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故乡》-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优质讲堂(统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苍cānɡ黄 五行xínɡ
胯kuà下 愕è然 廿niàn年 谋móu食
寓yù所 鹁bó鸪ɡū
伶línɡ俐lì 萧xiāo索 秕bǐ谷 隔膜mó 深黛dài 恣zì 睢suī 獾huān猪 鄙bǐ夷yí 大抵dǐ
恐吓hè 潮汛xùn 打拱ɡǒnɡ 寒噤jìn 惘wǎnɡ然 潺chán潺chán 伶línɡ仃dīnɡ 惶huánɡ恐 忙碌lù
如许rú xǔ这么多。
• 苍黄cānɡ huánɡ灰暗的黄色。
我 • 伶仃línɡ dīnɡ瘦弱。
会 寓所yù suǒ寄居的房子、住处。
注 释
心绪xīn xù心情。 缚fù捆绑。
素sù向来,一直。
无端wú du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没有来由,无缘无故地。
• 凄凉qī liánɡ形容寂寞冷落或悲伤难过。
惶恐huánɡ kǒnɡ 惊慌害怕。 絮絮xù xu形容说话连续不断。 定规dìnɡ ɡuī一定的规矩。 景况jǐnɡ kuànɡ光景,情况。 潺潺chán chán拟声词,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偶像ǒu xiànɡ原指木头、泥土等雕塑的供迷信的人敬奉的神
(苍老贫困饱经沧桑)
变化
少年闰土
外貌
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 毡帽,颈上套一个银项圈,有 一双红活圆实的手
动作语 态
对“我” 的态度
活泼刚健,动作干脆利落,说话脱 口而出,朴质、生动;有智有勇, 热情、纯真
“只是不怕我”,送我贝壳和鸟 毛,告诉我很多希奇的事。对 “我”友好,热情,和“我”建 立了纯真的友情。
4、作者回到家见到的又是怎样的景象?
“枯草”“断茎”“寒风”“老屋” 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景象。
“我”要永别故乡、永离老屋, 而老屋的颓废、荒芜、冷落更增加 了惆怅、悲凉的情绪。
5、 “我”这次回故乡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 要特别的交代回乡的目的呢?
搬家(永别熟识的老屋、远离熟识的故 乡,搬家到异地)
“冒着严寒”写回故乡的季节,写出我回故 乡急切心情 。
2、第2段描写了哪些景物,起什么作用?
天气阴晦、冷风呜呜的响、苍黄 的天、萧索的荒村。写出衰败荒凉的 农村景象,衬托“我”悲凉的心情。
3、怎样理解“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 步,也未必有我所感的悲凉”?
眼前故乡萧索的景象与“我”记忆 中的故乡有很大的反差,心中疑惑既而 感到悲凉,只得自我安慰,内心则流露 出一种忧郁悲伤之情。

乡鲁 迅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清小说的叙事线索和基本情节。 (重点)
2.学习运用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用对比、 议论突出主题的写法。(难点)
3.体会文中“我”对故乡的复杂情感和“我”探求人生道路的 坚定信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重点)
想象中 的故乡
课时一 感知课文内容
鲁迅(1881—1936),曾用名周樟寿,后 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 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 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 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 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 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写明了作者心境悲凉、忧郁的原因之一。
课时二 走进故乡
故乡的变化
记忆中的故乡
眼前的故乡
神异的图画
萧索的荒村
人物:
故乡除了景物的变化外,还有人也 变化了。速读课文,勾画出描写闰 土(少年和中年时)的语句。填写 下面的表格。
肖像 对比
紫色的圆脸小毡帽手 红活圆实颈套银项圈
(健康开朗朝气蓬勃)
很深的皱纹破毡帽极薄的 棉衣手像松树皮无银项圈
作 者 简 介
时代背景
小说写于1921年1 月。当时辛亥革命虽然过去十 多年了,但军阀各霸一方,在帝国主义的操纵下, 混战不已。各地的军阀自设关卡,自立税局,自定 税额,对老百姓横征暴敛,层层盘剥,生活在这种 社会现实中的广大劳动人民,身受双重压迫,在饥 寒交迫中痛苦的扎挣,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农村经 济衰败。《故乡》描绘了近代中国农村破产的图景, 写出了中国农民在“多子、饥荒、苛税、兵、匪、 官、绅”的层层逼迫下的深重灾难。
对生活 的态度
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中年闰土
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 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 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 索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 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长篇
小说分类: 中篇 按篇幅长短 (小小说) 短篇
小说三要素: 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人物塑造方法: 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神态) 故事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环境: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读准字音
阴晦huì • 刺猹chá 竹匾biǎn 髀bì骨 嗤chī笑 心绪xù • 瓦楞lénɡ • 缚fù住
像。也比喻盲目崇拜的对象。 家景jiā jǐnɡ家里的生活状况。
思考
1、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 以“我”在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
2、依据小说的线索,可以把小说分为几部分, 怎样分? (一)回故乡(1—5) (二)在故乡(6—77) (三)离故乡(78—88)
一、阅读1—5段,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段中的“冒着严寒”说明什么?
写作背景: 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
京。在故乡,他目睹了故乡的冷漠、麻木、市 侩和猥琐,“希望”的破灭,心中感到无比的 悲哀。1921年,作者依据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 材,写了这篇小说。
文章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是作者所塑造
的一个人物形象,不能指作者自己。
谈谈小说
小说:
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 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阴晦yīn huì阴沉昏暗。
学 萧索xiāo suǒ荒凉、冷落的意思。
习 祭祀jì sì旧时习俗,陈设供品向祖先或神佛等致
词 礼,表示尊崇并祈求护佑。

伶俐línɡ li聪明;灵活。
愕然è rán处于受惊或受惊者的状态。
鄙夷bǐ yí看不起。
嗤笑chī xiào讥笑。轻蔑地笑。
• 应酬yìnɡ chou交际来往,以礼待人。 世面shì miàn指人世间形形色色的情状;人情世故。 • 惘然wǎnɡ rán失意的样子;心情迷茫的样子。 • 隔膜ɡé mó感情或道德方面的分隔或缺少牵连。 恣睢zì suī放纵,放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