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3鸟的天堂教学参考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参考资料
23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认识“桨、桩"等3个生字,会写“桨、榕"等10个字,会写“陆续、规律、缝隙、静寂、白茫茫"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一读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
(重点)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4.找出文中描写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5.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变化的写法。
6.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难点)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出生于四川成都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处女作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笔名巴金。
巴金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2003年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文学成就:他的散文不追求外在的精雕细琢,而是在朴实的语言中,传达出强烈的激情,给人以思想上的启示和艺术上的享受,具有一种内在的魅力和光彩。
文字清丽流畅,善于将叙事与抒情融合在一起,感情充沛。
他的散文在娓娓道来的朴实语言中传达出强烈的激情,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长篇小说《寒
夜》《憩(qì)园》中篇小说《新生》等。
他人评价: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鲁迅
背景资料阅读
《鸟的天堂》创作背景
在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河上,有一株500年树龄的奇特的古榕树。
榕树高15米,独木成林,浓荫蔽日,引来成千上万的飞鸟栖息其间。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
白鹤朝出晚归,灰麻鹤暮出晨归,一早一晚,鹤群一出一归,盘旋飞舞,掩映长空,嘎嘎而鸣,蔚(wèi)为壮观。
1933年,作家巴金来到这里游览后,有感而发,写下了《鸟的天堂》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课外知识拓展阅读
榕树独木成林的原因
榕树是常绿大乔木一般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常言道,独木不成林。
可是榕树能“独木成林”。
榕树是一种寿命长、生长快,侧枝和侧根都非常发达的树种。
它的主干和枝条上可以长出许多气生根,向下垂落,这些气根多数直达地面,扎入土中,直立的气根活像树干,从远处望去就像是一片树林。
因此,榕树往往被人们称为“独木林”。
气根落地入土后不断增粗成为支柱根,支柱根不分枝不长叶,具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同时还支撑着不断向外扩展的树枝,使树冠不断扩大。
这样柱根相连,柱枝相托,枝叶扩展,成为遮天蔽日、独木成林的奇观。
课外拓展知识——榕树
榕树,属大乔木,高可达15-25米,胸径可达50厘米,冠幅广展,老树常有锈褐色气根。
树皮深灰色。
榕树被评为福建省省树,榕树也被福州、赣州评为市树。
课文相关知识阅读——“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是广东省的一个闻名中外的旅游风景区。
在距广州市100千米外的新会县天门河的河心沙洲上,有一株500多年历史的奇特的大榕树。
这棵树的树枝垂到地上,扎入土中,成为新的树干。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棵大榕树竟独木成林。
林中栖息着成千上万只白鹤、麻鹤、灰鹤和其它鸟雀。
白鹤、麻鹤朝出晚归,灰鹤则夜作昼息,它们相互更替,井然有序,构成了一个蔚为壮观的“鸟的世界”。
1933年,作家巴金来此游览后,写出了散文名篇《鸟的天堂》。
1984年,巴金亲笔题写“小鸟天堂”四字,因此,“鸟的天堂”名扬天下。
如今,“鸟的天堂”已成为一个著名的风景点,吸引了千千万万的游客。
学法指导——辨析词语方法
根据读音辨析词语
成语中有大量多音字,在理解这类成语时,只要我们弄清它们的正确读音,然后根据读音去判断它
们的字义,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应接不暇”,应(yìng),应付,而非应(yīng),应该。
整个成语的意思(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忙不过来)就非常清楚了。
学法指导——解词方法
联系上下文法
把词语放到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中理解。
例如,“应接不暇”。
联系上文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及下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可知,从榕树上飞出的鸟太多太多,作者的眼睛都捕捉不过来了,这种情况就可以用“应接不暇来形容。
识字教学——字源识字
“眉”是象形字。
甲骨文、金文的字形像眼睛上长着眉毛。
“眉”的本义就是眉毛。
课文精读学法指导
1.学习时,要弄清楚作者和朋友经过“鸟的天堂”几次,每次见到了什么景象,为什么每次的所见所闻会不一样,进而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脉络,从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深入阅读时,要抓住描写榕树特点和鸟儿活动场面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大榕树的勃勃生机美丽风光,体会群鸟齐鸣、竞飞的壮观场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3.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不同的情景。
课文朗读指导:
本文朗读的总体基调是昂扬赞美的。
语速为中速;语气是情不自禁地赞赏;要读出赞美的语气读描写大榕树的句子时,读群鸟齐鸣、竞飞的情景时,语调要昂扬,体现出作者的喜悦、兴奋。
语调波动较大,来体现南国美丽风光的和谐之美。
尤其是描写大榕树和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所
看到的群鸟欢腾的景象,这两部分要重点读,注意语气、语调和重音。
如,“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语气中的赞美稍显夸张,“似乎”“这美丽的”两个词语后面停顿时间稍长一些,如同诗一般的旋律;“每一片”“新”“美丽”“树”都做重音强调,要读得饱满,特殊润色。
课文片段朗读示范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文学常识知识
照应:文学创作中描写、叙述的一种手法。
指作品下文与上文相呼应,即“回应上文"。
〖段落层次划分〗〖段解〗:第四部分(14):写“我"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交流探讨借鉴
为什么大榕树会成为“鸟的天堂”?
请你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A:我觉得这株大榕树的位置长得好。
这株大榕树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的一座小岛上,那里有水,有小鱼小虾,鸟儿把家安在那里,就能无忧无虑地生活。
B:我认为那株大榕树长得高大茂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我从资料上了解到,这株大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笼罩着18亩左右的河面。
这也为群鸟提供了一个栖息的地方。
C: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人们能保护环境、爱护小鸟。
课文中不是写“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吗?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不打扰小鸟的生活,人们在远处建了一个观鸟楼,可以在上面观看群鸟翻飞的壮观场面,不允
许走近大榕树。
正是人们的关爱,才让大榕树真正成了鸟的天堂。
D:正如三名同学所说的,大榕树的自身条件、生长环境,让群鸟选择在这里做巢安家;大家保护环境,爱护小鸟,让这里真正成了鸟的天堂。
概括课文内容
作者第一次在傍晚时分经过“鸟的天堂”,只见到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榕树,没有见到鸟。
第二次在阳光照耀的早晨经过“鸟的天堂”,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情景,感受到了鸟儿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课文段落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1-4):写“我们出去游玩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
第二部分(5~9段):主要写了作者第一次经过“的天堂”,只看到大榕树的高太茂盛,赞美了榕树的美丽与蓬勃生机。
第三部分(10~14段):写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群鸟欢腾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与赞美之情。
第四部分(14):写“我"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巴金
干:不可计数
枝:枝上生根
第一次(傍晚)→大榕树静态美
根:直垂地上
叶:充满生机
到处鸟声
第二次(早晨)→群鸟多动态美
到处鸟影
欢:叫、飞、扑
主题解说
本文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具体生动地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群鸟活动的场景,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课文感悟:
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纵情歌唱的鸟儿,构成了一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
树与鸟、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令人怦然心动。
让我们珍惜这份美好,热爱自然,热爱生命。
“一棵榕树一片林,鸟在林中是主人。
”走进“鸟的天堂”,那美丽迷人的南国风光扑面而来,满眼蓬勃的绿意,生机无限;满树欢乐的鸟儿,纵情歌唱。
这树与鸟、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令人怦然心动。
愿我们都能将这份美好珍藏在心底,热爱自然,热爱生命。
思考探讨: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文后思考题1指导
前后两个“鸟的天堂”,为什么一个带引号,一个不带引号?分别指什么?明确作者的意图后,就可以理解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了。
参考答案:
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那棵大榕树,表示一种特定的称谓。
文中指的是大榕树。
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这棵大榕树很茂盛,给鸟儿们创造了良好的、自由的生活环境。
鸟儿们在这里生活得十分自由、快乐,真像在天堂中一样,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确确实实是鸟的天堂。
作者直抒胸臆赞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一读相关段落。
思考指导2
认真阅读第8、9自然段,找到作者傍晚到鸟的天堂都看到了什么,写了哪些景物,有怎样的感觉;
再阅读第11~13自然段,说一说作者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就能找到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以及傍晚和早晨的鸟的天堂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阅读指导思考
阅读时,引导画出描写榕树特点的语句,感受大榕树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指导画出枝干和树根两方面细致地刻画了大榕树的长势和形态的句子。
比如:“真是一株大树”,作者在这里强调的是“一株”,它承接第6自然段,表明榕树只有“一株”,而不是“我”说的“许多株”,也不是另一个朋友说的“两株”。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形象地说明了枝干数量很多,榕树很大。
比如:抓住绿叶多的特点表现了榕树的茂盛。
从“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可以体会到。
“簇”说明绿叶很多,“堆”写出了绿叶拥挤、密密麻麻的状态,进一步表现了绿叶的多,可见榕树多么茂盛。
比如:抓住叶子的颜色表现了榕树的生命力。
榕树叶子的颜色绿得发亮,给人以翠色欲滴的感觉。
作者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赞美了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
阅读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抓住“场面描写”“点面结合”
其中,第12、13自然段是场面描写,作者在描写群鸟活动的情景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
“到处……到处…“有的……有的…有的是对群鸟活动情景的总体描述,是“面”;“一只画眉…”是对其中一只鸟的具体描述,是“点”。
第12自然段条理清晰,从起初”后来““接着”“继续”可以体会到。
第12自然段从不同角度活灵活现地描写了群鸟活动的热闹场面。
“到处……到处…写出了鸟的数量多“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写出了鸟的外形和颜色;“叫”“飞”“扑”写出了鸟的动作。
从12、13自然段中,我们不仅了解到这里的鸟种类多、数量多,还能感受到它们在这里生活得很自由、快乐。
文后阅读链接
一片土,一棵树,一块田…它们使我的眼睛舒畅,使我的呼吸畅快,使我的心灵舒展。
我爱这春回大地的景象,我爱一切从土里来的东西,因为我是从土里来的,也要回到地里去。
生命,无处不是生命。
——选自巴金的《筑渝道上》,有改动
阅读链接背景阅读资料
《筑渝道上》出自巴金的散文集《旅途杂记》。
《旅途杂记》是巴金的战时旅行记,依然保持作者朴
实的文风,娓娓而谈,亲切自然,不加修饰,浑然天成。
《筑渝道上》写作者离开贵阳去往重庆途中的所见所感,行文情感真挚,文情并茂,是一篇值得赏读的好散文。
阅读链接词语解释
〔舒畅〕开朗愉快;舒服痛快。
〔畅快〕舒畅快乐。
〔舒展〕(身心)安适;舒适。
〔春回大地〕春色降临到广阔的地面。
[出处]清·钟峻《如梦令·题〈醉蝶图》词:“堪记,堪记,恰好春回大地。
”
阅读链接语句积累
它们使我的眼睛舒畅,使我的呼吸畅快,使我的心灵舒展。
阅读链接赏析
这一段选自《筑渝道上》,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作者笔下的春天多美呀,有光、
有色、有声,鲜活明净,好似一幅赏心悦目的春日图,又似一曲动人心弦的春之歌。
特别是“一片土,一棵树,一块田”,作者完全被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发出对生命的由衷赞叹。
阅读链接简析
在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当中,巴金以真、以诚,将爱倾注于整个世界。
他用手中的笔书写人间的真情、真爱。
“生命在于付出。
”“让我做一块木柴吧。
我愿意把我从太阳那里受到的热放散出来,我愿意把自己烧得粉身碎骨给人间添一点点温暖。
”
写作方法点拨指导
抓住景物特点,动静结合描写
静态描写是指对人物、景物作静止状态下的描写,呈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如,本文作者第一次看到大榕树,就抓住了“大”这个特点进行描写,从而让读者对榕树之大印象深刻。
动态描写是指对人物、景物作运动状态下的描写,能够赋予客观事物以运动感、活力感、变化感。
如本文中对鸟的活动的描写,点面结合,突出鸟数量多、品种多,写出鸟的天堂的热闹。
这两种描写方法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刻画景物和人物的特征,二者穿插使用,能够使形象由单调变得丰富,收到更好地表现事物,更强烈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
课文写作借鉴
写景时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
——在静态与动态描写中感受美
《鸟的天堂》这篇文章,作者通过描写傍晚看到的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看到的群鸟活动的情景,动静结合,展示了人与自然、树与鸟的和谐相处、相互依存的生命之美。
1.静态描写,表现榕树之美。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从枝干和树根刻画了大榕树的长势和形态。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一个“簇”,一个“堆”,写出了树叶的多而茂盛。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翠绿的颜色表现了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
作者主要抓住大榕树的特点,通过静态描写表现了榕树的美高大、茂盛,充满生机与活力。
2.动态描写,体现鸟儿之美。
“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一幅群鸟嬉戏图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近距离的观察,细腻的刻画使可爱的小鸟活灵活现,
鸟儿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写法借鉴
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课文写法范例赏析
课文范例片段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范例片段赏析
作者第一次看到大榕树,就抓住了“大”这个特点进行描写。
描写了榕树的枝干、树根的特点,让读者对榕树之大印象深刻。
写作方法点拨——写景
写景时,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出景物的变化,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抓住特点要从以下几点开始:
1.通过仔细观察,确定景物的特点,再进行描写;
2.抓住景物的神韵,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进行描写;
3.综合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进行描
写,恰当准确、生动形象地展示景物的特点。
写作方法——点面结合
文中例子
①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②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③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点播写作技巧
你发现了吗?作者在描写群鸟活动的情景时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
句①“到处……到处…"和句②“有的…有的……有的…是对群鸟活动情景的总体描述,这是“面";句③“一只画眉…”是对其中一只鸟的具体描述,这是“点。
通过点面结合的手法,将鸟儿们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活动状态更加具体、形象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写作方法指导——点面结合
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的形象状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
“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
“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
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的形象状态,充分地表达思想,抒发感情。
写法迁移运用训练题
1.七月盛夏,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路边的树木都没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园里的花儿也垂头丧气地呆立着。
(夏日炎热)
2.
(秋日枫叶)
参考答案:
这千树万树的红叶,愈到深秋,愈加红艳;再加上蓝蓝的天空中,几朵雪白的云朵相映照,远远看去,就像大火在燃烧。
)
3.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描绘一下秋天的丰收景象吧!
参考答案:
秋天的果园里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映入眼帘的是各色的果子:枣树上挂满了枣子,红彤彤的,像一颗颗红色的玛瑙;梨树上结满了梨子,黄澄澄的,像一盏盏黄色的小灯笼;苹果树上缀满了苹果,红扑扑的,像一张张可爱的小脸蛋……
拓展题目训练:
如果你是一只生活在“鸟的天堂”里的小鸟,你会对大榕树说:“谢谢您,大榕树!感谢您给我们提供了广阔自由的生活空间,为我们创造了美丽的生活环境!
范例:你会对这里的农民说:“你们爱护自然,从不捕捉我们,是值得我们信赖的好朋友。
”
你会对来访的游客说:欢迎您来参观我们幸福的家园。
生字详解
桨
同音:讲造字:形声
繁体:槳易混:浆
词性:名词短语:孤舟独桨
巧记:一直(|)中“奖”。
字歌:水来做豆浆,用木制船桨。
寸来当将领,功大发奖状。
字义组词:划船的用具。
常装置在船的两旁:
(划桨)(船桨)(双桨)(螺旋桨)(孤舟独桨)
辨字:①奖(奖励)(夸奖)(奖学金)
②浆(玉液琼浆)(糖浆)
造句:水手们奋力划桨,龙舟箭一般地向前疾驶。
运用: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
书写提示:“妆”要紧凑;“木”的竖位于竖中线上。
桨
榕
同音:容造字:形声
繁体:榕易混:熔
词性:名词短语:一株榕树
巧记:“容”许植树(木)。
字歌:内容很丰富,草堂芙蓉生。
榕树吐新绿,化糖溶水中。
字义组词:榕树,常绿乔木,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树冠大,有气根,叶和气根可入药:(榕树)
辨字:①溶(溶解)(溶洞)
②熔(熔岩)(熔点)
③容(容易)(容量)
造句:榕树大多生长在南方。
运用: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柳宗元
书写:“容”的“口”不宜过大,“人”的撇、捺舒展。
纠
同音:赳造字:形声
繁体:糾易混:收
词性:动词短语:调解纠纷
巧记:给一半(纟),收一半(ㄐ)
字歌:走路雄赳赳,反文庆丰收。
张ロ大声叫,丝把错误纠。
字义组词①矫正:(纠正)(纠风)(纠管)
②集合(多含贬义):(纠合)(纠集)(纠结)
③缠绕:(纠纷)(纠缠不清)(调解纠纷)(纠结症)
辨字:①叫(叫声)(大呼小叫)(叫苦连天)
②收(收下)(收到)(收入)
造句:书法课上,老师逐一纠正了同学们错误的握笔方法。
运用:人借助科学,就能纠正自然界的缺陷。
书写:左右基本相等。
“纟”末笔为提;右部竖为悬针竖。
桩
同音:装造字:形声
繁体:椿新词:充电桩
词性:名/量短语
巧记:“土”木(木)建筑,“广”为利用。
字歌:有个小村庄,庄稼绿油油。
马都拴桩上,桩柱排成行。
字义组词:①一头插入地里的木棍或石柱:
(树桩)(木桩)(桩子)(打桩)
②量词,用于事件:(一桩心事)(一桩桩)
辨字:①庄(庄园)(庄严)(庄重)(庄稼汉)
②脏(心脏)(脏器)(肮脏)
造句:树桩上的年轮能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运用: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书写:“木”捺变点;“庄”末笔横稍长,三横间距相等。
涨
同音:掌造字:形声
繁体:漲易混:张
词性:动词成语:水涨船高
巧记:水(氵)边扩“张”。
字谜:弯弓被拉长,前面有水淌。
水位在升高,潮水涌岸上。
字义组词:①水量增加,水面高起来:(涨潮)(涨水)(水涨船高)
②价格提高:(涨钱)(涨价)(涨幅)(上涨)
辨字:张(紧张)(张望)(张冠李戴)(张灯结彩)
造句:涨潮是一种非常壮观的景象。
运用: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
书写:左窄右宽。
右部“弓”略小,捺画宜伸展。
塔
同音:獭造字:形声
繁体:塔易混:嗒
词性:名词成语:聚沙成塔
巧记:“土”与草(艹)“合”成。
字歌:用土建座塔,病菌生疙瘩。
着手搭帐篷,马蹄声嗒嗒。
字义组词:①佛教特有的建筑物,尖顶,有很多层:(宝塔)(佛塔)
②像塔形的建筑物:(水塔)(灯塔)(塔楼)(纪念塔)
辨字:①搭(搭配)(搭车)(搭理)
②嗒(嘀嘀嗒嗒)(嘀嗒)
造句:这座宝塔矗立在青山绿水之间。
运用: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
书写:左部窄且短,右部稍长。
右部的撇、捺伸展。
梢
同音:烧造字:形声
繁体:梢易混:捎
词性:名词短语:连根带梢
巧记:小小月(肖)亮藏树(木)后。
字歌:晨起静悄悄,霞光染树梢。
峭壁肖像画,清晰云雾消。
字义组词:树枝的末端:(树梢)(柳梢)(梢头)(月上柳梢头)引申义:末尾:(眉梢)(眼梢)(辫梢)(末梢)
辨字:①稍(稍微)(稍纵即逝)(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