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农林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经典文学阅读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林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经典文学阅读的创新型教学
模式探究
农林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经典文学阅读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探究摘要:文学是对于人类历史和人物言论的记录,而经典文学是文学中的精髓。

作为文化的传承者,经典文学具备原创性、时代性、超时空性以及典范性和权威性的特点。

由此,经典文学的阅读能够让阅读者更加了解词汇、语法、修辞的应用,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和人文精神,不仅能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直接目的,更能最终达到提高写、译和听、说等综合能力的目的。

结合农林院校所具有的特性,利用好农林院校学生的优势,创新传统的文学只作为专业学生学习科目的模式,在农林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经典文学的阅读,必然会带来良好的效果,值得探究。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经典文学阅读,农林院校,创新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4]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英语的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让学生掌握一点基本的词汇和语法,说两句日常用语,然后在大学英语等级测试中拿个合格的分数了,它必须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和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培养出具有听、说、读、写、译及扩展性创新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农林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同样遵从教学要求所提出的目标。

结合农林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特点,经典文学阅读的导入能够更大程度地增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在农林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经典文学阅读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具有特殊的优越性。

一、农林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特点
全球化的进程、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都要求有一座桥梁能够促进不同国度不同区域的人们进行交流。

起着沟通作用的语言自然就充当了这座交流的桥梁。

英语因其简单的发音、相对容易的语法规则以及以母语为英语的英、美等国家发达的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成为了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自然也就成为了达成这个任务的主力军。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学好英语、用好英语,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

大学英语教学成为国内每个高校的必修科目,而且教学持续时间较长,基本贯穿了大一、大二两个年级的始终,这足以证明国人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有着充分的认识。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延续了以应试为终极目标的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课堂似乎就单纯地成为了四、六级考试的备考场。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是一本教材贯穿始终,词汇、课文、习题的循环加上教师一个人的全程讲解,这些只会带领学生走向题海战术的深渊——学生只懂得机械地记忆单词和句子,尽力地按照生硬的语法答对每个题目。

这样的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让学生感到乏味,而且教师本身也会逐渐失去教学的兴趣。

在高校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师生之间不仅存在客观的工作关系,而且还有与之相辅相成的情感关系。

[5](p107)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具有了自己的相对成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需要有更多发表自己言论的自由和互动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和老师都失去了热情,那么,最终的结果势必不如人意。

语言的学习原本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种交流工具,达到更好地表达自己和理解周围的目的。

然而,传统的生硬的语言教学模式,会极大地挫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农林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更因其所具有的特殊性而呈现出了自己的
特点。

虽然就现在的农林院校学生生源构成而言,城市学生生源所占的比例已经逐步扩大,甚至有一些学校还大有城市学生人数超过农村学生人数的趋势,但是,相对其它院校而言,农林院校的农村学生比例还是要大得多。

农村在经济、讯息等方面于城市的客观现实决定了农村学生的资讯途径和信息量相对城市学生少。

但是,开放的环境对于语言的学习是有很大好处的,尤其是在外国语言的学习过程中,
这一点体现得特别明显。

在非本国语言的习得过程中,语言环境的营造需要靠学习者有限的生活环境的充分利用。

经济发达地区有更多的信息源,不管是网络信息、音像资料的流通还是人力资源的流动,其涉及领域和扩展空间都要大很多,这样的环境自然更有利于语言的学习和应用。

有了前期的堆积,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这些差距体现出来的结果的迥异程度也是很明显的——农村生源地的学生更具备吃苦精神而长于笔头功夫,城市生源地的学生更擅长于语言的应用,听说能力更强。

于是,在目前还以农村生源地学生为主体的农林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传统的以笔试成绩为目标的教学还是占据着很大的优势,这更能契合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笔头功夫强于其它应用能力的特点。

但是,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凭多高的分数,语言学习者如果不具备对所学语言的应用能力,教学效果都不尽人意。

所幸高校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都意识到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在继续通过考试测定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同时,也对学生实际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加入高分段口语测试,各种针对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演讲比赛的蓬勃兴起等等,都证明了大家对英语学习不仅提出了读和写的要求,更期待英语学习者能兼备听、说和译的素质,进而提高语言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对于农林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而言,综合性语言能力培养的目标也很明确。

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其农林的发展肯定要和世界接轨,
而农林院校的学生会成为这个发展中的生力军,自然也必须是能够驾驭作为交流桥梁的语言的人才。

如何结合农林院校特点,用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提高农林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水平?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二、经典文学的特点及其阅读的意义
文学是对于人类历史和人物言论的记录,是对本体精神的追索和显影,是人类意义存在的幻想性实现。

[6]p156文学作品集中反映了一个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轨迹,包含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作家对于生活的思索,它向读者展示着一定时期的意识和思想形态。

正如德国优秀的剧作家莱辛所说:“一个有才能的作家,不管他选择哪种形式,只要不单单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机智、学识而写作,他总是着眼于,着眼于他国家的最光辉、最优秀的人,并且着力描写为他们所喜欢、为他们所感动的事物。

”[3]p275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