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中招录取“分配生”渐唱“主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教育部提出,将逐步推⼴普通⾼中招⽣指标均衡分配到初中的招⽣制度。

随着这⼀政策的推⼴,⾼中招⽣指标均衡分配制度随即在河南省各地中招政策中展开。

2008年中招期间,郑州市区14所省级⽰范性⾼中有40%的指标下发到各初中⽤于 “分配⽣”计划,使得不少薄弱初中刷新了毕业⽣进⼊热点⾼中的纪录。

由此,热点初中⾼分落榜考⽣与热点⾼中⽆缘,⽽薄弱初中“分配⽣”距热点⾼中录取分数线相差100多分也顺利地被录取的现象较为普遍。

2008年是郑州市区“分配⽣”政策录取⽅式⾸次实施,这⼀政策出台的⽬的是为了均衡教育资源,为薄弱初中毕业⽣提供⼊读优质⾼中的机会,从⽽逐步使择校热减退。

⼈⼈均享“分配⽣”政策
根据郑州市教育局对于2008年中招政策中“分配⽣”的规定,郑州市市区省级⽰范性⾼中统招计划中要划出40%的⽐例⽤于分配⽣的招⽣。

今后,各⾼中录取分配⽣时不再按分数,⽽是按“⼈头”录取,将招⽣名额平均分到各初中,薄弱初中学⽣上好⾼中的机会因此相应地增加。

具体录取政策为:⽐如,郑州⼀中下发给某所初中的分配⽣指标为10⼈,这所初中的毕业⽣如果⼀志愿报考郑州⼀中,中招成绩未达到郑州⼀中的录取分数线,但是达到了郑州市普通⾼中的最低控制分数线,按照成绩从⾼到低排名⾄第10名者,均为郑州⼀中的分配⽣⽽被录取。

由于录取分配⽣时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郑州市区普通⾼中最低控制线,凡达到这⼀分数线的考⽣,均有机会成为分配⽣。

2008年郑州市区中招成绩显⽰,普通⾼中最低控制线为481分,成绩达到这⼀分数线的实际录取分配⽣⼈数为2172⼈,⽽14所省级⽰范性⾼中的分配⽣计划为2465⼈,录取⽐例达到88.1%。

1134条“分配⽣”录取线
“分配⽣”的出现,使得2008年郑州市区录取分数线的数量也创下了历史之最。

据了解,2008年郑州市区共有81所初中拥有14所省级⽰范性⾼中40%的分配⽣指标,也由此,郑州市中招办要为每所初中划定⼀条每所省级⽰范性⾼中的分配⽣分数线,2008年的分配⽣分数线⼀共划出了1134条。

据郑州市中招办相关负责⼈介绍,如,郑州⼀中招⽣计划的40%分配到了81所初中,这就要为81所初中划出各⾃学校⼀志愿报考郑州⼀中⽽未达到⼀中录取线的分配⽣的分数线。

2008年“分配⽣”的分数线及录取以初中学校为单位进⾏,依据各初中学校的分配⽣指标数,从⾼分到低分录取,出现并列情况⼀并录取。

“分配⽣”的录取政策为薄弱初中毕业⽣提供了良机。

但尽管如此,依旧有⼀些初中的分配⽣指标没有完成,郑州市区分配⽣计划并没有达到100%的录取率。

⼀些学校的分配⽣指标完成情况为0。

对此,郑州市中招办相关负责⼈解释说,部分学校分配⽣计划没有完成的原因有两点,⼀是个别初中毕业⽣认为⾃⼰的成绩达不到某所⾼中的录取分数线,在⼀志愿中没有填报这所学校,使得这所学校的分配⽣指标浪费。

另⼀种情况是个别薄弱初中⼀志愿填报某所⾼中的考⽣中,成绩均未达到481分的郑州市普通⾼中最低录取控制线,也浪费了分配⽣的计划。

“分配⽣”录取成绩悬殊
在分配⽣政策出台前,郑州市中招办已提前做出预计分析。

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中招办主任⽥保华在2007年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分析,分配⽣指标制度推⾏后,薄弱初中和优质初中毕业⽣⼊读优质⾼中的机会将是均等的,极有可能出现热点中学的考⽣达不到志愿学校的录取线,也排不到分配⽣的名额⾥;但在薄弱初中,同类的学⽣却有可能被排到分配⽣的名额⾥。

因此,薄弱初中的学⽣升⼊好⾼中的机会相对更多⼀些。

这⼀预计分析与2008年的中招录取成绩完全吻合。

从2008年郑州市区分配⽣录取成绩显⽰,14所省级⽰范性⾼中下发给郑州市区81所初中的分配⽣指标中,薄弱初中的低分考⽣轻松地成为分配⽣⽽被省级⽰范性⾼中录取,热点初中学⽣想成为分配⽣,则仍旧需要成绩⾮常优异。

在省级⽰范性⾼中录取分数线排在前三位的郑州外国语学校、郑州⼀中、河南省实验中学录取到的分配⽣中,最低分考⽣为498分,分考⽣为616分。

⽽14所省级⽰范性⾼中内,录取到的分配⽣中,最低分则为481分。

薄弱初中的毕业⽣显然成为了此次分配⽣中的“幸运⼉”。

以郑州⼀中为例,2008年计划内录取分数线为612分,⽽其录取到的分配⽣中,最低分为498分,分则为610分。

最低成绩与成绩的两名学⽣,分别来⾃郑州市区的⼀所普通初中与⼀所热点初中。

同样,郑州外国语学校2008年计划内录取分数线⾼达617分,学校录取到的分配⽣中,最低成绩为502分,成绩为616分。

河南省实验中学录取到的分配⽣中,最低分495分,分则为611分。

⽽郑州⼋中、郑州七中、郑州五⼗⼀中、郑州五⼗七中、河南省第⼆实验中学等热点初中的分配⽣的最低录取分数都在607分⾄609分之间,很多薄弱初中的分配⽣的最低录取分数则只有560多分。

郑州市中招办相关负责⼈介绍,从分配⽣的录取成绩看,热点初中毕业⽣要想成为分配⽣,需要达到的分数也⾮常⾼。

低分考⽣⼊读热点⾼中
2008年郑州⼀中和河南省实验中学的计划内录取分数线均为612分。

这两所学校录取到的“分配⽣”的最低分数分别为498分和495分。

郑州外国语学校录取分数线为617分,录取到的“分配⽣”的最低分数线为502分。

在以上三所学校
中,分与最低分相差达146分。

对于2008年录取到的低分考⽣,热点⾼中认为教学有难度,并对这类学⽣能否跟得上计划内录取考⽣的学习进度表⽰质疑。

⼀位⾼中校长说,中招考试不⾜500分的考⽣,本⾝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及学习习惯等⽅⾯较弱,更有⼀些低分考⽣还极有可能是学习、⾏为均较差的“双差⽣”。

这些学⽣进⼊热点⾼中后,是否能跟得上学习进度,是否会因跟不上学习进度⽽造成⼼理等⽅⾯的问题,从⽽出现厌学情绪等,都是未知数。

“⾼中阶段的教学以学习为主,学⽣的终极⽬标是⾼考,低分考⽣进⼊了优质⾼中是福是祸,都还不敢轻易下结论。

”相⽐优质⾼中的担忧,薄弱初中的校长们则较为欣慰。

⼀位薄弱初中的校长说,学校每年考上热点⾼中的学⽣寥寥⽆⼏,分配⽣政策让学校2008年也扬眉吐⽓了⼀回。

“以前家长在为学⽣选择初中时,眼光紧盯着热点初中,薄弱初中⽣源流失严重,学⽣基础不扎实,教师再努⼒也很难培养出更多成绩优异的学⽣。

这种政策如果能持续推⾏下去,家长看到薄弱初中的升学优势,势必会有⼀些优质⽣源回流到薄弱初中,良性循环下去,就有可能出现校际⽣源⽆差距的局⾯,均衡教育资源才能落到实处。


⾼分落榜⽣⽆缘热点⾼中
分配⽣政策使薄弱学校的低分考⽣成了“幸运⼉”,却使得热点初中部分⾼分落榜考⽣⽆缘热点⾼中。

这也同时使得⼀部分⾼分落榜考⽣认为政策不公,并同时提出,⾼中段⽣源均衡政策是否得当。

⼀位考⽣家长说,学⽣努⼒了三年,却因5分之差⽆缘某所热点⾼中的择校⽣,因为学⽣初中毕业学校的⽣源质量较⾼。

“⾼分考⽣进不了热点⾼中校本部,离分数线差100多分的学⽣却被录取了,这政策对⾼分考⽣公平吗?”这位家长说,孩⼦为了能够进⼊热点⾼中,三年初中学习阶段⾮常努⼒,这次没有被录取,孩⼦受到了很⼤打击。

作为家长,他对这种政策感到担忧:“热点⾼中⽣源如果⼀直分配下去,将来的热点⾼中和普通⾼中还会有分别吗?⾼中指标分配,但学⽣⾼考时,全国⾼校会采⽤同等政策进⾏指标分配吗?”
“分配⽣”指标将逐年加⼤
尽管对于分配⽣这⼀新⽣事物社会褒贬不⼀,郑州市中招办仍决定,将逐年加⼤分配⽣指标的⼒度,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使在基础薄弱初中就读的学⽣进⼊优质⾼中就读的机会更多。

2009年享受分配⽣指标的考⽣须为初中阶段综合素质评定合格以上、具有市区常住户⼝的应届初中毕业⽣;2010年以后,具备分配⽣资格的学⽣为在初中学校连续就读三年、综合素质评定合格以上、具有市区常住户⼝的应届初中毕业⽣。

届时,分配⽣指标将达到优质⾼中招⽣计划的70%。

同时,为了避免个别家长“投机取巧”,将学⽣的学籍保留在薄弱初中⽽在热点初中择校,参加中招考试时挤占薄弱初中分配⽣指标的现象发⽣,郑州市中招办做出规定:从2008年这⼀届七年级新⽣开始,对于市区⼩学升初中就近分配录取后⼜⾮正常流动的学⽣,在2011年普通⾼中录取时,此类考⽣即使成绩达到某所⾼中的分配⽣分数线,也不能享受分配⽣照顾政策。

分配⽣制度在2008年启动后,郑州市教育局对于市区初中学校的办学⽔平评估重新进⾏了改⾰。

为确保初中学校⽣源稳定,杜绝初中学校学⽣的⾮正常流动,该局出台政策要求市区初中学校之间不再办理转学⼿续。

这⼀政策的具体要求为:所有初中学校间不再办理转学⼿续,军转⼲部⼦⼥如需转学,必须持退伍证及户⼝迁移证办理转学⼿续;调郑⼲部⼦⼥需持⼈事部门的准调令及公安部门的准迁证办理转学⼿续。

除此之外,确因家庭住址搬迁等特殊原因需转学者,学籍必须留在原学校,升学考试时仍旧按照原学校毕业⽣参加考试。

分配⽣政策为“⼩升初”择校降温
⽬前正在进⾏的郑州市区⼩学升初中就近分配⼊户排查过程中,郑州市⾦⽔、⼆七、中原、管城四区查出的户⼝、房产等造假者近千⼈。

造假者多集中出现在各区的热点初中周边,由此可见,家长“择校”热情持续不减。

⾼中“分配⽣”政策的推⾏,意在为“⼩升初”择校降温。

不同⾓度的家长对于“分配⽣”政策的看法不尽相同。

⼀位⼩学毕业⽣家长说,2008年看到中招分配⽣录取的情况后,他没有再为孩⼦选择热点初中。

“让孩⼦进⼊⼀所普通初中,将来⼊读优质⾼中的机会相对⼤⼀些。

”这位家长说,他认为如今的热点初中或⾼中之所以热,主要取决于⽣源质量。

“拿⼀所热点中学的学⽣和⼀所普通中学的学⽣对换,普通中学照样能够考出优异的成绩,⽽热点中学就未必像现在这么热。


也有家长对“分配⽣”政策不认可。

他们认为,即使是学⽣在普通中学享受到了进⼊优质⾼中的机会,但在普通初中如果周边⽣源质量不好,学习氛围不浓,教师教学质量不好,即使进⼊了好⾼中,学⽣的基础依旧跟不上队伍,考⼤学仍旧会⾮常吃⼒。

“⼩升初”择校,家长还是会选择去好的学校。

初中3年是打基础的重要时期,孩⼦如果在普通初中就读,即便将来凭分配⽣的资格顺利进⼊优质⾼中,也有可能在⾼考时失利。

⾼中指标分配效仿“新郑模式”
对于2008年出现在中招过程中的“分配⽣”问题带给家长和学校的疑问,郑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说,指标分配⼀⽅⾯是按照教育部的政策执⾏,另⼀⽅⾯,因为新郑市已有了因分配指标均衡教育资源的成功经验,郑州市区分配⽣⽐例加⼤的⽅式也是在效仿新郑市均衡⽣源的模式。

据了解,从2003年起,新郑市实施⾼中均衡⽣源的中招录取模式。

⾃此,该市初三毕业⽣⼊读⾼中不需要再填报志
愿,参与录取的普通⾼中也不需要再划定各⾃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所有中招⼯作全部由新郑市教体局进⾏。

新郑市在中招录取时,划定出最低普通⾼中的录取控制线,此分数段之上的考⽣,按照⾼、中、低三类成绩均衡地被分⼊市区⾼中,各⾼中接收⽣源质量相等。

⾄今,新郑市市区5所⾼中已达到了均衡教育,学校硬件均衡,教师教学质量均衡,⽣源均衡。

然⽽,为做到这⼀步,均衡教育的改⾰在当地经历了漫长的10年。

郑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介绍,“新郑模式”在均衡⾼中⽣源的同时,遏制了初中择校热,使得初中、⾼中校际间⼏乎没有差距。

事实证明,这⼀模式促进了当地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新郑市在历年的⾼考升学率中,屡居郑州郊县⾸位。

“这也证明,⽣源均衡地分⼊各类⾼中,所带来的是⾼中间不再有⽣源⼤战,各校都有优质⽣源,校际⽆差距,真正实现了教育均衡。


据介绍,⽬前,郑州市区局属公办初中学校间从硬件到教师的差距均不⼤,的差距仍旧取决于⽣源质量。

同样,⾼中之间的差距也取决于⽣源质量,随着分配⽣指标的加⼤,⾼中及初中间的⽣源逐步均衡后,择校热及⽣源⼤战也会相应地淡出历史舞台。

“分配⽣”全省各地试⾏
据了解,2008年全省各地中招过程中“分配⽣”都成了“主⾓”。

商丘市普通⾼中分配⽣指标同样占到40%。

焦作市则将省、市级⽰范性普通⾼中分配⽣⽐例由去年的35%提⾼到50%,这意味着市区省、市级⽰范性普通⾼中统招⽣有⼀半的名额由各初中在中招考试后排名⽽定,这50%的招⽣名额也不是平均分配给全市城区各学校,⽽是进⼀步向薄弱学校倾斜,缩⼩校际之间的差距。

分配⽣录取时以录取的普通统招⽣最后⼀名考⽣的总成绩为标准线,省级⽰范性普通⾼中最多可降低40分录取,市级⽰范性普通⾼中最多可降低35分,⼀般普通⾼中最多可降低15分。

因此,焦作市区各初中分配⽣录取分数线各不相同,由各校按分配⽣考试成绩排名⽽定,对相对薄弱学校的分配⽣录取政策更加优惠,实⾏部分指标固定到校、⼀降到底的录取办法,确保该学校⾄少使⽤两名分配⽣指标。

同样,开封市2008年中招也扩⼤了分配⽣⽐例,并且较⼤幅度地降低了分配⽣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开封市区2008年共有开封⾼中、河⼤附中和市⼆⼗五中三所省级⽰范性⾼中招收分配⽣,各校招收分配⽣的名额由去年的30%扩⼤到40%。

分配⽣须具备的条件是,考⽣必须具有毕业学校的正式学籍,且有完整三年在校学习经历的应届初中毕业⽣。

分配⽣录取时,根据各初中学校的分配名额,在考⽣所报⾼中统招分数线下浮80分的分数范围内,从⾼分到低分依次录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