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解释僭越刑事立法的危害以及规避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解释僭越刑事立法的危害以及规避探讨
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刑法解释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刑法解释是司法解释的一种,其作用在于明确刑法的规定、解释和适用。

然而,在刑法立法与解释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僭越现象,即刑法解释超越了刑法本身所规定的范围,进而对刑罚的适用产生了不良影响。

本文将探讨僭越刑事立法的危害及其规避措施。

一、僭越刑事立法的危害
1. 扭曲刑罚的尺度
刑法解释具有法律效力,司法机关在适用刑罚时,除特别规定外一般应严格按照刑法解释中的规定进行。

然而,如果刑法解释中存在僭越刑事立法的情况,将给刑罚的适用带来扭曲的尺度,导致刑罚的标准不明确、不统一。

比如,最高人民法院2017年发布的《关于审理利用电信网络实施诈骗犯罪案件适
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利用非法程序获取网络数据,数额特别巨大的,可以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将被判处10
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

然而,对于该标准的具体适用,存在不少争议。

2. 削弱个人权利保障
刑法解释作为一种司法解释,其它司法解释结合刑法解释在司法实践中会形成一个整体,构成了中国的刑事诉讼法律体系。

但是,在刑法解释中存在僭越刑事立法的情况,将严重削弱个
人权利保障。

比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强迫卖淫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组织和强迫卖淫的情况会构成“组织卖淫罪”和“强迫卖淫罪”,
但该解释对于如何界定“组织卖淫罪”和“强迫卖淫罪”之间的差
别缺乏明确的规定,可能导致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中错误定性,给被告人的权利保障带来风险。

3. 破坏刑事司法公正
刑法解释是保障刑事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之一,能明确规定执法机关适用刑律的标准,为司法判断提供明确的参考,提高刑事司法公正的保障度。

但是,如果刑法解释僭越了刑事立法,就可能导致司法不公,从而破坏刑事司法公正。

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盗窃、抢劫电力设施、电线电缆案件的解释》明确规定,“盗窃、抢劫电力设施、电线电缆案件,
如果被盗窃、抢劫的电力设施、电线电缆容量超过一百千伏安、五万伏安或者两万伏安,破坏一定规模以上的供电设施或者其他场所的电力用电,或者造成一定以上的社会危害的,可以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应当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
徒刑。

该标准的制定存在一定争议,因此,其适用会导致判刑不公。

二、规避僭越刑事立法的措施
1. 加强刑法制定质量
避免产生僭越刑事立法的最根本措施是加强刑法的制定工作,
并推进立法质量提升。

完善刑法立法流程、规范程序,注重立法调研,同时加强立法者对刑法解释。

2. 引导司法实践
为避免刑法解释的失效和僭越,司法实践应当合理运用刑法解释。

在实践中,应明确刑法解释的适用范围,并遵守刑法解释的精神。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刑法解释规范,加强对司法实践的引导和控制。

3. 完善法律监督体系
应通过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对刑法解释的监督和管理。

在如何界定、控制刑法解释关键词的使用以及防止刑法解释的超越等方面,立法者应当通过相关法律规定、结构法制、顶层设计来保证刑法解释与刑事立法之间的连续性和协调性。

总之,避免刑法解释僭越刑事立法的发生需要相关各方共同努力,推进普法教育,提高人民的法律能力,加强司法素质,从而建立一个刑事法律体系,推动刑法领域内刑事立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和司法机关的公正执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