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的备考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的备考方法
复习时也不要过度苛求自己,遗忘是正常的,但每一次的看、读、背都加深了对它的记忆。

要知道,永久不行能将全部的学问点都完善收入囊中再进入考场。

现在的状态就是当下最好的状态。

下面我整理了高考语文的备考(方法),盼望有所关心!
一、第1、2、3题——论述类文本阅
此题型我称之为“文字嬉戏”题,只要把握出题者的命题规律,不但精确率高而且特别节约时间。

此题型的干扰项类型不超过25个,依据历年试题(阅历),出题者设计题目时不会超过这25个类型。

假如(总结)的好、练得多一点,往往不用细读(文章)就直接能选出正确答案来。

篇幅有限,无法一一细说,那么我就举几个例子给大家:
①对题中的肯定化、片面化、程度、范围词保持高度敏感,一旦消失肯定要与原文细致比较,出题点往往就是这些词的微小差别上。

如全部、肯定、都、任何、唯一、多数、部分等。

①对题中消失的规律关系保持高度敏感,如因果关系、并列关系、支配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等。

①留意区分未然和已然、或然和必定、可能和才能、不仅是和不是、重要条件和首要条件、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等。

这里尤其要留意,语文中对“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理解与数学中的理解正好相反,很多考生是数学上的理解来分析这个问题,结果失分。

二、第4、5、6题——有用类文本阅读
《考试说明》明确指出考查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这四种有用类文体,根据近年的命题规律来看,新闻类和科普文章类消失的可能性最大。

这两类文章具有独特性,考生们普遍比较生疏,所以
需要系统地学习这两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常考题型与答题技巧。

比如,新闻类,分析文章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题型,组织答案的方法:
①从再现采访过程的角度思索;
①从再现现场情形的角度思索;
①从叙述人称选择的角度思索;
①从细节描写作用的角度思索;
①从新闻数据运用的角度思索。

三、第7、8、9题——文学类文本阅读
从近几年的状况看,考小说的可能性最大。

小说类阅读题型设置特殊固定,但考生得分差距极大,有肯定小说阅读学问方法储备的考生甚至可以达到满分。

比如,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对环境自身方面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
①示意社会环境,如时代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①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对人物塑造方面
①烘托心情;
①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
①示意人物命运;
(3)对情节结构方面
①示意或推动情节的进展;
①为后面情节的进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
①作为情节进展的线索;
①与标题相呼应,诠释了标题的内涵;
①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的内容(为下文……做铺垫),与结尾相呼应;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内容相呼应,结构完整。

(4)对小说主题方面
①揭示主题;
①深化主旨。

四、第10、11、12、13题——文言文阅读与翻译
第10题文言断句,实际考查的是重要文言实词、有停顿作用的虚词以及5类文言特别句式、固定句式的理解。

第11题古代(文化)常识,是需要识记的题型,需要总结和积累文言传记文相关的文化常识。

第12题虽然看似考查文意理解,实则考查对重要(句子)中的实词和虚词的理解,所以这道题得分的关键是把握常考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对于高中生来说,文言实词浩如烟海,那么如何复习备
考呢?每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体裁和题材都基本相同,以官员人物传记为主,内容一般都会涉及到人物的品德、官职升迁调转、政事法令、褒贬评议,这样复习的范围就特殊小了,如征、辟、荐、举、引、简、铨、起、拜、除、授、擢、拔、主、秉、典、知、守、尹、坐、遣、亲、速、厌、矜、谄等表示人物升迁、贬谪、调动、品德的言文实词用法,乃、因、以、三种者字结构、三所字结构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阅读方法上,与前面论述类文本阅读同属“文字嬉戏”型,根据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方法答题就可以了。

第13题文言翻译,这一题型的采分原则是3个关键词(都是文
言实词)各1分,句式正确、句意整体通顺2分。

因此,除了把握上面提到的实词、虚词外,还应把握30个文言句式,先看句式定框架,再进行翻译,这样才能得高分。

五、第14、15题——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是考生得分率最低的题型,考生复习往往无从下手。

其实,古代诗歌阅只需把握炼字类、形象类、语言类、结构类、手法类、(情感类)这六类题型的答题术语与答题模板,便迎刃而解了。

六、第16题——情景式补写名篇名句
这是高考中唯一一个背了就会的题型,但要留意背诵时要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边背边写,由于在补写时一旦消失错别字,便不会给分。

七、第17、18、19、20、21题——语言文字运用
第17题是考查词语、(成语)的使用,把握300左右易错词语、成语就够了。

这一题型的出题点是日常生活中常见但对其详细含义经常把握不准或多义的词语、成语。

比如,不学无术、名噪一时、身无长物、簿公堂、一言九鼎、罚不当罪、惩前毖后、无所不至,再如一些易混成语,比如望尘莫及、鞭长莫及;不知所欲、如坐云雾;一挥而就、一蹴而就;一鳞半甲、一鳞半爪。

此外,还要留意一些语法上的搭配,比如求全责怪、充耳不闻、街谈巷议、漠不关怀等不能加宾
语。

第18题连接题,考查的是语段规律与结构。

这就要分清语段内部规律关系并把握肯定搭配习惯。

留意时间关系、空间关系、规律关系、关联词搭配,留意叙述主体、情感变化,留意提示性词、支配性词、指代性词、标志性词,留意句式特点、语段结构、标点符号。

先局部排序,再整体合排。

第19题语病题,会在常见的类型中出题,只要把握常见的类型就行了。

语病题分为三步,第一步靠语感,读着通顺基本上就是对的;其次步归类型,假如在语感上读着都没什么毛病,就要从语病类型的角度,细查这几个题干是否存在某一类型的语病错误;第三步做排解,语病简单消失这样的状况,从高标准看每句都有毛病,从低标准看,好像每句都说得通的现象,所以恰当运用排解法,先排解两个干扰项,认真对比比较剩下两个,把其中语病最明显的挑出来。

第20题是补写题,此题型实质是一个小阅读,贯穿文意、理顺关系是关键。

根据第18题的思路来做即可。

第21题是按要求仿写、扩写、缩写题,这是每年的创新题型,但也有规律可循。

经常是图片说明类、漫画类、按要求仿写句子类、压缩语段类、新闻点评类,其中暗含考查修辞方法。

那么这几种常考题型,每类做10道左右练习题,总结一下规律即可解决。

比如漫画类的答题思路是首先简洁的并带有一些修辞来描述漫画的主要内容,要有方位、有表情、抓住漫画中的文字来写,接下来要指出漫画中所代表的一类典型人或事,写出寓意。

八、第22题——(作文)
新课改、新高考后,语文学科变化最大的题型就是作文,可以说是发生了根本性、方向性的转变。

以往的(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一般是那些语言美丽、句式整齐有气概、形散神不散、古色古香的作文最受推崇,而新材料作文则完全不同。

第一,新(高考作文)首先强调的是观点明确、切合题意。

以往的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立意特别分散,适用性很广,观点也经常很朦胧,“形散神不散”,读完除了感觉文字美丽外,一切停留在感性层面。

新高考作文。

最佳立意是高分的基础,观点也要明确、突出,让读者明确的知道你所持观点是什么、如何论证的、亮点在哪里。

其次,要有严谨的规律和篇章结构。

这是理科生所擅长的,他们的思维注意规律论证、理性分析,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理科生写出的作文虽然语言苍白但还是高分的缘由。

第三,要体现现实意义、人文情怀,有时代感或生活启示。

新课改强调关注自己、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强调人文情怀和时代精神,这无疑都会体现在高考作文的命题与评卷标准上。

能做到这三点,作文肯定高分。

当然,文字书写也要尽量好,不要求美观,但至少工整洁净,不影响阅读。

具(体操)作方面,由于篇幅有限,我只以高考作文论证方法中的“引证”为例,简要说明高考语文作文如何拿到高分。

高考作文中,引用一些哲理性强、一般人又不太熟识的中外名著中的名句,作为引证来论述自己的观点,如《失乐园》《浮士德》《红字》《高傲与偏见》,书名号的消失能快速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中外经典名闻名句的引用,更会让评卷老师认为你是一个“文学功底深厚而有内涵”的同学,这样认为设置“亮点”,自然会得到高分。

例:泰戈尔在他的《飞鸟集》中说:“假如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

”诗人以他特有的敏感悟出了生活的真谛,某些美妙的东西失去了当然令人惋惜,但假如只是一味的沉湎于其中而无法自拔,只会令我们错过和失去更多。

在生活中,我们同样…
由于篇幅有限,每类题型的(复习方法)和应试技巧我也只能大体介绍一个框架,详细如何做不是一两篇文章能交待清晰的,但盼望能给那些尚处在紧急、迷茫备考中的考生们指明复习、应试的方向,最终祝福诸位考生在即将到来的高考中取得抱负成果!
高考语文的备考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