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徐勉传》“徐勉,字修仁,东海郯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书—徐勉传》“徐勉,字修仁,东海郯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勉,字修仁,东海郯人也。
勉幼孤贫,早励清节。
年六岁,时属霖雨,家人祈霁,率
尔为文,见称耆宿
..。
及长,笃志好学。
太尉文宪公王俭时为祭酒,每称勉有宰辅之量。
射策
..举高第,补西阳王国侍郎。
高祖践阼,拜尚书左丞。
自掌枢宪,多所纠举,时论以为称职。
天监二年,迁待中。
时王师北伐,候驿填委。
勉参掌军书,劬劳夙夜,动经数旬,乃一还宅。
每还,群犬惊吠。
勉叹曰:“吾忧国忘家,乃至于此。
若吾亡后,亦是传中一事。
”六年,迁吏部尚书。
勉居选官,客有虞暠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故时人成服其无私。
迁左卫将军,领太子中庶子,侍东宫。
昭明太子尚幼,敕知宫事。
太子礼之甚重,每事询谋。
又除尚书仆射。
勉以旧恩,越升重位,尽心奉上,知无不为。
爰自小选,迄于此职,常参掌衡石[注],甚得士心。
禁省中事,未尝漏泄。
每有表奏,辄焚稿草。
博通经史,多识前载。
勉虽居显位,不营产业,家无蓄积,俸禄分赡亲族之穷乏者。
尝为书诫其子崧曰:“古人云:‘遗于黄金满籯,不如一经。
’详求此言,信非徒语。
吾虽不敏,实有本志,庶得遵奉斯义,不敢坠失。
今且望汝全吾此志,则无所恨矣。
”中大通三年,以疾自陈。
两宫参问,
冠盖结辙;服膳医药,皆资天府
..。
有敕每欲临幸,勉以拜伏有亏,频启停出,诏许之,遂停舆驾。
大同元年,卒,时年七十。
高祖闻而流涕,即日车驾临殡,乃诏赠特进、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余并如故。
皇太子亦举哀朝堂。
谥.曰简肃公。
陈吏部尚书姚察曰:徐勉少而厉志忘食发愤修身慎言行择交游加运属兴王依光日月故能明经术以绾青紫出闾阎而取卿相及居重任,竭诚事主,动师古始,依则先王,提衡端轨,物无异议,为梁宗臣,盛矣。
(节选自《梁书·徐勉传》)[注]衡石:选拔、甄别人才的官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徐勉少而厉志忘食/发愤修身慎言/行择交游/加运属兴王/依光日月/故能明经术以绾/青紫出闾阎而取卿相/
B.徐勉少而厉志忘食/发愤修身/慎言行/择交游/加运属兴王/依光日月/故能明经术以绾/青紫出闾阎而取卿相/
C.徐勉少而厉志忘食/发愤修身/慎言行/择交游/加运属兴王/依光日月/故能明经术以绾青紫/出闾阎面取卿相/
D.徐勉少而厉志忘食/发愤修身慎言/行择交游/加运属兴王/依光日月/故能明经术以绾青紫/出闾阎而取卿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耆宿,指年高而素有德望、学识的人。
耆,是老的意思,《礼记·曲礼上》记载:“六十曰耆。
”
B.射策,汉代考试取士的方式。
主考者出题,写在简策上,应试者随意取试题回答,然后主考者确定优劣。
C.天府,既指掌管祖庙的守护及保管的官名,也指朝廷的仓库,文中取的是后者的意义。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褒贬意义的称号。
文中的高祖即帝王谥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岁时,徐勉随手写的文章就受到人们的称赞;长大后,徐勉立志向学,祭酒王俭说他有做宰辅的气量。
B.徐勉为官时,经常参与选拔人才的事务,很得人心;对于宫廷官署中的事,他从来没有对外泄露过。
C.高祖多次授予徐勉重要官职,还令他掌管东宫事务,徐勉生病后,高祖亲自探望,在其死后赐予很多封赏。
D.徐勉虽居于高位,却不置产业,家中没有蓄积,把俸禄分给贫困的亲属,还写信教诲儿子要保持这个传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勉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
(2)吾虽不敏,实有本志,庶得遵奉斯义,不敢坠失。
5.历史上徐勉的“清自遗产”观一直为人称道,选文中哪一句表现了他这一观点?这句话折射了怎样的价值观?
【答案】
1.C
2.D
3.C
4.(1)徐勉严肃地说:“今晚只可谈论清风明月,不应涉及公事。
”
(2)我虽然不聪敏,但确实有这样的志向,希望能够遵循、奉行古人的这个教诲,不敢失去。
5.①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①精神财富远比物质财富更珍贵更有价值,对子孙后代的恒久传承意义更大。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徐勉年轻时磨砺志向忘记饮食,发愤修养身心,谨慎地说话行事,选择朋友来交往;加上遇到君王兴起的时运,依凭日月的光辉,所以能因懂得经学而得高位,出身民间而任卿相。
“发愤修身”“慎言行”“择交游”都是徐勉的做法,省略了主语徐勉,结构完整,应该在“修身”后断开;“言行”是言语行为之意,不可断开,且“慎言行”与“择交游”结构相似,排除AD。
“青紫”是“绾”的宾语,应在“青紫”后断开,排除B。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 “高祖即帝王谥号”错。
“高祖”是庙号。
带“祖”“宗”的都是庙号。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 “徐勉生病后,高祖亲自探望”错。
结合原文“大同元年,卒,时年七十。
高祖闻而流涕,即日车驾临殡”可知,是在徐勉去世后,高祖才亲自前往。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正色”,脸色严肃;“止”,只;“宜”,应该。
(2)题得分点有:“敏”,聪敏;“实”,确实;“庶”,希望。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评价思想观点的能力。
能够体现徐勉“清自遗产”观的句子是“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黄金满籝”代表金钱等物质财物,“一经”代表书籍等精神财富。
“不如”表明徐勉认为精神财富的价值超过物质财富,且作为遗产留给子孙的话,精神财富对子孙后代的恒久传承意义更大。
参考译文:
徐勉,字修仁,是东海郯人。
徐勉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很早就自我磨砺清高的节操。
六岁时,遇到连绵大雨,家人祈祷天晴,徐勉随手写出祷文,受到德高望重的老人的称道。
等到长大,他志向坚定,喜爱学习。
太尉文宪公王俭当时任祭酒,经常称赞徐勉有宰辅的气量。
考试列在上等,任西阳王国侍郎。
高祖登位,徐勉被任命为尚书左丞。
自从掌管执法大权,纠察举劾了很多,当时舆论认为他很称职。
天监二年,调任侍中。
当时朝廷军队向北征伐,候坞和驿站传来的文书堆积如山。
徐勉参与掌管军事文书,日夜辛劳,动不动经过几十天,才回一次家。
每次回家,家中群狗惊叫。
徐勉叹息说:“我忧心邦国忘记家庭,才到了这一步。
如果我死后,也算是能写入传记中的一件事。
”天监六年,调任吏部尚书。
徐勉担任选官,有个叫虞暠的宾客谋求詹事五官,徐勉严肃地说:“今晚只可谈论清风明月,不应涉及公事。
”所以当时的人都佩服他没有私心。
调任左卫将军,兼任太子中庶子,在东宫侍奉。
昭明太子还幼小,皇帝命令徐勉执掌宫内事务。
太子十分尊敬他,每件事都与他询问商议。
又授任尚书仆射。
徐勉因旧日恩情,超升高位,尽心侍奉皇帝,知道的事情没有不做的。
起自于小职务,直到这个职位,经常参与掌管人才选拔,很受士人拥戴。
宫廷官署中的事,从不曾泄露过。
每次有表章奏上,就焚毁草稿。
博通经书史籍,记得很多前代事情。
徐勉虽然处于显要职位,不经营田产,家中没有蓄积,他将俸禄分发供养贫困的亲属。
曾经写信告诫儿子徐崧说:“古人说:‘留给子孙黄金满筐,不如传给他们一部经书。
’仔细探究这些话,确实不是虚妄之词。
我虽然不聪敏,但确实有这样的志向,希望能够遵循、奉行古人的这个教诲,不敢失去。
现在希望你能够保持我的志向,那我就没有什么遗憾和失望了。
”中大通三年,又因疾病上奏自己的情况。
两宫慰问,官员车辆纷纷到来;饮食医药,都由宫廷府库供给。
高祖每次下令想要前去,徐勉因不能完成叩拜伏地的大礼,频繁启奏要高祖停止出宫,诏令准许,于是高祖停下车驾,没有前去。
大同元年,徐勉去世,这年七十岁。
高祖听说后流下眼泪,当天坐车前往停殡处,于是下诏追赠特进、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其余的都照旧。
皇太子也在朝堂举办丧事。
谥号为简肃公。
陈朝吏部尚书姚察说:徐勉年轻时磨砺志向忘记饮食,发愤修养身心,谨慎地说话行事,选择朋友来交往;加上遇到君王兴起的时运,依凭日月的光辉,所以能因懂得经学而得高位,出身民间而任卿相。
等到处于重大职位,竭尽诚心侍奉君主,行动师法古人,依照先代帝王准则,执掌朝廷法度,人们没有异议,是梁朝所敬仰的名臣,声誉盛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