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的历史编撰思想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
Anc mChineseLherarureSearch
魏源的历史编撰思想与实践
O刘兰肖
在中国近代史上,魏源(1794-1857)以社 治乱得失” [1],围绕禁烟、吏治、边防、漕
会改革思想家的形象而倍受关注。而他的社会 运等社会现实问题开展历史研究,寻求解决方
改革主张,是建立在深厚的学术理论、有价值 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发生激烈变化,
8
于史”,反对不顾资质专讲考据。嘉庆道光年 为龚自珍所赞赏。他于道光八年( 1828)担
间,随着经世派的崛起,“史学经世”再次形 任内阁中书候补时,就大量阅读官私文献,
成学术思潮。龚自珍、陶渝、林则徐、贺长 为探索清朝盛衰的历史作准备。他于鸦片战争
龄、包世臣等经世派学人"悉心于稽察历史的 时期完成的《圣武记》《海国图志》《道光洋
Anclenr ChineseLiteratureSearch
艘征抚记》等三部著作以及晚年完成的《元史 新编》,无不贯穿着经世致用的治史志识。其 次,魏源的历史编撰实践做到了思想性与学术 性的有机结合。特别是他在《海国图志》的编 撰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传统史书的典志体, 综合多种编撰体裁、以恰当的载体容纳了具有 时代色彩的思想内容,切实担负起了学者的社 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再次,站在传统与近代的 分水岭上,魏源把爱国御侮的现实关怀融入到 历史编撰的实践中。他的《道光洋艘征抚记》 为鸦片战争刚刚结束的真正的“活历史”,以 “纪事本末体”对鸦片战争历史做了简洁、系 统、忠实的记述;《海国图志》更以《筹海 篇》冠其首,蕴含着了爱国主义的思想特质, 传播了近代民族国家的观念。
二、世界史著述体裁的探索与尝试 中国古代史学发达,“详内略外”的“春 秋义法”是史家著史的基本原则,造成历代史 书对国外的记载都语焉不详。明朝中后期,耶 稣教传教士利玛窦等将有关西方和世界历史地 理知识介绍过来,但读者寥寥,信者几希。鸦 片战争的炮火,使一部分有识之士认识到,史 学研究最紧迫的任务是了解外国情形。要了解 外国情况,首先就需要改变“详内略外”的写 史方法。魏源在鸦片战争后首先提出了这一问 题:
者,“经世致用”是魏源全部学术思想的核心 地贯彻了自己的治学主张,还为传统经世致用
和精髓所在他在历史编撰方面所取得的突出 思想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成就,就是对这一宗旨的具体实践。
首先,魏源所有史著均因时而发,体现了
“经世致用”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传 鲜明的“致用”旨趣。他曾致力于搜集整理有
统。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进 关清朝一代社会问题的文献资料,编成《皇朝
步思想家提出了史学经世的主张。以黄宗羲、 经世文编》一书,这在当时考据学仍风靡于世
万斯同、章学诚为代表的浙东学派,成为清代 的情况下可谓别树一帜。他秉持医治清朝弊病
经世史学的中坚。他们从学术文化史的角度论 的初衷,仿照“宋臣鉴唐,汉臣过秦之谊”,
证“史学经世”的价值,强调“言性命者必穷 整理明代史料,编成《明代食兵二政录》,
五十卷本,到道光二十七年( 1847)的六十 卷,再到咸丰二年(1852年)的一百卷本,在 编撰世界史著方面作出了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首先,广征博引,“以西洋人谭西洋” [5]。魏源将搜集到的丰富材料分为中国人撰述 与西洋人著作两大类,这既是其处理史料的基 本原则之一,也是体例创新的重要前提。《海 国图志》以林则徐组织翻译的《四洲志》为基 础,在其他史料的引用上坚持以今证古、以西 人著述证国人著作,其中征引中国人著作约70 余种,外国人著作有两大类20余种:一是明 末清初西方来华传教士的著作,二是鸦片战争 前后来华西人的最新著述,可以说汇集了当时 最高水平的西学著作[6]。从征引书目的数量 来看,《海国图志》征引国人著作多于西人著 作,约为10: 1,但从书中实际所引资料比重来 看,西人著作大大超过国人著作,约为4: 1» 可以说,《海国图志》的主干是西人著作[7]。 从时间段来看,魏源不仅重新组合了明末清初 传教士书中的资料,还广泛吸收了晚清时期西 方传教士汉文译著中的最新内容。以《平安通 书》为例,该书从1850年到1853年每年出版一 册,完成于1852年的《海国图志》百卷本就有 12处来自这本书刚刚出版的分册内容,其中包 括卷七十六《地球推方图说》和卷一百的全部 内容,这在当时交通闭塞、信息交流不畅的条 件下实属不易。在考证具体史实、处理古今中 西记载歧异的问题上,《海国图志》也贯彻了 以新的著作、西人著作为准绳的原则。例如, 书中有关美国的部分,先把裨治文的《美理哥 国志略》辑在最前面,称为《弥利坚即美理哥 国总记上》,再将《四洲志》原本列为《弥利 坚国即育奈士迭国总记下》,排于其后,表达 了明确的编辑导向。
其次,初步摸索出撰写世界史著作的综
S 3

合体例。在中国史学史上,典志体向为有识史 家所重视。司马迁的“八书”、班固的“十 志”都是典志体的杰作,以后又发展为《通 典》《通志》《文献通考》等大型典志体史 书。《海国图志》“名曰舆地,以其援引秦汉 史籍,博引证明,实兼海国、舆地、历史为一 也,其体例颇合近代著史之法” [8]。这里所 谓“近代著史之法”,就是指在典志体的基础 上综合多种编撰体裁,以容纳具有时代色彩的 内容。典志体在传统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 近代又被魏源用于撰写这样一部工程浩大的世 界历史地理巨著,其内在的学术逻辑,一是具 有包容性,既可反映社会史的不同侧面,又可 容纳不同门类的知识,能够满足近代中国人 迫切了解外国历史、地理、制度文化的内在需 求;二是具有灵活性,这种体裁没有固定的框 框,可根据需要加以调整。基于以上两个方面 的考量,魏源选择以典志体为主,“史论”、 “图”、“志”、“表”等互相配合的方法编 写《海国图志》。其中,卷首的《筹海篇》总 结鸦片战争的教训,提出一系列政治军事主 张,为全书的总纲领;其次为世界各国地图70 余幅,包括魏源首次编绘的《东南洋各国沿革 图》《西南洋五印度沿革图》《小西洋利未亚 洲沿革图》《大西洋欧罗巴各国沿革图》等, 古今内容并叙,图面阳文表示今名,阴文表示 古名和别名,开以地图形式展示西洋沿革变迁 之先河;再次为“志”,乃全书主干部分,共 71卷,按中西交通途经各地的顺序,详尽介绍 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各国情况;复次为
的学术著作基础之上的。由他编辑或研究撰写 促使更多学人从乾嘉考据转向经世致用。他们
的《皇朝经世文编》《圣武记》《元史新编》 积极研究西北史地和元代历史,以为加强边
《海国图志》等一系列历史著述,不仅为晚清 防、抵御外患提供借鉴,从而将“史学经世”
以来的社会改革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而且代 的主张变为经世史学的实践。作为经世史学的
“天地之气,其至明而一变乎?沧海之 运,随地圜体,其自西而东乎?……红夷东驶 之舶遇岸争岸,•遇洲据洲.立城埠,设兵防, 凡南洋之要津,已尽为西洋之都会.地气天时 变,则史例亦随世而变.” [4]
据此,魏源十年磨一剑,终于编成了《海 国图志》这部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巨 著。该书从道光二十二年( 1842)十二月的
表着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史学的新成就,开启了 重要力量,魏源继承明末清初启蒙思想的传
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变之枢机。
统,痛心疾首于“士大夫不讨掌故,道听途
说,其究至贻误于家国” [2],渴望发挥史学
一、经世致用与爱国御侮的编撰宗旨
“立乎今日以指往昔,异同黑白,病药相发”
作为晚清经世学风的倡导者和身体力行 的功用[3]。从他的学术实践来看,不仅忠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