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模块六】 做专业的班主任 应对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模块六】做专业的班主任应对挑战
在打击降临时
席咏梅天津市实验中学
晚上,汪静慧老师在电脑前呆坐了很久,写不下一个字。
其实,类似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了。
许多个晚上,她就这样呆呆地坐着,独对银屏,患了失语症一般沉默地呆坐;或者,频繁地更换网页,随意地浏览无用的信息,让时间一分一秒地白白流逝。
汪静慧害怕回忆那些打击过她的言辞,因为每回忆一次就为那心痛的经历增加一分记忆。
但,留在她博客上的那句话,却又怎么也忘不了:“不知所云,平生最痛恨的一种人就是没水平装有水平的人,比如像博猪这样的人。
”那天晚上,她在这条留言下回了两个字:“一笑。
”
汪静慧知道给别人带来了伤害,尽管这份伤害是无意的。
她就不明白自己想获得个人成
长,怎么会伤害到了他人。
继而她又想到自己先是又一次获得市“先进教师”称号,然后接受报社记者采访,紧接着是参加全市先进事迹报告团参加巡回演讲,然后是去全市班主任培训班发言……环绕在她身边赞誉和掌声确实太多了,她现在明白了树大一定招风……
尽管她有心理准备,但当“她才来两年,凭什么!”这样的话传进耳朵时,她还是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终于,当一位同事当着她的面说“我要尽快送你们(指今年另一个和她一起评高级职称的同事)上天堂”这样的话时,她愕然了,也彻底地被击垮了。
原来,自己的努力“妨碍”了别人了!害得别人拿不到先进,害得别人不敢申报高级职
称……
她消极地沉默着。
不抵抗不申辩,关起门来躲在古籍中寻找宁静。
这几年,汪静慧老师一直在读《道德经》,一直品读“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样的句段。
其实,面对很多机会,她退让过。
但是,很多东西是领导旨意,尤其是参加巡回演讲等公开活动,是局里的直接安排,甚至连发表意见的机会都没有……
为了避免麻烦,去年应邀在山东做报告、上个月应邀去广州在班主任论坛上讲课等,汪静慧都不声张,捂得严严实实。
学校领导、同事更不知道她写了将近上百万字的随笔,发表上百篇文章。
学校规定老师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有奖励,她从来没去登记要过奖励,为的就是
少一些事,少一些妒忌的眼光。
但是,锥藏布袋,“锋芒”还是遮不住,那刺眼的光芒还是伤到了人……
于是,为了“自保”,汪静慧的精力从学校教育收回到家庭教育,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女
儿的教育问题了,以百倍的热情为女儿写教育日记。
她消沉了,她沉默了,好一阵子……校园里再也听不到她爽朗的笑声。
她的爱人在外地工作,她的亲人都在千里之外的家乡,她是两年前调到这所学校的。
一
个人带着孩子,生活本来就有许多不便,再加上受到诸多打击,那种“孤苦无依”的感觉便上
来了。
有一段时间,真的想一走了之了,想找一所小学教书,也顺带教育女儿,非常强烈的
想逃避。
【对话班主任】
主持人:赵玉如(北京教育学院)
班主任:岳建伟(北京市苹果园中学)
邢艳(北京市海淀区七一小学)
赵玉如:岳老师,我想先问你一个问题。
在这个案例中,班主任汪老师由于工作的出色,获得了学校各种各样的表彰和奖励,开始的时候汪老师坦然地接受了这些,后来却是一再退缩。
这个问题出在哪
里?我想请你给汪老师出一些招让她能够应对面临的挑战。
岳建伟:我觉得汪老师的困惑出于心理问题。
她在学校的表现确确实实很优秀,很优秀就容易引起所谓的妒忌。
面对妒忌,汪老师可以采取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是像她本人写的这种情况:我是消极的人,周围的人都和自己过不去,自己取得一些荣誉就风言风语,那么,怎么办,我不往前争了。
于是,
她就消极了。
还有另外一种方式:积极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最主要的是要自信。
这个自信体现在哪里?你的优秀是怎么来的?要坚信自己是一个很出色的老师很优秀的班主任。
赵玉如:她获得的荣誉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岳建伟:她的成绩是很突出,遇到这种情况,汪老师完全可以另外一种方式去调整,具体的办法一会儿再
讨论。
在学校这个大环境当中,我还建议领导都帮助她,找她谈一谈,跟她沟通沟通。
而最主要一点是
什么?她要主动出击,比如说主动协调好和同志之间的关系,不能说我是优秀教师和你们就格格
不入,这样距离是越拉越远的;你可以利用你的优秀和其他老师去进行一个互动。
用你的优势去
弥补别人的不足,你可以主动一点,把所谓的架子放下来。
如果这样做,她可能会轻松一些。
赵玉如:刚才你提到领导应该做好协调,那么,你希望领导做哪些工作去协调这种事情?
岳建伟:这个时候,我个人的感觉汪老师可能就像一个受伤的孩子似的,领导就像家长,这个孩子受到了伤害,这个家长怎么办?一般就是抚慰,领导说:汪老师你做得很出色,周围同事可能有些不理
解,我可以做做这个工作。
汪老师,你要放下包袱,继续前行。
我希望领导这样做。
我自己也有
这样的感觉,有时候领导跟我谈上一两句话,我就觉得一下子放松了。
在打击降临时,老师们都
希望有一个能够管家的领导,有一个坚强的后盾。
赵玉如:岳老师,刚才你提到可以采用一些放松的方式,一般包括哪些方式呢?
岳建伟:采取什么方式,涉及到汪老师业余生活层面。
我可以给她支点招,比如说可以采用运动放松式,
购物放松式。
赵玉如:这就是帮助她转移注意力。
岳建伟:现在最经济的就是聊天放松,找个知己把自己心中的苦闷都说出来。
我听过这样一句话:把你的烦恼说出来,一个烦恼剩一半了;把你的欢乐说出来了,是两个高兴。
所以我觉得要采用这种方
式调整调整,应该说我自身也在采用这种聊天的方式,我有几个非常好的朋友,但是他们不是教
师,因为在教师层面上,他们往往扭来扭去,最后把这个事矛盾都尖锐化了。
我找的知己就是跨
度非常大的,他们基本上就是只有当听众。
我把一肚子的苦水倒干净了之后,我说甭管你们接纳
多少,反正我是倒干净了,这样的话也是一个好的调整。
邢艳:岳老师,在您刚才说的时候,我也有特别多的感触。
尤其是在压力特别大的时候,一定要找自己的知心朋友说这个问题,去倾诉,这个朋友一定是你的心灵的垃圾筒。
你把这些东西都告诉他,
以后你就轻松了。
在这个案例中感觉这个汪老师比较内向,她很压抑,因为爱人不在身边,自己
带孩子,她去找谁倾诉?而且她刚到这个单位两年,新同志,所以我觉得更需要一些老同志,或
者说常年在这个单位工作的同志,比较豁达的同志去开导她,引导她。
她也应该敞开心扉把遇到的不公正啦,人家的冷言冷语啦,去跟同事说谈。
我认为作为一个老师一定要有一个特别好的心态。
汪老师再压抑下去的话,肯定会出现很严重的心理疾病的。
岳建伟:汪老师的环境确实比较特殊。
第一她很优秀,第二她处在一个新的环境,第三家庭困难比较大。
汪老师要想把这个调整好的话,确实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赵玉如:刚才两位班主任强调倾诉。
刚才岳老师谈到找圈外的人去倾诉。
刚才邢老师说可以跟一些老的教师来倾诉,可以说在圈内进行倾诉,确实倾诉非常重要,它是一种调整心理方式,但是如果倾诉
对象没找好,倾诉的内容没把握好,我们说可能带来更多的问题,因此想问问两位老师,我们在倾诉的时候要选择哪些对象?哪些可以倾诉,哪些不能倾诉?能不能给我们一些建议。
岳建伟:我倾诉的对象是圈外的,这样就可以不忌口,因为毕竟我说我工作当中如何不好的事,或者如何如何在工作中无力的地方,感觉别人也抓不到小辫子,所以我选择一个彻头彻尾的这么一个局外
人,说的时候可以非常非常的痛快,把一些婆婆妈妈所有的琐碎事,包括心里的一些怨气,完全
给它倒掉。
赵玉如:您是选择圈外的朋友进行倾诉。
其实选择圈内人也有它有利的一面,我们说倾诉本身实际上也是一个交流的机会。
选择圈外人还是选择圈内人的倾诉,我们应该怎么注意什么,邢老师您能给我
们一些建议吗?
邢艳:选择圈内人去倾诉的话,第一个我会找我师父,因为自己的师父是看着自己成长一手把自己带大的,带成功的。
你去跟他倾诉,他会开导你,他会像家长一样安抚你。
第二个我会找特别知心的
朋友。
他是圈内人,但是可能不跟你在一个学校工作。
这样他能切身的去体会你这种痛。
你可以把这些事情跟他说,说完以后他会开导你,很职业的告诉你哪做的不对,哪做的对。
岳建伟:有时候就怕圈内人给你支一些不好的招,所以我基本上不太涉及圈内的人。
赵玉如:跟圈内老师交流要特别注意。
岳建伟:汪老师实际上是她这个圈子没有处理好。
要是有一个老师给她引领一下,这个坎她会很容易迈过
去的。
她确实是一个很优秀的老师。
赵玉如:邢老师,我还想问你一个问题,这个汪老师由于奖获得比较多,受到学校的重视,因此就引来某些老师的嫉妒,说了一些对她不利的话。
怎样帮助汪老师调整心态?您认为有哪些做法。
邢艳:我觉得有三点。
第一点,当你获奖的时候要给自己做心理辅导,而且一定要有一颗平常心,就像刚才岳老师说的,一定要放下身子,你不要以为我获奖了我就高高在上了,就怎么怎么样了,其
实这是一个团队努力的结果,我觉得获得任何一个奖项都不是自己一个人努力的结果,后面有一
个支持的力量,这个支持是我永远感谢的。
作为一个常人来说,当你得奖那一刻起,你就应考虑
到明天你上班可能就会遭到冷遇,大家可能都不理你了,或者说原来非常和谐、非常平静的圈子里出现很多不和谐的因素,让你很心痛。
他们这样做,一是不理解,二是出于嫉妒。
遇到这种不和谐的音符的时候,一定要给自己树立信心,要勇往直前,迎难而上。
只有这样,你才能缓解这
些压力,否则的话,就会像汪老师那样退缩,消沉,最后自己越来越孤立,消沉,然后大家都不
理你了,你就没有办法更好去工作。
我觉得获奖之后,要想好我做这些事情为了什么?我要的是什么?如果弄清楚这两点以后,你就
会自信满满的,不管周围有多少流言蜚语,你照样可以继续往前走。
我就是想把我的学生教好,而不是自己想要得到什么东西,所以我心胸很坦荡,我就可以不理睬流言蜚语。
第二点,一定要用实力去证明自己,“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提高自己,就是最好的措施。
作家路遥对待嫉妒的绝招就是让自己成功,让对手惭愧。
笔耕的人,没有人去嫉妒巴金、茅盾、老舍,为什么?因为这些人是巨匠,是伟人。
是高峰,是无法超越的。
还有,要考虑什么人才会
嫉妒你,嫉妒你的这些人肯定是和你实力相当的,因为你得到这个成绩,得到领导的认可,他没
有得到,他是很失落的。
你应该体谅他的那份痛苦。
当自己的实力和能力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
和他相差很大的时候,他的嫉妒和威胁就会退避三舍了。
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自身能力,业务能力,修养等等。
还要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获奖其实是很常
见的事情,谁都可以有这种机会,就看你获奖之后是怎样去理解这个获奖。
当一个人心中只有事
业而没有名利两个字的时候,他就可以对嫉妒什么的不屑一顾,而且人生应该由一个亮点走向另
一个亮点,现在拥有,或者曾经拥有的荣誉,荣光,随时忘掉。
就当自己是一个普通人,那么你
就会有一个再创新的起点,你就会有一个追求目标。
要不然,当你得到很高的荣誉的时候,会很
茫然,会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再加上别人对你的嫉妒打击,你就真的没有办法再在这个圈子里
生活下去,很痛苦。
第三点,要用爱心,热心,去温暖你周围的人,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事,少来一些锦上添花的事。
因为咱们老师都是生活在一起,有时候可能比家里面人呆在一起的时间还长,低头不见抬头见。
谁在后面说你什么,谁在你后面下绊子,你心里都清楚。
生活当中,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你真
的伸出了援助之手。
我想他会记住一辈子的,他会很感谢你的。
如果你经常这么热心去对待别人,你老是去帮助别人,又放下身架,这些嫉妒慢慢的就自然消失了,这样你自己很豁达。
不管是哪种方式,不管是怎么样做,首先自己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然后你要明确最终的目的是
什么,就是平和心态,认真工作,认真地教学生,把当老师这个良心活做好,我觉得这是根本。
赵玉如:刚才两位班主任就这个问题进一步给我们解读,他们的这种谈话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点,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一定要积极的应对,我们要在平时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
去调整自我的心态,我们始终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
果。
第二点,我们要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多为同事、周围人提供一些帮助,和其他同事一道进步。
第三点,我们要征得领导的支持。
从学校领导这个层面看,作为领导要更多的为教师提供成功的
平台,搭建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还要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而且还要建立一些新的制度,保证
这个教师群体共同发展。
【对话专家】
主持人:赵玉如(北京教育学院
专家:延建林(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
李兰巧(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鲍传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赵玉如:大家好,刚才我们和一线的两位班主任围绕这个案例展开了交流,他们从实践层面上谈了自己的看法,现在我们想听听专家们的意见,今天我们请来三位专家,他们是鲍传友老师,李兰巧老师,
延建林老师。
首先我想问延老师一个问题。
这个案例中提到班主任汪老师由于工作出色受到了学校领导的各
种表彰和奖励。
她面对这些奖励她坦然的接受了。
接下来她态度和行为发生变化,她将自己主要
的精力由学校转到了家庭;进而她又发生了变化,准备离开这个学校了,汪老师态度和行为发生
了这么大的变化,问题出在哪里?我们想请您谈谈。
延建林: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带着曲折性和波折性的,班主任工作也同样,做班主任就像在大海中行船,有时候它可能在浪尖上涌动,有时候又可能沉到谷底里面徘徊。
而一帆风顺、勇往直前在很多情
况下只是暂时和偶然的。
从这个角度来讲,在追求班主任事业成功过程当中,我们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我们成功之后,同样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打击。
在这个案例中,应当说汪老师没有被追求班主任事业成功过
程中的艰辛所征服,反而是被成功之后的流言蜚语给打倒了。
之所以如此,我觉得这里面可能有
一个原因,就是究竟怎样应对挑战?挑战每个人都会遇到,区别在于是不是抱有积极和健康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
汪老师之所以在流言蜚语面前步步退缩。
我觉得关键就是没有抱定积极和健康的人生观。
其实,打击或者是挑战,每个人都会遇到。
对于那些抱有积极和健康的人生观的人来讲,压力或者说打
击就是动力,他们善于把压力转化为成功的动力,使事业不断往前发展,而对于那些没有抱定这
个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的人来讲,压力或者打击可能成为一种毁灭性的灾难,最终使自己被压
力和打击所压垮。
作为一个班主任,不仅仅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健康的人生观,还要学会自我教育,要
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把自己也教育好,引导和规划好自己的工作。
案例中的这个班主任取得成功之后面对一系列的流言蜚语,同事的讽刺挖苦,是消极退缩,而不
是积极应对。
这样流言蜚语步步紧逼,而自己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最后甚至要离开单位。
但是,请你想一下,离开这个单位之后,这些压力、打击或者说流言蜚语就能够消失吗?不能够消失。
所以当我们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我们应当改变自己,改变和调整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人生当中或者我们事业发展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挑战和打击。
赵玉如:刚才延老师说得非常好,实际上挑战总是伴随着我们,班主任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挑战始终存在。
在我们追求成功的时候存在,在我们获得成功以后,会有一种新的挑战出现,因此严延师提出让
我们积极的面对,把这种压力变成动力,同时要不断的调整我们的心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
说到积极的心态,我想请问李老师一个问题,怎样使班主任汪老师的心态由一种被动转为一种主
动,转为一种积极的心态。
李兰巧:汪老师产生不良心态的根源是压力。
从表面上看是外部压力,实际上真正压力来源于自己,要想改变这种心态,首先改变认知。
所谓压力,它不仅是客观事物本身,更多的是我们对这件事的一
种看法,一种主观体验。
其实,人们往往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困扰,而是被自身对事情的某种看法
所困扰。
像刚才延老师说的压力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
对于有些人来讲,压力就成为动力了;有些人可能就被压力击跨了。
我觉得汪老师在心态上有一
点弊导思维的倾向。
她比较容易体会到那些负面的东西,她是所有的事情都自己扛,觉得自己伤
害了别人,害得别人当不上先进,不敢申报高级职称,其实,即便你不当先进,那些打击你的人
是不是都能够成为先进?如果说那些人已经够了申报高级职称的资格,那么他为什么不去报。
面对压力,汪老师是一个喜欢遇到问题进行内归因的人,总是去回忆这件事情的不利因素,回忆
打击,她不想回忆,但是又一遍一遍地回忆。
每次回忆都是一次强化,这样使自己陷入了痛苦之
中。
而且面对压力,汪老师想逃避,想调走。
实际上像延老师说的,逃避是不可能的。
你这种自
责、逃避对于减轻压力没有任何的效果。
当我们选择疏解压力的方法的时候,如果说只是让我们
暂时的逃离痛苦,之后我们会承担更大的痛苦,说明这种方法是不适宜的,所以我们只有直面压
力。
比如说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像汪老师这样一个特别有进取心的老师,当她离开自己喜爱的事
业的时候,她会不会又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
答案是肯定的。
所以这个时候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造成压力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采取什么方法可以减轻这种压力?这种方法会不会带来更大的伤害?我们怎么去避免伤害?从这几个角度去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解除压力的方法。
在前进的道路上,可以说既有阳光鲜花,也有暗礁险滩,几乎是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可能都会遇
到这样的问题,“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所有的先进教师可能都是在议论中前进的,行高于众,
众必非之,在这一点上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对汪老师,我建议她首先建立利导思维,就是看到事情的积极的一面,比如说,可以把回忆别人
的打击改为回忆自己所获得的成绩和赞誉,要认识到自己所获得的成绩可能是别人求之不得的,是自己付出的一种回报,并以此来激励自己,其次,就是要为所当为,淡然处之,对于那些流言
蜚语不予理睬,通过自己的工作实际让其自行消失。
三是要积极跟同事进行沟通。
可以利用自己
的业务优势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以此来缓解这种压力或者说误解。
汪老师调入这个学校的
时间比较短,只有两年,其他的老师对她不是很了解,她也没有完全融入同事当中,而且家人又
不在身边,所以面对压力的时候有一些孤独感。
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的建立一个社会支
持系统,比如说亲朋好友。
这样当你面对压力的时候,你可以向他们倾诉而且和他们一起去寻找
解决问题方法,这个时候你就不再感觉是孤军奋战。
最后,我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寻求组织帮助,比如说对于哪些恶意的攻击诽谤,我们可以寻求组
织帮助。
还有一点,在短时期内选择一些减轻压力的放松方法。
比如说,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利
用假期去旅游等等。
赵玉如:这是转移注意力。
李兰巧:对!转移注意力,当压力降临的时候,我们可能都会有一些短暂的不良的心态,这也是正常的现象。
关键是要积极想方设法走出这个阴影,相信像汪老师这样一个有着很强领悟能力的教师是能
够战胜压力,能够重塑辉煌的。
应该说,压力在前进道路上是必然遇到的,它也是我们成长的一
个代价,是我们前进的一个资本。
战胜压力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在这里面我们也祝福汪老师,希
望她能够早日走出阴影。
赵玉如:李老师,刚才您说教师可以放松自我,提到一些方法,说旅游是一种方法,还有其他的帮助教师
放松自我的方法吗?
李兰巧:从简单的方法,像心理学里面讲的什么深呼吸,鸣响,包括运动,可以到健身房做一些运动等等。
另外也可以走进咨询室,咨询师会给你一些帮助。
比如说生物反馈疗法等等,利用这样一些专业
方法帮助我们放松。
赵玉如:有的老师在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烦的时候,喜欢跟周围的人进行倾诉,我想这也是一种方法,是一种调整心态的方法。
有的老师想解决问题,结果适得其反,引发更多新的问题。
李老师,对
于这些老师,你有哪些建议给他们?告诉他们在倾诉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以免产生更多问题。
李兰巧:这个问题非常好。
刚才我谈到希望每个人建立一个社会支持系统,亲朋好友,可以去找他们倾诉。
在这个过程中确实要注意安全性,找亲朋好友去倾诉,你一定要了解你所倾诉的对象,他一定是
安全的。
如果说是不安全的,可能会像流言一样又流传开来了。
但是,如果说你不倾诉,你把所
有这些东西都自己扛,自己承担。
这样,时间长了,就会在心里面积淀,就会形成一种心理疾病。
我们说生命在于呼吸,不吞不吐,生命就会窒息。
向别人倾诉就如同人的呼吸一样是非常重要的。
赵玉如:是的,在调整心态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三点,第一点是要有正确的认识,第二点是要勇敢地面对,第三点是要积极的应对,刚才李老师还提到适当的时候可以寻求组织的支持,我想问鲍老师一个问题,从学校这个角度讲,怎样帮助汪老师协调与其他老师的利益冲突呢?
鲍传友:好的,刚才李老师从个体的角度给汪老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我从学校组织角度谈谈这个问
题。
首先要认识组织到底是什么?学校作为一个组织,首先认识一下这个组织的特性。
如果用一句话
来讲,学校就是一个利益冲突和斗争的场所。
不管对组织有多少个定义,从管理学角度来讲,组
织就是一个有各种心理状态的人聚集而成的一个结合体,就是这么简单,各种心理状态就有各种
需要,一个组织一旦形成以后,组织会通过一套规范来分配这个组织内部的价值、权威和其他的
一些资源。
由于资源是有限的,人的需要又是无限的,而且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集合体之间
必然有一些矛盾和冲突。
从冲突论的角度讲,在组织上有一个冲突理论,它认为在一个靠外部规
范控制的组织,跟内部群体之间、个体之间必然会产生一种竞争和搏斗。
在竞争和搏斗的过程中,一方就要中和消除,甚至是吃掉对方。
这是一个组织的特性。
汪老师跟其他人的冲突是一个组织的一个本质上的一个特点,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是一个很正
常的现象。
同时,组织又讲到另一点,在这个搏斗过程中,组织之间相互冲突不是一方的,它是
两方之间的,一方依靠另外一方而存在,冲突的双方是互动的。
那就是说从这个角度讲两个人都
有责任,从组织学角度讲这个冲突是相互依存的。
那么是不是冲突存在,组织是不是就没有办法
了?不是的。
冲突实际上是一个组织发展的动力。
没有冲突就没有发展。
那么冲突过大,当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