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五六单元综合训练一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六单元训练卷(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本题共3小题,12分)
罗曼•罗兰
徐志摩
①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
②他是一个音乐的天才,在幼年音乐便是他的生命。
他妈妈教他琴,在谐音的波动中他的童心便发现了不可言喻的快乐。
莫扎特与贝多芬是他最早发现的英雄。
所以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而产生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圣人正在“敌人”的作品中尝味最高的艺术。
他的自传里写着:“我们家里有好多旧的德国音乐书。
德国?我懂得那个词的意义?在我们这一带我相信从没有人见过德国人。
我翻着那一堆旧书,爬在琴上拼出一个个的音符,这些流动的乐音灌溉着我的童心。
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快乐与苦痛,想望的幻梦,渐渐的变成了我的肉的肉,我的骨的骨。
我是它们,它们是我。
要没有它们我怎过得了我的日子?我小时生病危殆的时候,莫扎特的一个调子就像爱人似的贴近我的枕衾看着我。
长大的时候,每回逢着怀疑与懊丧,贝多芬的音乐又在我的心里拨旺了永久生命的火星。
每回我精神疲倦了,或是心上有不如意事,我就找我的琴去,在音乐中洗净我的烦愁。
”
③要认识罗兰不仅应读他神光焕发的传记,还得读他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在这书里他描写他的音乐的经验。
④他在学堂里结识了莎士比亚,发现了诗与戏剧的神奇。
他早年的朋友是克洛岱尔等近代法国三大诗人。
瓦格纳是压倒一时的天才,也是罗兰与他少年朋友们的英雄。
但在他个人,更重要的一个影响是托尔斯泰。
他早就读他的著作,十分的爱慕他,后来念了他的《艺术论》,那只俄国的老象,走进了艺术的花园里去,左一脚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莎士比亚,右一脚又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贝多芬。
这时候少年罗曼•罗兰走到了他的思想的歧路了。
莎氏、贝氏、托氏,同是他的英雄,但托氏愤愤地申斥莎氏、贝氏,说他们的艺术都是要不得的,不是真的人道的艺术——他早年的自己也是要不得的。
对罗兰这个热烈的寻求真理者而言,这就好似晴天里的一个霹雳;他再也忍不住他的疑虑。
他写了一封信给托尔斯泰,陈述他的冲突的心理。
他那年22岁。
几个星期后的一天,罗兰接到一封写满38页纸的长信。
那六旬老人说:“我接到你的第一封信,我深深的受感在心。
我念你的信,泪水在我的眼里。
”下面说他艺术的见解:我们投入人生的动机不应是为艺术的爱,而应是为人类的爱。
只有经受这样灵感的人才可以希望在他的一生实现一些值得一做的事业。
这还是他的老话,但少年的罗兰受深彻感动的地方是在这一时代的圣人竟然这样恳切地同情他,安慰他,指示他,一个无名的异邦人。
他那时的感奋我们可以约略想象。
因此罗兰这几十年来每逢少年人写信给他,他没有不亲笔作复的,用一样慈爱诚挚的心对待他的后辈。
这样一来受他的灵感的少年人更不知多少了。
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
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凡是一件不勉强的善事就如春天的熏风,它一路散布着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
⑤但罗兰那时离着成名的日子还远,虽则他从幼年起就不懈地努力。
他还得经尝种种精神的苦痛,才能实受他的劳力的报酬——对他天才的认识与接受。
他写了12部长篇剧本,3部最著名的传记,10卷本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时代里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但他的名字还是在灰堆里掩着——直到他将近50岁那年,这世界方才开始惊讶他的异彩。
贝多芬有几句话,我想可以一样适用到一生劳悴不怠的罗兰身上:“我没有朋友,我必得单独过活;但是我知道在我心灵的底里上帝是近着我,比别人更近。
我走近他我心里不害怕,我一向认识他的。
我从不着急我自己的音乐,那不是坏运所能颠扑的,谁要能懂得它,它就有力量使他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罗兰在生病危殆时听莫扎特的音乐,在怀疑与懊丧时听贝多芬的音乐,这主要说明罗兰对他们音乐的接受是有选择的。
B.罗兰把自己的音乐经验融入到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中,这表明他对音乐的热爱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帮助。
C.第④段中以老象进入艺术花园踩倒花盆作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给
1
罗兰带来的思想冲击和精神影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意指:罗兰传递了托尔斯泰的火炬,以慈爱诚挚的心来散布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更多的年轻人因此受益。
2.罗曼•罗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英雄”的影响。
我们从文中不可获得的启示是(3分)()
A.一个人应该专一多师。
罗兰在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英雄”。
莫扎特与贝多芬奠定了罗兰的艺术基础;莎士比亚拓展了罗兰的艺术世界;托尔斯泰为他树立了人生的榜样。
B.要选择真正的“英雄”。
罗兰的“英雄”莫扎特、贝多芬、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都是世界性的先圣与时贤,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丰碑。
C.在“英雄”的影响下,自身还应不懈地努力。
罗兰在坚持不懈并经尝种种精神的苦痛后,才逐步被世界认识与接受。
D.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伟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要坚定自己的信仰。
3.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请结合原文作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本题共3小题,12分)
马丁·路德·金之梦(节选)
狄马
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唯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
——《新约·马太福音》第10章1955年12月1日,在美国蒙哥马利市的一辆公交车上,发生了一桩再平常不过的事:一个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裁缝因为拒绝为白人让座而遭到逮捕,理由是蔑视蒙哥马利市关于公共汽车上实行种族隔离的法令。
这时,一个杰出的黑人刚刚从北方的一所大学毕业不到半年。
当他从一个黑人民权组织那里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意识到黑人心中压抑百年的尊严已经觉醒,历史性反抗的时机成熟了。
他站出来号召黑人兄弟,“不与邪恶的规章制度合作,不要再给汽车公司以经济上的支持”。
他就是马丁·路德·金,1929年出生于美国南部一个黑人中产阶级家庭,他先在宾夕法尼亚的克罗泽神学院学习,最后在波士顿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帕克斯事件”发生四天后,他在该市组织黑人55000名,掀起了一场著名的黑人为争取基本人权的“罢乘运动”。
这是南方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整个美国历史上第一次黑人团结起来为自身权益而抗议的运动。
当时,马丁·路德·金26岁,在一座小教堂当牧师。
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在首都华盛顿广场的林肯纪念堂前举行了规模浩大的黑人集会。
会上,他面对25万听众,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当时,与会的黑人唱了一天灵歌,听了一天演说,身心疲惫到难以站着听讲。
但当马丁·路德·金上台时,人群顿时沸腾起来。
他在演说里,把美国关于自由和正义的许诺比作一张“空头支票”,当黑人要求“兑付”时,“银行”就贴上“资金不足”的字样。
语音铿锵,雄浑苍凉,它让人想起黑人兄弟自被贩卖为奴以来几百年的苦难和眼泪——
我梦寐以求地希望,有一天这个国家将会觉醒起来,真正信守它的诺言:我们坚信这条不言而喻的真理——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寐以求地希望,有一天佐治亚洲红色的山丘上,从前奴隶的儿子和从前奴隶主的儿子将会像兄弟一样在一张桌子旁坐下来!
我梦寐以求地希望,有一天甚至像密西西比这样一个不公正的狂热情绪使人透不过气来的地方也会变成一块自由和公正的绿洲!
……
这是20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之一,穿过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隧道,我仍然能够感到其中的大悲悯和大悲痛。
这场演讲鼓舞了东西方世界所有酷爱平等的人们,甚至肯尼迪总统在演讲当天就邀请马丁·路德·金到白宫做客,并说:“我也有一个梦想,我梦到,有一天新的民权法案能够在参众两院通过。
”三个月后,总统带着这个梦遇刺身亡。
而像大多数理想主义者一样,马丁·路德·金,这个生苦心经营“梦想”的黑人也最终倒在了“梦”的路上。
1968年3月,马丁·路德·金组织“贫民进军”。
4月,他来到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下榻洛林汽车旅馆。
4日晚饭前,他立在二楼三百号房间的阳台上,和其他同志谈话。
而没有想到,这时在街对面的一幢普通公寓里,一个狙击手已端好了一架带有观测镜的自动步枪。
子弹从前面穿过马丁·路德·金的脖子,在腭后爆炸,一根使无数黑人站起来的颈骨就这样断裂了,一个怀揣美好梦想的黑
2
人就这样倒下了,不再起来。
(有删改)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文中所写的因“帕克斯事件”引发的“罢乘运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马丁·路德·金在洛林汽车旅馆遇刺等事件都体现了本文的真实性。
B.“他在演说里,把美国关于自由和正义的许诺比作一张空头支票’,当黑人要求‘兑付时,银行就贴上‘资金不足’的字样”,这个句子很好地体现了文章的文学性。
C.文中所写的几个事件如“帕克斯事件”“罢乘运动”“洛林汽车旅馆遇刺”等都是简明扼要的,没有太多具体的描述,具有概括性。
D.“一根使无数黑人站起来的颈骨就这样断裂了”表明马丁·路德·金被人谋害了,又暗指全美国人的“马丁·路德·金之梦”彻底破灭了。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引用《新约·马太福音》中的名句,高度概括了马丁·路德·金的精神内涵,具有统领全文的作用。
B.1955年12月的“帕克斯事件”使马丁·路德·金意识到黑人心中压抑百年的尊严已经觉醒,他组织“罢乘运动”,掀起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黑人人权运动。
C.马丁·路德·金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黑人集会,并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对社会影响深远,甚至获得了肯尼迪总统“白宫做客”的邀请。
D.1968年马丁·路德·金因为组织“贫民进军”活动,到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所以在洛林汽车旅馆遭到暗杀。
6.文中选取了马丁·路德·金一生中的哪几个典型事件?全文表达了作者对马丁·路德·金怎样的情感?(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
后徙家洛阳。
汉乾祐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
从平李守贞,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
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之,赏赍有加。
俄领勤州刺史。
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刺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
审琦选轻骑衔枚
..夜发,信宿①至城下,大败舒人,令图得复还治所。
从征李筠,为御营前洞屋都部
署,为飞石所伤,车驾临视。
建隆②二年,出.为忠正军节度。
在镇八年,为政宽简。
所部邑令以罪停其录事吏,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请按之。
审琦曰:“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闻者叹服。
审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骑射。
镇寿春,岁得租课,量入为出,未尝有所诛求。
素不能饮,尝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禄;
审琦,朕布衣交
...也。
方与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
”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
自此侍宴常引满,及归私家即不能饮,或强饮辄病。
开宝二年,从征太原,为御营四面都巡检。
三年,改镇许州,赐甲第,留京师。
太祖尝召审琦宴射苑中,连中的,赐御马、黄金鞍勒。
六年,与高怀德并加同平章事。
七年,卒,年五十。
初,审琦暴疾,不
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
赐中书令,追封琅琊郡王,赙赠
..加等。
葬日,又为废朝。
(节选自《宋史·王审琦传》,有删改)【注】①信宿:连住两夜,也表示两夜。
②建隆,北宋宋太祖开国年号。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B.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C.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D.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衔枚是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哗,以免被发觉。
B.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C.布衣交,指贫贱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与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着。
3
D.赙赠是指古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审琦历仕多朝,深受宠信。
他曾经先后在后汉、后周、北宋任职,多被委以重任。
作战受伤,皇上亲自探望;去世时,皇上亲临其家吊唁。
B.王审琦擅长骑射,不喜饮酒。
周世宗、宋太祖都曾在苑中宴射,请他表演射箭,他连连中的,受到丰厚赏赐;身为武将,他酒量很好,但一向不喜饮酒。
C.王审琦能征善战,不避危险。
他曾带领精骑一夜打下舒州城,之后又神速回师救援郭令图,立下奇功;征讨李筠时,他亲自上阵,被飞石击伤。
D.王审琦为政宽简,体恤百姓。
他辖区内的县令不向他请示就擅自处理他手下的官吏,王审琦不但不生气反而嘉许;征收租税从不过分,够用即可。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汉乾祐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
(5分)
(2)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望临洮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注】,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长城战:指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唐军先后大败吐蕃,前后杀获数万,获马羊二十万,“吐蕃死者枕藉,洮水为之不流”。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尘足今古”句中的“今古”意贯上下两句,黄尘漫天、白骨遍野的景象,是从古到今都存在。
B.诗人通过“秋水”、似刀“风”、“黄尘”以及“白骨”等边塞战场特有的意象,为诗歌营造了一个空寂、苍凉的意境。
C.王昌龄诗“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句与王维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境界雄浑,气势恢宏。
D.此诗歌构思巧妙,手法独特,全诗共采用四幅画面,运用正侧结合的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12.常言“诗言志”,但王昌龄诗中几乎是对边塞风物客观描述。
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中作者所蕴含的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杜甫在《登高》中写国仇家难使得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悲愁无法排遣的悲凉心境的诗句是“,”。
(2)《赤壁赋》中侧面描写客之箫声悲凉幽怨、凄切婉转的句子是“,”。
(3)《蜀道难》中借擅长翻山越岭的飞禽走兽的处境来写蜀道之难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大提琴家马友友的音乐天分惊人,成名很早,经常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声誉日隆,极受欢迎。
然而,有一回,在非洲的纳米比亚,他却碰了一个软钉子。
他到了那儿,土著为他________。
他观赏完后,取出大提琴,说:“让我为大家演奏一曲吧”不料土著竟齐声应道:“不必了,让我们为你演奏吧!”马友友向朋友忆述此事时哈哈大笑,说:“我原以为他们一定很渴望听我演奏,没想到他们居然一点都不在乎。
”
最近,教育界的朋友郭先生也说了一件类似的事。
当年,他在一所中学当校长。
每天放学后,责任心极强的他都独自留在校园里处理校务。
有个老人经过校园,看到他________,便进来与他聊天。
郭先生觉得老伯寂寞,便放下公务,陪他________。
从此,老伯风雨无阻,天天前来。
郭先生公务繁重,深感焦灼,有一次他只好硬着头皮对老人说:“请您不要再来了,我公务太忙,无法天天陪您谈天。
”不料老人听了这话很生气,说:“我是看你寂寞,才特地抽出时间陪你聊天,没想到你这人却________!”
这两件事说明,不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却没想到事情的真相与自己的想法大相径庭。
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马友友成名很早,具有惊人的音乐天分的大提琴家,经常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声誉日隆,极受欢迎。
4
B.大提琴家马友友具有惊人的音乐天分,成名很早,经常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声誉日隆,极受欢迎。
C.马友友是音乐天分惊人的大提琴家,成名很早,经常在世界各地到处巡回演出,声誉日隆,极受欢迎。
D.大提琴家马友友具有惊人的音乐天分,成名很早,极受欢迎,经常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声誉日隆。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载歌载舞独往独来说东道西以德报怨
B.轻歌曼舞独往独来说长道短以怨报德
C.轻歌曼舞形单影只说长道短以德报怨
D.载歌载舞形单影只说东道西以怨报德
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都可能从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想当然地以为自己是施恩者,而对方会因此而心存感激
B.都可能想当然地以为自己是施恩者,从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而对方会因此而心存感激
C.都可能想当然地以为自己是施恩者,对方会因此心存感激,如果只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
D.如果只从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想当然地以为自己是施恩者,而对方会因此而心存感激
17.下面是一名娱乐圈明星在其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片段,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
今天是我的大作发布会,也是我三十华诞,感谢各位嘉宾和粉丝前来恭贺。
这部作品是我的呕心沥血之作,我将惠赠给在场的每位朋友,渴盼你们拜读后提出宝责的意见;我一定听取你们的高见,以便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上更上一层楼。
18.请把下图的中美贸易战的相关情况写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6分)
四、写作(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70分)
生活中,总有些人看重一般人所看轻的,看轻一般人所看重的,但恰恰这些人活出了生命的境界,更好地实现了人生价值。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不少于800字。
5
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中外传记选读》第五、六单元训练卷
语文(一)答案
1.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和概括要点的能力,采用的是五选二的选择题形式。
解答时要注意找到选项在原文中对应的语句,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
A项,“这主要说明罗兰对他们音乐的接受是有选择的”错误。
应是说明罗兰随着人生阅历而对音乐的认识加深,音乐契合他的不同人生阶段的经历。
故此题答案为A 项。
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审题,明确筛选的是什么信息,然后阅读选项,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逐一分析确定答案。
本题题干要求选出我们不可获得的启示,这启示又必须是由“罗曼•罗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英雄’的影响”得出来的,而D项,“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要坚定自己的信仰”不属于“罗曼•罗兰的经历”,在罗曼•罗兰身上没有相关体现,故此题答案为D项。
3.
【参考答案】①音乐的天才,杰出的文学家。
②真理的寻求者,时代的圣人,理想人格的化身。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读清题干,明白考查的方向,然后找到句子所在位置,联系上下文分析。
“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在文章的第一段,有总领全文的作用,因此相关信息要在全文寻找。
考生可通读全文,找出每段的主旨句,就可以回答“代表些什么”了。
如第②段的“他是一个音乐的天才,在幼年音乐便是他的生命”,第③段“要认识罗兰不仅应读他神光焕发的传记,还得读他的长篇小说”,第④段“对罗兰这个热烈的寻求真理者而言”,“用一样慈爱诚挚的心对待他的后辈”,“不勉强的善事就比如春天的熏风,它一路散布着生命的种子”等,考生依据这些信息分点概括,就可以得到本题答案了。
4.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
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D项对引句的理解错误,不合文意,应为“暗指一位争取民主自由运动的卓越的黑人领袖倒下去了”。
故选D。
5.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
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D项,强加因果,马丁·路德·金被暗杀是因为一直坚持黑人人权运动,组织“贫民进军”和“到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不是根本原因。
故选D。
6.
【参考答案】1955年12月“帕克斯事件”发生后,组织黑人掀起“罢乘运动”;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纪念堂前举行黑人集会,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1968年4月到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在洛林汽车旅馆被害。
表达了作者对马丁·路德·金钦佩、赞美、敬仰、痛惜的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章内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
题干要求分析“文中选取了马丁·路德·金一生中的哪几个典型事件?全文表达了作者对马丁·路德·金怎样的情感?”,注意“典型事件”的要求。
这篇人物传记用三个事件叙述了马丁·路德·金伟大的一生,作答时,需要通读全文。
如:(1)“‘帕克斯事件’发生四天后,他在该市组织黑人55000名,掀起了一场著名的黑人为争取基本人权的‘罢乘运动’”;(2)“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在首都华盛顿广场的林肯纪念堂前举行了规模浩大的黑人集会”;(3)“1968年3月,金组织‘贫民进军’。
4月,来到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在洛林汽车旅馆被害”。
第二问,作者的情感主要体现在本文的字里行间中,加以概括即可。
如“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之一”“大悲悯和大悲痛”“怀揣美好梦想”“不再起来”等。
7.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