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容易引起人类哪些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污染容易引起人类哪些疾病
第一篇:环境污染容易引起人类哪些疾病
环境污染容易引起人类哪些疾病?
一、1930年,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
在这个狭窄的河谷里有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等许多工厂。
12月1日到5日的几天里,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致使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许多牲畜死亡。
这是本世纪最早记录的公害事件。
二、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夏季,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市。
该市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
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
后来人们称这种污染为光化学烟雾。
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三、1948年,多诺拉烟雾事件10月下旬,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城有许多大型炼铁厂、炼锌厂和硫酸厂。
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雾弥漫,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
17人死亡。
四、1955~1972年,骨痛病事件镉是人体不需要的元素。
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
人长期饮用这样的河水,食用浇灌含镉河水生产的稻谷,就会得“骨痛病”。
病人骨骼严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
五、1968年,日本米糠油事件先是几十万只鸡吃了有毒饲料后死亡。
人们没深究毒的来源,继而在北九州一带有13000多人受害。
这些鸡和人都是吃了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而遭难的。
病人开始眼皮发肿,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疙瘩,接着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
嗽不止。
这次事件曾使整个西日本陷入恐慌中。
六、1984年,印度博帕尔事件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因管理混乱,操作不当,致使地下储罐内剧毒的甲基异氰酸脂因压力升高而爆炸外泄。
45吨毒气形成一股浓密的烟雾,以每小时5000米的速度袭击了博帕尔市区。
死亡近两万人,受害20多万人,5万人失明,孕妇流产或产下死婴,受害面积40平方公里,数千头牲畜被毒死。
七、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4月26日,位于乌克兰基辅市郊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管理不善和操作失误,4号反应堆爆炸起火,致使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
西欧各国及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测到了核电站泄漏出的放射性物质。
31人死亡,237人受到严重放射性伤害。
而且在20年内,还将有3万人可能因此患上癌症。
基辅市和基辅州的中小学生全被疏散到海滨,核电站周围的庄稼全被掩埋,少收2000万吨粮食,距电站7公里内的树木全部死亡,此后半个世纪内,10公里内不能耕作放牧,100公里内不能生产牛奶……这次核污染飘尘给邻国也带来严重灾难。
这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核污染。
第二篇:环境污染容易引起人类哪些疾病
1、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空气里面主要含有氮气、氧气,其中氧气是人和动植物最需要的,大约占空气的21%;如果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降到16%时,正在点燃着的蜡烛就会熄灭;如果降到7%时,人和动物很快就会被憋死。
空气中还含有水蒸气、二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灰尘等气体和物质。
如果空气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灰尘等有害气体和灰尘含量过高,这种空气就是被污染了,空气中掺杂的这些有害气体和脏东西越多,空气被污染的也就越厉害,对人和动植物的危害也就越大。
空气污染首先是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其次是影响动植物的生长,还会引起全球性的气候变化。
空气污染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人群死亡率增加。
重庆市污染严重地区的肺癌死亡率逐年上升,超过50人/10万,比相对清洁区高4.7倍。
长沙市个别街区的肺癌死亡率高达94.36人/10万。
2、温室效应增强、气候变暖对人体的危害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所消耗能源急剧增加,以及森林遭到破坏,致使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使得温室效应不断增强,全世界的气候变暖。
这就会使人们的呼吸道疾病、癌症、头疼等发病率增高,并助长疟疾等热带流行性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3、酸雨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它能使土壤酸化,湖酸化,从而使森林衰退和枯萎,许多水生生物无法生存。
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而且,酸雨还对文物古迹和建筑物有侵蚀作用。
4、水污染的影响。
水环境污染的后果是严重的,不但使工农业生产备受损失,而且淡水鱼的捕获量也大幅度下降,许多名贵鱼种如长江鲥鱼和黑龙江的大马哈鱼产量急剧下降,有的甚至绝迹。
全国性污染导致的死鱼、人畜中毒事件频频发生,全国肝癌、胃癌、食道癌等消化系统癌症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的水环境污染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5、噪声污染给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据29个环保部门统计,在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噪声问题的占30%以上。
一些工厂工人耳聋、高血压、心脏病、神经衰弱的发病率高达30%~60%。
据上海第一医院耳鼻喉科统计,耳病患者中,约有1/3是因噪声引起的。
有的地区,噪声已威胁到青少年智力发育。
有关部门预测,如不采取措施,到本世纪末,我国85%的城市居民将无法正常地工作和生活。
20世纪世界著名的八大公害
(1)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12月,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排放的工业有害废气和粉尘对人体造成综合影响,一周内近60人死亡,市民中心脏病、肺病患者的死亡率增高,家畜死亡率也大大增高。
(2)美国落衫叽烟雾事件:本世纪40年代美国落衫叽的大量汽车废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的光化学烟雾,造成许多人眼睛红肿、咽炎、呼吸道疾病恶化乃至思维紊乱,肺水肿。
(3)美国多诺拉事件:
1984年10月,美国滨西法尼亚洲多诺拉镇的二氧化硫及其氧化物,与大气粉尘结合,是大气产生严重污染,造成5911人暴病。
(4)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由于冬季染煤引起的煤烟性烟雾,导致4天时间4000多人死亡,两月后又有8000多人死亡。
(5)日本水俣病事件:1953年--1968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由于人们食用了含汞污水污染的海湾中富集了汞和甲基汞的鱼虾和贝类及其他水生物,造成近万人的中枢神经疾病,其中甲基汞中毒患者283人中有60余人死亡。
(6)日本四日市废气事件:1961年,日本四日市由于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大气,引起居民呼吸道疾病聚增,尤其是哮喘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形成了一种突出的环境问题。
(7)日本的爱知糠油事件:1963年3月,在日本的爱知县一带,由于对生产米糠油的管理不善,造成多氯联苯污染物混入米糠油,人们食用了这种被污染的油之后,酿成13000多人中毒,数十万只鸡死亡的严重污染事件。
(8)日本富山的痛痛病事件:1955年--1977年,生活在日本富山的人们,因为饮用了含镉的河水和食用了含镉的大米,以及其他含镉事物引起痛痛病,就诊患者258人,其中死亡者达207人。
在20世纪里,世界环境污染公害事故和公害病显著增加。
30~60年代发生了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
日本水俟病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米糠油事件、疼痛病事件、美国洛杉矾光化学烟雾事件等
“旧八大公害事件”;80年代又发生
“新八大公害事件”。
近年来,了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件、印度搏帕尔农药泄漏事件、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瑞士巴塞尔赞多兹化学公司莱茵河污染事故、全球大气污染和非洲大灾荒等我国学者对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严重威胁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7个方面:“三废”物质污染、噪音污染、
水资源污染、土地沙漠化、温室效应、大气臭氧层破坏、核污染。
环境
在环境科学中,一般认为环境是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但有些人认为环境除自然因素外,还应包括有关的社会因素。
世界各国的一些环境保护法规中,往往把环境中应当保护的环境要素或对象,如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称为环境,但环境并不限于这些内容。
环境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分类方法。
一般按照环境的主体,环境的范围,环境的要素和人类对环境的利用或环境的功能进行分类。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环境污染的产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当某种能造成污染的物质的浓度或其总量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就会产生危害。
环境污染有不同的类型:
按环境要素可分为: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
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
生物污染、化学污染和物理污染;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
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和固体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等;
按污染物的产生原因可分为:
生产污染和生活污染,生产污染又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污染等等;
按污染物的分布范围可分为:
全球性污染、区域性污染、局部性污染等。
第三篇:环境污染与人类
地下水污染与人类健康
姓名:刘思齐学院:外国语学院学号:201101144
4内容摘要: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它是中国北方城市重要的供水来源更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因此地下水环境的好坏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身体健康。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城市生活污水、垃圾以及工业三废的排放,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导致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着人类生命的健康,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地下水不同于地表水,被喻为人类的“生命水”。
一旦遭受污染,治理需千年的时间。
如今一些企业为躲避查处,将致命性污水通过高压水井直接注入地下,一名名村民因饮用污染水而染上怪病,一个个村庄沦为“癌症村”,“生命之源”变成“绝命之源”。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污染来源污染现状癌症村人类健康治理
一、地下水污染简介
地下水污染(ground water pollution)主要指人类活动引起地下水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而使质量下降的现象。
地表以下地层复杂,地下水流动极其缓慢,因此,地下水污染具有过程缓慢、不易发现和难以治理的特点。
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即使彻底消除其污染源,也得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使水质复原。
至于要进行人工的地下含水层的更新,问题就更复杂了。
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工业废水向地下直接排放,受污染的地表水侵入到地下含水层中,人畜粪便或因过量使用农药而受污染的水渗入地下等。
污染的结果是使地下水中的有害成分如酚、铬、汞、砷、放射性物质、细菌、有机物等的含量增高。
污染的地下水对人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都有危害。
地下水污染与地表水污染有一些明显的不同:由于污染物进入含水层,以及在含水层中运动都比较缓慢,污染往往是逐渐发生的,若不进行专门监测,很难及时发觉;发现地下水污染后,确定污染源也不像地表水那么容易。
更重要的是地下水污染不易消除。
排除污染源之后,地表水可以在较短时期内达到净化;而地下水,即便排除了污染源,已经进入含水层的污染物仍将长期产生不良影响。
二、地下水污染从何而来
1.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和倒灌。
海水倒灌是指海水入侵淡水含水层的现象。
造成海咸水入侵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淡水的过量开采。
如果地下淡水过量开采,滨海或岛屿上淡水—海水界面可以处于不平衡状态。
我国北方沿海地区,进人80年代以来,出现连续多年的干旱,降雨量偏低,地下水补给量减少,但是工农业需用水量却不断增加,地下淡水“入不敷出”,导致海水入侵。
2.工业污染。
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是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工业废水如工业电镀废水、工业酸洗污水、冶炼工业废水、轻工业废水和石油化工有机废水不经过处理而排人城市下水道、江河湖海或直接排到水沟、大渗坑里,导致地下水化学污染。
3.农业污染。
由于农业活动而造成的地下水污染源主要包括土壤中剩余农药、化肥、动植物遗体的分解以及不合理的污水灌溉等。
它们引起大面积浅层地下水质恶化,其中最主要的是NO3—N的增加和农药、化肥的污染。
4.生活污染。
一边是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塑料、金属、电池等不可消化的新垃圾出现,一边是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农村污水、垃圾直排现象愈发严重。
生活垃圾随着日晒雨淋及地表径流的冲洗,其溶出物会慢慢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
三、中国地下水污染现状
中国地下水资源现状:64%遭受严重污染,中国水资源总量的1/3是地下水,而全国90%的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据报道,有关部门对118个城市连续监测数据显示,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严重污染,33%的地下水受到轻度污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
初步调查表明,华北平原局部地区地下水存在重金属超标现象,主要污染指标为汞、铬、镉、铅等,主要分布在天津市和河北省石家庄、唐山以及山东省德州等城市周边及工矿企业周围;局部地区地下水有机物污染较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苯、四氯化碳、三氯乙烯等,主要分布在北京市南部郊区,河北省石家庄、邢台、邯郸城市周边,山东省济南地区—德州东部,河南省豫北平原等地区。
在华北平原的各大省份中,“水危机”一直是河北省最为关注的公众议题。
数据显
示,该省人均水资源307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值的1/7,是中国严重资源性缺水省份之一。
而河北七成以上的用水来自地下水。
四、地下水污染的危害
人及动物饮用农药污染的地下水会引起各种怪病,如怪胎、肿瘤、皮肤及神经系统疾病等。
农业灌溉水、农村家畜产生的有机废物、城镇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其中含有纤维素、淀粉、尿素、洗涤剂,还含有多种微生物,这些污染物质渗入地下水中引起水的理化指标变差,COD、BOD升高,严重者出现水质浑浊、恶臭以至于不能饮用,并且由于微生物的作用使含氮有机物转变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长期饮用高硝酸盐浓度的地下水会引起消化道疾病、婴儿高铁血红蛋白症,导致婴儿窒息或死亡,据调查,地下水硝酸盐含量高的地区,人群的消化道癌症发病率高出对照区二至五倍之多。
地下水中含有超量的汞、铬、镉、砷及铅等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每一种物质的超量存在都会对人及动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这些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生物体内都有蓄集作用,即通过生物链的传递使污染物的浓度不断扩大,造成的危害也就越来越大。
它们可以在人体的肝、肾、脾以及脑组织、骨组织等重要部位富集,长期饮用含超标汞的地下水可引起肝炎、肾炎、运动失调等疾病,往往导致死亡或遗患终生。
镉在人体中有很强的富集作用,饮用被镉污染的水往往引起人的慢性中毒,损害人的肝、肾和骨骼等。
镉的致癌致畸作用也在动物实验中得到了证实。
砷及其化合物都是强毒性的,摄入超量的砷会引起慢性中毒,潜伏期可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最终将造成癌变或畸变。
五、地下水污染催生“癌症村”
知名环保人士、原美国夏威夷大学环境专家董良杰介绍,“其实脏水还不可怕,可怕的是毒水!”我们肉眼看到的往往是发黑、发绿的脏水,大多是浅表水被污染了,其中污染物大多为有机物,通过现有的污水处理办法,还有改善的可能,而如果是被铬、砷、汞这类重金属污染,几乎不可能被处理掉,那才是有毒的、致病的、甚至致命!
关于地下水污染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尽管国内没有直接的数据来佐证,但我国癌症逐年高发,水污染是元凶之一的说法并没有遭到反
对。
前不久发布“中国癌症发病地图”的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副主任陈万青深有体会。
他在调研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感受,那就是工业发达地区比欠发达地区的癌症发病率明显要高,城市癌症发病率也高于农村。
说到其中原因,陈万青讳莫如深,“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水污染引起癌症的具体数据,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是,水污染跟癌症发病率脱不了干系!”
“人体长期饮用被污染的水,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发全身各种癌症。
”陈万青说,在水污染中,一些化学物质如苯,就是强致癌物,长期摄入,会引起白血病、淋巴瘤、皮肤癌。
而被污染的水中含有的重金属,如砷、铅、镉、锰等,也可能导致癌症。
近年来,淮河流域众多“癌症村”不断在国内外媒体上曝光,我国河南林州每年因食道癌死亡人数为150/10万左右,同时发现该地区的鸡也有很高的食道癌死亡率(175/10万);江苏省启东县肝癌发病率较高,而当地鸭子的肝癌发病率也高。
这种“人畜共患病”现象,更加揭示出健康对环境的依赖性,尤其是水环境。
网上公布的“中国癌症村地图”,邹平“榜上有名”——其描述为“邹平孝妇河沿岸”。
在上世纪80年代,孝妇河沿岸主要受上游淄博企业污染之害,51个村庄因癌症死亡400多人,此事被学者写进了一份调查报告。
这就是“孝妇河沿岸癌症村”消息的源头。
一边是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前列,一边是毒气笼罩的癌症村,山东邹平癌症死亡名单和水污染现状触目惊心。
污水涌出工厂,顺着河沟流向远方,空气中飘着刺鼻的酸臭和辛辣味。
邹平县九户镇利民村村民所在的这个被称作“癌症村”东南约三百米处,有两家化工企业,福海科技和开元化工。
工厂排放的污水毒气已经达到当地村民忍耐的极限。
“如果有炸药的话,我会抱着炸药炸掉开元化工,今天我说的话,你们记者一定要将我的名字刊登出来。
”一位村民激愤地强调。
可见地下水污染对村民的生活造成了多么恶劣的影响。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邹平农村大概是这样的景致:村里有三五口水井,家家户户人工挑水吃,妇女们在井边涮衣洗菜,男人在井边谈天说地;改革开放前后,大家陆续在自家院里打井,手工摇水,生活
自然方便了不少。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企业如雨后蘑菇般地冒出,人们惊讶地发现,井水被污染了,水井越打越深,到最后出水还是不敢喝了。
在紧靠邹平县长山镇镇驻地的茶棚村来了个做豆腐脑的,起初不了解情况,打开水管就用了自来水点卤,由于不清楚那是浅层水,结果那批豆腐脑全都遭践泼掉了。
九户镇利民村一位刘姓老汉,既无奈又自豪地说,他买“商品水”已有14年的历史,是全村买水“第一人”。
一家农民娇贵得买水喝?刚开始还引起村民的笑话和不解。
到后来,村里成批量地出现癌症病人,一查几乎个个都是晚期,这时大家才佩服他的”英明“。
现在,村里所有人都只喝”商品水“,再穷的人家也不敢在这方面省钱。
除了山东,近年来,我国接二连三发生水质污染事件,导致大量地下水被破坏。
生活在北京市西四环外的永合庄村和北天堂村居民,从2005年开始就不用村里的地下水了。
原因是当地有两个大型野垃圾填埋站,垃圾渗液让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
近年来,大部分村民逐渐搬离,剩下的不到1/5的村民基本上就喝政府每天用水车送来的水。
虽然地下水对人们的健康生活尤为重要,但并没得到珍惜,地下水污染问题非常普遍。
五、地下水污染的防治
地下水污染带来的危害是触目惊心的,地下水污染一般不容易发觉,不像地表水,可以从水体的颜色、嗅味等物理性状来初步判断是否受到污染。
具有污染途径隐蔽、污染机理与污染防治系统庞大、地下水流慢等特点,一旦污染很难治理,即使花很大的代价,耗时较长,也难奏效。
因此,在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上要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宁肯在预防上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而不要在污染发生后付出更大代价去治理。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原则,既要积极治理现存的污染,保护地下水的用户,防止水质的进一步恶化,又要采取有力的措施防止新的污染产生,以全面保护地下水资源。
1、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有计划地开发和利用这些有限的地下水资源。
保护地下水资源,制止过量开
采地下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幅度,防止地面沉降等,以减少污水的下渗。
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做到采补平衡,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的同时,还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地下水的回灌补给。
2、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并加强地下水保护宣传力度严格贯彻执行我国的《水污染防治法》《水法》等法规,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强执法力度,使每个人都能准确地理解我们的行为给地下水质造成了什么影响。
建设必要的污水处理设施;抓好重点污染源的综合治理,对毒性大的污染物,必须在厂内处理,对于毒性小的污染物汇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3、建立水质监测网并重点做好水质监测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水质监测站网,迅速补充和完善地下监测井网,逐步建立和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
设立地下水观测专用井,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与分析预测服务系统。
对重点污染地区(段)进行重点监测,系统掌握区域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的污染发展变化及动态特征,为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提供及时、科学的依据。
4、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地区,在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已经从以污染治理为重点转变为以防止污染为重点,其中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即是进行地下水环境脆弱性评价,并编制评价图册这种方法值得我国借鉴。
脆弱性调查评价可以为决策、管理人员和规划、设计人员提供有关地区地下水环境的条件,指导工程选址、选线,也将对地下水水质监测起指导作用。
对于脆弱性高的地区,可以加强监测,这样使得监测网的布设更为科学和合理,避免人力、物力的分散和浪费。
六、结语
地下水是生态循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人类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污染防治需要每个人的关心和参与,保护地下水不受污染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
对于已污染的地下水,要查明污染源,切断污染途径,努力开发研究有效的污染治理技术。
对于没有污染的区域,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染的发生。
要全面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确保地下水环境的洁净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