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质量监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质量监测地理
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北京时间2023年8月25日12时59分,谷神星一号遥八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远在纽约(西五区)的小丽同学十分自豪地观看了央视国际频
道的发射直播。
图为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位置图。
完成下面小题。
1、谷神星一号遥八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时,小丽同学所在地的区时为( )
A.24日23时59分
B.26日1时59分
C.25日23时59分
D.25日1时59分
2、谷神星一号遥八运载火箭发射当天,关于四大发射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酒泉线速度大于太原
B.西昌角速度小于文昌
C.太原线速度小于西昌
D.西昌角速度小于太原
图为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绘制的地球上四个特殊纬度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和正午太阳
方向。
完成下面小题。
3、四地中纬度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当太阳直射③时,六盘水市日出、日落方位为( )
A.东南西北
B.东北西南
C.东南西南
D.东北西北
5、当太阳直射②之后的一周内,六盘水( )
A.昼长夜短昼变长
B.昼长夜短昼变短
C.昼短夜长昼变长
D.昼短夜长昼变短
河流的演变时间非常漫长,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外力的表现作用不同。
图为某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6、该河谷发育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丙甲乙丁
C.甲丙乙丁
D.丙甲丁乙
7、关于该河谷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阶段以溯源侵蚀为主
B.乙阶段以下切侵蚀为主
C.丙阶段以侧向侵蚀为主
D.丁阶段以沉积作用为主
8、丁阶段形成的常见地貌景观是( )
A.河漫滩
B.V形谷
C.冲积扇
D.沙丘
千层薄饼岩是位于新西兰南岛西海岸,形成于三千万年前,其间小型海洋生物和沙土间交替层压并埋于海底,产生了硬石灰石和软砂岩堆积而成的互层岩石。
上述过程彼此反复,层层叠叠的岩石如同千层薄饼(图)。
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与千层薄饼岩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花岗岩
B.玄武岩
C.沉积岩
D.大理岩
10、推测千层薄饼岩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①地壳抬升
②风化侵蚀
③固结成岩
④海相沉积
A.①③②④
B.④③①②
C.②④①③
D.①②③④
图为某地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
A.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较小
B.冬季炎热少雨,夏季温和多雨
C.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
D.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12、该种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 )
A.单一气压带控制形成
B.单一风带控制形成
C.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
D.季风环流控制形成
13、该气候类型的典型分布地区是( )
A.巴西高原
B.地中海沿岸
C.赤道地区
D.北美洲东部
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外一个地区,从而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在水汽输送过程中,降水强度和频率不仅受大气环流的影响,还受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完成下面小题。
14、从大气环流角度看,在北半球近地面热量向北输送量最大的地区是( )
A.低纬度
B.中纬度
C.高纬度
D.极地
15、从全球尺度看,降水强度最大的地区( )
A.赤道附近
B.回归线附近
C.中纬度地区
D.高纬度地区
16、从区域尺度看,欧洲西部出现大范围毛毛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海陆位置
②大气环流
③寒流影响
④山脉阻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材料分析题
17、2022年12月,北京市某中学学生以“地理与生活”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
依照活动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活动一:观察太阳运动
图中①②③为二分二至日北京太阳视运动的轨迹。
(1)指出观察期间北京太阳视运动轨迹最接近的是____(图中序号),并描述该日的太阳视运动过程。
活动二:感受天气变化
观察期间,同学们感受了一次剧烈的天气变化过程,图为天气即将变化前的海平面气压
(2)阐述同学们感受到的天气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活动三:探讨草木枯荣
图为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当地不同季节的树木景观。
(3)从气候角度分析图中树木景观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三、综合读图题
18、方位包含方向和位置两层含义,当按照方位描述特定区域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时,实际上已将该区域作了空间的划分。
图中左图为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右图为某区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按照方位分别描述我国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特点。
(2)以海口、上海、哈尔滨三地为例,从气温和降水角度,对比分析三种气候的主要差异。
(3)描述右图所示区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指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19、塞拉比斯神庙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滨,建于古罗马时代。
公元79年,神庙在
灾难中被毁坏,只留下3根大理石柱;18世纪,神庙遗址重见天日,人们发现大理石柱3.6米至6.3米高处有海生贝壳动物蛀蚀的痕迹(图)。
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公元79年该地区发生的主要内力作用并说明理由。
(2)描述该地区的地壳垂直运动过程。
(3)推测18世纪大理石柱3.6米至6.3米高处有海生贝壳动物蛀蚀痕迹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时为北京时间(东八区)2023年8月25日12时59分,小丽同学所在的纽约(西五区),两地时差为13小时,西五区区时比东八区区时更晚,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应为24日23时59分,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答案:C
解析:四个地点都不在两极点上,因此四个地点角速度相等,BD错误;线速度与纬度成负相关,纬度酒泉>太原>西昌>文昌,所以四地的自转线速度是酒泉<太原<西昌<文昌,A错误,C正确。
故选C。
3、答案:D
解析:读图分析,①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的时间与位于正北方的时间相等,可知①地位于赤道上;②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并且正午太阳始终位于正北方向,可知②地位于南回归线;③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0°,最大为90°,且正午太阳始终位于正南方向,可知③地位于北回归线上;④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为0°,并且正午太阳始终位于正南方向,可知④地位于北极圈上。
因此,
①②③④个地点中,只有④地纬度最高,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答案:D
解析:当太阳直射③时,(即为直射北回归线上)全球北极圈至南极圈之间(除极圈上)太阳都是偏北升,偏北落(即东北升,西北落),因此六盘水日出、日落方位为东北升、西北落,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答案:C
解析:当太阳直射②(即直射南回归线)之后的一周内,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仍然是昼短夜长,但是昼渐长,夜渐短,因此六盘水昼短夜长,且昼变长,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答案:B
解析:河谷发育早期,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河谷呈V字形,对应丙;V字形河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逐渐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出现连续的河湾,对应甲;河湾不断向两侧扩展,最终将河谷展宽,并在河谷内堆积的大量泥沙。
河谷发育逐渐进入成熟期,成熟期的河谷剖面呈槽形,依次对应乙丁。
故选B。
7、答案:D
解析:据图,河谷在不同发育阶段所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在河谷发育初期以下切侵蚀为主,河谷呈现出“V”形;随着河谷的发育,河流的侧蚀越来越强,河谷呈现“U”形。
根据四图可以看出,丙阶段河谷最窄、以下切为主,多V形谷,且在该阶段还存在溯源侵蚀,使得河谷加长,AC错误;乙阶段流水侧蚀作用强,河谷加宽,丁阶段河谷较宽,流速较慢,泥沙沉积明显,B错误,D正确。
故选D。
8、答案:A
解析:据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丁阶段河谷较宽,流速较慢,泥沙沉积明显,因此与丁阶段河岸边主要地貌是河漫滩,流水沉积作用形成,A正确;V形谷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冲积扇发育在山前山麓地带,沙丘是风力堆积形成的,BCD错误。
故选A。
9、答案:C
解析:由材料“小型海洋生物和沙土间交替层压并埋于海底,产生了硬石灰石和软砂岩堆积而成的互层岩石”可知,千层薄饼岩是由海洋生物和沙土沉积形成的沉积岩,C正确;花岗岩是岩浆岩中的侵入岩,玄武岩是岩浆岩中的喷出岩,变质岩是原有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均不是千层薄饼岩所属的岩石类型,ABD错误。
故选C。
10、答案:B
解析:由材料“小型海洋生物和沙土间交替层压并埋于海底,产生了硬石灰石和软砂岩堆积而成的互层岩石”可知,千层薄饼岩是海相沉积岩,故其形成先要经历④海相沉积,再经历③固结成岩;目前,千层薄饼岩位于新西兰南岛西海岸,出露海面,说明固结成岩后,经①地壳抬升使该地层出露海面,再遭受②外力风化侵蚀,最终形成现在的景观。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千层薄饼岩形成的地质过程是④③①②,故选B。
11、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该地全年气温1月气温最高,为南半球夏季,气温可达20°C以上,为高温,降水在30mm以下,少雨,可得出:夏季高温少雨(或者夏季炎热干燥);7月为南半球冬季,气温在0°C~10°C,为温和,降水为50~100mm之间为多雨,可得出: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判断为地中海气候,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2、答案:C
解析:据上题分析得知当地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的形成是副热带高压
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是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3、答案:B
解析:地中海气候的典型分布地区是30°-40°的大陆西岸。
巴西高原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沿岸最典型的是地中海气候,赤道地区大多数是最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北美洲东部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4、答案:B
解析:从大气环流(即三圈环流、六风七带)角度看,低纬环流近地面风带为信风带,由副热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由较高温区吹向高温区),热量交换量少,A错误;中纬环流近地面风带为西风带,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由高温区吹向低温区),热量交换量大,B正确;高纬度和极地地区,气温低,温差小,热量交换量少,CD错误。
故选B。
15、答案:A
解析:从全球尺度看,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地表面水汽蒸发量大,对流运动剧烈,成云致雨速度快,强度大,雨量也大,A正确;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B错误;中纬度地区盛行西风,锋面雨较多,但是降水强度低于赤道地区,C错误;高纬度地区受极地高压控制,降水较少,D错误。
故选A。
16、答案:A
解析:从区域尺度看,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出现大范围毛毛雨,即降水强度小,持续时间长,主要因为欧洲西部位于亚欧大陆西岸,盛行中纬西风,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不是寒流影响,①②正确,③错误;南北山地,中部平原,利于暖湿西风的深入,而不是阻挡,④错误。
故选A。
17、答案:(1)①;日出东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日落西南。
(2)大风、降温、雨雪;冷锋过境。
(3)从夏季到冬季,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或者从冬季到夏季,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或者夏季气温高,降水较多,冬季气温低,降水较少。
解析:(1)2022年12月为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北京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因此,观察期间北京太阳视运动轨迹最接近的是①,移动过程为日出东南,向正南移动,正午太阳位于正南,再向西移动,日落西南。
(2)根据图像资料可知,观察期间,同学们经历了一次冷锋过境,出现降温、雨雪、大风天气。
(3)北京典型的自然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图中对比不同季节的主要特点为春季发芽,夏季茂盛,秋冬落叶。
图中树木景观体现了从夏季到冬季的变化,气温逐渐降低,降水逐渐减少,气候由暖湿变得干冷。
18、答案:(1)我国东部为季风气候,西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为高原山地气候。
或者东部季风气候,自南向北依次分为(南部)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北部)温带季风气候。
(2)差异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高温少雨;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少雨;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
或者从低纬到高纬,(冬季)气温越来越低;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降水总量越来越少;雨季越来越短。
(3)空间分布规律:自东南向西北增加(或者自西北向东南减少)。
影响因素:地形、大气环流(夏季风、季风环流)、海陆位置。
解析:(1)我国的气候类型大致有五种: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高原山地、温带大陆性。
东部地区自北而南可分为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均属于东部季风区;西北是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西南部是青藏高原的高原山地气候区。
(2)读图可知,根据气候类型判读方法,海口、上海、哈尔滨三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从低纬到高纬,冬季气温越来越低,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降水总量越来越少,雨季越来越短。
(3)根据右图降水量等值线分布和海拔分布来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该地降水由东南向西北减少,而且部分地区等值线有闭合。
图示区域是福建省,位于东南部沿海,且位于东部季风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体现了图中区域受夏季风和海陆位置因素影响较大;西北部海拔较高,水汽抬升明显,降水最多,说明受地形影响较大。
19、答案:(1)岩浆活动(或火山喷发);公元79年该石柱被3.6米厚的火山灰覆盖。
(2)公元79年至15世纪,地壳下沉;15世纪至18世纪,地壳抬升。
(3)据图可知,公元79年-15世纪,大理石柱6.3米处沉入海平面以下;3.6米-6.3米处被海洋生物蛀蚀(侵蚀);18世纪完全露出海平面可观到蛀蚀痕迹。
解析:(1)阅读示意图可知,在公元79年,该石柱下部被3.6米厚的火山灰覆盖,说明该地区存在岩浆活动(或火山喷发)。
(2)阅读示意图,公元79年至15世纪,在火山灰覆盖部分上部出现海洋生物钻孔部分,说明地壳下沉6.3m;15世纪至18世纪,地壳抬升6.3m,出露在海平面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