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考试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考试及答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狼籍蹂躏.(lìng)弄巧成拙.(zhuō)脍灸人口
B.矜持嗫嚅.(rǘ)棱.角分明(léng)眼花瞭乱
C.威摄熟稔.(rěn)呱呱.坠地(guā)不可思义
D.斑斓褴.褛(lán)拈.轻怕重(niān)相提并论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漫游风骚锐不可挡红装素裹
B.黎明嘶哑为富不仁盎然生机
C.愚顿娉婷眼花缭乱诚惶诚恐
D.飘逸流盼白首起家重岩叠障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反腐倡廉的理念根植
..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础。

B.纪录片《历害了,我的国》描摹和勾勒了近五年的前行车辙,彰显
..了国家实力。

C.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离不开巧妙绝伦
....的工匠精神。

D.感恩是人类心灵之花散发出的沁人心脾
....的芳香,是人性中真善美的华章。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丰富校园生活,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B.为了使大家生活在文明祥和的环境中,业主委员会讨论并通过了文明公约。

C.通过一个月的考古发掘和整理,科研工作者获得约82000多件历史文物藏品。

D.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能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新的知识。

5、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人为峰。

(对偶)
B.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比喻)
C.观众在这样的中国画中,可以感受到至刚、至正的精神品质,怎能不热爱?(反问)
D.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更是打造我们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夸张)
6、下列句子,排序最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

②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

③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④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回乡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

⑤全国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

⑥在祖先祭祀仪式中慎终追远,文化传承是清明礼俗的重要功能。

A.①⑥⑤②④③B.①⑤②④⑥③C.③⑤②④①⑥D.④⑤②③①⑥7、古诗文名句默写
(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

(《诗经·关雎》)
(2)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3)_____________,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4)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

(《木兰诗》)
(5)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表达其政治理想及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以西汉魏尚自许,希望朝延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
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①兵.革非不坚利也(________)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
③足兵.(________)④民信.之矣(_______)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 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
4.你认为[甲] [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远行的童年记忆
①又是麦浪翻滚时,这些金色的麦田,麦客撞开了我渐行渐远的童年记忆的大门。

②天刚刚有些微弱的无亮,那些头顶草帽、手持镰刀,挑着简单行囊的麦客便候鸟似地穿梭在乡村的道路上了。

布鞋的噗沓声带着一路风尘,随着麦香的气息惊扰了乡村的美梦。

天大亮时,村子中心的磨盘前已聚集了好多麦客。

男人头戴草帽,女人脖子上搭条毛巾。

他们衣着简朴,操着生硬的外地口音,有父子兄弟,也有夫妻相随,看起来都很壮实。

有雇主过来了,他们便簇拥上前,谈好价钱的人跟着去了,剩下的人则继续等待。

③村子地处川道。

家家户户都有七八亩地,人口多的甚至上十亩。

一晌太阳两阵风,麦子瞬间成熟。

若不及时收割,一场风雨就有可能让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

家家户户都很心急,男女老少齐上阵,忙不过来的人家便去请麦客。

父亲在煤矿上工作,不能回来,奶奶便张罗着叫麦客帮忙。

经过一番比较,特会算计的
奶奶相中了一对夫妇,每亩价格比别人少两元钱。

奶奶说,女人割麦没有男人快,可是心细,两亩地少四元钱。

划算。

④母亲把夫要俩带到地头,指出地界就去忙了,只留下我照看。

天很热,男人和女人捋下袖子和裤腿,全副武装,拱着腰,低着头。

飞快地挥舞着镰刀。

男人在前边开道,割边做捆蝇;女人紧跟其后,边割边捆。

随着有节奏的唰唰声响,麦子便一排摔倒在脚踝前,用脚一勾、镰一挟,便成一抱麦子,三缠两绕后干净利索地绑出一个半人高的大麦捆来。

躲在地头树下乘凉的我,只能看到两个猫着腰的背影在麦田掘土机似地前进。

在他们身后,湿气尚未散尽的断鲜麦茬如海岸线般不断延长。

田野里没有一丝风,太阳越来越高。

刺眼的阳光如麦芒般扎到人身上,火辣辣的,疼得难受。

蝉也不叫了,不知躲到哪儿乘凉去了。

虽然他们一个戴着草帽,一个头顶毛中,但后脊的衣服却湿透了一层又一层,割麦的速度也明显慢了下来。

⑤奶奶颠着小脚到地里送水来了。

看着地里麦荐很低,麦穗给得干净,奶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招呼他们到地头吃馍喝水。

当男人摇着草帽扇风,女人扯下头上的毛巾擦汗时,我发现。

原本眉清目秀的两个人,此时脸上黑一道儿白一溜儿,衣服上也爬满了麦芒和灰尘。

⑥“你家的麦穗又大又长,颗粒饱满,估计亩产能上八百斤。

”男人的话让奶奶眉开眼笑。

⑦“都是老天爷帮忙,风调而顺,麦子才长得这么好。

”奶奶说。

⑧女人顺着妈奶的话去。

说:“这么大的地,这么好的麦子,够你们家吃几年呢。

可比我们山里强多了。


⑨原来男人和女人来自深山人家。

山大沟深地薄、田地少,多种玉术少有麦子。

每到收麦时,他们便出山当麦客维持生计。

⑩午饭,奶奶给做的凉面,按男人的要求送到地里。

吃完饭,麦客夫妻俩继续割麦。

中午的太阳最毒、但麦秆更脆易割。

于是,全色的麦海在麦客挥舞的镰刀下不断地后退着。

临近黄昏,整整两亩麦子全被割完。

⑪夜风扫去了一天的燥热,满天星斗点亮了夜空,村子中心的磨盘旁。

结算完工钱的麦客们聚集于此休息。

男人们袒着晒得物黑的胸脯,有的磨镰刀,有的吸旱烟,有的倚靠着麦秸堆打起响亮的鼾声来。

女人们又恢复了爱热闹的天性,
你一言我一语地拉起了家常。

很快,这些技术过硬、勤劳肯干的麦客又要追着麦子成熟的气息,开走在一个又一个乡村。

⑫当现代机城碾碎麦客的足迹,当镰刀成为陈列在展馆的纪念物时,有多少人还能记得麦客这个行当?而我存留于童年的麦客记忆。

也已经蒙满灰尘,远行四十年了。

1.请简要概括这对麦客夫妇的人物形象。

2.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中加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3.选文第⑧段的对话,表现了“女人”怎样的情感?
4.选交第⑨段的作用是什么?
5.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岁月中飞翔的瓦
王剑冰
①在桥上闲坐着的时候,我常常把目光长久地放置在瓦片上。

②那一片片的瓦以灰暗的色调,涂抹了周庄的岁月。

这种瓦从窑里出来便是一种不太光明的颜色,不像西方的瓦,展现出红和蓝的鲜艳,也不像皇宫和寺庙那种金黄的宗教色光,这种瓦本就是代表了平民性,它不是用来装饰的,而是直接进入了生活。

那些瓦只在中午的时候会全部保持一种颜色,早晨或傍晚,阳光会像涨潮一样一点点漫过一层层的瓦,而有些瓦由于屋脊的遮挡,还是会呈现出灰暗的颜色,让太阳感到无奈。

到了傍晚,又如退潮一般,光线会一点点从一片片瓦上消失,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最终使一片片的瓦,变成一整个的瓦,变成一顶巨大的黑色的草帽。

③这高高低低的房上的一片片瓦,也确实像鸟的羽翅,扇动着却没有飞走。

④小的时候,曾帮人拆过老屋,看似不大的一块屋顶,却能拆下那么多的瓦片,一片片肩并着肩,膀挨着膀地挤在一起,不给风雨以任何可乘的机会。

⑤瓦其实质地并不坚硬,很小的我,将瓦扣在地上,一挥拳便会让它粉身碎骨,这种瘾是砸了无数块瓦才出现的,每一块我都会砸成无数瓣,直到砸不动才停止我的破坏,而那些瓦终是要被废弃的。

现在想起来有些感慨,守候了一生,还因我等的调皮而不得“瓦全”。

这种瓦掉落地上的时候,是不会发出大的声响
的,尤其是这些经过了数百年风霜的瓦,它们的掉落甚至是无声的。

⑥瓦是一种亲密协作的典型。

我发现一些屋角的瓦片出现了空缺。

正是由于它们的空缺,其他的瓦也出现了裂隙。

不知是在哪一天,一片瓦悄然滑落,坠地的声音没有谁听见。

而且会碎裂得成为一小撮灰灰的土块。

不细心的人会轻易地扫走它。

有些屋角的瓦是落在了水里,那同样激不起多大的声响,而且会以极快的速度沉入河底。

这些瓦就此完成了它的使命,它们是用尽了最后的力气才失落的,它们绝不想失去自己的弟兄和责任。

它们知道由于更多的瓦片的失落,会改变周庄的形象和地位。

周庄的瓦同石头一样,坚硬地同岁月抗争着。

很小的时候,我以为瓦是一整块地盖在上面的,后来才知道,那是一小块一小块的个体所组成的。

每一块所覆盖的面积并不大,只是因为多了,才显出它们的作用。

它们真的不如西方的一块铁皮,一整块地覆上屋顶,不知省了多少瓦片的劳苦。

但是周庄必须以这些瓦片来表达自己的生活。

⑦在有雨的时候,我钻进屋子里,听着薄薄的屋顶雨打瓦片的声音。

那声音让人有些伤感。

尤其连日阴雨的日子。

是那些瓦片撑住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一天天一年年,只要瓦片不坠落于地,这生活就总是延续下去。

其实瓦片不知道,屋子里的主人已走了一拨又一拨。

瓦片不仅对同类表示出了友好,也对其他物种表示出亲切的包容。

比如燕子或其他的鸟类飞过时忘掉的一颗草籽或瓜籽,瓦片会精心地为它们保存起来,不致它们死去。

即使没有谁找回这些失物,瓦片也会供养它们生长,长成花,长成草,甚至结成果。

⑧生活中突遭战火或灾祸,会有一个词叫“一片瓦砾”,可见瓦总是最后的底线。

这个底线没了,生活也就失去了支撑的东西。

1.作者满怀深情描写了周庄的瓦,它有哪些特点?请联系全文,分点概括作答。

2.作者表达对周庄瓦的深情,但却写小时候挥拳砸瓦的经历,请说明这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

3.如何理解第⑥段画线句“周庄必须以这些瓦片来表达自己的生活”?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4.标题“岁月中飞翔的瓦”巧用比拟,它有哪些妙处?请简要赏析。

四、写作题(40分)
细品香茗,享受一苦、二甜、三回甘的茶趣;细品六月,欣赏夏日的浓墨重彩;细品唐诗宋词,感叹古韵的典雅;细品身边小事,感悟生活的真谛……
请在“细品”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诗歌、戏剧除外,文体不限,文体要鲜明。

(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D
B
C
B
D
C
(1)在河之洲(2)不亦君子乎(3)树树皆秋色(4)寒光照铁衣(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二
1.兵器疆界(答“限制”也算对)军备(军队)信任,信用2.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从古到今,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于民,国家就无以立足。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无信不立(或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4.[甲] 文重点强调的“人和”(“得道”)与[乙]文重点强调的“民信”(“取信于民”),二者有密切的相关性。

“民信”(“取信于民”)是“人和”(“得道”)的重要条件(或“内容”)之一。


1.麦客夫妻勤劳朴实、踏实肯干、配合默契、任劳任怨、自食其力、努力奋斗2.划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对自然环境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句中将刺眼的阳光比喻成扎人的麦芒,又写田野里不见一丝风,写出了酷热难耐的夏季天气,更表现了麦客夫妻的割麦的艰苦,同时也表现了麦客们的吃苦耐劳以及勤劳朴实。

3.“女人”说“这么大的地,这么好的麦子,够你们家吃几年呢”,表现了庄稼人最淳朴的感情,就是希望通过踏踏实实的劳动获得粮食,养活一家老小;“可比我们山里强多了”表现了女人对能种大片麦田的土地的赞扬。

4.(1)插叙,补充交代了麦客夫妻来自深山的情况,解释了他们外出当麦客的原因。

(2)承上启下,承接上文麦客夫妻对奶奶家土地丰收的夸赞,引出下文麦客夫妻继续割麦子的场景,推动了情节发展,呼应了开头。

5.选文通过对童年时麦客夫妻割麦子的场景的回忆,赞扬了麦客们的勤劳朴实以及踏实肯干的美好品质。

同时结尾又慨叹现代机械碾碎了麦客的足迹,表达了作者对逐渐消失的传统行业的惋惜之情。

1.①颜色灰暗,代表平民性。

②质地不坚硬,默默无声(落地无声)。

③亲密协作,共御风雨(或“有责任感”“坚守一生”)。

④对其它物种亲切包容。

2.①写小时候砸瓦,突出了瓦质地的易碎。

②瓦以易碎之躯坚强地同岁月抗争,虽不能瓦全,但却默默坚守一生,反衬出它的坚强(或“坚韧”“坚守”)和奉献精神。

3.①这些瓦不是装饰性的,代表着周庄简单的、平民化的生活。

②这些瓦经历过数百年的风霜,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意蕴,相当于古老的周庄(铁皮所代表的是一种西方文明,周庄的瓦所代表的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文化)。

③无数瓦片用自己的劳苦撑住了周庄人的日常生活,使他们的生活虽历经风雨,但也能世代延续下去。

4.①点出全文线索。

②“飞翔”用比拟的手法突出了瓦的外形,像鸟在展翅飞翔;“岁月”则从时空的角度形象地说明了瓦从古至今,经历过的漫长历史。

这个标题使得瓦有了动态之美、沧桑之感,易引起读者的注意。

③使得文章寓意深刻。

虽说瓦的色彩、质地、结局并不尽如人意,但瓦所呈现出的品质以及与周庄人的相依相偎,让作者生发出对瓦的喜爱与敬意。

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