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演练(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演练卷(二)文科综合
历史试题
24.礼起于先民的习俗仪式,重在敬神。

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又创作舞乐、史诗,激发人们的认同感。

这一变化反映出
A.儒家学派始于周公旦
B.自古以中国社会重视“礼”
C.周礼重心从神转为人
D.礼乐制度重在维护社会等级
25.宋太祖任命京官周渭到地方任知县。

周渭到任时,大将符彦卿亲往城外迎接,但周渭仅
在马上作揖,符彦卿极为不满又无可奈何。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京官周渭对符彦卿的轻视
B.周渭是自京城的皇帝亲信
C.中央集权制度的日益完善
D.宋朝重文轻武的制度设计
26.明朝小说《西游记》中的诸天神佛、取经僧人师徒及各路妖怪,均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
性格。

神佛妖魔,他们或娇憨,或城府,或温吞,或火爆,或欲望,或牵绊,他们也都军存在“神”际或“妖”际关系复杂的世间。

这反映出
A.“三教合一”的社会趋向
B.该神魔小说折射的是世俗百态
C.宗教逐步庸俗化文学化
D.人文主义在古代中国的缘起
27.明清时期,为解决外地经商的困难,提高商业竞争力,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
尤其以徽商、晋商、粤商、宁波帮等十大商帮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市镇建立“会馆”,并进而构筑严密的商业网。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跨区域贸易日益繁荣
B.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C.地缘意识更加突出
D.重农抑商政策威胁商人利益
28.1877年,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蚕丝、茶叶,其出口比重分别为26.9%、49.4% ,而到
了1894年,这一比重则分别为26.2%、24.9%。

这一变化可以折射出中国
A.出口商品种类的增加
B.传统手工业的升级换代
C.自然经济日益走向解体
D.蚕丝出口数量保持稳定
29. 1903年,湖南第一女学堂创办,第二年湖南名儒王先谦纳女学生为妾不成,指使巡抚
上折称“湘省女学并无实用,徒为伤风败俗”,导致学堂被清廷查封。

1905年,朱剑凡以办“家塾”之名偷办女校,为周南女校的缘起。

这主要反映出清末
A.地方守旧势力与官府勾结
B.新政推行在地方举步维艰
C.女学社会基础尚不广泛
D.女权兴盛已成滚滚潮流
30.下图所绘制的历史地图,主要特色表现在
A.长征历史时空定位较为精准
B.凸显了红军长征的完整线路
C.强调遵义会议的历史性转折
D.只突出中央红军的长征历程
31.1950年英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1970年,中英两国互换大使的问题被再度提上议程,1972年3月中英两国正式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英国
A.追随美国而不断调整外交政策
B.对华外交采取灵活务实的策略
C.冷战思维下帝国主义的傲慢
D.外交政策受制于中国的“一边倒”
32.罗马法被近代社会广泛借鉴采用,其中的私法精神和内容尤为被重视,它包括所有权、
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

这表明罗马法契合近代社会的主要是
A.罗马共和精神与近代吻合
B.自然法的人人平等原则
C.对个人权利的规范与尊重
D.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33. 18世纪晚期开始,普鲁士政府大力支持工程师们到英国进行考察旅行,工程师们或伪
装成顾客或卧底当工人想方设法进人工厂。

这样的做法造成
A.英德政治矛盾日益尖锐
B.英国开始保护机器生产技术
C.德意志帝国开启工业革命
D.普鲁士扩大在邦国中的优势
34.20世纪30年代,美国工业复兴局对遵守最高工时最低工资的雇主颁发蓝鹰标志,并号
召消费者购买标示蓝鹰标志的产品。

对此,有人在媒体上发表如下漫画,这表明作者
A.站在罗斯福一边反对法西斯
B.质疑罗斯福新政侵犯自由
C.担心德国纳粹思想危害美国
D.拥护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
35.苏联党章规定每三年召开一次党代表大会。

然而,从1939年召开联共(布)十八大后,
直到1952年才召开联共(布)十九大。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下的政治高度集中
B.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共忙于战争
C.走出战争和经济困境更为重要
D.冷战下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律是国家之重器,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和制约,是国家政治制度必须解决的基本课题之一。

秦朝御史大夫府设有侍御史若干,分别掌管奏章、律令、文书、档案等,掌刑辟的廷尉每年须到御史府核对法令文本。

汉代刺史巡察郡国的一项重要职责是“省察治状”“断理冤狱”,还须监督郡太守是否有“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等行为。

唐朝御吏有奉诏复按囚徒或复勘旧狱的职责,一些大狱、重案由御史台与刑部、大理寺一起鞠审。

宋朝御史台设“检法官”一职,负责检详法律,另设“推直官”专治狱事,在地方上设提点刑狱司,所辖州府十日上报一次“囚账”,“有疑狱未决,即驰传往视之……州县不得迎送、聚会”。

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赋予组织刑部、大理寺参与会审的职权,监察御史奉救巡按地方,第一职权即为“雪冤狱”,“先审录罪囚,吊刷案卷,有故出入者理辩之”。

清朝规定:“官民果有冤枉,许赴院(都察院)辩明,除大事奏请闻外,小事立予裁断或行令该督抚复审昭雪。


——摘编自戴军《中国古代监察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和参与》材料二杨乃武案能得到纠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朝廷要通过复查该案敲打地方督抚,重振渐衰的皇权,改变内轻外重的权力格局。

杨乃武是个有功名的举人,作为士绅,他的平反得到了同学的大力帮助,得到了胡雪岩的巨额资助,而18名浙江籍京官的联名呈诉也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民营报纸《申报》对该案长达三年多全程跟踪式报道,从最初猎奇,进而敢于揭露司法黑幕,仗义执言,为民请命,形成巨大社会舆论。

而杨乃武的姐姐和妻子这两位不屈的女性,面对强大的国家机器,利用制度允许的伸冤之路坚持不懈,最终使该案峰回路转,慈禧太后亲自督促下,刑部重新开棺验尸,推翻地方裁决,制造冤案的众多官员受到惩办。

——摘编自陆永棣《落日残照——晚清杨乃武案昭雪的历史、社会与制度因素》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监察司法的特点以及百姓蒙冤的基本原因。

(1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杨乃武冤案得以昭雪的原因。

(12分)
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截取图中任意一个时段,命制一个恰当的具体论题,并对其经济现象进行评析。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2分)
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8年9月国民政府推行币制改革,希望挽救财政危机。

其主要措施有:发行金圆券为本位币,收兑迅速贬值的法币;每圆法定含金量为纯金22.217公毫;金圆券发行总额以20 亿元为限;同时全国实行限定物价。

方案公布实施后的头几周,货币改革似乎初见成效,但很快物价又大涨,加上为了应对战争经费的激增,和解决由此产生的严重财政赤字问题,国民党政府不断增加金圆券的发行量,以至于逼近发行办法规定的发行限额。

此时国民党政府内许多人仍把希望寄托在美国援助上,认为美国不会见死不救。

后,蒋介石公布《修正金圆券发行办法》,将金圆券的法定含金量降低为每圆为纯金4.4434公毫,而发行总额改为“另以命令定之”。

在接下的1949年里,金圆券变得毫无信誉可言,给百姓带深重的灾难,以至于民众鄙视,甚至一些地方当局也拒收,已然成了废纸。

国民党领导人陈立夫说:“我们已先替共产党把人民都变成了无产阶级,这是我们财政上犯的大错误”。

——摘编自王小龙《战后苏联新卢布改革与中国金圆券改革比较研究》(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圆券币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金圆券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

(9分)
45.(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9年9月20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定都波恩。

10月,阿登纳政府不惜付出承认萨尔区国际化地位的代价,加入旨在实施马歇尔计划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

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倡导用煤钢联营的方式与德国建立伙伴关系,阿登纳政府立即接受这一史称“舒曼计划”的方案,并于次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这标志着德法关系开始解冻,也是西欧经济一体化的起步。

1952年5月,随着冷战的持续进行,联邦德国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美、英、法三国与联邦德国签订条约,结束占领制度,联邦德国在内外政策上重获主权。

1954年,欧美九个国家签订《巴黎协定》,批准联邦德国加入北约,次年,该条约正式生效,从此联邦德国恢复了完全主权。

——摘编自孟钟捷《德国简史》(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邦德国成立后的外交方针及其背景。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邦德国得以恢复完全主权的原因。

(6分)
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鸦片战争结束后,徐继畲先后出任福建布政使、巡抚,并办理厦门、福州两口的通商事务。

他利用一切机会,访问西人,耳闻笔录,搜集资料,“披阅旧籍,推敲考订”,最终于1848 年创作出版《瀛环志略》十卷,书中介绍了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情况。

该书不仅介绍了各国的地理、器物,还详细介绍了欧美各国的选举制、议会制和立宪制等。

一些士大夫们强烈攻击徐继畲,痛骂他身为朝廷命官,竟敢影射抨击天朝制度,公开赞美外国元首,与西洋传教士沆瀣一气,“称颂夷人,献媚夷酋”!
1851年,徐继畲因主张以缓和手段“驱夷”,被贬为四品京官,不久后又罢官归里。

1852年,魏增补《海国图志》为100 卷,辑录了《瀛环志略》的许多内容,1859年,日本开始一再翻印《瀛环志略》。

1865年,两宫皇太后命其入京,担任总理衙门行走。

1866年,总理衙门重印《瀛环志略》,“中外奉为指南”。

1867年,兼总理同文馆事务大臣,推行同文馆改革计划,遭倭仁等守旧官僚阻扰而失败。

康有为看《瀛环志略》后才“知万国之故,地球之理”,梁启超自述读此书后“始知有五大洲各国”。

——摘编自王龙《思想先驱徐继畲被林则徐诬指“卖国”》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瀛环志略》的内容特点和历史贡献。

(9分)(2)根据材料,分析归纳徐继畲个人的优秀品质。

(6分)
一、选择题
40.
经常性审核;(2分)亲自参与和组织对疑案的审理追究;(2分)保持独立,注重对司法办案者的监督;(2分)建立渠道,允许当事人的直接申告。

(2分).
蒙冤基本原因:专制集权的人治社会,司法救济渠道狭窄;(1分)地方断案多为行政长官兼理,司法独立与专业不足。

(2分)
(2)原因:清朝拥有司法监察传统、拥有京控制度设计(允许进京告状申冤);(2分)皇权敲打地方权力,强化朝廷权威;(2分)同学、同乡、士绅群体的大力支持与共同努力;(2分)近代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形成社会态势;(2分)刑部重新尸检,获取到独立有效的事实证据;(2分)杨乃武本人的有利身份,以及家人的坚持不懈。

(2分)
41. 评分建议:
论题:4分。

具体,且和后面的评析贴切,4分;基本符合时段表述.2分。

述评:6分。

要有两个角度,均需要史论结合,一个角度2分,共4分;考生要有对相关经济现象的基本点评,2分。

表达:2分。

有条理层次,历史逻辑合理,表达完整。

44.(1)背景:国民政府发动内战,军费开支巨大;(2分)物价暴涨,法币迅速贬值;(2分)
国民政府陷入严重财政危机。

(2分)
(2)随意迅速而大幅降低金圆券的含金量,放弃金圆券发行总量的约束;(2分)过度寄希望于美国的援助;(2分)物价暴涨、战争失败与财政危机交织;(2分)改革建立在剥夺人民财产的基础上。

(3分)
45.(1)外交方针:谋求恢复国家主权;(2分)法德和解,推动欧洲一体化。

(2分)
背景:德法长期矛盾尖锐,成为欧洲不稳定因素;二战德国战败,被盟军分区占领;德国分裂,新的联邦德国建立。

(5分)
(2)冷战国际格局下,联邦德国战略地位重要;(2分)欧美国家的扶持,视联邦德国为伙伴,逐步归还其主权;(2分)联邦德国采取积极外交政策,努力融入欧美。

(2分)
46.(1)特点:分述五大洲各国的历史地理和器物;注重介绍欧关的民主制度。

(3分)
历史贡献:帮助中国人认识、了解世界,丰富了《海国图志》的内容;(2分)有利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2分)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也有所帮助。

(2分)
(2)视野开阔,勇于向西方学习;(2分)脚踏实地,经世致用,著书严谨;(2分)为推动中国的学习与改革。

直面谩骂阻扰。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