燃烧;不管风霜雨雪,街灯总是乐观向上。
虽然白天常被人们遗忘,但在夜里依然灿烂。
闪烁的霓虹,流光溢彩;五色的高楼,挺拔光亮;万家的灯火,
温暖人心;城市的夜晚,光华如水……从简单的照明灯到精美的工艺品,那是审美观的艺术结晶。
银河落人间,天街妆小城。
晚上,欣赏路旁神奇的街灯,放眼闪烁的万家灯火,就像饱览都市画卷,光与色路路流淌,灯与影处处如语,一切都涌动着悠悠的空灵、浓浓的温暖。
街灯就是一首无韵的诗,街灯就是一幅无墨的画。
(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第3到6段写了有关街灯的哪几件事。
(2)第7段中,为什么说“唯有灯光就能够绽放理智的光芒”?
(3)第8段中,作者写“霓虹的璀璨”“彩灯的妖娆”,有什么用意?
(4)文章的语言优美,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A 街灯瘦长的身影在风中摇曳,开始了它的又一个不眠之夜。
B 小巷柔柔的灯光,像蜜糖罐里蜜倾泻一地,让人回想起那些旧时光。
(5)从全文看街灯的哪些方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神奇的植物能源
李云贵所谓“石油植物”,是指那些能够产生类似原油的植物。
目前发现的这类植物还不是很多,但它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
比较有名的一种是产于澳大利亚的古巴树,从成年的这种树中每棵每年可获得约25L燃料油,且这种油可直接用于柴油机;另一种产于美国的一种杂草,叫美洲香槐,如果配合滴注灌溉,在每公顷土地上我们可以从这种大戟科植物中得到约1600L(合10桶)燃料油。
另外还有一些通过提炼能产生燃油的植物。
目前已在巴西高原的热带雨林中发现了近千种这类植物,我们可从其所产生的乳液中用简单的工艺得到高品质的液态燃料。
除了大树外,科学家一直也没有放弃对小草的希望。
从6500种野生杂草里找到了30种“能源草”,从它们身上同样可以提取到石油的代用品。
美国有一种分布极广的杂草,俗称“黄鼠草”,用这种草可以提炼石油,每公顷野生黄鼠草能提炼出1吨石油,而每公顷人工栽培的杂交黄鼠草产油可提高6吨。
可以提炼石油的草本植物还有很多,如桉叶藤和牛角瓜,产油率都较高。
今后10年,北美和欧洲可能会开始大量种植一种名为“象草”的植物,替代煤炭和石油作为燃料发电。
试验证明,这种植物能在大部分耕地上生长,不需要施加肥料。
也不受病虫害困扰,收获后的干草能利用现有技术轻易制成燃料,用于电厂发电。
据统计,种植1公顷的象草,将它加工后所产生的能量可替代5.1吨石油。
它还有一个好处是生长时会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燃烧时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又会被附近的象草吸收,因此利用这种能源植物替代煤炭,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防止全球变暖的目标尽快实现。
植物能源前景广阔。
最让人鼓舞的前景之一来自对藻类的研究和开发。
藻类生长繁殖迅速,范围大,产量也高。
如在淡水中生存的一些丛粒藻,简直就是产油机,能够直接排除液态燃油。
人们在就知道了杜氏藻属的一些藻类可产生丙三醇(甘油).另外一些目前尚未发现有明显经济价值的藻类我们也可以用它们来作藻气原料,而那些含糖量大的藻类则可以用来生产醇类。
细菌也是一个令人兴奋的热点。
加拿大的科学家将在单净菌和单紫菌进行混合培养能产生类石油烃类,它们在2.6km2的盐水池中培养2天就能收获1次,一年可得到171.4万吨燃油。
目前科学家正在用遗传工程技术加以改进,产量可望提高10%左右。
植物能源的前景非常广阔,它的效益不是单方面的,在解决能源的同时环境也能得到大范围的改善。
从提高地力的角度来说,营养流失也会得到较好的控制。
这种一举多得的效果值得我们花大力气去研究和开发。
(选自《奇闻怪事》,有删改)(1)选文围绕植物能源是从哪两个方面展开说明的?
(2)第3段画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这种一举多得的效果值得我们花大力气去研究和开发”中“一举多得”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4)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今后10年,北美和欧洲可能会开始大量种植一种名为“象草”的植物,替代煤炭和石油作为燃料发电。
(5)结合下面材料,联系选文说说你的探究发现。
石油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悬在中国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国际上普遍认为,50%是一个国家石油对外依存度的“警戒线”。
据2009年《能源蓝皮书》预测,2020年中国的原有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4.5%.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总量将达到6亿吨左右,到2030年,中国石油消耗量的80%需要依靠进口。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
12.写作。
“赢得”这《现代汉语词典》中是“博得、取得”的意思。
在现实与历史中,有的人凭辛勤付出赢得个人的成功;有的人以品质高尚赢得他人的尊重;有的人甘于寂寞,埋头苦干,最终赢得了历史的肯定……
请以“赢得______ ”为题,写一篇文章,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
要求:
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问题不限(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塞上燕脂凝夜紫;浊酒一杯家万里;无案牍之劳形;感时花溅泪;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解析】
答案:
(1)塞上燕脂凝夜紫(重点词:凝)
(2)浊酒一杯家万里(重点词:浊)
(3)无案牍之劳形(重点词:牍)
(4)感时花溅泪(重点词:溅)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重点词:罔)
(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重点词:寥)
本题考查诗文背诵,根据平时积累的诗文作答即可,但不能出现错别字.
做好本题要保证不出现错别字还要理解句意恰当使用.
2.【答案】C
【解析】
A.“悲怆”的“怆”应读“chuàng”;
B.“蹂躏”的“躏”应读“lìn”;“方兴未艾”的“艾”应读“ài”;
C.正确;
D.“伫立”的“伫”应读“zhù”.
故选:C.
要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字形相似,而读音不同的字.这样就一定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
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多音字,这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确定.特别要注意形声字不读声旁的字,如“涸”不能读成“固”的读音.要做好这类题目,就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留心,多积累一些特殊字的读法.
3.【答案】D
【解析】
A.“众目睽睽”指在广大群众注视之下.该成语运用正确;
B.使用正确,心旷神怡: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C.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该成语运用正确;
D.使用不当,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句中指的是钟乳石,这是天然的,该成语使用不当.
故选:D
本题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
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情色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多查工具书,
多积累词语.
4.【答案】D
【解析】
A介词“关于”与宾语“手机质量”搭配不当,可改为“对于”;另外“不可缺少”与“必需”重复,可删去“不可缺少”.
B句末加“的行列”;
C切忌不要重复,删除其一;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
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
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确定最后选项.
5.【答案】C
【解析】
通读语段可以发现是一步紧接一步的逻辑顺序.由题干的“首先要看他思维
的广度”可接思维怎样,即⑤;由思维引出思维方式①②;由假设句④得出结
论③;故顺序是⑤①②④③;故选C.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
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
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
分关系、并列关系.
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要注意把握好语言的连贯性,多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善于总结.
6.【答案】C
【解析】
A.意思没发生了明显变化;
B.意思没发生了明显变化;
C.原句重点强调被看重的原因重点是“人品”;改后句子没有突出“人品”,“学识和能力”和“人品”是并列关系;句意发生了变化;
D.意思没发生了明显变化.
此题考查改写句子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原句意,然后结具体句式,特殊词用法,及具体要求辨
析作答.
7.【答案】原句以莲为歌咏对象,从他的生长环境、外形体态、风度气质等方面,描绘出莲花的独特形象,解答也可注意这一特点,再是要运用一种修辞方法,还要注意语句的通顺、连贯.
答案:我唯爱白杨之破土而出凛然正气,不肯屈身示人,枝条外展,不屈不挠,奋而向上,独步云空,只可仰视而不敢轻言一二.
【解析】
此题属综合读写题,解答此题,要紧密结合题目具体要求作答,如本题要求
模仿写法,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解答此题,可结合句式特点及具体要求作答.
8.【答案】C;A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有以领略的!寻芳客所指乃是读书人.故选A.
(2)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故选A.
答案:
(1)C
(2)A
译文:
我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新鲜
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
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9.【答案】C;面对;离开;厉害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
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
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每宴飨费千金”句意:每次宴请花费千金.主谓之间停顿,“每宴飨/费千金”.故选:C.
(2)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
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气势汹汹地面对郭永.临:面对.
②句意为:拂衣而去.去:离开.
③句意为:拂衣而去.亟:厉害.
(3)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
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①中重点词语有:具狱:定案的案卷;牒:文书;去:离开.句意为:后来太守要
改变已经定案的案卷,郭永力争不被听从,用袖子举起文书还给他,拂衣离开.
②中重点词语有:什一:十分之一;以:用来;资:作为.句意为:不是十分之一
的收取,都是民脂民膏,用它来作为宴请的费用可以吗?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把握,停顿全文,把握文意,明确郭永是个刚正不阿、严明执法的好官,为了制裁太守的不法行为,他不惜两次冒犯太守.同时,他也是个为国为民着想的好官,对上司搜刮百姓的行为,敢于直言批评,体现
了他大公无私的品质.
答案:
(1)C
(2)(1)面对(2)离开(3)厉害
(3)①后来太守要改变已经定案的案卷,郭永力争不被听从,用袖子举起文
书还给他,拂衣离开.
②不是十分之一的收取,都是民脂民膏,用它来作为宴请的费用可以吗?(4)郭永是个刚正不阿、严明执法的好官,为了制裁太守的不法行为,他不惜
两次冒犯太守.同时,他也是个为国为民着想的好官,对上司搜刮百姓的行为,敢于直言批评,体现了他大公无私的品质.
译文:
郭永是大名府元城人.年轻时刚正聪明、英勇果断,身高七尺,须髯如神仙般,因为祖父的官职任丹州司法参军.丹州太守是军人出身,无所顾忌谋
取私利,郭永多次依法制裁他.太守大怒,气势汹汹地面对郭永,郭永不因此而改变,太守就假装说好话把他推荐给朝廷.后来太守要改变已经定案的案卷,郭永力争不被听从,用袖子举起文书还给他,拂衣而去.(郭永)调任清河县丞,不久管理大谷县.太原帅一般都由重臣担任,每次宴请花费千金,从各县收取用于供给,从大谷县收敛的尤其厉害.郭永写信给幕府说:“不是十分
之一的收取,都是民脂民膏,用它来作为宴请的费用可以吗?如果没有得到命令,我将检举揭发而回去了.”郡府不敢强迫他.
字词积累:
去:
一狼径去.(离开)
去死肌,杀三虫.(去除)
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10.【答案】(1)本题考查文中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从指定的段落内找出人物与事件,并用简洁的语句加以概括即可.文章第3至6段主要写了三件事:①下班路上,小巷的街灯让“我”感受到生活的安宁与美好.②小时候在街灯下,“我”调皮地将报纸揉成小团扔向爷爷,可现在爷爷走了,只留下孤单的街灯.③中学时“我”在晚自习下课后骑单车在街灯下回家.
(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分析判断.此题相对简单,因为这句话后面就给出了原因:“因它源于希望,贵于生命,折射爱与永恒的力量,成为守护生命的吉祥明珠”,可以用文中的这个原句作答.(3)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文章常见表现手法的种类及一般作用,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去分析.衬托手法,就是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这篇文章作者赞美的主要对象是“街灯”,写“霓虹的璀璨”“彩灯的妖娆”,与默默无闻、昏黄、暗淡的街灯形成对比,目的在于衬托出街灯甘于寂寞,默默奉献,虔诚,憨厚地为人们默默站岗守夜的朴素而又高尚的品质.
(4)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A 句将街灯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街灯的姿态,表现出街灯的品质.B句把灯光比作倾泻一地的蜜,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灯光的柔和,从而引发作者对往事的回忆.
(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归纳.解答此题在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出作者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