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韵律《采茶》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韵律《采茶》说课稿
一、说教材
1.1教材分析
《采茶》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大班韵律活动教材。

这首曲子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生动地描绘了茶农们在茶园里欢快采茶的场景。

通过学习这个韵律活动,幼儿能够感受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魅力,提高节奏感、身体协调性以及艺术表现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1.2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喜爱之情,体验韵律活动带来的快乐。

例如,在活动过程中,当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模仿采茶动作时,能够感受到茶农劳动的喜悦,从而对茶文化产生亲近感。

(2)认知目标
让幼儿了解采茶的基本动作和流程,感知音乐的节奏、旋律和结构。

如幼儿能够辨别出音乐中欢快的部分是表现采茶时的忙碌场景,舒缓的部分可能是休息或者是欣赏茶园美景的时刻。

(3)技能目标
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性、节奏感和创造力。

幼儿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创编出不同的采茶动作,在提高身体控制能力的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1.3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掌握采茶的基本动作,如提篮、采茶叶、放茶叶等,并能跟随音乐的节奏准确地表现出来。

这是因为这些基本动作是整个韵律活动的核心内容,只有熟练掌握,幼儿才能更好地进行韵律表演。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通过示范、分解动作等方式,让幼儿清楚地看到每个动作的要领,然后让幼儿反复练习。

(2)教学难点
鼓励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感,创编出具有个性的采茶动作。

这对幼儿的创造力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

例如,有些幼儿可能在创编动作时会受到局限,只模仿教师的动作,难以加入自己的创意。

教师需要通过启发式的提问、提供多样化的素材等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二、说学情
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节奏感和身体控制能力,他们对音乐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喜欢在活动中表现自己。

同时,这个阶段的幼儿开始具有初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简单的动作创编。

但是,由于幼儿个体之间存在差异,部分幼儿可能在节奏感的把握和动作的协调性方面还需要更多的练习。

三、说教法
3.1直观教学法
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幼儿直观地看到采茶的动作,包括手臂的挥动、手指的采摘动作等。

例如,教师在示范提篮动作时,会展示如何用手臂自然地弯曲形成一个提篮的形状,幼儿可以直接模仿,这样能够让幼儿更快地掌握动作要领。

3.2游戏教学法
将韵律活动融入游戏中,如“采茶比赛”游戏。

把幼儿分成小组,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采茶动作表演,看哪个小组的动作最整齐、最有创意,这样可以增加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启发引导法
在幼儿创编动作时,教师通过提问来启发幼儿的思维。

例如,教师问:“除了用手采摘茶叶,还可以用什么工具呢?”引导幼儿想到可以用小夹子等工具来模拟采摘动作,从而拓宽幼儿的创编思路。

四、说学法
4.1观察学习法
幼儿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和同伴的表演,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和创编思路。

例如,在观看教师示范采茶动作时,幼儿可以观察到教师的身体姿态、手臂动作的幅度等细节,然后进行模仿学习。

4.2合作学习法
在游戏环节和创编动作环节,幼儿可以与同伴合作。

如在创编小组采茶舞时,幼儿可以共同商量动作的顺序、造型等,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4.3自主探究法
在动作创编过程中,鼓励幼儿自主探究不同的动作表现方式。

例如,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探究如何用不同的身体部位来表现采茶的动作,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五、说教学过程
5.1导入部分(约5分钟)
(1)播放一段茶园的视频,视频中有美丽的茶园景色,茶农们在茶园里忙碌采茶的场景。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在视频里看到了什么呀?”引导幼儿回答看到了茶园和茶农采茶。

(2)教师简单介绍中国的茶文化,如茶的种类、喝茶的好处等,引出今天的主题——采茶。

5.2基本部分(约20分钟)
(1)教师示范采茶动作
①提篮动作:教师双手自然弯曲,放在身体两侧,模拟提着篮子的样子,同时小碎步走动,展示茶农走进茶园的情景。

②采茶叶动作:教师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合,从低到高,从左到右,模仿采摘茶叶的动作,一边采摘一边说:“这片茶叶好新鲜呀。


③放茶叶动作:双手将模拟的茶叶放入提篮中,身体微微下蹲。

(2)幼儿模仿练习
①让幼儿跟随教师的动作,慢慢进行模仿练习。

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说动作要领,如“提篮的时候手臂要自然弯曲,像真的提着东西一样”。

②幼儿练习几遍后,教师进行个别指导,纠正幼儿的动作。

(3)感受音乐
①教师播放《采茶》音乐,让幼儿先静静地听一遍,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②教师再次播放音乐,同时引导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拍手,初步建立音乐与动作的联系。

(4)结合音乐进行动作练习
①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将提篮、采茶叶、放茶叶的动作连贯起来练习。

②教师引导幼儿注意音乐的变化,如在欢快的部分加快动作的速度,在舒缓的部分动作轻柔一些。

(5)动作创编
①教师启发幼儿:“小朋友们,我们除了这样采茶,还可以怎么采呢?”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编不同的采茶动作。

②幼儿自由创编动作,教师巡视指导,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

例如,有的幼儿创编出用双手一起采摘一大把茶叶的动作,教师可以说:“这个动作很有创意,就像采摘到了一大把特别新鲜的茶叶呢。


③请创编得好的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动作,其他幼儿观看学习。

5.3游戏部分(约10分钟)
(1)采茶比赛游戏
①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幼儿站成一排。

②教师播放音乐,每个小组的幼儿同时进行采茶动作表演。

③教师和其他幼儿当评委,从动作的准确性、整齐性、创意性等方面进行评价,选出表现最好的小组。

(2)奖励环节
给获胜的小组颁发小奖品,如小茶叶标本或者小茶杯贴纸等,同时鼓励其他小组的幼儿在下次活动中表现得更好。

5.4结束部分(约5分钟)
(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采茶动作和游戏过程,强化幼儿的记忆。

(2)教师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带领幼儿做放松的动作,如深呼吸、伸懒腰等,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六、课堂练习例题及答案
6.1例题1
(1)听音乐,说出音乐中哪些部分是表现采茶忙碌的场景,哪些部分是表现休息的场景。

答案:音乐中节奏明快、旋律跳跃的部分是表现采茶忙碌的场景;节奏缓慢、旋律悠扬的部分是表现休息或者欣赏茶园美景的场景。

6.2例题2
(1)请创编一个新的采茶动作,并说明这个动作是如何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设计的。

答案:例如创编的动作是用手臂大幅度挥动来采摘高处的茶叶。

这个动作是根据音乐中节奏较强、音高较高的部分来设计的,因为这部分音乐比较有力量,适合表现采摘高处茶叶时需要较大的力量和幅度。

6.3例题3
(3)在小组采茶舞表演中,如何与同伴配合得更好?
答案:要与同伴配合好,可以先一起商量好动作的顺序和造型。

在表演过程中,注意观察同伴的动作,保持动作的整齐性,并且互相提醒节奏的把握。

七、说教学反思
在本次大班韵律《采茶》的教学活动中,整体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通过直观教学法,幼儿较好地掌握了采茶的基本动作;游戏教学法和启发引导法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幼儿在创编动作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在引导时还需要更加耐心和细致。

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更加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引导,让每个幼儿都能在韵律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更好地感受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魅力。

同时,还可以增加更多的拓展环节,如让幼儿了解不同地区的采茶习俗等,丰富教学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