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我国粮食加工业发展政策支撑建议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 我 国经济 社会 发 展有 非 常重要 的意义 。
l 政 府 切 实 转 变 职 能 , 粮 食 加 工 为 业发展 营造公平 高效 的市场 环境
1 1 转 变政 府职 能 .
“ 十五” 以来 , 国家 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支持 粮食加工业 的发展 。但 目前我国粮食加工业仍然 存在一些重大问题 , 宏观层面上主要体现为 : 发展 的总体水平还 比较低 、 缺乏总体规划 、 结构布局不 合理 、 产业化程度低 ; 产业产 品同质性突出 , 初级 加工产品多 、 精深加 工率低 , 发展带有盲 目性 , 加
摘要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 建议 中首次提 出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 发展战略和“ 优质粮食产业工程” 的思路。就如何保 障作为“ 优质粮食 产业工程 ” 关键环节的 粮 食加 工 业在 “ 十一 五 ” 间健 康 发 展 , 期 经过 对 比、 析 和 深入 调 查 , 营造 公 平 市场 环 境 、 分 从 加 强质量安全标准体 系建设、 建立健全粮食 法规 、 加强行 业协会的作用、 改善 市场流通 、 加强人 才 培养与职业准入 、 建立市场化经营平台、 加强农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等 8个方面提 出政策建议 。 关 键词 :“ 一五 ” 划 ;粮食 加 工业 ; 策 建议 十 规 政 中图分 类号 : 3 6 5 F 2 . 文献 标 识码 : A 20 06年是我国实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一个五年规划” 的起步之年 , 十一五 ” “ 规划建 议对粮食产业提出了实施“ 质粮食产业 工程” 优 的思路,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即“ 实施优质粮食产 业工程 , 建设大型商 品粮生产基地 , 确保 国家粮食
深加工技术 和装备 的科技开发与研究投入 , 强化 基础性技术 研究 , 激励企业 自主开发创新 。保证 财政扶持资金真正扶持到重点 区域 、 关键环节和
重要 项 目上 。扭转 相 对 重视 农业 产 前 、 中投 入 , 产 忽视 产后 加 工投 入 的局 面 。
1 3 加 大财 政扶 持 .
质检 机构 和 区域性 质检 机构 的能 力建设 。特 别是
税收优惠政策 的落实, 发挥减税效应 , 促进粮食加
工业 的快速健康发展 , 逐步为解决“ 三农 ” 问题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税收政策要与世界 贸易组织规则接轨 , 对粮食加工企业实行 中性 、 平
等 的税 收政策 。 14 提供 金 融政 策支持 .
加强对粮食加工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和检测体系
的建设 , 逐步实现与国际的接轨。 ⑤引导地方和企业加强检测体系的建设 , 全
面 推 进 企 业 G P、 A C M H C P和 IO 00、S 4 0 S 90 IO100
经过 对 国 内外 粮 食 加工 业 的对 比分析 和对 我
国粮食加工业现状 和问题 的深入调 查, 就如何加
快“ 十一 五 ” 间我 国粮 食 加 工 业 的发 展 , 文 从 期 本
政府应提供 的政策支撑层面提出一些建议 。
安全” 。保障作为“ 优质粮食产业工程” 的关 键环
节的粮食加工业在“ 十一五” 期问健康发展 , 对促
强 化政 府对 企 业 的服 务 , 立 粮 食 加 工 企 业 树
的市场主体 和法人 主体地 位 , 通过制定统一 的产
业 发展 规划 、 业政 策 、 产 技术 政 策 、 融 资政 策 , 投 实
施分类指导 和统一协调。政府应减少对企业的直 接干预, 重点支持粮食加工产业 的基地建设 、 科技 开发 、 技术服务 、 质量标准和信息网络体 系建设 , 通过构建平 台 、 营造环境 、 培育市场和提高企业核 心竞争力 , 加快粮食加工企业 市场化改革 。 12 改进粮食加工业科技创新机制 .
Vo . No 4 1 2。 .
DC . 0 6 C20
文章 编 号 :6 3—15 (06 0 00 0 17 7 1 20 )4— 07— 5
“ 十一五 " 时期我 国粮食 加 工业 发 展 政 策 支 撑 建 议
曹利 强
(. 1 武汉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 , 湖北 武汉 4 00 ;.河南工业大学 粮油食品学院, 3 002 河南 郑州 40 5 5 02)
维普资讯
第2卷第4期
20 0 6年 l 2月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unl f n nU ie i f eh o g ( oi ce c ) o ra o a nvr t o c n l y Sca S ine Hc sy T o l
8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第2 卷
产前 、 产中一样重视粮食加工业 , 增加相应投资促 进粮食深加工产业的发展。重点抓好已经推出的
术规程和管理规范 , 实现检测规范化 、 法制化 , 充 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 , 使检测更加快 速高效和节省成本。 ⑧加强重点检测机构的能力建设 , 包括 国家
构筑 政策 平 台 , 突破 体制 性 障碍 , 大 粮食 精 加
工能力过剩 ;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 对加工业的总体
情况统计掌握和政策引导不够 , 对产业的管理缺
乏统一规划 、 协调和指导 ; 国内粮食加工技术装备
和成套化水平落后 ; 产品标 准和质量控制体系 尚
不完 善 , 粮食 制 品 的质 量 安 全 问 题 突 出。这 些 问 题 已成 为制 约我 国粮 食 加 工 业 发 展 的瓶 颈 , 重 严
影响了粮食加工企业的发展 。
收 稿 日期 :0 6一l 20 0一l 2
作者简介 : 曹利强 (9 2一) 男 , 17 , 河南 郧 州人 , 博士 , 主要 研究
向: 粮食经济和营销管 , ‘
要从农业产业化综合发 角度 , 象重视粮食
维普资讯
l 政 府 切 实 转 变 职 能 , 粮 食 加 工 为 业发展 营造公平 高效 的市场 环境
1 1 转 变政 府职 能 .
“ 十五” 以来 , 国家 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支持 粮食加工业 的发展 。但 目前我国粮食加工业仍然 存在一些重大问题 , 宏观层面上主要体现为 : 发展 的总体水平还 比较低 、 缺乏总体规划 、 结构布局不 合理 、 产业化程度低 ; 产业产 品同质性突出 , 初级 加工产品多 、 精深加 工率低 , 发展带有盲 目性 , 加
摘要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 建议 中首次提 出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 发展战略和“ 优质粮食产业工程” 的思路。就如何保 障作为“ 优质粮食 产业工程 ” 关键环节的 粮 食加 工 业在 “ 十一 五 ” 间健 康 发 展 , 期 经过 对 比、 析 和 深入 调 查 , 营造 公 平 市场 环 境 、 分 从 加 强质量安全标准体 系建设、 建立健全粮食 法规 、 加强行 业协会的作用、 改善 市场流通 、 加强人 才 培养与职业准入 、 建立市场化经营平台、 加强农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等 8个方面提 出政策建议 。 关 键词 :“ 一五 ” 划 ;粮食 加 工业 ; 策 建议 十 规 政 中图分 类号 : 3 6 5 F 2 . 文献 标 识码 : A 20 06年是我国实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一个五年规划” 的起步之年 , 十一五 ” “ 规划建 议对粮食产业提出了实施“ 质粮食产业 工程” 优 的思路,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即“ 实施优质粮食产 业工程 , 建设大型商 品粮生产基地 , 确保 国家粮食
深加工技术 和装备 的科技开发与研究投入 , 强化 基础性技术 研究 , 激励企业 自主开发创新 。保证 财政扶持资金真正扶持到重点 区域 、 关键环节和
重要 项 目上 。扭转 相 对 重视 农业 产 前 、 中投 入 , 产 忽视 产后 加 工投 入 的局 面 。
1 3 加 大财 政扶 持 .
质检 机构 和 区域性 质检 机构 的能 力建设 。特 别是
税收优惠政策 的落实, 发挥减税效应 , 促进粮食加
工业 的快速健康发展 , 逐步为解决“ 三农 ” 问题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税收政策要与世界 贸易组织规则接轨 , 对粮食加工企业实行 中性 、 平
等 的税 收政策 。 14 提供 金 融政 策支持 .
加强对粮食加工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和检测体系
的建设 , 逐步实现与国际的接轨。 ⑤引导地方和企业加强检测体系的建设 , 全
面 推 进 企 业 G P、 A C M H C P和 IO 00、S 4 0 S 90 IO100
经过 对 国 内外 粮 食 加工 业 的对 比分析 和对 我
国粮食加工业现状 和问题 的深入调 查, 就如何加
快“ 十一 五 ” 间我 国粮 食 加 工 业 的发 展 , 文 从 期 本
政府应提供 的政策支撑层面提出一些建议 。
安全” 。保障作为“ 优质粮食产业工程” 的关 键环
节的粮食加工业在“ 十一五” 期问健康发展 , 对促
强 化政 府对 企 业 的服 务 , 立 粮 食 加 工 企 业 树
的市场主体 和法人 主体地 位 , 通过制定统一 的产
业 发展 规划 、 业政 策 、 产 技术 政 策 、 融 资政 策 , 投 实
施分类指导 和统一协调。政府应减少对企业的直 接干预, 重点支持粮食加工产业 的基地建设 、 科技 开发 、 技术服务 、 质量标准和信息网络体 系建设 , 通过构建平 台 、 营造环境 、 培育市场和提高企业核 心竞争力 , 加快粮食加工企业 市场化改革 。 12 改进粮食加工业科技创新机制 .
Vo . No 4 1 2。 .
DC . 0 6 C20
文章 编 号 :6 3—15 (06 0 00 0 17 7 1 20 )4— 07— 5
“ 十一五 " 时期我 国粮食 加 工业 发 展 政 策 支 撑 建 议
曹利 强
(. 1 武汉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 , 湖北 武汉 4 00 ;.河南工业大学 粮油食品学院, 3 002 河南 郑州 40 5 5 02)
维普资讯
第2卷第4期
20 0 6年 l 2月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unl f n nU ie i f eh o g ( oi ce c ) o ra o a nvr t o c n l y Sca S ine Hc sy T o l
8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第2 卷
产前 、 产中一样重视粮食加工业 , 增加相应投资促 进粮食深加工产业的发展。重点抓好已经推出的
术规程和管理规范 , 实现检测规范化 、 法制化 , 充 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 , 使检测更加快 速高效和节省成本。 ⑧加强重点检测机构的能力建设 , 包括 国家
构筑 政策 平 台 , 突破 体制 性 障碍 , 大 粮食 精 加
工能力过剩 ;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 对加工业的总体
情况统计掌握和政策引导不够 , 对产业的管理缺
乏统一规划 、 协调和指导 ; 国内粮食加工技术装备
和成套化水平落后 ; 产品标 准和质量控制体系 尚
不完 善 , 粮食 制 品 的质 量 安 全 问 题 突 出。这 些 问 题 已成 为制 约我 国粮 食 加 工 业 发 展 的瓶 颈 , 重 严
影响了粮食加工企业的发展 。
收 稿 日期 :0 6一l 20 0一l 2
作者简介 : 曹利强 (9 2一) 男 , 17 , 河南 郧 州人 , 博士 , 主要 研究
向: 粮食经济和营销管 , ‘
要从农业产业化综合发 角度 , 象重视粮食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