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析
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对下列语句诵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
B.太丘/舍去
C.尊/君在不
D.公/欣然曰
(2)对下列句中横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别)
B.相委而去(舍弃) c.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不及) D.下车引之(牵拉)
(3)下面对(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B.“君与家君期日中——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C.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D.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对着老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4)把(乙)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甲文中“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写得十分传神,请简单分析。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藏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代的文学家。

(2)解释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止有剩骨________
②缀行甚远________
③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④一狼径去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狼的形象特点。

(4)文章结尾写到“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3.课内阅读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夫君子之行(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③年与时驰(________)(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是一种体裁,它与“记”“表”“志”均为古代常见的文体,属于与韵文相对的“散文”的范畴。

B.“静”是一个核心词语,“淡泊”“宁静”是它的正面表现,“淫慢”“险躁”则是其反面表现。

C.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立志”,一个是“学习”。

D.本文最后一句与《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样含有惜时之意。

4.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文)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
得合。

遂负之以归。

(选自《狼三则》其三)(注释)①行室:临时搭盖的住所。

(1)(甲)(乙)两文都选自________代文学家________(人名)所著的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①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②令不可去 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4)(甲)(乙)两文中的屠夫都是________、________的人。

狼虽然凶残,但(乙)文中屠夫却以一把“________”的小刀,最终以“________”(方法)战胜了它。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列子》)
(乙)沈屯子多忧
沈屯子入市,听唱书,至杨文广①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

友拽之归,其日夜忧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自此悒悒②成疾。

家人因劝出游,以纾其意。

忽见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

”归忧益重。

夫世之多忧者类此也。

(选自《贤奕编》,有删减)(注释)①杨文广:北宋名将。

②悒悒yì:闷闷不乐。

(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词。

①若屈伸呼吸________ ②舍然大喜________
③兴叹不已________ ④归忧益重________
(2)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至杨文广被田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②家人因劝出游,以好其意。

(参考)纡:①解除,缓解;②宽裕;③同“抒”抒发。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局)
(4)(乙)文中讲述的沈屯子“多忧”的两件事都是杞人忧天吗?结合(甲)文“杞人忧天”的寓意,阐述你的看法。

6.对比阅读
(古文阅读)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乙)家中来营①者,多称尔②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③,此君子也。

余服官④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⑤。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释)①营:军营。

②尔:你。

③处约:处在困顿之中。

④服官:为官。

⑤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不要丢掉从我高祖、曾祖、祖父、父亲一贯相传的家风。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②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3)阅读(甲)文,谈一谈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4)(甲)(乙)两文都是作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及感悟对后辈的谆谆告诫。

(乙)文中曾国藩认为年轻人要有所作为,应该做到哪些方面?
7.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蒲松龄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并驱如故________
②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③意暇甚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叙述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屠户处境的危急,扣人心弦。

B.面对贪婪的恶狼,屠户虽然感到恐惧,但是他不迁就退让,先“投以骨”,以争取更有利的斗争时机。

C.屠户“奔倚”在积薪之下,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改变途中两狼并驱的局面,避免前后受敌的处境。

D.第⑤段是议论,点明故事的主题,阐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最终也会被人的勇敢与智慧打败。

8.文言文阅读。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天津弋人得一鸿,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翔,抵暮始去。

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

弋人将并捉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铤.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

”遂释雌.两鸿徘徊,若有悲喜,遂双飞而去。

弋人称金,得二两六钱强。

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
(1)《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小说集,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2)请根据以下材料,写出文中词语的意思。

“从”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两人相从,本义是“随行,跟从”,引申义有“顺从”“听从”等。

①(甲)文中“一狼仍从”的“从”意思是________。

“集”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鸟停在树上,本义是“群鸟停在树上”,引申义有“停,停留”“聚集”等。

②(乙)文中“既而集其足下”的“集”意思是________。

(3)下列各组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一狼得骨止/止增笑耳
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C.而前狼又至/七人早出,则鸿已至
D.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
(5)蒲松龄笔下的动物往往有着人一般的性情。

(甲)文中“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________(性格特点);(乙)文中雄雁一直跟着捕鸟人并吐出黄金来赎雌雁,则是因为它的“________”(第一空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二空用原文语句回答)。

(6)《狼》是按照屠户________、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径去”“犬坐”“目似瞑”等行为,可以看出狼的狡猾,但最终双双毙命的结局更反衬出了屠户的________。

请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启示:________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金忠待人以宽
(明)焦竑
金忠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

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

或日:“彼不于公有感②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
(选自《玉堂丛语》)(注释)①金忠:人名,明代鄞(今浙江鄞县)人。

②感:通“憾”,怨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③年与时驰 ________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于人有片善心称之/择善而从
B.虽有素与公异者/素昧平生
C.顾其才可用/元方入门不顾
D.奈何以私故/并驱如故
(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
(5)金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阅读全文概括。

10.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划线字
①尊君在不.(________)
②下车引之(________)
③故人曰(________)
④明日早(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与家君期日/中
B.下车引/之
C.起不/食待之
D.令人/求故人
(4)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请结合文段内容并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
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与友期行(________)②去后乃至(________)③相委而去(________)
(2)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

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________)去后(________)乃至。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4)通过本文可知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元方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1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

赴举他郡,乡人讬①以子偕往。

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还。

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②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注释:①讬:托。

②解名:这里指考中举人的榜单。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先还(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

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3)上文的大意可用成语________来概括。

13.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各组词句中划线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过中不至人迹罕至
B.太丘舍去舍己为人
C.下车引之穿针引线
D.入门不顾奋不顾身
(2)依据全文,下面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和我相约同行,竟然丢下我走了。

B.和我相约同行,竟然丢下我先去了那里。

C.期待与我同行,竟然丢下我自己离开。

D.期待与我同行,竟然丢下我先去了那里。

(3)“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速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朗读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

(2)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诫子书诫:告诫。

B.淫慢则不能励精励:激励。

C.非志无以成学志:立志。

D.年与时驰驰:消失,逝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4)《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

文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________。

15.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陈太丘与友期(________)②太丘舍去(________)③下车引之(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依照约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

体现的是古人“诚信”的理念。

B.文中的友人无信、无礼,但有一个优点,就是知错能改。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尊君”、“太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父”、“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D.文章语言生动传神,运用语言、动作的描写,展现人物鲜明个性。

16.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尊君在不/日中不至
B.太丘舍去/相委而去
C.王凝之妻/下车引之
D.期日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谢太傅与大家庭里的年轻人讲论诗文,并让孩子们各抒己见,体现出温馨和谐、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

B.甲文“公大笑乐”是因为谢道韫把纷纷飘扬的白雪比作凭风起舞的柳絮,描绘形象又灵动,他对谢道韫敏捷的文才感到很赞赏。

C.甲文末尾介绍“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意在突出谢太傅的家庭属于士大夫阶层,谢道韫小时候即出生于官宦世家,后来又嫁入豪门。

D.乙文中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正直率真,落落大方。

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晚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赚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会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二处)。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3)在括号里补充说话者的神态、语气,并说说自己补充的理由。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①()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②():“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说读完这则寓言后明白的道理。

18.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②。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顾③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shǐ)④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聊斋志异》)【注】①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②伏焉:躲藏在那里。

③顾:然而,可是。

④吹豕:屠夫将猪杀死后,为了便于去毛,在后腿下端皮上斜割一口,用力吹,使膨胀如球。

这里是活吹。

(1)解释划线词。

①惟有小刀不盈寸________
②股直不能屈________
(2)翻译句子。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3)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

19.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屠自后断其股________
②顾野有麦场________
③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
④一狼洞其中________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目似瞑,意暇甚。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下边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狼很狡猾,但最终自取灭亡,这则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1)从《现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中,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意思正确的一项。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4)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_
③下车引之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