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爱情悲剧原因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卷第3期Vol.9,No.3
长安学刊
Changan Xue Kan
2018年5月
May. , 2018《春雪》爱情悲剧原因探究
张馨月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8)
摘要:《春雪》是19世纪日本三岛由纪夫的长篇小说《丰饶之海》的第一卷。
作者以平安王朝小说古 典式的悲恋模式,编制了一个充满神秘感和感伤情怀的、浪漫式的恋爱故事。
其中以主人公清显的“柔弱纤 细”,敏感优美的性格特征为主旋律,描写二人是如何在恋爱历程中因各自性格的局限和矛盾逐渐走向悲剧 的。
主人公的爱情悲剧成因印象最为深刻,其中人物性格的复杂与多重性使人惊叹,冥冥中悲剧结尾与无 处不在的趋亡美学让人感伤。
引起无限共鸣与感慨。
关键词:爱情,死亡,美,优雅
文章编号:978 - 7 -80736 - 771 - 0(2018)03 - 054 - 05
1970年11月25日,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写完了 长篇巨著《丰饶之海》的最后一笔,于大约十二个小时后 剖腹自杀。
我们无法探究他自刎的原因,但在他的创作 生涯中,其作品的魅力以独特的风格与作者本人合二为 一,有如春雪一般,转瞬即逝,短暂而永恒。
冬日泠冽,冷酷,一切美好悄然隐匿,藏在苍白之 下,等待春天的来临。
小春日和,蕴含着悲伤龃龉的雪 并未走远,它蛰伏一个冬季,褪去了冷酷的直感,被春日 的温暖轻轻包围,哀而不伤的飘落,飘落。
它飘落,落在 地上,费劲的结了薄薄一层,脆弱敏感,不堪一击,要在 最美的时刻融化,融化在春天,在刻骨的热还未到来之 前,融解在苍凉,清冷,美丽的春日里。
《丰饶之海》中的第一部《春雪》便是在这样纷?绵 延的氛围中展开,讲述了明治时代,侯爵松枝清显与伯 爵之子绫仓聪子两人的情爱悲欢。
二人于幼年相识,青 梅竹马,同是家中的掌上明珠,贵族?家庭的环境培养 了他们超人的美貌,塑造了其骄矜敏感的性格,也孕育 了禁忌下的叛逆,这些使得他们以试探,犹疑的态度相 互往来,饱受爱情的苦扰,因猜忌使衷情的机会一再拖 延。
终于在聪?被迫许给皇室,敕令下达之时,清显才 方清楚自己的心意,坠人爱河。
之后他们在皇室敕令的禁忌下燃烧爱情的火焰,这火焰虽雄雄却终将熄灭。
在 这段不被允许的恋情被发现之后,为了向封建伦理道德 挑战,聪子出家为尼,清显亦如春雪一般,在阳光正好的 季节,黯然消逝。
聪子与清显的爱情终以让人惋惜的结局收尾,普世 意义上当然可以被定义为悲剧。
但正如春雪必将消逝,却又在冬日下折射出华一?般,二人的情爱与青春也曾 迸发出耀眼绵延的浪潮。
当我们在品读《春雪》哀婉的 情事之时,要究其因果,是清显这个俊美异常的少年的 敏感性格与骄矜优雅的聪子相互碰撞,二人隐秘的缱绻 心思与高大庄严的门户相互交织,春日夏夜的雪夜与少 年少女激烈且仅有一次的青春相互映衬,从而生出一种 凄绝虚幻的美,这美萦绕在全书中,萦绕在明治时代大 门户的上空,最终将主人公的命运引向无常和虚空。
死 与美,优雅与犯禁,叛逆与毁灭,是平庸碌碌一生还是向 死而生,用死亡完成生命之美的最后仪式……这一切的 一切都是三岛由纪夫留与我们的思考,值得我们再三探 究。
一、清显的性格与爱情
(一)敏感奸细的多余人
1、非凡的颜色。
作为家中的谪子,探究清显复杂的
作者简介:张馨月(1995—)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2017级研究生,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导师:南建 羽中教授。
• 54•
性格时,绕不过的便是他那非凡的颜色与冷酷保守的家 族。
“少年把身子埋在絹面棉被里,从短发处一直红到 耳朵根,他那格外单薄的皮肤,甚至可以窥见内中脆弱 的玻璃结构似的,浮现出跳动的青筋。
昏暗中,他的双 唇也透着丹红……少年长长的睫毛,不时眨巴着的,单 薄而娇弱的,水栖动物般的眼睑……” 1主人公清显便 是这样的一位少年,那年不到二十岁的清显以一幅俊美 异常的容貌成长在侯爵家族中,侯爵不止一次的听闻人 们的赞美之辞,对于清显超群出众的美貌,他察觉到这 似乎是一种无常的虚幻的美,这样的外貌或多或少的使 清显独立于这个保守时代,影响了他的性格。
正如书中 写道:“他感到天生好做梦,性格非常高傲,同时也容易 落人不安,命运注定的美貌等等,这些东西就像一颗宝 石,深深的镶嵌在自己柔软的身体深处…发出清澄的亮 光,也许他因此而具有类似病人的骄矜吧。
”:2]
2、
脆弱多思。
从小寄养在公卿家,在世袭文职官员
的环境中,清显成长得风雅娇细,与麻木保守的母亲,马 虎的乐天派父亲相左,养育他的家庭,几乎没有给他带 来力量。
清显只能用纤细的心去感知,又因为优柔的个 性,使他无法触破牢笼,只能消极的凋落,被束缚在一种 悲伤,忧郁的思绪中。
他渐渐成为“一根优雅的刺”[3], 这根刺却又是无用的。
但在封建保守的?家庭中,无人 在意一个少年的敏感心思,那一根根轻巧灵动的神经都 成为徒劳,清显在这样的夹击下像一根的草,像“ 一面旗 帜仅仅为风的存在而存在”[4],没有目标,随风飘零。
清显曾自言“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5],这样的不感 兴趣正是他性格作用的结果,他放弃努力,富于幻想的 天性,缺乏朴素的气质使他回避现实,活在自己的世界 里,存在于自己的想象中,消极的应对理性世界中的一 切,随水流去,任花凋零,使得清显这个世家侯爵家庭中 的美貌少年在一定程度上有如普希金笔下的多余人,又 好似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萦绕着忧郁哀婉的遗憾之 美。
3、
任性骄矜。
清显又是任性的,作为家中的谪子, 清显锦衣玉食,奢华非常,又因超乎常人的美貌养成了 他骄矜的性格,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使得清显的行为不 受限制,“不感兴趣”与“任性”养成了他无所顾忌的性 格,可以在封建家庭的允许下得到想要的一切,这一方 面也保护了清显,成为滋养他复杂优柔性格的温床。
这 样一个脆弱多思的少年在现实中得不到慰藉,只好转而 追逐飘渺的爱情,渴望用情爱证明自己的存在,他将自 己任性的品性,骄矜的自尊,缺乏朴素的气质,沉溺幻想 的敏感完全的作用于情爱中,也在冥冥中将他与聪子的 爱情带向了无法挽回的境地。
(二)清显的爱情世界
在讨论清显的爱情之前,要回到清显尚未进人爱情
之时。
如前文所述,清显以骄傲矜持,自尊敏感的性格成 长于保守封建的家庭中,这样的矛盾让他成为了一面仅 仅为风的存在而存在的旗帜,随波逐流,忧郁感伤,对现 实的一切无能为力,只有毫无兴趣。
但与此同时,清显 这个纯美的少年却又在竭力的保持优雅纯洁,现实确是 无法带给他希望的了,他也早早认识到了这一点,选择 了漠然,无视:现实中的一切既然不能改变,没有寄托, 那就到虚幻中寻找吧,清显开始只是为了感情而生活。
故而,在清显的眼中,爱情是?种纯洁的感情,不愿污染 的圣洁领域,是他生命的意义,欲念的火花。
在这样的 心态下,清显难免变得偏激,因为这是个“为爱情过于魂 牵梦萦的少年”。
“我的恋爱总算发展到高潮的时候,他 们究竟想把我带向何处呢?” [6]陷人爱情的清显有此 一问,可见这个随波逐流的少年在爱情的波潮中漂流 时,并不仅仅是任其发展。
清显作为侯爵大家的谪子,因为成长的环境,养成 极端任性的个性,他讨厌被人牵制,下意识想要控制一 切,在证实与聪子彼此相爱,天天见面也不为过时,他却 不愿动这份心思。
情爱中无智者,清显并不是想做智 者,十几岁初初恋爱的他自然也不是爱情高手,熟练爱 的法则,只是汹涌袭来的爱情打乱了他一直以来竭力保 持的优雅,无法一面拥有自由的同时也肆意的拥有爱 情。
清显原是只为感情而生活,此时却又感到受感情的 牵制,束缚了自己:情之难解,总是伴随着细锁烦闷的苦 恼,没有人能从爱情中全身而退,片叶不沾,可清显渴望 的是纯洁的感情,这些咬噬自己身心的苦痛,恰恰伤害 了这个优雅少年的自尊心,正如文中形容:“恋爱的苦恼 本来就应该是多彩的编织物,清显这里却只有纯白一色 的丝线。
” [7]
在忘我的深陷与追求完美的挑剔中,对于爱情过于 稚嫩的清显只能敏感多虑的心思去考量,为了优雅,他 过度思虑起了聪子的行为,甚至把聪子视为这场爱情战 争中的对手,对于聪子的那份从容,他生出了自卑与嫉
妒的心理,将送来的信付之一炬,延迟两人的见面,回避
聪子的心情。
不仅如此,清显确有绝情冷漠的本质,他 有个不好的倾向,就是“轻蔑爱慕自己的人,岂止轻蔑, 甚至近于冷酷呢。
” [8]这也源于他爱惜自我羽毛,自尊 骄傲的特性。
渐渐的,在这样近乎苛责的优雅中,聪子 与清显的爱情命运也逐渐错过,他们错过了终成眷属, 互诉衷情的绝佳时机。
敕令的下达终于给了清显以外 物的刺激,他才领悟到爱情,他的心里涌起一阵回响: “我在热恋着聪子。
” [9]
讲到这里,可以看到清显是如何用自己独特的恋爱 性格,性格在爱的洪流中驾驭这艘爱的小船的。
清显是 敏感的,纯洁的刺,他的感情注定如其其人般复杂,多 疑,带着宿命般的美与波折。
在情爱中,清显用习惯性
•55.
的猜疑去衡量,自我的骄矜去周旋,全身心的投人其中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二人的感情走向衰微,只能灼热 的燃烧一阵。
故而,在清显这里,正如日本评论家田中 美代子所言:“他的悲惨命运并非像罗密欧和朱丽叶那 样不可避免得来自外界,而是他自愿地招致和选择的。
”[2]
二、聪子之性格与爱情(一)优雅热情的少女
书中聪子的第一次出现,是清显与本多的谈话,他 们在远远的偸望对岸的女眷,我们第一次从清显的口中 听到了这个名字,并了解到“聪子的确是个绝代佳人”[10]。
是的,也如清显一般,讨论绫仓聪子总也离不开 她那过人的美貌。
从小生于大贵族家庭,绫仓家世代风 雅,拥有公卿的家风,其父绫仓伯爵是一位温柔的人,聪 子也深深的受到熏陶。
她优雅,美丽,有着高尚的气质, 处变不惊的气势,聪子之美,像一只总仰着头的白天鹅, 仿佛不可侵犯般高雅圣洁。
1、
优雅从容。
人人讲女人脆弱,但这点在聪子身上
却是那么鲜见。
首先,聪子诚然是无比优雅的,她的行 动总是充满余裕,也许是家族世代风雅的传统,也许是 比清显年龄稍大的缘故,这个少女仿佛对一切游刃有 余,不急不躁,“总是利落地用纤柔的手,去遮掩葱湿润 的口腔内流泻出来的清光,”[11]拥有着无懈可击的行 动。
这份像宿命一样刻在绫仓伯爵家族里的优雅,也深 深的刻在了聪?的身上,她如同华丽笼子中圈养的鸟, 又像《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满园春色关不住,惜叹韶光, 不愿在深门大户中默默枯萎,但不同的是,聪子不会自 怜自哀,凭吊哀叹,亦不任青春全付与断井颓垣。
2、
聪慧果敢。
是的,聪子确非简单的大户闺秀,她 深藏在高贵外表下的是一颗充满棱角宽大的内心,像水 一般,可以变成任何一种形状,接受任何?种改变与打 击。
聪子在书中的第一次行动,就是以主动开场,她“直 勾勾的盯视着清显”[12],走过来低声问道假使自己不 在了,清显将会怎样。
从这里开始,我们就看到这个养 在深闺里的少女藏着怎样的一份軔性与直接,她真正的 飞了一次,用自己的力量在与清显的互动中,占据主动 的位置,从不吝啬于暴露自己的爱,不遮掩散发出的光 芒:她总是如此突然出现,打乱清显的内心,播下不安的 种子,以维持无限的遐想与吸引力,而在松弛间仍能渗 出她无法遮挡的优雅,这样的聪子无疑又是聪慧的,在 这场所谓的情爱博弈中,她用自己聪敏,玲珑的心思游 走其中,一句话,一个直接的眼神,一封信都是细腻果敢 的试探,并且每一次都引起了回响。
3、
热情纯洁。
但当我们剥开这些仿佛悠闲地层层
行动,是一颗纯洁年轻的心,的确,聪子本就是一个少女 啊,她会因王子的夸赞羞红了脸,亮了眼睛,会为初吻而
.56.
颤动,为私会而辗转,期待心上人的相悦。
她渴望爱情, 如同只为感情而活的清显一般渴望,甚至更甚。
聪子当然是个复杂的女性,她是充满?盾的,她优 雅又叛逆,害羞又热情,纯洁又熟稔,直接又委婉,这些 个性像叶子,长在她本身坚軔又柔软的躯干上,从而折 射出不可思议的光芒,不仅深深吸引着清显,也吸引着 我们的目光。
(二)聪子的爱情
聪子在爱情中一如她的性格。
不同于清显的多疑, 聪子从一开始便是坦率直爽的,她早早的表明了自己的 心思,让自己在侯爵家的美貌少年心中深种,不论是以 何种方式,清显确实牢牢记住了她,这个一心爱慕自己 的少女。
聪子开始扮演一个教育者的形象,引导着清显 陷人爱情,引导清显与自己在感情中周旋。
聪十分分聪 慧,一个并无经验的少女却像恋爱高手一般,懂得有的 放失,她清楚知道清显爱的是“长满了刺的暗淡的花种 子”[13],便播下了这颗种子,再用明确的爱意与若即若
离的行动给种子浇水,让它萌芽,最终在清显心上繁茂, 就像清显说的:“聪子懂得自己的美。
她什么都知道,最 糟的是,连我的幼稚,她也一清二楚。
”[14]
聪子那处变不惊的性格在爱情中也显露无疑。
在 二人的情爱博弈中,聪子的作风是“遇事都暧昧”[15 ], 平静中却也坦率流露内心的喜悦。
的确,聪子虽居主导 地位,但也全身心的投人,正如前文所述,她渴望爱情, 聪子大胆提出赏雪的任性请求,初吻时流下的泪水,清 显转过头来她闭起的眼眸,以及靠近的诱惑的力量,都 是聪子年轻的渴望爱情的心在跳动,这些行动将清显拉 近,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她要保持的优雅,聪子会打开弥 漫着陶醉气氛的车篷,在沉湎喜悦时提醒该回家了,在
二人结合后平静的打扮,头发纹丝不乱,仿佛什么事都 不曾发生。
这忽远忽近的距离打乱了清显的心,也打乱 了两人的爱情,因为聪子终不是什么爱的导师,她想要 剖??意,却苦于维持自身优雅的阻碍,为情所困,让她 的感情无法好好直接传达,清显能获得的只有那么一点 点,这一点点也使清显猜疑,痛苦,嫉妒,这些?思啃噬 着他,也啃噬着聪子。
聪子的自负一定程度上孕育了清显的犹疑,她了解 清显敏感细腻的心思,却因为不愿放下的自尊而选择在 爱情中欲拒还迎,这样的?为只会使清显更加排斥。
至 此,二人的情爱往来最终确是由于自我的原因走向了悲 剧。
三、叛逆与毁灭(一)优雅的犯禁
在性格,背景,爱情方式之后,要论还有什么将一切 引向悲剧,那便是这不可忽视的犯禁的渴望。
优雅一词早早出现在了书中,并且是以极高的频
率:绫仓世代优雅的家风,聪子优雅的动作与言行,清显 被要求从小学习的优雅,这一切的一切都围绕在全书中,让这个发生在明治时代的故事都蒙上了优雅的气质 与影子。
但在这看似平静和雅的水波下,却隐藏着躁 动,叛逆的倾向:如前文所述,清显与自己这个侯爵世家 格格不人,像一根毒刺,充满着完全无益的毒,在他不问 世事,不感兴趣的外表下,是没有安全感的心。
毒会慢 慢发挥效用,这不安的心也将找到慰藉,清显理所当然 的寄托于爱情;另一方面,聪子在严肃守礼的贵族家庭 中,却拥有着直爽果断的性格,她渴望变化,愿意主动争 取,去追求爱情的?花。
这些心思,絮语,都在大家庭的 优雅家风中慢慢孕育着,却又因为二人自尊骄矜的神经?不愿坦白说破,只能像被水浸过的柴火,无法燃烧。
终于,敕令的下达,为他们提供了燎原的动力。
在 这样的情况下,“优雅的犯禁”第一次在书中出现,清显 说:“所谓优雅,就是触犯禁忌,而且是触犯至高的禁忌。
”[16 ]而敕令这两个尊贵的大字,无疑就是至高的禁 忌。
触犯敕令像一个标志重重打在清显心上,一个标志 他成为“新人”的机会,好友在他的脸上第一次看到了少 年人的光彩。
如果说清显之前是一个只为风而存在的 旗帜,那么他终于找到了方向,找到他生命的意义。
触 犯禁忌就是优雅,这样的禁止让清显的心在燃烧,让他 趋之若鹜,挑战这个封建制度所不允许之事,让清显兴 奋,让他渴望。
这份神圣的禁忌,终于点燃了清显的激 情,他不再犹疑,计较于自我尊严的损失,不再矜持于是 否不如聪子优雅,犯禁的欲望已然压倒一切,这明知不 可为而为之,可不就是最高的优雅吗?此时此刻,清显也 发现原本忽远忽近,好似爱情中的教育者的聪子“充满 了独一无二的美”[17],这种美是与敕令融为一体,带着 神圣不可侵犯的禁忌之美。
禁忌深深诱惑着清显,犯禁成为他的目标,指引他 前进,给了他力量,终于,在抛弃犹疑之后,清显主动找 到了聪子的女仆寥科要求安排两人的见面,他们结合互 诉衷情,这禁忌终究是犯下了。
(二)亵渎的快乐
在优雅的犯禁的裹挟下,是亵渎的快乐。
也许人类天生渴望打破禁忌的刺激,一道禁止的命 令像有毒的苹果,深深吸引着人们咬噬,那种想得到却 不被允许或许比轻易得到更为痛快,而清显与聪子的爱 情也在敕令的禁止下,迸发出更为激情的火花。
在敕令 下达之前,两人的感情充满猜忌与角力,他们因为自身 性格的限制,总是无法放纵身心去享受爱情,那顺理成 章的感情过程好像并不适合这两个幽雅骄矜的少年,终 于在敕令的刺激下,他们放纵青春,体味到了在之前所 不能有的快乐。
钟南别业的幽会是情感的顶峰,二人感 受到了不仅仅是情爱带给他们的滋润,而是亵渎的快感。
在本多送聪子回去的汽车上,聪子仿佛忍耐不住倾 诉的激情,她渴望给本多讲述自己与清显的爱情,她深 知他们确是犯了可怕的罪过,然而却一点也没有感到罪 恶的污浊,反觉得“身心无比洁净”[18 ]。
这种禁忌下的 亵渎让聪子沉浸在幸福中,她也像清显一样,获得了一 种力量。
放纵情爱的结果,是聪子的身孕,第一个发现聪子 的身体变化的,是她的女仆寥科。
在与清显的私会中,女仆寥科与聪子紧紧联系在一起。
寥科作为旁观者,看 到了他们爱情的全程,那贴近的身体,跳动的心脏,闪烁 的目光……都是在禁忌下微微燃烧的火光,这火光也燃 烧在寥科的心中,她亦从中感到了 一股猛烈的痛快感。
而这份快感也是因为具有亵渎的性质,使它更具脆弱的 气质,激起了寥科深深的保护欲,她亦成为了这亵渎禁 忌的一部分。
而后来聪子的身孕更是禁忌中的禁忌,它 是这份亵渎的产物,又成为不能为人所知的秘密,它的 存在更像是挑战禁忌的成果,亵渎快感的见证。
聪子与 寥科开始充满了同一种力量与勇气,使她们就如“逆水 而行的小船和流水”[19],并且迫不及待的亲密联系在 一■起。
然而这不允许的身孕并未带给聪子和寥科悲伤,她 们反倒接受了这个事实,并且勇于面对它。
“我希望坐 牢,我想穿上囚衣,看看清显还爱不爱我。
”[20]聪子这 样说道,她此时仍沉浸在这份禁忌的爱情中,并且有一 种将爱进行到底的意味,而在说完这句看似无理的话之 后,寥科留下了激动的泪水,她感受到了无比的喜悦,这 是在亵渎禁忌下叠加出的孤勇,这份孤勇带给聪子与寥 科从未有的喜悦,她们终因这个不该有的身孕,理解到 了同样的心情,这份激荡在胸前的粗旷的感情,就是亵 渎的快乐。
(三)死亡的美感
叛逆带来了毁灭。
在优雅的犯禁与亵渎的快乐相互交织之时,叛逆也 来到了高潮,将二人的爱情引向了毁灭。
死中充满了无法预知,不为人知的美感。
《春雪》全 书都笼罩着死亡的气息,首先是清显异乎常人的美貌,正如其父松枝侯爵所感,这份美是像天边一样遥远,云 朵一样易散,它带着虚无的美好与预示,伴随了消亡的 气息。
其次,全书在描写二人爱情往来时始终伴随着春 雪,它富有易逝转瞬的美,营造了将要消失的氛围。
最 后,少年青春恋情迸发出的激情充满着叛逆的危险,萦 绕着毁灭的危机。
的确,清显每一次死亡的念头都伴随着爱情,他们 之间的爱情也从一开始就与死亡不可分割。
清显曾言 自己从未希望过老年的智慧,想到自己终会变老,就伤 心的几近窒息,从那时起他就想着如何年轻时就结束生
•57.
命,不受老年之苦,这样的想法是也是一种对美的渴望,在最风华的年代凋零,像把美丽的衣裳,永远的脱在黑 暗里一般,对永恒的渴望鼓舞清显的内心,在他的心中,死亡已经和美密切联系在一起了。
而在那样心理下,毁灭成为达到美的唯一手段,而 美的极致确是他与聪子禁忌的恋情了,在犯禁与亵渎的 双重作用下,爱情焕发出了更加闪烁的光彩。
二人燃烧 出的没有希望的恋爱之火,是“存在着美貌的,年轻的肉 体融合在一起,仿佛是一种神圣的,富于正义的,却又是 毫无道理的东西”[21],幽会之前,二人面容因为无法 衷情而憔悴,到终于相见时,他们隐约的风姿,容光焕 发,这样的美澄澈纯洁,正如书名春雪,洁白美好,在地 上闪烁亮晶晶的粉彩。
清显与聪子的爱情在绽放出极 致的美后,也不可避免的迎来了枯萎,又因为这让人炫 目的美,使他俩的情爱一开始就播下了死亡种子,清显 心里清楚的意识到,这份感情,是在明知不可能而开始 的,向死而生,他们就是向着这份没有结果的结果而在 一起,在开端就渴望用死亡的瞬间达到死后的永恒。
当美达到了极致,也走向了毁灭。
少男少女在禁忌 下燃烧的青春之火,当然是极美,正如琉璃易碎,彩云难 追,人在最幸福时总是夹杂着若有似无的惶恐。
作者为 了把美留在它永存的那一刻,不如让它永远没有消亡的 机会。
就这样美与死夹杂缠绕在一起,当回忆起二人爱 恋的欢畅时总会映起清显死亡的孤寂,聪子凄冷的身 影,而面对对残败的结局,又总是难以抑制的回往旧日 青春的神采,“美之所以美,就是因为它灭亡。
”
四、结语
要探究清显与聪子爱情是如何走向悲剧的,并不能 从简单的内因与外因来论。
情之难解,在时代的洪流中 有着特殊而又统一的特点,清显与聪子的虽爱情不知何 起,却一往情深,又因为自身性格作用的结果,像每一对 男女一样,饱受爱恋的苦恼,不可避免的走向叛逆,世家 封建的禁令迫得二人分开,最终向死而生的愿望得以实 现,让原本就趋忘的爱情走向了悲剧。
这其中有性格的 作用,也因为封建时代的左右,以及那萦绕全书的忧伤 氛围,让作者将殉教者的美学发挥到极致,也最终导致 了清显的死亡,聪子的出世。
《春雪》以悲剧的爱情为核,却不仅仅只讲述了爱 情。
围绕在爱情周围的,是生与死的讨论,禁忌与亵渎 的窥探,?春与时间的碰撞,瞬间与永恒的联系,因果的 轮回……这一切的一切带着三岛由纪夫所特有的柔弱 纤细之美,发散出无与伦比的魅力,吸引我们的驻足,也 值得我们一再探讨。
参考文献:
[1] [日]三岛由纪夫《春雪》.唐月梅译.九州出版社2015.3
[2] 《金阁寺•春雪》解说.新潮社.1979
[3] 三岛由纪夫.艺术断想.唐月梅,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4] 三岛由纪夫.残酷之美.唐月梅,译.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5] 叶渭渠.日本文化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 三岛由纪夫.假面自白.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7] 唐月梅.怪异鬼才三岛由纪夫传.北京:作家出版社,1994
[8]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 姜文清.东方古典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上接第112页)
注释:
①徐默凡《流行语的游戏心态和游戏成分一以无关指称为 例》(2012) —文中称之为无关指称。
参考文献:
[1] 杜晓文•网络谐音语言现象的文化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
2010, (1).
[2] 郭锡良•古代汉语[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
[3] 黎昌友•网络谐音流行语的生成渠道及特点[J]•广西社会
科学,2009,(2).
[4] 任欢.从“杯具”看网络通假字一一个认知研究,黑龙江教
育学院学报,2011(8).[5] 徐默凡.流行语的游戏心态和游戏成分一以无关指称为
例[J]•当代修辞学,2012(1)
[6] 徐默凡•网络语言无关谐音的文化研究[M]•文艺理论研
究,2013(60.
[7] 徐默凡.网络语言无关谐音现象的构造原则和理解机制
[J]当代修辞学,2015(60.
[8] 徐越•略谈汉语中的谐音[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10.
[9] 严斌慧•论网络语言中谐音的运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2005,(3).
[10] 周成兰•谐音的地位、词语构造及修辞作用[J]•经济与社
会发展,2005(2)
[11] 朱旭•交际理论视角下的网络通假词[J]•现代语文(语文
研究版),2014(5)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