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第19课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后活页作业含解析 必修1 试题(共13页)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沉友谊,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解析】 “是游宜有记〞的意思是“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再者一直未能写成,不仅仅是事务繁忙,还因为“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答案】 C
1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答案】 D
5.把文段后的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接。(每一处横线上只填一句,且只填序号)
中国名人的泰山情结肇始于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对后世名人文士产生了宏大影响和示范作用,________。曹植声称“我本泰山人〞,“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________。李白狂吟“一长啸,万里清风来〞,________。杜甫高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________。苏轼、苏辙兄弟以未登泰山为憾:“恨君不上东封顶,夜看金轮出九幽〞。自称“诗人爱山爱彻骨〞的元好问,登泰山时,“山灵见光怪,似喜诗人来〞,________。
【解析】 A.“谬〞同“戮〞;C.“趣〞同“趋〞;D.“尊〞同“樽〞。
【答案】 B
3.以下句中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不一样的一组是( )
A.到那么披草而坐 醉那么更相枕以卧
B.岈然洼然 苍然暮色
C.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穷山之高而止
D.那么(nà me)凡数州之土壤 其高低之势
【解析】 C.而: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不译。A.那么:副词,就。B.然:助词,……的样子。D.之:构造助词,的。
【答案】 ⑤①④③②
6.下面一段话是写的。试用平实的语言概要表述这段话的信息要点。(不超过35个字)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丽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它创造了人们,还安排了一处胜境。它选中皖南山区。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游东山记
□ (明)杨士奇
洪武(Hóngwǔ)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高中语文第19课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后活页(huóyè)作业〔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
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
A.僇人(lù)榛莽(zhēn) 恒惴栗(zhuì) 施施而行(shī)
B.攒蹙(cuán)衽席(rèn)岈然(xiā)箕踞而遨(qí)
C.遁隐(dùn)颢气(hào) 假设垤假设穴(dié) 宝藏(zànɡ
【答案】 D
10.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上,为睥睨梁俪之形;其旁,出堡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B.均为连词(liáncí),表转折。A.稍稍(偏)/与“多〞相对;C语气助词/兼词,在那里;D.其中/那个。
【答案】 B
9.下面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哪一项( )
A.这篇文章前半局部叙事写景,后半局部议论、抒情。
B.作者借景抒情,通过对山水风光的描绘和议论,把自己怀才不遇、被贬在外的愤懑表现了出来。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一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答案】 C
4.以下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根本一样的一项是哪一项( )
A.以为但凡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B.游于是乎始
C.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D.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解析】 A.但凡:古义,两个词,凡,所有,总一共;是,指示代词,这。B.于是:古义,从此。C.累积:古义,层层堆叠、重叠。 D.特立:古今义均为“独特卓立〞,如成语“特立独行〞。
(一)阅读下面(xià mian)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小石城山记
□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俪之形;其旁,出堡坞,有洞假设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位于皖南,面积千余平方公里,因火山喷发而成,多为花岗岩山峰。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那么其果无乎?或者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者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7.以下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
B.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用弓发射到远处的兵器)
C.作者描写了小石城山奇妙优美的山水风光,并且感慨这样奇妙优美的山水风光却被弃置在偏远的地方,“不得一售其伎〞。
D.文中“造物者〞“神者〞皆是指创造万物、有灵的HY,作者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排解的矛盾问题拿来向HY询问,不免带有一些颓废消极的感情色彩。
【解析】 D.错在“不免带有一些颓废消极的感情色彩〞。
①把泰山看做精神寄托与生命(shēngmìng)归宿
②与泰山有着高度的心灵契合
③给人以积极向上、发奋进取的精神鼓舞
④创造了奇丽壮美的神奇意境,表达了纵横天地的放逸精神
⑤沿袭成为积淀深沉的文化心理,蔓延成为流传长远的文化风气,演变成为传统文化中的一大景观
【解析】 这是一道嵌入式衔接题。对语言连接的考察,要考虑八个根本点:话题的同一性、行文的照应性、格式的一致性、分承的对应性、风格的趋同性、事理的逻辑性、音节的和谐性等。此题排序的原那么较为简单,那就是根据横线之前诗句的意境及蕴涵的情感来确定后面的排序。
(2)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dá àn)】 C
1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慎重,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思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答案】 (1)它的上面,构成垛墙望楼(wànglóu)的形状;它的旁边,耸出一座天然的城堡,还有像城门似的一个洞穴。
(2)经历了千百年而不能向人们展示它的美妙景致,这实在是劳而无功的啊。
【参考译文】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似堡垒,有一个洞像门。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上下参差,好似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唉!我疑心上苍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上苍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稠密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风光的时机,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途,神灵的上苍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上苍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上苍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风光来抚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材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C.其上,为睥睨梁俪之形 (城上锯齿形的有孔的小墙)
D.有积石横当其垠(边际)
【解析】 箭:小竹子。
【答案】 B
8.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一样的一项是哪一项( )
A.其一少北而东 故楚乏南少人而多石
B.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隆特
C.有洞假设门焉青麻头伏焉
D.其一西出 那么或者咎其欲出者
【答案】 B
1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C组的两个“其〞都是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A项中的“而〞是连词,第一个表示承接关系,第二个表示修饰关系。B项中“焉〞,第一个是代词,作宾语,相当于“之〞,那里;第二个是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D项中的“与〞,第一个是介词,和;第二个是连词,和。这个选项值得推敲。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wèi jǐ),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D.引觞(shānɡ) 茅筏(fá)斫榛莽(zhuó) 色厉内荏(rèn)
【解析】 A.“施〞读少yí;B.“箕〞读jī;D.“荏〞读rěn。
【答案】 C
2.以下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哪一项( )
A.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B.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D.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注】 ①丘:坟墓
1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
A.延余两人坐 延:邀请
B. 降跽谢过 谢:感谢
C.过立恭宿别 过:拜访
D.而乐无加乎此 加:超过
【解析】 B.“谢〞应该是“认错、抱歉〞的意思。此题所考察的四个实词中的“谢〞、“过〞是老大纲规定的120个词语中的。
【解析】 “是游宜有记〞的意思是“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再者一直未能写成,不仅仅是事务繁忙,还因为“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答案】 C
1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答案】 D
5.把文段后的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接。(每一处横线上只填一句,且只填序号)
中国名人的泰山情结肇始于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对后世名人文士产生了宏大影响和示范作用,________。曹植声称“我本泰山人〞,“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________。李白狂吟“一长啸,万里清风来〞,________。杜甫高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________。苏轼、苏辙兄弟以未登泰山为憾:“恨君不上东封顶,夜看金轮出九幽〞。自称“诗人爱山爱彻骨〞的元好问,登泰山时,“山灵见光怪,似喜诗人来〞,________。
【解析】 A.“谬〞同“戮〞;C.“趣〞同“趋〞;D.“尊〞同“樽〞。
【答案】 B
3.以下句中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不一样的一组是( )
A.到那么披草而坐 醉那么更相枕以卧
B.岈然洼然 苍然暮色
C.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穷山之高而止
D.那么(nà me)凡数州之土壤 其高低之势
【解析】 C.而: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不译。A.那么:副词,就。B.然:助词,……的样子。D.之:构造助词,的。
【答案】 ⑤①④③②
6.下面一段话是写的。试用平实的语言概要表述这段话的信息要点。(不超过35个字)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丽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它创造了人们,还安排了一处胜境。它选中皖南山区。它是大手笔,用火山喷发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围一百二十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游东山记
□ (明)杨士奇
洪武(Hóngwǔ)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高中语文第19课始得西山宴游记课后活页(huóyè)作业〔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
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
A.僇人(lù)榛莽(zhēn) 恒惴栗(zhuì) 施施而行(shī)
B.攒蹙(cuán)衽席(rèn)岈然(xiā)箕踞而遨(qí)
C.遁隐(dùn)颢气(hào) 假设垤假设穴(dié) 宝藏(zànɡ
【答案】 D
10.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上,为睥睨梁俪之形;其旁,出堡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B.均为连词(liáncí),表转折。A.稍稍(偏)/与“多〞相对;C语气助词/兼词,在那里;D.其中/那个。
【答案】 B
9.下面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哪一项( )
A.这篇文章前半局部叙事写景,后半局部议论、抒情。
B.作者借景抒情,通过对山水风光的描绘和议论,把自己怀才不遇、被贬在外的愤懑表现了出来。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一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答案】 C
4.以下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根本一样的一项是哪一项( )
A.以为但凡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B.游于是乎始
C.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D.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解析】 A.但凡:古义,两个词,凡,所有,总一共;是,指示代词,这。B.于是:古义,从此。C.累积:古义,层层堆叠、重叠。 D.特立:古今义均为“独特卓立〞,如成语“特立独行〞。
(一)阅读下面(xià mian)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小石城山记
□ 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俪之形;其旁,出堡坞,有洞假设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位于皖南,面积千余平方公里,因火山喷发而成,多为花岗岩山峰。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那么其果无乎?或者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者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7.以下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
B.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用弓发射到远处的兵器)
C.作者描写了小石城山奇妙优美的山水风光,并且感慨这样奇妙优美的山水风光却被弃置在偏远的地方,“不得一售其伎〞。
D.文中“造物者〞“神者〞皆是指创造万物、有灵的HY,作者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排解的矛盾问题拿来向HY询问,不免带有一些颓废消极的感情色彩。
【解析】 D.错在“不免带有一些颓废消极的感情色彩〞。
①把泰山看做精神寄托与生命(shēngmìng)归宿
②与泰山有着高度的心灵契合
③给人以积极向上、发奋进取的精神鼓舞
④创造了奇丽壮美的神奇意境,表达了纵横天地的放逸精神
⑤沿袭成为积淀深沉的文化心理,蔓延成为流传长远的文化风气,演变成为传统文化中的一大景观
【解析】 这是一道嵌入式衔接题。对语言连接的考察,要考虑八个根本点:话题的同一性、行文的照应性、格式的一致性、分承的对应性、风格的趋同性、事理的逻辑性、音节的和谐性等。此题排序的原那么较为简单,那就是根据横线之前诗句的意境及蕴涵的情感来确定后面的排序。
(2)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dá àn)】 C
1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慎重,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思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答案】 (1)它的上面,构成垛墙望楼(wànglóu)的形状;它的旁边,耸出一座天然的城堡,还有像城门似的一个洞穴。
(2)经历了千百年而不能向人们展示它的美妙景致,这实在是劳而无功的啊。
【参考译文】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似堡垒,有一个洞像门。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上下参差,好似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唉!我疑心上苍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上苍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稠密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风光的时机,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途,神灵的上苍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上苍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上苍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风光来抚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材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C.其上,为睥睨梁俪之形 (城上锯齿形的有孔的小墙)
D.有积石横当其垠(边际)
【解析】 箭:小竹子。
【答案】 B
8.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一样的一项是哪一项( )
A.其一少北而东 故楚乏南少人而多石
B.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隆特
C.有洞假设门焉青麻头伏焉
D.其一西出 那么或者咎其欲出者
【答案】 B
1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C组的两个“其〞都是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A项中的“而〞是连词,第一个表示承接关系,第二个表示修饰关系。B项中“焉〞,第一个是代词,作宾语,相当于“之〞,那里;第二个是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D项中的“与〞,第一个是介词,和;第二个是连词,和。这个选项值得推敲。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wèi jǐ),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D.引觞(shānɡ) 茅筏(fá)斫榛莽(zhuó) 色厉内荏(rèn)
【解析】 A.“施〞读少yí;B.“箕〞读jī;D.“荏〞读rěn。
【答案】 C
2.以下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哪一项( )
A.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B.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D.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注】 ①丘:坟墓
1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
A.延余两人坐 延:邀请
B. 降跽谢过 谢:感谢
C.过立恭宿别 过:拜访
D.而乐无加乎此 加:超过
【解析】 B.“谢〞应该是“认错、抱歉〞的意思。此题所考察的四个实词中的“谢〞、“过〞是老大纲规定的120个词语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