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连贯-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一本通(全国通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冰上的鸥和游在水中的鱼,然后再回头看看遇苦便叫的那“万物之
灵”,你以为谁比较能耐苦持恒呢?
A.看落英缤纷,看蝴蝶漫天飞舞
√B.看看蝴蝶飞,听听鸟儿鸣
C.静观草长蝶飞,莺鸣水潺 D.观蝴蝶高飞,闻鸟声低唱
解答本题要观照句式的“一致性”。文段语句的句式较为整齐,根 据括号后文的句式“请你在冬天……看看……看看……”分析,括号 处也应该采用此句式,只有B项合适。
如:(2021·新高考Ⅰ)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近日一组拍自南极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发关注,照片里的雪竟然不
是白色的,而变成红色和绿色混杂的“西瓜雪”。有研究人员分析,
(
)。雪衣藻十分耐寒,广泛分布在北极、南极及其岛屿等极端
冰雪环境中。
√A.雪变色是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结果
高三一轮复习之语言运用
语言表达连贯
一、考情概览
年份卷别
提问方式
命题特点
(1)语段:①内容:“社会生活”情境,以科普类为主。②类型:a.以
说明性为主,兼顾议论性、文学性。b.内部层次性、逻辑性强:上下
2022年全国甲、乙卷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 句之间、首尾句之间均有一定的逻辑照应,语意紧密。c.由4~5个句
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艺术,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
生活中得到升华,成为璀璨的艺术明珠。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
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
)。近几十年来,
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
方面,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
)。在
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
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
验室应有尽有,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
A.“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B.“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
√C.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
(3)保持顺序的合理性
• 连贯的句子之间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遵 循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先后为序,从上到下,从 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 发展前后为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 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 轻重为序。
如: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第三步:入语境,看连贯
• 把选句放入原文括号内,看看话题是否一致,如选句 的表述和语段的话题(强调点)相悖,即排除。然后看选句 是否承上启下,选句的主语(或前一分句)是否承接括号前 的内容,选句的宾语(或后一分句)是否引起括号后的内容。 前后句式、照应是否一致。
3、练习
(1)(2021·全国甲)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4)保持语言形式上的衔接与呼应
• 恰当使用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可以连接分句,也可以 连接句子或段落。恰当使用关联词语,可以使语言连接 紧密,语意表达连贯。
• 巧妙使用意义有联系的词语或句子。所谓意义有联系 的词语或句子,包括序数词、表时间或空间的一组词、 表比较的词、相同词语、同义词语、代词、同义句子、 顶真句子等。恰当使用这类词语或句子,可以使语言前 后贯通,语意自然顺畅。
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
√ A.传承中有创新,发展中有循古 B.传承中有创新,循古中有发展
C.创新中有传承,循古中有发展 D.创新中有传承,发展中有循古
结合语境,按时间顺序,先古后今;按工艺流程,先传承学习,后 创新发展;按语言艺术,“传承”与“循古”对仗,“创新”与“发 展”对仗,气势更足,更加积极向上。故选B。
• A. ④②③⑤① B. ④②③①⑤ C. ⑤③①④② D. ⑤③①②④
• 在一段文字中,必须考虑话题的一致性,即组成段落的句 子之间,要密切相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或主旨,集中表现 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话题的一致性具体来说包括两 个方面:一是所讲述内容(主旨或观点)的统一,二是主语或 陈述对象的统一。这是做语句衔接题首先要考虑的要求。
• 这里需要注意:上下文主语的一致与改变并不矛盾,在连 续表述中,主语可以改变,但不要轻易改变,需要根据具体 的语言环境灵活掌握。
• ②此后,主要论述疆域、政区建制沿革的著作不断涌现,除正史有地 理志外,各省、府、州、县也多编有地方志。
• ③《山经》以山为纲,综述远及黄河和长江流域之外的广大地区的自 然条件。
• ④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疆域地理著作。 • ⑤中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是战国前后出现的《山经》和《禹贡》。
• 解析:
• 本题补写的语句首先要与句前“对不熟悉的人而言”相呼应,因为 这个句子强调的重点显然是人的主观行为和感受,而非事物的客观事 实和特点。如此,则可从“话题保持一致”的角度,考虑排除A、B两 项。
• 同时,A项“就像迷宫一样”是谓语成分,其相应的主语中心语并非 “大洋一号”而是“实验室”;B项“像迷宫一样”是定语,修饰的 宾语中心语也是“实验室”。但从括号后“在这里……”一句所介绍的 “实验室”众多的情况看,“迷宫”指的显然应该是“大洋一 号”“这艘船”,而非船上的“实验室”。如此,则可从“符合内在 逻辑”的角度,确定排除A、B两项。再来看C、D两项。括号后面句子 的开头“这里”一词,正好呼应了C项句子中结尾“迷宫”一词,语 意重心都是介绍“大洋一号”结构的复杂性,连贯性很强。D项语意 的重点在于“会分辨不出方向”,与下文呼应不足,可以排除。
B.雪变色是因为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
C.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D.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文本从南极雪变色现象说起,介绍了变色的原因。从括号前后内容 来看,括号内的句子应是对前面雪变色现象的分析,并能引出“雪衣 藻”这一后文叙述对象;
A、B两项的叙述对象是“雪变色”,C、D两项的叙述对象是“雪 衣藻”,因此排除C、D两项。
2020年新高考 下列填入文中 ②考查的题型“活”。或用客观题,或用主观题;或用复位题,或用补写题;或同时用两种
Ⅱ卷
题型。
括号内的语句,
③考查的重点“显”。虽然题点、题型在变,但有一个重点很突出,那就是情境补句。该题
衔接最恰当的
2018—2020年
一项是(3分)/下 列在文中括号
型近5年来,除2018年暂缺外,都是必考题。 ④考查的趋势“综”。单独设题的可能性有,但很小,更多的是命题趋向综合性、情境化,
(
)。择菜,洗菜,切菜,准备配料并着手烹饪。通过自己动手,
学生们不仅能够提升厨艺,还能真正体会到做菜的辛苦和乐趣,增加对
食物的敬畏和感情,从而减少食物浪费,进一步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
A.劳动者在幕后辛勤付出,才做出了一道道家常菜
√B.劳动者在幕后的辛勤付出,都承载于一道道家常菜
C.一道家常菜,通常承载着劳动者在幕后的辛勤付出
Ⅰ、Ⅱ、Ⅲ卷 (6分)
内容与形式的)多在语段前后句中出现过。
(4)趋势:高考命题综合化的要求,会把它与其他考点放在语段中一起
考查,且语段由原先一个大语段增至由2~3段组成的更大语段。
年份卷别
提问方式
命题特点
2021年新高考
(1)语言连贯考查总体特点:
Ⅰ、Ⅱ卷
①考查的频率“高”(或“热”)。无论采用何种题型,连贯题从未“缺席”过全国卷。
• 恰当使用过渡性词语或句子。从一个意思转到另一个 意思,从一个事件转到另一个事件,从一个场面转到另 一个场面等,需要适当使用一些过渡性词语、句子甚或 段落,以避免文章的生涩、不流畅。
• 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上下文、前后文之间 的对应与呼应。词语的呼应包括语序的呼应、语义的呼 应、语言的和谐、词语的重现、词语的省略等;句子的 呼应包括句式的调整、句式的统一、句子的首尾相接、 句子的移位等。
• 语句复位,是指命题者提供语境,抽去其中一句, 要求考生根据语境的需要来选择恰当的语句,常常 针对上下文的连贯性、内容的准确性、表达的清晰 性和文字的感染力等方面进行考查。 • 考查时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
1、语句复位解题“四要求”
• (1)保持话题、陈述对象的一致性
• 陈述主体、叙述角度应保持一致。在语段所提供的语境中, 陈述的对象应该保持一致,而不能彼此混杂。
如: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从草木虫鱼的生活,我发觉一个经验。我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方
法,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目的。这并不是一种颓废的人生观。你如果
说我的话带有颓废的色彩,我请你在春天时到百花齐放的园子里去,
(
)。然后再回到十字街头,仔细瞧瞧人们的面孔,你看谁是活
泼,谁是颓废?请你在冬天积雪凝寒的时候,看看雪压的松树,看看站
再比较A、B两项,前者说“雪变色是……的结果”,后者说“雪 变色是因为……”,前者与括号前的句子衔接更紧密。故选A。
(2)保持结构、句式的一致性
• 句式一致,包括句子成分相同、词性色彩一致、 关联词语搭配得当等。句式一致既有利于保持话题 统一、主语一致,又有利于体现内容上的承接关系, 使语言衔接更紧密。
• (1)词语排序法 • 根据起照应作用的词语排序 • 1)找“相同的词语”。 • 2)找“关联词语”和“代词”。 • 3)找“暗示性词语”。
• 如: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禹贡》主要以山脉、河流和海洋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 为九州,不受当时诸侯割据形势的局限,把广大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 研究,分别阐述九州的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是自然区划思想 的萌芽。
2、语句复位解题“三步骤”
• 第一步:读语段,明内容 • 首先,要读懂语段,明了其话题。其次,要细读括号
前后的文字,把握主要内容。虽然语段内容很多,层次 也较复杂,但与补句最密切的也就是括号前后那么几行 内容。
• 第二步:析选项,抓关键 • 分析选项,就是抓住选项句的主干,提取出关键信息
(词语),把握选项句的主语是什么,宾语是什么,句式又 有何特点等。
如:(2018·全国Ⅰ)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
1995年以来,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
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
航程6 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全国Ⅰ、Ⅱ、
即提供一个语段,与词语、病句、修辞等一起考查,尤其是情境补句题,不大可能再单独设
内补写的语句,
Ⅲ卷
题了,更多的是与其他考点综合考查。
最恰当的一项
2021年全国甲、 是(3分)
(2)语句衔接考查特点:
乙卷
①所选句子或为语段中完整的一句,或为语段中完整句子的一部分。
②与上下文高度衔接,几乎都有“过渡”性质。
)(2021·全国乙)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研究发现,互联网中的社交关系大多是通过“上传”线下的好友形
成的,是现实社交的延续。从空间角度来讲,互联网有助于我们维系远
距离的线下关系;从时间角度来看,媒介化创造了一种广泛的双向即时
互动。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社会交往效率得到
显著提高。(
)。“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
你。现实世界为虚拟生活源源不断地提供养料,虚拟生活又能激发和充
实现实世界的活力。
(二)语句排序
• 语句排序,就是给出一组打乱顺序的句子,要求 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
1、语句排序“四方法”
和新高考Ⅰ卷 恰当的语句,使整段 子组成。
2021年全国甲、乙卷 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2)句子:①要补写的是三个句子;②类型有领起句、展开句、过渡句、
和新高考Ⅰ、Ⅱ卷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总结句,中间句或展开句居多。
2019—2020年全国 每处不超过××字。 (3)答案:①简练,每句一般不超过15个字。②答案中的关键词(包括
③采用单选题型,与词语、病句等一同考查。
二、语言表达连贯
• 所谓“连贯”,即上下文之间要有明显的联系, 话题要统一,陈述对象尽可能保持一致,句子的组 合与衔接要自然。语言表达连贯,是语言表达的基 本要求,也是高考的常考点之一。 • 高考命题主要有“语句复位”“语句排序”“补 写句子”三种题型。
(一)语句复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