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四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用时:______分钟
一、选择题
1.(2018·信阳一模)某著作中写道:“(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对手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材料评论的是( )
A.顽固派的“抱义而处”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C.维新派的“托古改制”D.革命派的“三民主义”
2.(2018·郑州模拟)李鸿章上奏朝廷称:“各口通商以来,中国沿江沿海之利尽为外国商轮侵占,故设法召集华股,特创此局以与洋商争衡,庶逐渐收回权利。
”由此可知,李鸿章创办“此局”的目的是( )
A.解决民用企业困难B.逐步收回国家利权
C.筹集军事工业资金D.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3.(2018·莱芜中考)发生于120年前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在促进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下列内容与之相关的是( )
A.师夷长技,自强求富B.裁撤冗官,维新改良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D.民主科学,反对孔教
4.(2018·河北中考)1898年,康有为40岁,梁启超25岁。
变革前,两人都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囿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
这说明( )
A.西方列强支持维新变法
B.慈禧太后控制着政治和军事事务
C.维新派缺乏经验
D.顽固派反对变法
5.(2018·包头中考)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
这一思想( )
A.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B.与维新派的政治目标一致
C.延续了民主共和国的精神
D.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6.(2018·广安中考)“血钟一鸣,义旗四起,拥甲带戈之士遍于十余行省。
”下列关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指导思想是由同盟会政治纲领发展而来的三民主义
B.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C.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2018·孝感中考)下图中几位人物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 )
A.中国同盟会会员B.新文化运动主将
C.五四爱国运动的领导者D.中国共产党党员
8.(2018·河南模拟)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在《公言报》上发表文章批评某项运动是“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是“叛亲蔑伦”“人头畜鸣”。
林纡批判的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9.(2018·重庆中考)利用帝国主义忙于一战之机,1913—1921年,我国创办了123家面粉厂。
1914年我国面粉入超(指一定时期内,外贸进口总值超过出口总值。
反之则称为出超)200万担以上,从1915年起开始出超,1920年达到300多万担。
而随着帝国主义卷土重来,面粉业再度受挫。
这表明当时( )
①一战客观上有利于我国面粉业发展
②我国面粉业发展曲折
③一段时期内我国面粉大量销往海外
④我国面粉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0.(2018·德州中考)历史学家章开沅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与张謇选择实业有关的是( )
A.创办湖北织布局B.创办大生纱厂
C.创办轮船招商局D.创办汉阳铁厂
冬至”“西国冬至”“洋冬至”等字样,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 )
A.对侵略者的厌恶B.中西交融的情形
C.全盘西化的态度D.天朝上国的心理
12.(2018·梧州中考)1911年2月5日,法国《小日报》刊登的一幅石印画(图)再现了当时一些中国人当众剪掉长辫的场景。
该画反映出( )
A.剪辫易服已成为当时社会的共识
B.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已被推翻
C.民国政府剪辫易服法令得到贯彻
D.中国社会习俗呈现新旧并存特征
二、非选择题
13.(2018·通辽中考)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但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不自觉地走向自己预期目的的反面。
——摘选自《洋务运动史》(1)材料一中洋务官僚们的预期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运动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之后,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只引进外国的器物,无法挽救民族危机,开始探索制度的变革。
中华民国建立后,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首先必须使国民在思想文化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
他们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梦想进行了哪些探索?中华民国建立后,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方面掀起了什么运动?你如何看待这次运动中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3)近代以来中国与西方思想宣传方面有哪些共同内容?
14.(2018·河南模拟)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学习西方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知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履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
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12.2)
材料四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在古代社会无价值。
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制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
——陈独秀《敬告青年》
(1)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的强国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的客观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强国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戊戌变法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的意义。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为了达到扫除“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提出的口号。
这场运动对“孔教”产生了什么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
参考答案
【真题精选】
1.B2.B3.B4.C5.D6.D7.B8.C9.A10.B
11.B12.D
13.(1)维护封建统治。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等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传统文化中也有好的部分,西方文化中也有坏的部分,这种态度不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播。
(3)宣扬民主、自由、平等;反对专制。
14.(1)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打倒孔家店”。
沉重打击了儒家思想。
(5)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先进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