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产钳在剖宫产术出头困难中的应用(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产钳在剖宫产术出头困难中的应用(一)
【关键词】小产钳剖宫产难产
近几年剖宫产率不断上升,有的地方高达60-65%。
由于手术技术的进步、抗生素及输血条件的完善、麻醉及术后镇痛水平的提高,手术的危险性已明显降低,但新式剖宫产尤其是再次剖宫产取胎头困难需要产钳助产也有所增加。
本院自2008年来将小产钳用于剖宫产术中,有效地减少了取头困难的并发症。
现对剖宫产出头困难应用小产钳5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单胎头位剖宫产术1254例,使用小产钳52例,占4.15%。
年龄21~40岁,平均26岁;孕周35~43周,平均39周;初产妇32例,经产妇20例;择期手术18例,急诊手术34例;中腹壁纵切口11例,横切口41例。
主要手术指征为胎儿宫内窘迫6例,巨大儿8例,前置胎盘4例,重度子痫前期3例,瘢痕子宫12例,头盆不称11例,脐带因素2例,羊水过少1例,社会因素5例。
取头困难的原因:因前置胎盘、头盆不称、骨盆入口狭小、胎儿较大、脐带过短、脐带绕颈等所致胎头高浮29例(占55.7%),因第二产程延长、持续性枕后位、持续性枕横位、前不均倾位等所致胎头深入固定6例(占11.5%),瘢痕子宫6例(占11.5%),麻醉效果不佳4例(占7.6%),产妇肥胖7例(占13.4%)。
1.2娩出方法出现娩头困难时,助手按压宫底,尽量使胎头位于切口下
缘,术者将右手伸入宫腔,摸清胎头位置,胎头为枕前位或枕后位时可直接上钳,否则应将胎头转为正枕前位或正枕后位,摸清胎儿耳朵,在子宫壁与胎头之间,左手持产钳左叶放置在胎头左侧耳朵位置,助手固定,将产钳右叶放置在胎头右侧耳朵位置,扣合产钳,如扣合困难需调整产钳位置,不可强行扣合,扣合后先向产妇足侧牵引,再向上方侧翻,胎头即可娩出。
如产钳滑脱可重新放置。
其他步骤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对胎头深嵌骨盆者可用单叶产钳,即先将胎肩上推使胎儿松动枕后位时可直接上钳,枕前位或枕横位时需先转成枕后位,术者左手握住钳柄,凹面往前,右手四指自子宫切口进入胎头与子宫后壁之间,贴近胎头枕骨,将钳叶沿右手掌伸入手与胎头之间,在右手指引下徐徐滑向深部,使用产钳要掉转方向,先将产钳向产妇头端牵引,将深入骨盆内的胎头上托,当胎儿颏部暴露于子宫切口时,术者将产钳钳柄慢慢转向产妇足端,利用其杠杆作用和提拉作用配合加压上撬胎头,使胎头娩出切口;对胎头深嵌骨盆者,必要时可消毒外阴后助手戴手套,经阴道上推胎头以利术者娩出胎头。
2结果
52例中48例一次产钳即成功,占92.3%;4例第一次产钳滑脱,重新放置后成功。
滑脱的4例中,2例为极度肥胖,腹壁横切口,1例系麻醉效果欠佳,1例为疤痕子宫,腹壁横切口,胎头高浮。
采用Apgar评分≤7分作为窒息标准,7例新生儿窒息,均为原有胎儿宫内窘迫,其中重度窒息1
例,均抢救成功。
无一例死产和新生儿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