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试题及答案(完整)RAA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测量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地物和地貌合称为( )。

A.地图 B.平面图 C.地形图 D.地形
答案:D
2.建筑基线的主轴线定位点应不少于( )个,以便复查建筑基线是否有变动。

A.5 B.3 C.7 D.2
答案:B
3.在三等水准测量中,仪器到尺子的距离不得超过( )米,四等不得超过( )米。

A.150 B.160 C.75 D.80
答案:D
4.(C)指的是地面上两点之间的高程之差。

A.标高 B.绝对标高 C.高差 D.相对标高
5.已知水准点A、B的绝对高程分别为576m、823m,又知道B点在某假定高程系统中的相对高程为500m,则A点的相对高程是(B)。

A.500m B.253m C.899m D.699.5m
6.将地面点位置测定出来,并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在图上,绘制成地形图的工作是(C)。

A.大地测量 B.工程测量 C.测定 D.测设
7.经纬仪的使用包括(A)等四项操作步骤。

A.整平—对中—瞄准—读数 B.整平—对中—读数—瞄准
C.对中—整平—读数—瞄准 D.粗平—精平—瞄准—读数
8.建筑工地常用DS3水准仪进行施工测量,其中D表示(B)。

A.大型仪器 B.大地测量 C.水准仪 D.测量仪器
9.A、B两点的高差为 1.250m,如果测量两点间斜距为62.000m,则倾斜改正数应为(B)。

A.0.013m B.-0.013m C.0.025m D.-0.025m
10.钢尺量距进行尺长改正时,钢尺的实长小于名义长度时,(B)。

A
B
C
D
β1
β2
A.尺长改正数为正 B.尺长改正数为负 C.尺长改正数为零 D.不计算尺长改正数
11.在进行竖直角观测时,应使视线离开地面(A)。

A.1m以上 B.1m以下 C.0.3m以上 D.0.3m以下
12.下图中的(C)是支线水准路线。

A.甲 B.乙 C.丙 D.丁
13.如下图所示,如果αBC=72°01′00″,β2=215°30′00″,则αCD=(B)。

A.287°31′00″ B.107°31′00″ C.197°31′00″ D.215°30′00″
14.下列中的(A)是正确的倍函数的中误差计算公式。

A.m z=±km x B.m z=±n m C.m z=±2
2
2
2
2
2
1
2
1n
n
m
k
m
k
m
k+
+
+ D.m z=±nm
15.(D)是根据两个控制点的连线,用两角度交会出一点。

A.直角坐标法 B.极坐标法 C.距离交汇法 D.角度交汇法
16.在A、B两点对向进行三角高程测量,两点间平距为100.00m。

在A点观测B点:'
430, 1.50, 1.80
i m m
αυ
=+==。

;在B点观测A点:'
=-418, 1.40, 2.40
i m m
αυ
==。

则B-A的高差为(B)。

A.8.52m B.-8.52m C.7.52m D.-7.52m
17.下图为测回法观测某水平角的示意图,上半测回的水平角值为(C)。

95000
2%

水平视线
B
A
A .0°00′06″
B .180°00′36″
C .78°48′48″
D .78°48′40″
18.在下图中,直线AC 边的象限角R AC =85°34′44″,水平角65823601'''=β,水平角
12748802'''=β。

则直线CA 的坐标方位角是( D )。

A .42°06′51″
B .130°54′12″
C .94°25′16″
D .274°25′16″
19.用全站仪测量待求点的坐标,须先输入( C )。

A .待求点的坐标
B .待求点的方位角
C .测站点的坐标
D .测站到待求点的距离
20.测定( A )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

A .控制点高程
B .控制点平面坐标
C .控制点之间距离
D .城市控制点坐标
21.利用一个高程控制点一次测设几个已知高程位置,最适宜的方法是( B )。

A .高差法 B .视线高法 C .视距法 D .测回法
22.如下图所示,欲测设2%的向下的坡度,应在B 点下量( C )。

A .0.200m
B .0.950m
C . 1.900m
D .2.000m
23.在1:1000的地形图上量算了某块地形的图上面积为0.050m 2
,则其实地面积应为( C )。

A .50m 2
B .500m 2
C . 5000m 2
D .50000m 2
二、多项选择题
24.地下管边施工前的测量保障是( )。

A .检核和加密水准点 B .检核和恢复中线桩 C .测设施工控制桩
答案:A B C
25.建筑物的变形主要分为( )。

A.沉陷 B.倾斜、位移 C.扭曲 D.裂缝
答案:A B C D
26.路线定测阶段的测量主要包括( )等工作。

A.定线测量 B.中线测量 C.纵横断面测量
答案:A B C
27.某工地采用J6经纬仪分别观测目标A、B的竖直角,下表为观测记录。

根据记录所作的叙述中,(ACE)是错误的。

测站目标盘位竖盘读数
°′″
半测回竖角
°′″
指标差

一测回竖角
°′″
备注
O A
左 76 18 18
望远镜视线
向上时,竖盘读
数小于90°。

右283 41 24
B
左 92 32 24
右267 27 48
A.O点观测A点是俯角 B.O点观测B点是俯角
C.A点一测回竖直角为-13°41′33″ D.B点一测回竖直角为-2°32′18″
E.A点的指标差为-06″
28.【背景】:施工现场已知高程点不多时,测量待求点的高程往往采用支线法。

由于支线法缺乏线路检测条件,必须独立进行两次测量。

某工地从水准点BMA出发,采用支线水准路线测量1号点的高程,往返均测量了5站。

往测值h A1′=2.368m,返测值h1A″=-2.377m。

H BMA=312.525m,f h允=n
12
(mm)。

问题:
(1)下面关于水准测量的相关说法中,(CDE)是错误的。

A.水准仪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一条水平视线
B.进行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称为水准路线
C.闭合水准路线需要两个以上的已知高程点
D.附和水准路线仅仅需要一个高程已知点
E.进行水准测量时,应尽量使前视距离大于后视距离
(2)关于本次测量的测算数据,(ABE)是正确的。

A.水准点BMA到1点的高差是2.372m
B.高差闭合差是-0.009m
C.水准点BMA到1点的高差是2.373m
D.本次测量不合格
E.允许误差应是±26.8mm
29.光学经纬仪具有(BCDE)等优点,是角度测量的主要仪器。

A.价格低廉 B.体积小 C.重量轻 D.密封性好 E.读数方便
30.微倾水准仪在构造上应满足以下几何关系(ABC)。

A.圆水准器轴线平行于仪器竖轴 B.十字丝横丝垂直于仪器竖轴
C.水准管轴平行于望远镜视准轴 D.十字丝横丝垂直于竖丝
E.水准仪视线必须水平
31.全站仪有(ABCE)等诸多优点,已作为常用仪器普遍使用。

A.使用方便 B.功能强大 C.自动化程度高 D.体积小巧 E.兼容性强
三、填空题
32.距离丈量用的尺有( )、( )、( )。

答案:因瓦基线尺钢尺皮尺测绳
33.在测绘地形图和建筑工程定位放线工作中,为了保证测量的精度,必须在测区内先选一些具有控制意义的点,采用比较精密的测量方法,测定这些控制点的( )和( ),称为控制测量。

答案:平面位置高程
34.消除和减小系统误差影响的措施主要有检验校正测量仪器,采用合理的观测程序和观测方法,( )。

答案:对观测结果进行改正计算
35.误差的绝对值与观测值的比值,称为( )。

答案:该观测值的相对误差
36.三、四等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是建立小地区( )的主要方法。

答案:高程控制网
37.n边闭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为( )。

答案:Σβ测-(n-2)· 180°
38.水准测量时,由于尺竖立不直,该读数值比正确读数偏大。

39.水位测量的测站校核,一般用双面尺法或变换仪高法。

40.高层楼房建筑物轴线竖向投测的方法主要有吊锤法、经纬仪投测法和激光铅锤仪法。

41.某点磁偏角为该点的磁北方向与该点的真北方向的夹角。

42.通过水准管零点与内壁圆弧的切线为水准管轴。

43.设有闭合导线ABCD,算得纵坐标增量为△x BA=+100.00m, △x CB=-50.00m, △x CD=-100.03m, △x AD=+50.01m,则纵坐标增量闭合差f x=0.02m。

44.已知后视A点高程为Ha,A尺的读数为 a,前视点B尺的读数为b,其视线高为Ha+a,B点的高程等于Ha+a-b。

四、判断题
45.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其高程都相等。

( )
答案:√
46.屋架经对位,临时固定后,主要校正垂直的偏差,屋架上弦对通过两支座中心垂直度的偏差不得小于1/250屋架高度。

( )
答案:×
47.用经纬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混凝土设备基础的纵模轴线允许偏差为±20mm。

( )答案:√
48.建立小地区高程控制网的主要方法是三角高程测量和一、二等水准测量。

( )
答案:×
49.偶然误差的统计规律性有:有界性,单峰性, 对称性, 抵偿性。

( )
答案:√
50.钢尺的基本分划为分米,最小分划为毫米。

( )
答案:×
51.已M点恰好在高程为105m的等高线上,则M点的高程为105m。

( )
答案:√
52.使用水准仪测设坡度桩,则应注意使仪器的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平行于测线方向,每三个脚螺旋置于测线上,这样可以调切视线倾斜度。

( )
答案:×
53.测量记录表格的各项原始记录数据不得涂改、擦刮和誊抄。

(√)
54.DJ6型经纬仪表示水平测量一测回的方向中误差不小于±6″。

(×)
55.经纬仪测量角度时,一般对中误差最大不应超过3cm。

(√)
56.一般来说,各种经纬仪、水准仪在设计制造时,均使其视距乘常数等于100。

(√)
57.测量资料的记录、计算和整理,必须符合相关规定。

(√)
58.施工测量的主要工作是测设点位,又称施工放样。

(√)
59.为了保护测量标志,施工水准点应尽量远离建筑物。

(×)
60.坐标方位角210°36′对应的象限角应是N149°20′W。

(×)
五、解答题
61.为什么要绘制地面断面图?
答案:为了合理确定线路的纵坡和进行工程量的概算。

需了解中线方向上现状地面的高低变化情况,所以根据地形图上的等高线,绘制地面断面图。

62.如何选择地物和地貌特征点的位置?
答案:地物特征点应选在地特轮廓线的起、终点和方向变化点,地貌特征点应选在地性线上。

63.施工测量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答案:(1)熟悉和校对设计图。

(2)检查平面控制点,水准点,红线桩。

(3)场地平整中的测设工作。

64.水准仪i角的检验和校正过程是什么?
答:检验步骤:
(1)在较平坦的场地选择相距约为80m的A、B两点,在A、B两点放尺垫或打木桩。

用皮丈量出AB的中点C.
(2)将水准仪安置在C点,测量高差h AB。

由于前、后视距相等,因此i角对前、后视读数产生的误差都相等。

因此计算出的高差h AB不受i角误差影响,为了提高高差的观测精度,可采用两次仪器高差法。

当两次高差之差不大于3mm时,取平均值作为观测成果。

(3)将水准仪移到一个立尺点的附近,仪器与近尺的视距应稍大于仪器的最短视距,测量A、B两点高差h AB,若h AB=h AB,则水准管平行于视准轴,否则存在i角误差,不符合测量规范要求时,必须校正。

校正方法:仪器搬站后,由于与近尺点视距很短,i角误差对读数b2影响很小,可以忽略。

因仪器距A点最近,i角误差对远尺读数上的影响X A最大,校正时首先计算视准轴水平时在远尺上的应有读数a2,然后保持望远镜不动,转动微倾螺旋,改变视线位置,使仪器在远尺读数为a2。

此时视准轴处于水平状态,但水准管轴不水平了。

最后用校正针拨动位于目镜端水准管上下两个校正螺丝。

校正时必须先松一个后紧一个,直至水准管气泡严密符合。

65.经纬仪有哪些部分组成?水平度盘和竖直度盘有什么区别?
答:主要有照准部、水平度盘和基座组成。

水平度盘是一个刻有分划线的光学玻璃圆盘,用于测量水平角,按顺时针方向标有数字,它与照准部是分离的,观测水平角时,其位置相对固定,不随照准部一起转动。

竖盘是一个带有刻度注记的光学玻璃圆盘,固定在一起,用于测量竖直角,当望远镜在竖直面内转动时,竖盘也随之转动,但用于读数的指针不动。

六、名词解释:
66.碎部点
答案:地物特征点和地貌特征点总称为碎部点。

67.三角点
答案:组成三角网的测量控制点,叫三角网。

68.导线图
答案:经纬仪导线作为测图的图按控制时,应在纸上将导线点位置按测图比例尺缩绘成图,叫导线图。

69.间曲线
答案:只用首曲线不能明显表示局部地貌,图式规定可按二分之一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为间曲线。

70.建筑物的定位
答案:把建筑物的外墙轴线放样到地面上,叫建筑物的定位。

71.比例符号
答案:表明地物的形状和大小,这种符号称为比例符号。

72.水平角——过地面任意两方向铅垂面之间的两面角。

七、计算题
73.已知两检尺桩间的实际距离D=300.47m,用名义长l0=30m的钢尺丈量的结果为
D`=300.117m,求检尺在12℃时的尺长改正数?
答案:解:l=l+△l=30+(300.047-300.117/ 300.117)×30=30-0.007=29.993m
答:检尺在12℃时的尺长改正数为29.993m。

74.完成下表四等水准测量计算。

点号
后尺
下丝
前尺
下丝
方向及尺

标尺读数
K+黑-红
mm
高差中数
m
备注上丝上丝
后距m前距m
黑面m红面m
视距差m累积差m
A
|
TP1
1.6140.774后1 1.384 6.1710
+0.833
K1=4.787
K2=4.687
1.1560.326前20.551 5.239-1
45.844.8
后-前
+0.833+0.932+1
+1.0+1.0
75.在测站A进行视距测量,仪器高i=1.52m,照准B点时,中丝读数l=1.96m,视距间隔
为n=0.935m,竖直角α=-3°12′,求AB的水平距离D及高差h。

解:
76.为了求得E点的高程,分别从已知水准点A,B,C出发进行水准测量,计算得到E点的
高程值及各段的路线长列于下表中,试求
⑴ E点高程的加权平均值(取位至mm);78.321m
⑵单位权中误差;
⑶ E点高程加权平均值的中误差。

路线
E点
高程值(m)
路线长
i
L
(km)

i
i
L
P1
改正数
i
V(mm)
2
i
i
V
P
A→E78.316 2.50.4510
B→E78.329 4.00.25-816
C→E78.320 5.00.210.2
Σ0.859026.2
解:E点高程的加权平均值——78.321m。

单位权中误差——=-±
=1
]
[0n PVV m ±3.6mm E 点高程加权平均值的中误差=-±
=1
][]
[n P PVV m W
H ±3.9mm
77.已知1、2点的平面坐标列于下表,试用计算器计算坐标方位角12α,计算取位到1″。

点名 X(m) Y(m) 方向
方位角(°′″)
1 44810.101 23796.972
2
44644.025
23763.977
1→2
191 14 12.72
78.已知图中AB 的坐标方位角,观测了图中四个水平角,试计算边长B →1,1→2,2→3,3→4的坐标方位角。

解:=1B α197°15′27″+90°29′25″-180°=107°44′52″
=12α107°44′52″+106°16′32″-180°=34°01′24″ =23α34°01′24″+270°52′48″-180°=124°54′12″ =34α124°54′12″+299°35′46″-180°=244°29′58″
79.设A 点高程为15.023m ,欲测设设计高程为16.000m 的B 点,水准仪安置在A 、B 两点之间,读得A 尺读数a=2.340m ,B 尺读数b 为多少时,才能使尺底高程为B 点高程。

解:水准仪的仪器高为=i H 15.023+2.23=17.363m ,则B 尺的后视读数应为 b=17.363-16=1.363m ,此时,B 尺零点的高程为16m 。

80.一支水准路线AB 。

已知水准点A 的高程为75.523m ,往、返测站平均值为15站。

往测高差为-1.234m ,返测高差为+1.238m ,试求B 点的高程。

解:高差闭合差: 高差容许闭合:
;
改正后高差: B 点高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