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初步鉴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的初步鉴定
一、启动条件:
1、目地样:同一取样原因,取表现性状相同的任意1—2包进行细菌初步鉴定。
如
表现性状不同的,需分别进行鉴定;不同取样原因,需分别取样进行鉴定。
2、随机样:相同时段出现坏包,取表现性状相同的任意1—2包进行细菌初步鉴定;
不同时段出现坏包,需分别进行鉴定。
3、坏包产品的包装无明显破损。
4、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坏包:酶类及化学反应用不同的查验方式。
二、样品处理准备
1、酸包:检测时发现产品感官及PH值有明显变化时,需快速将酸包产
品的内容物移入无菌容器内(移入时需用75%的酒精棉对操作员手及开
包产品的移出口进行擦试灭菌),并需快速检测。
如不能检测,需冷藏保
存2小时内进行检测。
2、胀包:使用75%酒精棉对样品外表面擦试消毒后放于超净台内待检。
检测时,以无菌操作在无横纵封处剪一半圆或三角取样。
三、检测(划线,接种培养):
低酸产品:检测细菌、芽孢、耐热芽孢,必要时检测霉菌、酵母菌。
高酸产品:检测细菌、霉菌、酵母菌。
1、细菌:采用无菌手续取1ml样品接种于培养皿中,使用普通营养琼脂
于36±1℃/48小时条件下培养;另采用无菌操作使用接种环于营养琼脂上
作划线培养(37℃/48h)
2、芽孢、耐热芽孢:以无菌操作取10ml样品于两个小试管中,分别在
80℃和100℃的水浴中加热10min。
冷却后使用营养琼脂培养基的无菌操
作,分别作芽孢(36±1℃/72h)和耐热芽子包(55±1℃/72h)的接种与
划线培养。
80℃10min—杀灭全部未形成孢子的细菌细胞,孢子可存活。
100℃10min--杀灭部分细菌孢子,耐热孢子可存活。
3、霉菌、酵母菌:采用接种环以无菌手续于专用培养基上作划线培养,
另采用1ml吸管以无菌操作,接种1ml样品于专用培养基中培养。
(条件
25—28℃/5天)
四、记录样品:名称、批号、取样原因、时间、样品感官、PH值、酸度、气体形成、包
装密封性、凝块、分离等。
五、初步粗略鉴定:(一一对应)
1、菌落形态记录:此时计数不重要,观察单一菌丛还是混合菌丛。
a、大小:<1mm为露滴状菌落,1-2mm为小菌落,
2-4mm为中等小菌落,4-6mm大菌落,>6mm为巨大菌落。
b.形状:圆形、不规则状,假根状等。
c.隆起度:扩展,台状、低凸状、乳头状等。
d.菌落边缘:边缘整齐、锯齿状、毛刷状等。
e.表面性状:光滑、褶皱、同心环状等。
f.表面光泽:金属光泽、腊状等。
g.颜色透明度: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等。
H、气味、湿润度、颜色等其他。
2、鉴别:
(1)、初染:选取不同形态的单一菌落。
属阴性染色,微生物不着色,在黑背景处观察清晰、闪亮点
鉴别:球菌、杆菌。
G—菌易扭曲变形,造成鉴别困难
方法:滴一滴苯胺黑(2%水溶液)或结晶紫染液于载玻片上,用接种环挑取少量菌于涂液的载玻片处,完全涂匀。
待自然干燥后,滴香柏油,使用显微镜的油镜观察。
(2)、G染色
a、球菌:对于球菌,不一致需要G染色,因为G—球菌不会成为液体食品中的腐败菌,可直接进行H2O2酶实验。
鉴别H2O2酶阳性、阴性球菌。
B、杆菌:需进行G染色,鉴别G—或G+,有无芽孢形成。
1、G染色固定的目的:①防止菌落被水冲掉
②杀死细菌,固定菌落结构。
②改变细菌对染液的通透性。
2、媒染:增强染液与菌体间的作用力。
3、脱色:测知燃料与被染物之间结合的牢固程度,具有鉴别细菌的作用。
G+C壁主要由肽聚糖组成;着色能力强。
G-C壁主要由磷脂、脂多糖组成;着色能力弱。
脱色时间控制:时间长:G+→G-时间短:G-→G+
4、复染:使已脱色的菌体重新染上与前染液颜色成明显对比的颜色。
(3)、H2O2酶试验:
是一个裂解H2O2,产生O2的过程。
鉴别H2O2酶试验阴性或阳性的G+杆菌。
方法:滴一滴10%的H2O2溶液于载玻片上,使用接种环挑取少量与菌落形态、初染、G染色均对应的菌落,于涂有H2O2的载玻片,完全涂开观察。
结果:有气体生成→H2O2酶阳性;
无气体生成→H2O2酶阴性。
4、氧化酶试验:鉴别氧化酶试验阳性、阴性的G-杆菌。
方法:取一试纸条,使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相对应的菌落涂于试纸条有药品的一端,观察。
结果:不变色→氧化酶阴性
变色→氧化酶阳性
坏包分析:
坏包率= 加工残留+ 再污染
加工残留的微生物生长繁殖相对缓慢,1-2小时/代
再污染的微生物生长繁殖相对快些,1-10分钟/代
1、混合感染、菌丛:空气、水、包装不严密
表明产品的再污染(产品在通过杀菌机中的保温管以后,通常是在温度低于100℃的区域)密封圈损坏杀菌机的冷却部分泄漏(再生和终末冷却器)、不严密的包装等主要原因。
2、纯污染:相对较少
主要是清洗和预灭菌不充分。
A、由细菌孢子引起的污染
常见原因:杀菌不充分、产品中有特殊物质、在8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再污染、包装材料的消毒、在无菌灌装机中的无菌空气系统。
B、由耐热细菌孢子引起的污染
常见原因:产品杀菌(超高温处理)、工厂消毒、包装材料消毒、空气杀菌、灌装机的杀菌、清洗不彻底(耐热芽孢在设备上蓄积)
坏包微生物鉴定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