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章地球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上两地点能否通视。 ①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两地点能否通视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两地点 间有无山脊等地形部位阻挡;二是看两地点间是凸形坡还是凹形坡。如下 图所示,若等高线上密下疏,则坡度上陡下缓,为凹形坡,可以通视;若等高线 上疏下密,则坡度上缓下陡,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视线,不能通视。
解题思路:第(1)题,甲、乙两地位置→在河流沟谷两侧的山坡上→甲地位 于河谷北侧,为阳坡;乙地位于河谷南侧,为阴坡;阳坡采光较好,阴坡采光较 差→坡向影响建筑物布局。第(2)题,改造后的等高线和改造前的等高线相 比,靠近N一侧→改造后的等高线上密下疏,坡度先陡后缓;靠近M一侧→改 造后的等高线上疏下密,坡度先缓后陡;建筑物的海拔相对于改造前降低。 因此变化后的地形剖面图应当是先陡坡再缓坡再陡坡,地势整体下降,而且 M与N之间既有坡度阻挡,也有房屋阻挡,无法通视。 尝试解答:(1)D (2)B
知识点2 地形剖面图
[知识筛查]
1.概念 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所作的地形垂直剖面,它是在等高线地形图 的基础上绘制的。 2.作用 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显示剖面线上的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状况。 3.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规则 (1)确定剖面线两端点的海拔。 (2)确定剖面线经过地区海拔的极大值和极小值。 (3)为了使地面高低起伏更明显,垂直比例尺一般要比原图大。
鬼营地”。据此完成下题。
图中“魔鬼营地”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题思路:甲地位于北部山谷,地形闭塞,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 丙、丁位于地势较高的山脊,乙位于鞍部,空气流通通畅。故选A项。 尝试解答:A
[训练突破]
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库。下图为拟建水库附近地 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建设成本最低的水库大坝宜建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2.水库建成后能够( ) A.改善航运条件 B.开发河流水能 C.增加径流总量 D.消除地质灾害 答案:1.A 2.B
[知识筛查]
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1)海拔(绝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如图中甲地海拔为1 500米,乙地海拔 为500米。 (2)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地和乙地的相对高度是 1 000米。
2.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1)同线等高。 (2)等高距全图一致。 (3)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 (4)两条等高线不能相交,但在陡崖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反之为陡坡。 (6)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7)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训练突破]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沿图中a—b线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 A )
2.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防火瞭望塔,在①②③④的四个选址方案中,瞭望
范围最大的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区域a—b剖面线起止点海拔均为300—400米,最高
高处,在山脊处凸向海拔低处,再根据地形判断水系特征
判断水 ①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系特征 ②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③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
④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
判断水 文特征
①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 ②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有关; ③河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解析:第1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由此可知,图中所示四条滑雪道最适合初学者练习的是L2滑雪道。第2题, 读图可知, M点的海拔为1 830米,N点的海拔为1 680—1 710米。再根据地 面起伏状况可知,A项正确。
能力形成点2
[整合构建]
1.地形剖面图 的绘制步骤
3.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基本地形 地形 表示方法
山峰
闭合曲线,外低内高
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盆地、
洼地
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地形 表示方法
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山脊、 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最高点 山脊线 的连线
山谷、 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最低点 山谷线 的连线
地形 表示方法
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2.地形剖面图的判读 (1)判断地形剖面图是否与剖面线吻合。 ①看起止点海拔是否准确。如上图中A海 拔为200—250米,B海拔为250—300米。 ②看极值点是否准确。如上图中a海拔为 250—300米,b海拔为150—200米,c海拔为 350—400米。 ③看地势起伏是否一致。如上图中从A到 B经过了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过程。
第一章
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
地理
•区域认知: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空间定位,认识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备考 •综合思维:综合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区域特征,计算相对高度及气
指导
温差异等 •地理实践力:结合具体等高线地形图,对爬山路线、宿营地、工农业
生产、聚落分布等进行区位选择

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
知识点1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鞍部
由一对山脊等高线和一对山 谷等高线组成
陡崖 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处
[知识巩固]
下图为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在M、N、P、Q四点中,海拔可能相同的两点是( ) A.M点和N点 B.P点和Q点 C.M点和Q点 D.M点和P点 2.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299米 B.359米 C.199米 D.509米 答案:1.D 2.B
[知识巩固]
读河北省张家口市某滑雪场等高线图,完成第1~2题。 1.初学者应尽量选择坡度较缓的滑雪道练习。图中所示四条滑雪道最适 合初学者练习的是( )
A.L1滑雪道 B.L2滑雪道 C.L3滑雪道 D.L4滑雪道 答案:B
2.下列四位学生绘制的MN段地形剖面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答案:A
解析:第1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由此可知,图中所示四条滑雪道最适合初学者练习的是L2滑雪道。第2题, 读图可知, M点的海拔为1 830米,N点的海拔为1 680—1 710米。再根据地 面起伏状况可知,A项正确。
地 形 判 读
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 疏,数值小 海岸线: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
大陆架:海水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且等深线稀疏
大陆坡:海水深度超过200米,且等深线密集
海沟:海水深度大,且两侧等深线密集
2.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疏密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先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疏密判读地形,如等高线在河谷处凸向海拔
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
能力形成点1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计算
[整合构建]
1.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若某地形区最下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低,最上部等 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高,该图的等高距为d,则该地形区的相对高度ΔH为(H高 -H低)<ΔH<(H高-H低+2d)。
2.估算陡崖的高度 (1)陡崖的相对高度。 ΔH的取值范围是(n-1)d≤ΔH<(n+1)d。 (2)陡崖的绝对高度。 ①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max≤H顶<Hmax+d。 ②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min-d<H底≤Hmin。 注:n为陡崖处重合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Hmax为重合等高线中数值最高的,Hmin为重合等高线中数值最低的。
点海拔为700—800米,最低点位于河谷处,海拔低于300米,再由剖面线沿线
地形类型和起伏状况判断,A项正确。第2题,瞭望塔应该选址在该区域海
拔最高、周围视野阻挡物少、瞭望范围广的地点。①③两地海拔太低;②
地暸望不到全区;④地位于山顶,海拔高,可顾及全区。
第三环节 核心素养提升
[常考图形]
常见图形
判断
气温差异
求出相对高度,再用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米计算温差, 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气候 降水差异 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 差异
光照差异 阳坡多于阴坡,同一种植被在阳坡的分布上界高于阴坡
典型例题
下图为我国东南丘陵局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地区河流干流的大致流向是( )
3.判断河流流向、流域面积及水库储水面积
判断流向
由海拔高处流向低处,发育于河谷,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 方向相反
判断流域面积 根据山脊线作为河流的分水岭,确定河流的流域面积
判断水库
找到最高水位的海拔,根据此海拔等高线所围绕的范围,估
储水面积
算其面积
4.结合地形特征判断气候特征及差异
判断气 候特征
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向(阳坡气温高, 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判断
[真题剖析]
(2020山东卷,7)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登山 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 次登顶。从位于5 200米的大本营向上, 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
地(如下图),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
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
②比例尺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 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列四幅图中(单位:米),坡度由 大到小的顺序为图2、图4、图1、图3。
③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比例尺不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 例尺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列四幅图中,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图1、图 3、图4、图2。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
步骤 确定 剖面线
定尺
找点 描点 连线
具体内容
根据要求在需绘制剖面图的两点之间作出一条直线
纵坐标表示海拔,横坐标表示水平距离;要根据需要选取垂直比 例尺和水平比例尺;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 找出直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及特殊点(最高、最低、转折点), 按其水平距离和海拔转绘到坐标图中 用平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连接,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Q点海拔为300—400米,P点海拔为200—300米,N点 海拔为100—200米,M点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根据“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规律可知,M点海拔为0—100米或200—300米,即可确定海拔可 能相同的两点是M和P。第2题,确定陡崖位置,找出与陡崖相交的等高线条 数为4条,明确图中等高距为100米,则利用计算公式(n-1)d≤ΔH<(n+1)d,即 可得出其相对高度为300米≤ΔH<500米。
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
判读方法
1.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和疏密程度判断地势和地形
判断地 势高低
主要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大小来判定:数值大,地势高;数值小,地势低
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等高线较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
宏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等高线较密集

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处十分密集,而内部明 显稀疏
②利用作图辅助法解决等高线地形图中两地点的通视问题。
如上图所示,由点s'向点c'绘直线,直线没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断,表示可通视; 而图中b'位于阴影区,说明s地与b村落不能通视。
[真题剖析]
(2019江苏卷,5~6)读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 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植被 D.坡向 (2)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 剖面是( )
A.自东南向西北 B.自东北向西南
C.自西北向东南 D.自西南向东北
(2)图示地区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3.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的判断
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高线中间有闭合的等高线,则要遵循“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原则判定其海拔。如上图中等高线数值a大于b,则M地的海拔大 于a,N地的海拔小于b。
4.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的比较 (1)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大小的比较。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则坡 度越缓。 (2)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大小的比较。 可根据垂直相对高度与水平距离之比来比较坡度陡缓。 ①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等高 线疏密程度不同,则等高线越 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 坡度越小。例如,下列四幅图 中(单位:米),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图3、图1、图4、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