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脑卒中患者合并急性肺损伤的各类基础护理工作量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讨论
ALI 是指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功能障碍,临床上ALI 多
是老年脑卒中常见合并症之一,ALI 不仅增加病死率,而且影响着后者预后和疗效,脑卒中后发生肺损
伤是病情继续加重的主要影响因素,ALI 已成为较常见合并症之一。

调查和统计这些患者的各类基础护理工作量指标,寻找其规律性,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计划是当前护理工作者重要课题之一。

本研究选择
44例近年来在我科住院过程中发生ALI 的老年急性
我们统计和分析了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急性肺损伤(ALI )的各类基础护理工作量指标,并与不合并ALI 的同病、同龄患者比较,现报告如下。

1.材料方法
1.1材料选择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在我院
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

纳入条件:①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②年龄≥60岁;③有CT 和MRI 影像学诊断依据;④首次脑卒中。

本文入选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115例,男性68例,女性47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66.92±12.73)岁。

1.2方法
1.2.1ALI 确诊条件ALI 诊断标准:①急性起病;②氧合指数(PaO2/FiO 2)≤300mmHg (1mmHg =0.133kPa ),不论是否使用呼气末正压通;③正位X 光
胸片显示双肺斑片状浸润阴影;④肺动脉嵌顿压≤
18mmHg ,或无左心房压力增高的临床证据。

1.2.2各类基础护理工作量指标内容及调查
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

各类基础护理工作量指标包括:①ICU 停留时间(d );②心电监测时间(h );③血压检测时间(h );④吸氧时间(h );⑤输液时间(h );⑥测体温次数(次/d );⑦叩背次数(次/d );⑧平均住院天数(d )。

1.2.3统计方法采用SPSS 10.0分析软件对收
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观察和统计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 检验进行组间计量指标显著性分析。

2.结果
115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住院过程中发生ALI 有44例,患病率38.26%。

未发生ALI 患者71例(对照组)。

两组患者的各类基础护理工作量指标比较见表1。

老年脑卒中患者合并急性肺损伤的各类基础护理工作量分析
陈静
邬玉梅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
110001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肺损伤(ALI )的各类基础护理工作量指标。

方法选择近年在我院住院治疗
的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115例,统计前者各类基础护理工作量指标。

结果115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住院过程中发生ALI
有44例,患病率38.26%。

未发生ALI 71例(对照组)。

老年脑卒中患者合并ALI 患者的ICU 停留时间、心电监测时间、血压检测时间、吸氧时间、输液时间、测体温次数、叩背次数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P<0.01)。

结论老年脑卒中
患者合并ALI 患者急性期各类基础护理工作量较大。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肺损伤
老年
基础护理工作量
平均住院天数(d )
42.71±11.50b 31.36±7.62
表1
两组患者的各类基础护理工作量指标比较
分组
老年ALI 组(n =32)对照组(n =62)
与对照组比较:a P <0.05,b P <0.01
ICU 停留时间(d )
7.58±2.71a 6.91±2.46
心电监测时间(h )
138.40±42.75a 116.51±37.92
血压检测时间(h )
163.44±50.27a 145.71±48.19
吸氧时间(h )
185.36±59.15b 120.42±37.06
输液时间(h )
182.07±40.73b 139.58±27.44
测体温次数(次/d )
4.75±1.36b 2.68±0.43
叩背次数(次/d )
14.66±4.16b 7.94±2.35
94
·
·
脑卒中患者为分析对象,他们中ICU停留时间、心电监测时间、血压检测时间、吸氧时间、输液时间、测体温次数、叩背次数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都代表着前者各类基础护理工作量需求明显增大,护理工作质量整体要求提高。

国内一些报道[1],证实缺血性脑卒中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多见老年人,但经过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给予系统的急性期护理,多数患者预后和恢复较好。

一些ICU病房护理人员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合并ALI患者进行了专项护理干预,结果表明接受干预患者的住院总时间明显缩短,病情改善迅速、明显,经济负担也显著下降[2]。

鉴于老年脑卒中患者中ALI患病率较高,后者与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急性期各类基础护理工作量也较大。

如何在脑卒中时早期采取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制定出周全护理计划,减轻脑组织损伤,保护肺功能,控制下呼吸道感染,降低死亡率,将是神经科护理工作者急需面对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郭米嘉.缺血性脑卒中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6,12(30):44-45.
2宿英英,毛微,王海燕,等.老年急性重症卒中并发急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危重急救医学,2000,12(12):57-58.
收稿日期:2008-12-26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证明较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具有去除患者术后长时间卧床的痛苦,避免医护人员术后压迫股动脉的劳动量及压迫过程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的可能性。

患者术后可立即下床活动,大大减少了静脉血栓形成的机会。

由于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从而明显地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但如果术后护理不当可造成桡动脉永久性损伤。

我科于2005年开始开展了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术后手腕部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4年8月至2008年8月,我科开展了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共251例,男性165例,女性86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在48岁左右,急诊手术55例,择期手术196例。

1.2患者选择经桡动脉介入的患者桡动脉博良好。

“ALLEN”试验阳性,说明桡尺动脉间有良好的侧支循环。

方法是用双手同时压迫患者一侧的桡、尺动脉、手随后变苍白,放开压迫后,若10秒钟内颜色恢复正常,试验结果为阳性。

1.3方法将患者手臂置于臂托上,将腕部垫起以利操作,常规消毒肘关节以下前臂和整个手掌。

在桡动脉穿刺局部用1%利多卡因麻醉后,行桡动脉穿刺,成功后置入6F动脉鞘,常规经鞘管给予硝酸甘油(0.5~1.0)mg及肝素5000u注入。

根据不同的病变选择不同的引导钢丝、球囊、支架。

术毕拔出鞘管,压迫止血,并予桡动脉加压止血带充气加压止血。

术后2~4小时后逐渐放松,12小时后完全解除。

1.4结果术后8例出现穿刺局部皮下血肿。

6例静脉回流障碍,无桡动脉闭塞,手部缺血,动、静脉瘘等严重伴发症。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观察及护理
王志英
作者单位: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心内科442000
【摘要】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法已经在国内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成为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应运而生,因其损伤小、局部并发症少,手术前后对抗凝、抗血小板药物限制小,术后立即拔管,患者即可随意下地活动而越来越受到患者和介入医生的欢迎。

虽然大多数文献报道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明显低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

但由于桡动脉途径自身的生理特点及局限性,并发症也并不少见,如处理不当,有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时应注意观察及护理。

【关键词】桡动脉冠状动脉观察护理
9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