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材解读ppt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 题 情 景 没有疑问 自行探究解决 探究 学习 掌 握 发 现 新 问 题
产生问题
自行探究不能解决
合作探究解决
3.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湘版教材)为例
教学设计思路 与已有知识发生联系 探究学习形成新知识与技能 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对居住 1.人们选择有利地形安居乐业。 分析所 地的初 2.地形多种多样、聚落形态多种多样。 在地区 步感知 3.地形不仅直接影响聚落,而且通过影 聚落分 (分散 响其它自然因素进而影响聚落。 、不全 布的特 面的、 4.地形不仅直接影响聚落,而且通过影 点及其 潜意识 响自然、人文因素进而影响聚落。 原因 的)
学生需要 教学需要 地理概念 地理原理 地理规律 问题设计 自然要素 成果表现
批判思维 要素分析 问题解决
问题选择
综合思维 社会背景 环境背景 多样化的 情景设置 人文要素 成果分享
2.促进学生理解和自主学习的指导原则: (1)在没有相应因难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让 学生进行探究性和创造性学习 (2)把课本当作参考书,而不是教学大纲 (3)课程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 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4)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自我评价
教学中几点提醒
• 本章各节教材编排的三种模式: 概念、案例分析得原理和规律、联系当地重运用 概念、图表分析得原理和规律、归纳重大影响 概念、案例分析得原理和规律、分析原因求对策 • 本章教材几处概念辨析 • 重视板书设计,归纳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课程标准
2.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影响 形成观念:自然条件总是不断变化中 (渐变为主,也有突变) 学习重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层次把握:(1)了解全球气候变化 (2)正确认识近现代全球变暖 (气候变化不等于全球变暖) (3)积极应对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体现时代性
发展 要求 能根据所学知识对典型的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与地 形的关系做出正确分析;了解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综 合影响因素。
高考要求或学完必修后的要求
说明
案例和活动中所涉及的内容,不作识记要求。
对教学、编练习或命题的提醒
三、本章教学指导意见
教学建议(仅供参考、给点启发) 第1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以“我们的居住地”为题,运用谈话法引 导学生从身边熟知的居住地出发,结合聚落的 图片,形成对聚落丰富的感知,从而了解聚落 的概念与分类。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 的典型案例(可用教材提供案例,也可选择其 它案例,最好是当地的案例),运用案例探究 法,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理解地形条件 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发展的影响和地形 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走向的影 响。
四、新课程的教学设计
学习方式转变因此被看成是本次课程改 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思维方式 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 生存方式 创设有利于学业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 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 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四、新课程的教学设计
1.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基本框架
1.在必修地理1模块中 主题: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宇宙环境及地球运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第一章), 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第二、三章), 自然必修I的总结和延伸
基本观点的显现,原理与规律的应用
2.在必修三个模块模块中 主题:科学的人地观与可持续发展 “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必修模块I)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必修模块II)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必修(一)章解读
解读的创新
• 2006年:侧重于理论层面的教学思考 • 2007年:侧重于实践层面的教学设计 • 2008年:基于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再认识
目
录
一、本章的地位和作用
二、本章内部结构分析 三、本章教学指导意见 四、新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本章的地位和作用
(一)课程标准
(二)知识结构(湘版教材) (三)编写特色(湘版教材)
(一)课程标准
• 观点: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角度: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变化、自然资源、自然灾害
1.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形成观念:自然条件是多样的,人类活动方式也是多方面
学习重点: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仅举例说明不求理论阐述、基础性) 层次把握:一、是基础 二、可改造 三、在发展 (有制约) (有限度) (有变化)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必修模块III)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在高中地理教材体系中
主要观点、核心概念、最基本的原理
例:关于“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在选修IA环境保 护和选修IB自然灾害中均有较详细的论述。 认识地位和作用有助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
二、本章内部结构分析
三、本章教学指导意见
本节教材共设计了5个活动。 * 活动 1 :组织学生探究教材活动中所列举 的三个案例,并完成相应探究的内容。通过思 考、讨论,探究地形与聚落分布的关系。建议 教师从宏观的、区域的角度得出地形对聚落影 响的一般规律。 活动2:“我国地形大势对交通线路密度的 影响”,可在分析四川省东、西部交通线路差 异的形成原因时作为拓展内容。 * 活动 3 :建议根据图 4-10 ,采用分组讨论 的方法,分析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 响。
五 、案例三:塔里木盆地中的聚落与交通线路 山前洪积扇是如何形成的?在盆地中是怎样 分布的? 山前洪积扇水土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对人 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哪些便利? 盆地中的聚落分布有何特点?与地形、气候 有何关系? 盆地中的交通线路分布有何特点?与地形、气 候和聚落有何关系?
地形不仅影响其他自然因素进而影响聚落的形 成与发展,而且影响着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 线路、农业、人口等的分布,进而影响聚落的形 成与分布。
51、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爱默生 52、如果你还认为自己还年轻,还可以蹉跎岁月的话,你终将一事无成,老来叹息。 53、勇士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懦夫在风平浪静也会溺水。 54、好好管教自己,不要管别人。 55、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坦途。当你面对失败而优柔寡断,当动摇自信而怨天尤人,当你错失机遇而自暴自弃的时候你是否会思考:我的自信心呢?其实,自信心就在我们的心中。 56、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 57、暗自伤心,不如立即行动。 58、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59、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60、成功的关键在于相信自己有成功的能力。 61、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 62、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雨果 63、只有不断找寻机会的人才会及时把握机会,越努力,越幸运。 64、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65、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 66、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67、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白哲特 68、时间是治疗心灵创伤的大师,但绝不是解决问题的高手。 69、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会消失。——罗夫· 华多· 爱默生 70、伟人与常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珍惜时间。 71、什么叫作失败?失败是到达较佳境地的第一步。——菲里浦斯 72、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73、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可以改变人生观。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心境。 74、你把周围的人看作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你把周围的人看作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 75、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76、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77、命好不如习惯好。养成好习惯,一辈子受用不尽。 78、人是可以快乐地生活的,只是我们自己选择了复杂,选择了叹息! 79、最困难的时候,就是距离成功不远了。 80、智者用无上心智和双手为自己开辟独有的天空,搭建生命的舞台。 8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陀思妥耶夫斯基 82、如果我们有着快乐的思想,我们就会快乐;如果我们有着凄惨的思想,我们就会凄惨。 83、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84、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85、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俾斯麦 86、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87、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能克服任何恐惧。因为,请记住,除了在脑海中,恐惧无处藏身。——戴尔· 卡耐基 88、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于虚伪的过日子。 89、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意时。 90、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塞内加 91、宁愿做过了后悔,也不要错过了后悔。 92、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93、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是坚强。 94、人生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上帝不会给你一张返程的票。 95、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对失败的反应。 96、害怕时,把心思放在必须做的事情上,如果曾经彻底准备,便不会害怕。——戴尔· 卡耐基 97、我们心中的恐惧,永远比真正的危险巨大的多。 98、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99、两个人共尝一个痛苦只有半个痛苦,两个人共享一个欢乐却有两个欢乐。 100、时光不回头,当下最重要。
• 案例选择的建议 用本教材(湘版)的案例为主 适当整合其它版本中的优秀案例 自编案例注意: 典型性、时代性、真实性、生动性
(三)编写特色 (湘版教材)
2. 重视运用地图能力、举例说明问题能 力、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能力 等三方面地理学习能力培养。
(三)编写特色 (湘版教材)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渗透)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地关系中,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因地、因时制宜;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防灾减灾的意识; 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才能做到人地协调和 可持续发展
第四步
下面让我们再来探讨地形对城市聚落的影响
案例二:丽江古城 地形对局地气候的影响进而影响城市聚落的形成。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进而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地形对聚落拓展方向的影响。 基础知识:地形平坦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 基本观点:地形不仅直接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 而且通过影响其他自然因素进而影响聚落形成 与发展。
三、本章教学指导意见
以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为例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标准吃透)
1.了解聚落的概念、分类。 2.通过对案例材料的分析,理解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 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3.通过对案例材料的分析,理解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 、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
基本 要求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会考要 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渗透
(二)知识结构 (湘版教材)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形对聚落及交 通线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 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与 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 人类的危害
●地形对聚落分 布的影响 ●地形对交通线 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 的影响
●自然资源概述 ●自然资源及其利 用----以煤炭为例 ●自然资源对人类 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
一、“聚落的特点和类型”采用以学生自主交流为主的 启发讨论法。 以“我们的居住地”为题,引导学生从身边悉知的居 住地出发,结合聚落的图片,形成对聚落丰富的感知, 再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归纳出聚落的特点和类型。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地形的作 用尤为突出。先看先民们的选择: 二、采用问题式教学法。 带着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半坡村落”,围绕问题展开讨 论: 半坡村落布局在什么地形之上? 该地形有什么特点? 选择这样的地形给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通过讨论分析学生自然会得出人类总是选择有利的地 形安居乐业,地形与聚落形成关系密切的基本观点。)
人口 聚落 水源 农业
地形 气候 地表形态 聚落 交通
体现地理环境各要素互相影响
六、活动4:小结作用。 除地形外,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还有哪些? 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河流等;社会经济因 素主要有交通、人口、工农业生产水平等。 七、活动 5 :运用所学规律,在新的情景下培养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给出所在地区的聚落相关材料或提供 获取相关材料的途径,分析本地区聚落分布的 特点及其原因。
三、本章教学指导意见
活动4:建议把“兰州市”案例活动作为承上启 下的教学环节,既可巩固前课所学内容,又可引出 地形对交通线走向的影响。“铁路选线”活动内容 则可作为课后作业处理。 *活动5:以四川省交通线分布为例,采用小组 合作探究的方式。首先启发学生从地形角度分析历 史上“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原因,并结合图410和阅读材料设计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逐步得出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和形态影响的 一般规律;结尾则以分析如今“蜀道不再难”的原 因作为压轴,得出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地形对交通 线路的影响在不断降低。
●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的危害 ●中国的洪涝灾害 与成因
(三)编写特色 (湘版教材)
1.采用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即 从同类知识中选取隐含着本质性因素、 基础性因素的内容作为案例,让学生透 过案例窥一斑而见全豹,举一反三,学 习认识问题的思路,然后由个别的知识 向同类的知识迁移,进而掌握科学知识 和科学方法。
(一)课程标准
3. 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 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 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形成观念: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 学习重点: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 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某一种资源为例) 层次把握:概念→利用→影响
(一)课程标准
4.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 要原因及危害 形成理念:形成保护环境意识和 防灾、减灾意识 学习重点: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对 人类活动的危害(某一种灾害) 层次把握:概念、危害、成因、防灾减灾
第三步
分析山区与平原乡村聚落的主要差异 及其主要原因。 案例一:景观图 从区位、形态、规模、密度等景观角度 分析差异,重点从地形角度分析其成因。 基础知识:地形这一自然条件对乡村聚落形 态有很大影响,规律是(也可列表比较) 基本观点:地形深刻影响着人类活动,地形 多种多样,聚落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
产生问题
自行探究不能解决
合作探究解决
3.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湘版教材)为例
教学设计思路 与已有知识发生联系 探究学习形成新知识与技能 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对居住 1.人们选择有利地形安居乐业。 分析所 地的初 2.地形多种多样、聚落形态多种多样。 在地区 步感知 3.地形不仅直接影响聚落,而且通过影 聚落分 (分散 响其它自然因素进而影响聚落。 、不全 布的特 面的、 4.地形不仅直接影响聚落,而且通过影 点及其 潜意识 响自然、人文因素进而影响聚落。 原因 的)
学生需要 教学需要 地理概念 地理原理 地理规律 问题设计 自然要素 成果表现
批判思维 要素分析 问题解决
问题选择
综合思维 社会背景 环境背景 多样化的 情景设置 人文要素 成果分享
2.促进学生理解和自主学习的指导原则: (1)在没有相应因难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让 学生进行探究性和创造性学习 (2)把课本当作参考书,而不是教学大纲 (3)课程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 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4)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自我评价
教学中几点提醒
• 本章各节教材编排的三种模式: 概念、案例分析得原理和规律、联系当地重运用 概念、图表分析得原理和规律、归纳重大影响 概念、案例分析得原理和规律、分析原因求对策 • 本章教材几处概念辨析 • 重视板书设计,归纳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课程标准
2.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影响 形成观念:自然条件总是不断变化中 (渐变为主,也有突变) 学习重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层次把握:(1)了解全球气候变化 (2)正确认识近现代全球变暖 (气候变化不等于全球变暖) (3)积极应对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体现时代性
发展 要求 能根据所学知识对典型的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与地 形的关系做出正确分析;了解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综 合影响因素。
高考要求或学完必修后的要求
说明
案例和活动中所涉及的内容,不作识记要求。
对教学、编练习或命题的提醒
三、本章教学指导意见
教学建议(仅供参考、给点启发) 第1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以“我们的居住地”为题,运用谈话法引 导学生从身边熟知的居住地出发,结合聚落的 图片,形成对聚落丰富的感知,从而了解聚落 的概念与分类。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 的典型案例(可用教材提供案例,也可选择其 它案例,最好是当地的案例),运用案例探究 法,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理解地形条件 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发展的影响和地形 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走向的影 响。
四、新课程的教学设计
学习方式转变因此被看成是本次课程改 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思维方式 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 生存方式 创设有利于学业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 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 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四、新课程的教学设计
1.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基本框架
1.在必修地理1模块中 主题: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宇宙环境及地球运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第一章), 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第二、三章), 自然必修I的总结和延伸
基本观点的显现,原理与规律的应用
2.在必修三个模块模块中 主题:科学的人地观与可持续发展 “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必修模块I)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必修模块II)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必修(一)章解读
解读的创新
• 2006年:侧重于理论层面的教学思考 • 2007年:侧重于实践层面的教学设计 • 2008年:基于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再认识
目
录
一、本章的地位和作用
二、本章内部结构分析 三、本章教学指导意见 四、新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本章的地位和作用
(一)课程标准
(二)知识结构(湘版教材) (三)编写特色(湘版教材)
(一)课程标准
• 观点: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角度: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变化、自然资源、自然灾害
1.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形成观念:自然条件是多样的,人类活动方式也是多方面
学习重点: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仅举例说明不求理论阐述、基础性) 层次把握:一、是基础 二、可改造 三、在发展 (有制约) (有限度) (有变化)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必修模块III)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3.在高中地理教材体系中
主要观点、核心概念、最基本的原理
例:关于“自然资源”、“自然灾害”在选修IA环境保 护和选修IB自然灾害中均有较详细的论述。 认识地位和作用有助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
二、本章内部结构分析
三、本章教学指导意见
本节教材共设计了5个活动。 * 活动 1 :组织学生探究教材活动中所列举 的三个案例,并完成相应探究的内容。通过思 考、讨论,探究地形与聚落分布的关系。建议 教师从宏观的、区域的角度得出地形对聚落影 响的一般规律。 活动2:“我国地形大势对交通线路密度的 影响”,可在分析四川省东、西部交通线路差 异的形成原因时作为拓展内容。 * 活动 3 :建议根据图 4-10 ,采用分组讨论 的方法,分析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 响。
五 、案例三:塔里木盆地中的聚落与交通线路 山前洪积扇是如何形成的?在盆地中是怎样 分布的? 山前洪积扇水土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对人 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哪些便利? 盆地中的聚落分布有何特点?与地形、气候 有何关系? 盆地中的交通线路分布有何特点?与地形、气 候和聚落有何关系?
地形不仅影响其他自然因素进而影响聚落的形 成与发展,而且影响着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 线路、农业、人口等的分布,进而影响聚落的形 成与分布。
51、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爱默生 52、如果你还认为自己还年轻,还可以蹉跎岁月的话,你终将一事无成,老来叹息。 53、勇士搏出惊涛骇流而不沉沦,懦夫在风平浪静也会溺水。 54、好好管教自己,不要管别人。 55、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坦途。当你面对失败而优柔寡断,当动摇自信而怨天尤人,当你错失机遇而自暴自弃的时候你是否会思考:我的自信心呢?其实,自信心就在我们的心中。 56、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 57、暗自伤心,不如立即行动。 58、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59、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60、成功的关键在于相信自己有成功的能力。 61、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 62、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雨果 63、只有不断找寻机会的人才会及时把握机会,越努力,越幸运。 64、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65、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 66、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67、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白哲特 68、时间是治疗心灵创伤的大师,但绝不是解决问题的高手。 69、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会消失。——罗夫· 华多· 爱默生 70、伟人与常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珍惜时间。 71、什么叫作失败?失败是到达较佳境地的第一步。——菲里浦斯 72、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73、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可以改变人生观。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心境。 74、你把周围的人看作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你把周围的人看作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 75、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76、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77、命好不如习惯好。养成好习惯,一辈子受用不尽。 78、人是可以快乐地生活的,只是我们自己选择了复杂,选择了叹息! 79、最困难的时候,就是距离成功不远了。 80、智者用无上心智和双手为自己开辟独有的天空,搭建生命的舞台。 8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陀思妥耶夫斯基 82、如果我们有着快乐的思想,我们就会快乐;如果我们有着凄惨的思想,我们就会凄惨。 83、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84、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 85、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俾斯麦 86、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87、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能克服任何恐惧。因为,请记住,除了在脑海中,恐惧无处藏身。——戴尔· 卡耐基 88、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于虚伪的过日子。 89、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意时。 90、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塞内加 91、宁愿做过了后悔,也不要错过了后悔。 92、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93、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是坚强。 94、人生是一条没有回程的单行线,上帝不会给你一张返程的票。 95、成功的关键在于我们对失败的反应。 96、害怕时,把心思放在必须做的事情上,如果曾经彻底准备,便不会害怕。——戴尔· 卡耐基 97、我们心中的恐惧,永远比真正的危险巨大的多。 98、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99、两个人共尝一个痛苦只有半个痛苦,两个人共享一个欢乐却有两个欢乐。 100、时光不回头,当下最重要。
• 案例选择的建议 用本教材(湘版)的案例为主 适当整合其它版本中的优秀案例 自编案例注意: 典型性、时代性、真实性、生动性
(三)编写特色 (湘版教材)
2. 重视运用地图能力、举例说明问题能 力、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能力 等三方面地理学习能力培养。
(三)编写特色 (湘版教材)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渗透)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地关系中,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因地、因时制宜;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防灾减灾的意识; 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才能做到人地协调和 可持续发展
第四步
下面让我们再来探讨地形对城市聚落的影响
案例二:丽江古城 地形对局地气候的影响进而影响城市聚落的形成。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进而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地形对聚落拓展方向的影响。 基础知识:地形平坦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 基本观点:地形不仅直接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 而且通过影响其他自然因素进而影响聚落形成 与发展。
三、本章教学指导意见
以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为例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标准吃透)
1.了解聚落的概念、分类。 2.通过对案例材料的分析,理解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 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3.通过对案例材料的分析,理解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 、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
基本 要求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会考要 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渗透
(二)知识结构 (湘版教材)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形对聚落及交 通线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 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与 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 人类的危害
●地形对聚落分 布的影响 ●地形对交通线 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 的影响
●自然资源概述 ●自然资源及其利 用----以煤炭为例 ●自然资源对人类 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
一、“聚落的特点和类型”采用以学生自主交流为主的 启发讨论法。 以“我们的居住地”为题,引导学生从身边悉知的居 住地出发,结合聚落的图片,形成对聚落丰富的感知, 再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归纳出聚落的特点和类型。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地形的作 用尤为突出。先看先民们的选择: 二、采用问题式教学法。 带着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半坡村落”,围绕问题展开讨 论: 半坡村落布局在什么地形之上? 该地形有什么特点? 选择这样的地形给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通过讨论分析学生自然会得出人类总是选择有利的地 形安居乐业,地形与聚落形成关系密切的基本观点。)
人口 聚落 水源 农业
地形 气候 地表形态 聚落 交通
体现地理环境各要素互相影响
六、活动4:小结作用。 除地形外,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还有哪些? 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河流等;社会经济因 素主要有交通、人口、工农业生产水平等。 七、活动 5 :运用所学规律,在新的情景下培养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给出所在地区的聚落相关材料或提供 获取相关材料的途径,分析本地区聚落分布的 特点及其原因。
三、本章教学指导意见
活动4:建议把“兰州市”案例活动作为承上启 下的教学环节,既可巩固前课所学内容,又可引出 地形对交通线走向的影响。“铁路选线”活动内容 则可作为课后作业处理。 *活动5:以四川省交通线分布为例,采用小组 合作探究的方式。首先启发学生从地形角度分析历 史上“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原因,并结合图410和阅读材料设计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逐步得出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和形态影响的 一般规律;结尾则以分析如今“蜀道不再难”的原 因作为压轴,得出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地形对交通 线路的影响在不断降低。
●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的危害 ●中国的洪涝灾害 与成因
(三)编写特色 (湘版教材)
1.采用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即 从同类知识中选取隐含着本质性因素、 基础性因素的内容作为案例,让学生透 过案例窥一斑而见全豹,举一反三,学 习认识问题的思路,然后由个别的知识 向同类的知识迁移,进而掌握科学知识 和科学方法。
(一)课程标准
3. 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 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 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形成观念: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 学习重点: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 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某一种资源为例) 层次把握:概念→利用→影响
(一)课程标准
4.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 要原因及危害 形成理念:形成保护环境意识和 防灾、减灾意识 学习重点: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对 人类活动的危害(某一种灾害) 层次把握:概念、危害、成因、防灾减灾
第三步
分析山区与平原乡村聚落的主要差异 及其主要原因。 案例一:景观图 从区位、形态、规模、密度等景观角度 分析差异,重点从地形角度分析其成因。 基础知识:地形这一自然条件对乡村聚落形 态有很大影响,规律是(也可列表比较) 基本观点:地形深刻影响着人类活动,地形 多种多样,聚落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