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综合训练题 中国思想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思想文化
一、选择题
1.韩非子说:“臣尽全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
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
”这一描述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君臣关系成为利益交换关系 B.战国七雄普遍实行军功爵制
C.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 D.儒家伦理道德正统地位确立
2.清华大学教授刘桂生指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用意只在于确立儒学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
读书人若要研究,尽可自便,只是不能用来猎取功名富贵。
他认为汉代
A.中央的权威遭到严重挑战 B.包容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
C.百家争鸣具有强大生命力 D.推行独尊一统的文化政策
3.东晋、南朝时期我国造纸原料除原有的麻、楮皮外,还利用桑皮、藤皮造纸;王羲之曾一次把会稽郡库存纸九万张送与高官;统治者还下令政府机关“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
这表明该时期
A.纸逐渐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B.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C.造纸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D.民营手工业的发展迅速
4.下图是唐代画家张萱的画作,再现唐玄宗时期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的情景。
这一作品
A.体现了文人画的创作特点 B.表明唐代妇女政治地位提高
C.反映出唐朝社会男女平等 D.印证了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5.宋明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
这些做法
A.推动中外文明融合 B.扩大儒道思想影响
C.增加理学思辨色彩 D.冲击传统道德观念
6.关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古今中外的历史学家有着不同的阐释:宋代的司马光认为治史的目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认为“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这些阐释都强调
A.史学的意义在于对过去的主观建构 B.历史的奥秘存在于真实地还原过去中C.历史研究必然具有浓厚的个人倾向 D.历史的价值在于客体与主体间的互动7.黄梨洲谓自秦以下国家立法“乃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而公是非存于学校。
据此,他会提倡
A.限制君权 B.结束君权
C.注重教育 D.改革机构
8.明末清初朱舜水是浙江余姚“四先贤”之一,他曾说:“为学之道,在于近里著己,有益天下国家,不在乎纯弄虚脾,捕风捉影。
”这一观点与下列哪种主张最为接近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除却穿衣吃饭,则无伦物矣
B.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雕虫篆刻,又何益哉
C.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一物道理
D.春秋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9.有学者指出:“中国人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以下属于“世俗理
性的最初觉醒”的主张是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
B.“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十万豪商,胜有百万劲卒。
”
C.“欲吾中国稍习夷事,以求扶驭之方耳。
”
D.“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
10.成立于 1897 年的时务学堂坚持以“报国、御侮、创新”为宗旨,“提倡新学,鼓吹维新”,培养“学通中外,体用兼赅”的新人才。
据此可知,时务学堂
A.以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 B.寓救亡之义于维新之中
C.主要培养新型实用人才 D.开启了思想启蒙的先河
11.1903 年,孙中山在给朋友的信中写到“所询社会主义,乃弟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欧美今日之不均,他时必有大冲突。
”为此,他主张
A.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B.政治革命,建立民国
C.民族革命,推翻帝制 D.土地革命,废除剥削
12.近代中国经历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人把中国近代前期的各种方案顺序比喻成“自我疗愈”“温和进补”“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对应以上四种疗法的思潮是A.实业救国——中体西用——三民主义——民主科学
B.中体西用——维新思想——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
C.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
D.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科学
13.《新青年》自 8 卷 1 号(1920 年 9 月发行)至 9 卷 3 号(1921 年 7 月发行)发表的与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章共 68 篇,具体数据统计如下表 1。
此表反映了
该阶段《新青年》部分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章作者情况统计表(表 1)
A.非共产主义者也开始关注并参与宣传马克思主义
B.共产党的诞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章的发表
C.《新青年》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内部机关刊物
D.共产主义者是发表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章的主力军
14.1945 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
这些主张
A.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B.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15.1977 年 9 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
”这表明邓小平
A.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
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D.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6.苏联的解体使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重要和迫切。
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遭受的挫折归因于西方和平演变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
此后不久,邓小平
A.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D.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本质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董仲舒从天出发来论仁,认为天是万物的本源,天生人并养育人,而上天要治理宇宙万物,就不能靠刑罚,而是主要靠仁德,因此宇宙万物才如此有秩序,所以天是具有仁义精神的。
他在强调“仁者爱人”的基础上,提出仁爱的对象不能是“我”、自己,而必须是他人,并由此推衍出“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
”
——摘编自孟维《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仁”的继承与发展》
材料三作为影响最大的理学家,朱熹建构了以理为本原的理学体系。
仁在朱熹理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为天理的代名词。
通过对仁的诠释,朱熹建构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仁是天理,彰显了仁之本原地位;仁是“百善之首”,突出了仁在五常乃至全部道德条目中的统领作用;不仅理清了仁之内涵,而且为“仁臻于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奠定了前提;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是对先秦儒家通过道德践履与天人合一的继承中,提出的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新境界。
——摘编自魏义霞《朱熹对仁的诠释》
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
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仁”的发展表现及其目的。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董仲舒、朱熹思想的异同,并谈谈从中得
到的认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李贽等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并简要说明,分析比较其与近代维新派思想的关系。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姓名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既是代表一个人的符号,又是一定历史文化、社会意识
的反映。
试从上表中提取相关信息,总结两条关于中国人命名的特点,并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陈独秀对孔孟思想展开的声势浩大的批判和声讨,在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极大。
对此,以往论者受革命史观叙事框架的影响,大多对其盛誉有加,认为其顺应了历史进化潮流,代表了革命与进步,自应大加赞赏。
近年来,在文化保守主义思潮颇为走俏的背景下,一些学者又过多强调了学理的标准,认为陈独秀等人的“反孔非儒”割裂了传统,并对其贴上诸如“全盘反传统”“感情用事”的标签。
——摘编自李先明《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反孔非儒”的历史重探》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陈独秀“反孔非儒”的理解。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3年,赫胥黎在牛津做了一场主题为“人类进化与社会伦理关系”的演讲,后来他将这个演讲丰富后出版,取名为《Evolution and Ethics》,这本小册子提倡美德、调和人际关系,其中列举了大量生物进化论的通俗比喻,目的是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接受他所谓的以“自我约束”取代“自行其是”,以谋取社会内部的和谐的社会伦理思想,并对当时流行的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进行了批判。
严复将这个小册子的前半部分“翻译”为中文,是为《天演论》。
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横空出世。
他翻译《天演论》的目的,就是用进化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原理,反对顽固派的保守思想,向国人敲响祖国危亡的警钟。
严复相信赫胥黎关于生物发展的规律,同样可以用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认为世界是一个大竞争的局面,在竞争中,谁最强横有力,谁就是优胜者,谁就能生存,否则就要灭亡。
——摘编自吴晖、俞松《一本书影响了几代人》等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翻译赫胥黎《天演论》的背景。
(2)分析赫胥黎著述《天演论》与严复翻译《天演论》的不同目的。
答案
一、选择题
1——10 CBADC DABCB
11——16 ADDAD D
二、非选择题
17.(1)理由:在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表现:从天道的高度来论“仁”,将儒家“仁”与天道神学结合;扩大“仁爱”的范围。
目的:适应或巩固汉武帝实行大一统的需要。
(3)同:都继承了儒家思想“仁”的学说;
异:与董仲舒相比,朱熹融合佛道思想,以主观唯心主义的方式较完整地认识了天与人的关系,朱熹的“天人合一”观把“天理”与“仁”相结合,最终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
认识:思想文化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随着时代进步,思想文化不断向前发展。
(4)态度:批判继承;
说明:他们批判君主专制,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提倡经世致用,这些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但他们的思想仍属于传统民本思想,从根本上是维护封建统治,将希望寄托于贤君明主,这是对儒学的继承。
关系:二者本质不同,明末清初的思想本质上是儒家民本思想,维新思想属于近代民主思想;但是明末清初思想又为近代民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8.【答案】示例:①中国人命名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或受统治者喜好的影响。
如西汉初期,统治者在政治上吸取道家思想无为而治,同时也受道家养生之道的影响,追求长生,所以社会上出现类似延年、益寿、千秋、万年等名字。
汉武帝采用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特别是在东汉时期,社会上兴起尊儒读经的风气,所以体现儒家思想追求人格、道德的字受到命名的青睐,如《三国志》中刘备张飞曹操的字都不约而同出现了“德”字。
唐朝时期,儒释道三教并存,体现在命名时,如李义府、狄仁杰受儒家思想影响,李白号“青莲居士”则体现出其受佛家思想影响;而房玄龄的玄字则是道家思想影响的体现。
宋朝时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所以取名偏爱美、德、善、行等字,如希仁、守信、正道等。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命名受政治运动、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
(说明言之有理即可)③中国人命名体现了从遵循传统到追求个性的变化。
(说明言之有理即可)④中国人的命名由古代多名制到现代的单名制。
(说明言之有理即可)⑤中国人的命名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提取姓名相关的信息;然后,总结两条关于中国人命名的特点;再次,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加以说明即可。
如,通过东汉、唐朝、宋朝等材料可以得出特点一;中国人命名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说明,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东汉时期兴起尊儒读经的风气、唐朝时期儒释道三教并存、宋朝时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等角度分析即可。
如,通过新中国材料得出特点
而:中国人命名受政治运动、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结合改革开放前的重大历史事件予以说明即可。
其他观点言之有理也可。
19. 【答案】理解:陈独秀“反孔非儒”的原因是孔孟儒学是历代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工具,封建统治者利用封建礼教使人民成为封建统治的牺牲品;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陈独秀“反孔非儒”体现了保共和,反孔教,对传统文化的保留和吸收不够,有全盘否定之意;在当时反孔教进行思想解放是必要的,但对传统文化要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
【解析】本小问的理解,依据材料,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分析陈独秀“反孔非儒”的背景,即孔孟儒学是历代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工具,封建统治者利用封建礼教使人民成为封建统治的牺牲品;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然后理解“反孔非儒”的内涵,即保共和,反孔教;最后对“反孔非儒”进行辩证评价,即对传统文化的保留和吸收不够,有全盘否定之意;在当时反孔教进行思想解放是必要的,但对传统文化要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
20.【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公车上书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西方近代先进思想的传播。
(2)目的:赫胥黎:支持和传播生物进化论;反对社会达尔文主义,谋取社会内部和谐;严复:反对顽固保守思想,提倡维新变法,挽救民族危亡。
【解析】(1)根据材料“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横空出世”并结合19世纪末的社会状况可以从民族危机的加深、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维新变法、西方思想的传播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2)从材料“列举了大量生物进化论的通俗比喻”“谋取社会内部的和谐的社会伦理思想,并对当时流行的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进行了批判”中可以分析出赫胥黎著述《天演论》的目的;从材料“反对顽固派的保守思想,向国人敲响祖国危亡的警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严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