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工作人员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调查与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务工作人员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调查与分析
摘要】目的调查医护人员血源性疾病暴露的现况,并探讨预防措施。

方法对我市各级医院医务工作人员进行整群调查。

结果绝大多数人对职业暴露的概念有了解,占93.9%,但部分人员回答的并不完整;发生暴露人员为139人,在暴露源中,以乙型病毒性肝炎例居多,占87.0%;在暴漏原因调查中,以皮肤损伤暴露居多,占90.6%。

结论加强重点科室培训,严格标准预防措施实施,暴露后及时、规范的局部处理,改善诊疗环境,降低诊疗操作过程中的风险,保证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析
职业暴露是指临床、实验室、血库、血液透析和病理等科室以及有关监管、保洁等工作人员,在从事血源性传染疾病的防治及相关工作时,意外地被患者或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眼睛、口腔内黏膜,或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手术刀片等锐器刺破皮肤,而具有被这些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研究在查阅大量资料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法调查,内容分两部份。

第一部分是对职业暴露概念、现场处理的提问及对职业防护改进的建议,第二部分是对职业暴露情况的收集。

1.2方法随机抽取我市各级医院,一级医院3所,二级医院3所,三级医院3所,对该医院在职医务工作者进行整群调查。

于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共发放调查问卷2800份,有效问卷2753份,有效率为98.32%。

1.3统计方法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对部分数据进行卡方分析。


α=0.05为检验水准,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一般情况在2753份调查问卷中,男性862人,占31.3%,女性1891,占69.7%;年龄18-60岁,平均工龄12.7岁。

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为139人,阳性率为5.05%。

2.2 对职业暴露概念掌握大部分人员对职业暴露有了解,医生表示了解的占94.4%,护士表示了解的占9
3.7%,经卡方检验,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但是在调查中发现,仅有少部分人对暴露的种类进行完整回答。

对现场处理的常识,回答不完整的居多,占68.2%;99.2%的医务人员在针刺伤后非常担心感染血源性疾病。

2.3暴露人员的一般情况发生职业暴露伤的139例患者中,男性32例,占2
3.0%,女性107例,占77.0%;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为28±6.3岁。

护师(士)76例,占5
4.7%医师49例,占3
5.3%,职工12例,占8.6%,技术员2例,占1.4%。

2.4暴露源及暴露原因在暴漏源的调查中,乙型病毒性肝炎121例,占87.0% ,梅毒14例,占10.1%,丙型病毒性肝炎4例,占2.9%。

在暴漏原因调查中,发现血源性传播疾病暴露伤的发生原因:皮肤损伤暴露126例,占90.6%,均为锐器伤,其中针尖伤109例,占78.4%,刀割伤17例占12.2%;黏膜接触暴露13例占9.4%,其中血液接触暴露10例,占7.2%,引流液接触暴露3例,占
2.2%。

3 讨论
3.1 医护人员对职业暴露危害性的认识有待加强本调查显示,发生血源性传
播疾病暴露后,32例未按期随访,占23.0%,40例伤口处理不正确,占28.8%。

其主要原因是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存在不同程度的侥幸心理,认为危险性
不大;有的医护人员认为正规程序较麻烦或不必要,或是医护人员工作负荷重,
没有时间进行上报等复杂程序等。

因此,
提高防护意识是减少血源性感染最积极、最有效且较容易实施的预防措施,
能够很好的防止职业暴露。

因为HIV 血清检查较费时,常需要复查以确诊,病人
常不能等到检查结果出来就需要手术,且可能报告假阴性结果,因此要树立标准
预防的观念,无论病人是否患有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医护人员都应采取适当的预
防措施。

3.2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本次调查显示,医生、护士均对职业暴露的防护显
示普遍需求,而目前有关的防护知识多在见习、实习和工作期间获得。

因此,医
院应将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列为继续教育的常规科目,如手套的应用,医疗废
物的处置,锐器伤的处理,血液体液接触后的处理等应有系统而详尽的讲述。


时随着后勤社会化的普遍,清洁工人正是暴露的高危人群,医院有责任和义务对
清洁工人进行岗前培训,并定期作再教育。

3.3 改善诊疗环境,降低诊疗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安全的操作环境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锐器伤的危险。

应提供充足、优质的防护用品,达到有效防护的目的。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
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和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其次应加强医疗废物分类管理,
特别加强对锐器、病理性废物和细菌实验室废弃标本的管理,大范围使用锐器箱,以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应采用适当的防护设施,包括手套、口罩、防护眼镜、隔
离衣等,避免直接接触血液、体液。

此外,应减轻医护人员的职业紧张和心理压力,以避免超负荷工作导致的不必要的损伤。

参考文献
[1] 周俏静, 叶表弘, 朱雅芳.医护人员血液性职业暴露的风展芾韀J].中华医院
管理杂志, 2007, 23( 4) , 252- 254.
[2] 袁晓莉, 江智霞, 张咏梅,等.临床护士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J].遵义医学院
学报, 2007, 30( 3) : 401- 402.
[3] 曹娅丽,王世相,郭苹,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与
预后观察[J].中国血液净化, 2006, 5(8): 430-432.
[4] 谭莉.血液透析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7, 4(15): 39-40.
[5] 蔡伟良,钟琴书,陈兰.临床护士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的管理探讨[J].国际医
药卫生导报, 2009, 15(7): 114-115.
[6] 孙文静.实习护生针刺伤防护知识了解程度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619-620,6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