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髂骨骨髓受照与血液学毒性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第11卷 第24期81
析结果可知治疗组改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较好。

对上消化道出血症选取急诊胃镜检查助于提升病变检出率,在确定病因基础上,予以患者镜下止血治疗大力提升治疗效果,同时还可控制死亡病例发生。

说明了该措施不仅有效促进了身体恢复,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症状,有益于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在临床上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陆文晓. 胃镜下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J].
大家健康,2017,11(8):111-112.
[2] 孔春雨,吴梅,刘奇,等. 内镜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的镜下止血治疗的临床研究[J]. 医药前沿,2017,7(31):221-
222.
[3] 刘振芳,刘宏斌,孙珊珊,等. 两镜联合技术在上消化道穿孔手
术中的应用32例[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6,19(10):817-818.
[4] 彭庆慧. 胃镜下不同止血方式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
的临床分析[J]. 心理医生,2017,23(34):122-123.
[5] 缪丽. 急诊胃镜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14(6):115-120. [6] 吕灵. 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及镜下止血临床分析[J]. 中外
医学研究,2016,14(9):148-149.
[7] 钟灵. 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及镜下止血临床研究[J]. 内蒙
古中医药, 2010, 29(11):126-127.
[8] 孙斌,张霞,唐华. 急诊胃镜下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
效[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34(4):631.
[9] 苟林龙,白继红. 急诊胃镜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中的应用[J].
甘肃医药,2016,35(6):458-459.
[10] 高志霞. 3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分析及胃镜诊断体会
[J]. 医药前沿,2016,6(26):64-65.
[11] 孙守刚,马佳良,王琼英,等. 急诊内镜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上
消化道出血诊治中的应用[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02:171-173.
[12] 李青山. 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及镜下止血临床研究[J]. 临
床医药文献杂志,2017,4(45):8742-8746.
[13] 罗俊武. 胃镜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及临床效
果[J]. 吉林医学,2016,37(4):839-840.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髂骨骨髓受照与血液学毒性关系
【摘要】 目的 探讨宫颈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IMRT)髂骨骨髓受照剂量、体积与血液学毒性的关系。

方法 此次研究选取宫颈癌患者76例,研究时间为2016年7月—2018年6月,均行IMRT治疗,治疗过程中检查血常规,并分级评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中立性细胞绝对值、中白细胞最低值,合并分析血液毒性,采用回归模型对骨髓受照射剂量、体积与血液毒性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比对不同化疗周期的血液学毒性,周期为3-4个明显高于周期为1-2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血液学毒性的阳性发生率与V30、V40存在相关性(P<0.05)。

结论 宫颈癌患者术后行IMRT治疗时,髂骨骨髓V30、V40与血液学毒性阳性率存在相关性,合理限制有助于髂骨骨髓的功能保护作用,此外,化疗周期累加也为血液学毒性发作影响因素。

【关键词】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髂骨骨髓;受照剂量;受照体积;血液学毒性
【中图分类号】R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08(2019)24-0081-03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9.24.033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rradiation of Iliac Bone Marrow and Hematological Toxicity After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for Cervical Cancer
CHEN Guoqiang ZUO Yufang HAN Xueping YUAN Ge LI Quan LIU Qiulong XIE Jierong LIAO Sihai District Five of Cancer Center,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2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se, volume 陈国强 左瑜芳 韩雪萍 袁戈 李泉 刘秋龙 谢杰荣 廖思海作者单位: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中心五区,广东 湛江 524023
通信作者:廖思海and hematological toxicity of tibia bone marrow after intensity-enhanc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 for cervical cancer. Methods Seventy-six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 study time was from July 2016 to June 2016. All patients underwent IMRT. The blood routine was examined during the treatment, and the platelet count, hemoglobin, and the absolute value of neutral cells were evaluated. The lowest value of white blood cells, combined analysis of hematological toxicit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ose volume of bone marrow exposure and blood toxicity using a regression model. The positive incidence of hematologic toxicity was correlated with V30 and V40 (P < 0.05).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hematological toxicity of different chemotherapy cycles, the cycle of 3-4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1-2.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P < 0.05), indicating that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he positive rate of hematological toxicity was correlated with V30 and V40 (P < 0.05). Conclusion 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acral bone marrow V30 and V40 and the hematological toxicity rate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after IMRT. Reasonable restriction is helpful for the functional protection of the tibia bone marrow. In addition, the chemotherapy cycle is also a hematological toxicity. Influencing factors. [Keywords] cervical cancer;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tibia bone marrow; irradiated dose; irradiated volume; hematological toxicity 宫颈癌为临床常见女性恶性肿瘤,表现为尿频、便秘、阴道
流血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意识观
念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

目前,临
床治疗宫颈癌的方法有手术、化疗、放疗等,其中术后辅助放化
82 China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Vol. 11, No.24
疗对于生存期延长的作用已达成共识。

IMRT 可有效减少股骨头、直肠、膀胱等器官照射体积,使得泌尿系统、消化系统毒性降低,广泛应用于临床[2]。

有研究指出,IMRT 放疗中血液毒性程度与骨髓的受照剂量存在相关性。

目前,临床对于IMRT 治疗中髂骨骨髓的受照剂量、体积与血液毒性相关性研究较少[3]。

基于此,本文将以我院近两年(2016年7月—2018年6月)76例患者为对象,探究宫颈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IMRT)髂骨骨髓受照剂量、体积与血液学毒性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宫颈癌患者76例,研究时间为2016年7月—2018年6月。

76例患者中,年龄为46~71岁,年龄的平均值为(60.61±4.35)岁;化疗周期为1~2个与3~4个分别为23例与53例;FIGO 分期为I 期与II 期分别为30例与46例;病理类型为鳞癌与腺癌分别为54例与22例。

纳入标准[4]:资料齐全;FIGO 分期为Ib2期至IIa2期;经实验室诊断确诊疾病;已行外科手术;宫颈肿物直径≥4.0 cm;浸润宫颈≥1/2肌层;脉管癌栓阳性;盆腔淋巴结阳性;高危复发因素;认知正常;熟知本次研究,并标准自愿参加此次研究。

排除标准[5]:心肺等重要功能障碍;不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IMRT 治疗,使用CT 模拟进行定位,采用Philips Pinnacle 系统将危险器官勾画出来,包括骶骨骨髓、髂骨骨髓、直肠、膀胱、小肠、股骨头。

在骨髓勾画时使用电脑调整图像固定在骨窗,勾画骶骨骨髓、髂骨骨髓,形成骨髓体积,对临床靶区(CTV)勾画,包括盆腔淋巴引流区,外扩计划靶区
(PTV),从而造成PTV 体积97%以上需接受95%以上的剂量,实施6 MX 射线,剂量为: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45 Gy/25F,腺癌50 Gy/25F,近距离放疗,在阴道残端黏膜下约0.5 cm 处,剂量为每次6 Gy,每周1次,总剂量为18 Gy。

化疗方案为奈达铂30 mg/m 2,每周一次,放疗第一天开始执行,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1.3 评估血液学毒性
以CTC3.0不良反应[6]为评估标准,在化疗前对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检测,使其变动均为正常范围,每周检查一次血常规,记录分级上述指标中最严重的情况,其中血液学毒性阴性指Ⅰ-Ⅱ级,阳性指Ⅲ-Ⅳ级。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处理采用 SPSSl7.0 统计软件分析。

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 ±s )表示;组间及组内疗效比较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建立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

统计结果,若P <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液学毒性的临床因素相关性分析
比对不同化疗周期的血液学毒性,周期为3-4个的明显高于周期为1-2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2.2 血液学毒性与髂骨骨髓受照剂量、体积的相关性分析
血液学毒性的阳性发生率与V30、V40存在相关性(P <0.05)。

见表2。

3 讨论
在机体的造血骨髓中,髂骨骨髓所占比例最大,约为22.00%[7],一旦骨髓受照,造血功能降低,极易引发血液学毒性。

因此,加强盆腔放射治疗过程中的骨髓保护对患者具有重要意
表1 血液学毒性的临床因素相关性分析(n ,%)
年龄(岁) <60 45 19(42.22%) 26(57.78%) 0.001 0.980
≥60 31 13(41.94%) 18(58.06%) 化疗周期(个) 1-2 23 13(56.52%) 10(43.48%) 6.347 0.012
3-4 53 14(26.42%) 39(73.58%) FIGO 分期 I 期 30 12(40.00%) 18(60.00%) 0.013 0.910 II 期 46 19(41.30%) 27(58.70%) 病理类型 鳞癌 54 26(48.15%) 28(51.85%) 0.330
0.566
腺癌
22
9(40.91%)
13(59.09%)
表2 血液学毒性与髂骨骨髓受照剂量、体积的相关性分析(x ±s )
V10 98.39±2.14 97.39±2.34 0.940 2 0.095 8V20 89.38±2.34 89.49±2.56 0.583 9 0.349 1V30 59.19±2.68 48.59±2.54 3.894 1 0.000 5V40 28.84±9.56 26.34±7.49 3.192 3 0.004 3V50
4.87±2.28
5.38±2.54
1.089 2
0.063 9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第11卷 第24期83
参考文献
[1] 冉晶晶,张红雁,薛旭东,等. 宫颈癌术后容积调强放疗中限定
骨盆剂量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2):2021-
2023.
[2] 高丽环,杨士杰,刘孟奇. 骨髓保护调强放疗与宫颈癌患者血液学
不良反应的相关性[J].癌症进展,2017,15(9):1042-1044,1072.
[3] 厉超,毛铁铸,孙小梅,等. 宫颈癌术后限定骨盆骨髓剂量调强
放疗的剂量学[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117-119.
[4] 吴建亭,狄慧,施春明,等. 两种算法在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中
的剂量学比较研究[J]. 肿瘤预防与治疗,2017,30(1):39-42.
[5] 葛双,郗会珍,王寻,等. 不同算法模型在宫颈癌根治术后固定
野调强放射治疗中剂量学分析[J]. 中国医学装备,2017,14(11):
34-39.
[6] 邓海军,赵艳群,罗文娟,等. 宫颈癌术后IMRT和VMAT
放疗技术剂量学研究[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7,24(10):
708-713.
[7] 郑敏,何玲,许敬辉,等. 宫颈癌外照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剂量-
体积-时间关系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7,37
(3):205-209.
[8] 于德洋,杨姗姗,云惟康,等. 宫颈癌术后容积弧形调强与固定
野动态调强放疗技术的剂量学比较[J]. 实用肿瘤学杂志,2017,
31(2):152-155.
[9] 罗建奇,黄雪芝. 宫颈癌术后适形和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及急
性反应观察[J]. 宁夏医学杂志,2017,39(10):934-936.
[10] 张基永,陆佳扬,吴丽丽,等. 老年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在膀胱
不同充盈条件下的受照剂量[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6):
1426-1428.
[11] 张道明,国慧,张奇,等. 宫颈癌术后放疗行限定骨盆IMRT
计划剂量学分析[J].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7,26(11):
1303-1307.
[12] 张霞,王赟,俞青苗,等. 调强放疗对宫颈癌术后伴中危因素
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2):2045-
2047,2144.
[13] 方美芳,蔡汉飞,徐露,等. 等效均匀剂量优化法在宫颈癌调强
放疗中的应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27):42-44.
[14] 鲍慧,孙晓东,王明,等. 术后调强放疗对宫颈癌患者卵巢功能
的影响[J]. 中国性科学,2017,26(9):80-83.
[15] 于娇,刘国强,荣晅,等. 调强放疗治疗宫颈癌术后并发无症状
盆腔淋巴囊肿的靶区勾画[J]. 现代肿瘤医学,2017,25(11):
1783-1786.
·临床分析·早产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8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究早产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5月在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新生儿科住卢飞艳 陈香连 蒋铁汉 黄日燕 宋文秀
作者单位: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儿科,广东 珠海 519100院的28例早产合并NRDS患儿及随机选取同期入院的28例早产未合并NRDS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早产合并NRDS患儿归为观察组,同期入院未合并NRDS的早产儿归为对照组。

对比两组新生儿的各种高危因素,探析早产儿发生NRDS的危险因素及合并症。

结果 窒息、羊水粪染、选择性剖宫产、男性是早产合并NRDS的高危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早产合并NRDS组在肺部感染、脑损伤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早
义[8-9]。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放射治疗技术应用成熟,由常规的二维放射、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发展为IMRT技术,骨髓的受照体积与剂量也不断降低。

有学者选取宫颈癌患者36例进行研究[10],其结果可见,在宫颈癌术后行同步放化疗,TMRI组与3D-CRT组相比,其血液学有关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且前者骨髓V20、V40与V45均低于后者。

又有学者也正是了宫颈癌患者行同步放化疗,实施IMRT治疗有助于骨髓受照体积降低,避免发生血液学毒性[11]。

调强放疗的开展时间有十几年,在妇科肿瘤中使用较晚,且未经过全面评估,如何有效结合腔内治疗仍为临床研究的重点与热点。

调强治疗取得成功根本措施与先决条件为精确体位固定与精确重复,其关键步骤还包括靶区确定、规范靶区勾画等,进而实现调强治疗的治疗目的。

本次研究中,对髂骨骨髓受照的体积、剂量与血液学毒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可见,宫颈癌术后行IMRT治疗时,使髂骨骨髓的受照体积减小,可有效预防血液学毒性。

与上述研究结果保持一致。

此外,本次研究结果还表明,比对不同化疗次数的血液学毒性,次数为4~5次明显高于次数为2~3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血液学毒性与化疗次数存在相关性,随着化疗周期不断增加,引发骨髓抑制,从而使血液学毒性增加。

又有研究指出,针对宫颈癌术后存在不良预后因素患者[12],在术后行TMRT化疗可有效提高局部控制率,使不良反应降低。

由此可见,通过对IMRT治疗过程中的骨髓受照体积合理限制,有助于确保治疗安全性,避免治疗延迟或治疗中止,还可促进患者化疗耐受性提高,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最理想[13-15]。

综上所述:宫颈癌患者术后行IMRT治疗时,髂骨骨髓V30、V40与血液学毒性阳性率存在相关性,合理限制有助于髂骨骨髓的功能保护作用,此外,化疗次数累加也为血液学毒性发作影响因素,为了提高放疗疗效,如果患者可以耐受的话,建议同步化疗每周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