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3节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第2课时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第2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H与KCl均含离子键
B.NH4Cl含N﹣H共价键,是共价化合物
C.HCl在水中可电离出H+和Cl﹣,是离子化合物
D.工业合成氨反应中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和生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
B.只有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才能形成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受热熔化时可以导电
D.离子化合物溶解时,离子键不被破坏
3.下列关于离子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离子晶体的阴、阳离子之间只存在静电引力
B.阴、阳离子的配位数只与阴、阳离子的角标比有关
C.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一定比共价化合物的熔点高
D.熔融状态离子键被破坏,使离子自由移动能导电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3N2晶体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B.HI气体受热分解的过程中,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C.SiCl4和SiO2的化学键类型相同,气化时需克服微粒间的作用力类型也相同
D.某化合物在熔融态能导电,可确定一定含有离子键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铵盐是由离子键构成的,因而化学性质相当稳定
B.分子晶体中都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但可能不存在共价键
C.在常见的四种晶体类型中,都有“原子(离子)半径越大,物质熔点越低”的规律
D.水晶在不同方向上的硬度、导热性、导电性相同
6.Al2O3在一定条件下可制得硬度、熔点都很高的氮化铝晶体,其晶体结构如图所示。
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
A.1个氮化铝晶胞中含有2个铝原子
B.氮化铝可用于制造切割金属的刀具
C.氮化铝属于离子晶体
D.氮化铝晶体中Al的配位数为4
7.下面的排序不正确的是()
A.晶体熔点由低到高:CF4<CCl4<CBr4<CI4
B.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C.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
D.晶格能由大到小:NaI>NaBr>NaCl>NaF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O、H2S、H2Se由于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所以熔沸点依次升高
B.NaF、NaCl、NaBr三种晶体的晶格能依次减小,熔点逐渐降低
C.CO2和S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都是非极性分子
D.干冰和石英晶体中的化学键类型相同,熔化时需克服微粒间的作用力类型也相同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类型的离子晶体,晶格能越大,形成的晶体越不稳定
B.邻羟基苯甲醛的熔、沸点比对羟基苯甲醛的熔、沸点高
C.用金属的电子气理论能合理的解释金属易腐蚀的原因
D.H3O+、NH4Cl、和[Ag(NH3)2]+中均存在配位键
10.据2001年报道,由硼和镁形成的化合物刷新了金属化合物超导的最高纪录。
如图示意的是该化合物的晶胞结构,镁原子间形成正六棱柱,且棱柱的上下底面还各有一个镁原子;6个硼原子位于棱柱侧面上。
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MgB B.Mg5B2C.Mg2B D.Mg2B3
11.根据图中相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NaCl晶体中,距离Na+最近的Cl﹣形成正八面体
B.该气态团簇分子的分子式为E4F4或F4E4
C.锌晶体采取六方最密堆积,配位数为8
D.KO2晶体中每个K+周围有6个紧邻的O2﹣,每个O2﹣周围有6个紧邻的K+
12.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半径比()越大,晶体的配位数越大
B.CaF2晶体中,Ca2+配位数为8,F﹣配位数为4,阴、阳离子配位数不相等主要是由于F﹣、Ca2+电荷(绝对值)不相同
C.MgO的熔点比MgCl2的高主要是因为MgO中的离子键比MgCl2中的离子键强D.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都能导电
13.下面有关离子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1mol氯化钠中有N A个NaCl分子
B.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周围紧邻6个Cl﹣
C.氯化铯晶体中,每个Cs+周围紧邻8个Cl﹣
D.平均每个NaCl晶胞中有4个Na+、4个Cl﹣
14.高温下,超氧化钾晶体(KO2)呈立方体结构。
如图为超氧化钾晶体的一个晶胞(晶体中最小的重复单元)。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KO2中只存在离子键
B.超氧化钾的化学式为KO2,每个晶胞含有1个K+和1个O2﹣
C.晶体中与每个K+距离最近的O2﹣有6个
D.晶体中,所有原子之间都以离子键相结合
二.填空题
15.用序号填空:
(1)有下列八种物质:①MgCl2晶体②干冰③NaOH晶体④白磷(P4)晶体⑤金刚石⑥硼晶体.其中属于离子晶体的是;属于分子晶体的是,属于原子晶体的是.
(2)有下列分子:①CO2②NO2③SO3④BF3⑤NH3 其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分子的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的是,属于分子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的是.
(3)在相同条件下,SO2在水中的溶解度和CO2在水中的溶解度相比,SO2的溶解度大,请从分子性质的角度阐述理由
(4)有下列四种无机含氧酸:①H3PO4②HClO ③H3BO3④HNO2根据无机含氧酸的酸性规律,将四种无机含氧酸按酸性相近两两组成一组,它们分别是,.
16.用序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Ⅰ.下列各种物质①H2O②NH3③KOH④Na2O2⑤MgCl2⑥Ne
(1)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是;含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2)用电子式表示H2O的形成过程为。
Ⅱ.下列变化过程:①碘的升华②NaCl固体溶于水③O2溶于水④HCl气体溶于水⑤烧碱熔化⑥氯化铵受热分解,其中化学键没有被破坏的是;既破坏离子键又破坏共价键的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分析】一般来说,活泼非金属元素与活泼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据此分析。
【解答】解:A.NaH中钠离子与负一价氢离子形成离子键,KCl中钾离子与氯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故A正确;
B.NH4Cl中铵根离子与氯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故B错误;
C.HCl中H与Cl之前通过共用电子对成键,属于共价化合物,故C错误;
D.合成氨是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氮气和氢气存在非极性键,氨气存在极性键,所以工业合成氨反应中有非极性键的断裂和极性键的生成,故D错误。
故选:A。
2.【分析】A.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
B.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也能形成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受热熔化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D.离子化合物溶解时,发生电离。
【解答】解:A.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包含吸引力和排斥力,故A错误;
B.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可能形成离子键,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也能形成离子键,故B错误;
C.离子化合物受热熔化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能导电,故C正确;
D.离子化合物溶解时,发生电离,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离子键被破坏,故D错误;
故选:C。
3.【分析】A.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阴阳离子间存在的作用力;
B.阴、阳离子的配位数与阴、阳离子的角标比、以及离子半径有关;
C.共价化合物中属于原子晶体的熔点可能高于离子晶体;
D.熔融状态下,离子化合物会发生电离。
【解答】解:A.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阴阳离子间存在的作用力,包含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故A错误;
B.阴、阳离子的配位数与阴、阳离子的角标比、以及离子半径有关,如NaCl、CsCl 晶体结构中离子配位数分别为 6 和8,故B错误;
C.共价化合物中属于原子晶体的熔点可能高于离子晶体,如二氧化硅的晶体的熔点大于氯化钠,故C错误;
D.熔融状态下,离子化合物会发生电离,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能导电,故D正确。
故选:D。
4.【分析】A.Mg3N2晶体中只含有离子键;
B.HI分解破坏共价键;
C.SiCl4是分子晶体,SiO2是原子晶体;
D.离子化合物在熔融时会发生电离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解答】解:A.Mg3N2晶体是由氮离子和镁离子构成的,晶体中只含有离子键,故A 错误;
B.HI分解破坏共价键,则HI气体受热分解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故B错误;
C.SiCl4是分子晶体气化克服分子间作用力,SiO2是原子晶体气化克服共价键,故C错误;
D.离子化合物在熔融时会发生电离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则某化合物在熔融态能导电,可确定一定含有离子键,故D正确。
故选:D。
5.【分析】A.铵盐含离子键,但铵盐不稳定;
B.分子晶体中可能含共价键,稀有气体形成的分子晶体不含化学键;
C.原子(离子)半径越大,可知化学键越不稳定,而分子晶体的熔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
D.晶体的各向异性即沿晶格的不同方向,原子排列的周期性和疏密程度不尽相同,由此导致晶体在不同方向的物理性质特性也不同。
【解答】解:A.铵盐含离子键,但铵盐不稳定,则不能由离子键构成判断化学性质,故A错误;
B.分子晶体中可能含共价键,如HCl形成的分子晶体中含共价键,稀有气体形成的分
子晶体不含化学键,但分子晶体中都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故B正确;
C.原子(离子)半径越大,可知化学键越不稳定,而分子晶体的熔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则分子晶体不符合,故C错误;
D.晶体各向异性的主要表现在物理性质特性不同,即硬度、导热性、导电性、光学性质等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6.【分析】氮化铝结构与金刚石结构类似,为原子及晶体,熔沸点高,硬度大;晶胞中Al 原子与周围最近的4个N原子形成正四面体,Al位于正四面体中心,N原子位于正四面体顶点。
【解答】解:A.1个氮化铝晶胞中含有+1=2,1个氮化铝晶胞中含有2个铝原子,故A正确;
B.氮化铝(AlN)为原子晶体,熔沸点高,硬度大,故B正确;
C.氮化铝(AlN)结构类似于金刚石,金刚石为原子晶体,则氮化铝(AlN)也为原子晶体不是离子晶体;故C错误;
D.晶胞中Al原子与周围最近的4个N原子形成正四面体,Al位于正四面体中心,N原子位于正四面体顶点,故Al原子配位数为4,故D正确;
故选:C。
7.【分析】A.结构和组成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
B.影响原子晶体硬度大小的因素是共价键的键长;
C.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D.影响离子晶体晶格能大小的因素有电荷因素和半径因素。
【解答】解:A.四种分子晶体的组成和结构相似,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则晶体的熔沸点越高,所以晶体熔点由低到高:CF4<CCl4<CBr4<CI4,故A正确;
B.原子半径Si>C,三者都为原子晶体,原子半径越大,共价键的键能越小,则硬度越小,所以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故B正确;
C.元素非金属性:Cl>S>P>Si,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故C正确;
D.先比较电荷,电荷数多的晶格能大,而如果电荷数一样多比较核间距,核间距大的,
晶格能小,所以晶格能由大到小:NaI<NaBr<NaCl<NaF,故D错误;
故选:D。
8.【分析】A、H2O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高低与氢键有关;
B、NaF、NaCl、NaBr属于离子晶体,影响熔沸点的因素是晶格能;
C、结构对称,正负电荷重心重合的分子为非极性分子,CO2是非极性分子,SO2是极性
分子;
D、干冰是分子晶体,而石英晶体是原子晶体。
【解答】解:A、H2O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高低与氢键有关,所以熔沸点高低的顺序为H2O、H2Se、H2S,故A错误;
B、NaF、NaCl、NaBr属于离子晶体,离子半径越大,晶格能越小,熔沸点越低,故B
正确;
C、CO2和S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结构对称,正负电荷重心重合的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CO2是非极性分子,SO2是极性分子,故C错误;
D、干冰是分子晶体,而石英晶体是原子晶体,而熔化时需克服微粒间的作用力分别是分
子间作用力和共价键,故D错误;
故选:B。
9.【分析】A、在离子晶体,晶格能越大,形成的晶体越稳定;
B、邻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对羟基苯甲醛能够形成分子间氢键;
C、用金属的电子气理论只能解释金属的物理性质,不能解释金属易腐蚀;
D、H3O+中H和O,NH4Cl中N和H、[Ag(NH3)2]+中Ag和N存在配位键。
【解答】解:A、在离子晶体,晶格能越大,破坏离子键需要的能量就越高,所以晶格能越大,形成的晶体越稳定,故A错误;
B、由于邻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内氢键,使熔沸点偏低;而对羟基苯甲醛能够形成分子间
氢键,使熔沸点偏高,所以邻羟基苯甲醛比对羟基苯甲醛熔、沸点低,故B错误;
C、用金属的电子气理论只能解释金属的物理性质,不能解释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易腐
蚀属于化学性质,故C错误;
D、H3O+中H和O、NH4Cl中N和H、[Ag(NH3)2]+中Ag和N等原子之间均存在配
位键,故D正确;
故选:D。
10.【分析】根据均摊法计算晶胞中Mg原子和B原子的个数,进而确定化学式。
【解答】解:根据晶体结构单元可知,在六棱柱顶点上的镁原子被6个六棱柱共用,在上下底面上的镁原子被两个六棱柱共用,根据均摊法可知晶胞中Mg原子的个数为2×+2×6×=3,B原子的个数为6×=3,所以Mg原子和B原子的个数比为3:3=1:1,所以化学式为MgB,
故选:A。
11.【分析】A、在NaCl晶胞中,每个钠离子周围距离最近的Cl﹣有六个,它们的距离为晶胞边长的一半,据此判断;
B、因为是团簇分子,所以不用均摊法,在图示气态团簇分子中,含有4个E原子和4
个F原子,据此答题;
C、锌单质晶体是六方最密堆积,根据锌金属的晶胞结构可知,锌原子的堆积方式为
可知,原子按“ABABAB”方式堆积,晶体中Zn 原子的配位数为12,据此答题;
D、据图可以看出KO2晶胞和氯化钠的相似,据此答题。
【解答】解:A、在NaCl晶胞中,每个钠离子周围距离最近的Cl﹣有六个,它们的距离为晶胞边长的一半,将它们连结起来就可以构成正八面体,故A正确;
B、因为是团簇分子,所以不用均摊法,在图示气态团簇分子中,含有4个E原子和4
个F原子,所以它的分子式为E4F4,故B正确;
C、锌单质晶体是六方最密堆积,根据锌金属的晶胞结构可知,锌原子的堆积方式为
可知,原子按“ABABAB”方式堆积,晶体中Zn 原子的配位数为12,故C错误;
D、据图可以看出KO2晶胞和氯化钠的相似,每个K+周围有6个紧邻的O2﹣,每个O2﹣
周围有6个紧邻的K+,故D正确;
故选:C。
12.【分析】A、离子晶体中的两种配位数由晶体中正负两种的半径比决定;
B.正负离子的电荷不同,正负离子的个数必定不相同,正负离子的配位数就不会相同;
C.离子晶体的晶体能越大,熔点越高;
D.离子晶体固态时不导电。
【解答】解:A.离子晶体中的两种配位数由晶体中正负两种的半径比决定,正、负离子半径比()越大,晶体的配位数越大,故A正确;
B.在CaF2晶体中,Ca2+和F﹣的电荷比(绝对值)是2:l,Ca2+和F﹣的个数比是l:2,Ca2+的配位数为8,F﹣的配位数为4,阴、阳离子配位数不相等主要是由于F﹣、Ca2+电荷(绝对值)不相同,故B正确;
C.MgO的晶体能比MgCl2大,所以MgO的熔点比MgCl2高,故C正确;
D.金属晶体能导电,离子晶体固态时不导电,如氯化钠固体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而不导电,故D错误;
故选:D。
13.【分析】A.NaCl为离子晶体,不存在分子;
B.由NaCl晶胞结构可知,钠离子在棱心和体心时,顶点和面心为氯离子;
C.氯化铯晶体中,铯离子在体心,氯离子在顶点;
D.由NaCl晶胞结构可知,钠离子在棱心和体心时,顶点和面心为氯离子。
【解答】解:A.NaCl为立方面心结构,钠离子为12×+1=4,则1mol氯化钠中有4N A 个Na+,4N A个Cl﹣,但不存在NaCl分子,故A错误;
B.由NaCl晶胞结构可知,钠离子在棱心和体心时,顶点和面心为氯离子,则每个Na+周围距离相等的Cl﹣共有6个,故B正确;
C.氯化铯晶体中,铯离子在体心,氯离子在顶点,每个Cs+周围紧邻8个Cl﹣,故C正确;
D.由NaCl晶胞结构可知,钠离子在棱心和体心时,顶点和面心为氯离子,则由A分析可知,平均每个NaCl晶胞中有4个Na+、4个Cl﹣,故D正确;
故选:A。
14.【分析】A.O2﹣中O原子间存在共价键;
B.K+离子位于顶点和面心,数目为8×+6×=4,O2﹣离子位于棱心和体心,数目为12×+1=4;
C.由晶胞图可知,以晶胞上方面心的K+为研究对象,其平面上与其距离最近的O2﹣有4个,上方和下方各有一个;
D.O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解答】解:A.K+离子与O2﹣离子形成离子键,O2﹣离子中O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故A 错误;
B.K+离子位于顶点和面心,数目为8×+6×=4,O2﹣离子位于棱心和体心,数目为12×+1=4,即每个晶胞中含有4个K+和4个O2﹣,故B错误;
C.由晶胞图可知,以晶胞上方面心的K+为研究对象,其平面上与其距离最近的O2﹣有4个,上方和下方各有一个,共有6个,故C正确;
D.O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5.【分析】(1)依据物质的分类判断晶体类型一般为:多数金属氧化物(如K2O、Na2O2等)、强碱(如NaOH、KOH等)和绝大多数的盐类是离子晶体;大多数非金属单质(除金刚石、石墨、晶体硅、晶体硼外)、气态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除SiO2外)、酸、绝大多数有机物(除有机盐外)都是分子晶体;常见的原子晶体单质有金刚石、晶体硅、晶体硼等;常见的原子晶体化合物有碳化硅、二氧化硅等;金属单质(除汞外)与合金是金属晶体.
(2)根据分子的空间结构判断分子极性,正负电荷重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不重合为极性分子;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是3;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是4,含有1对孤对电子对;
(3)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判断;
(4)根据含氧酸都可写成(HO)m ROn形式,n值越大,酸性越强来解答;
【解答】解:(1)属于离子晶体的是:MgCl2晶体、③NaOH晶体;属于分子晶体的是:
②干冰③、④白磷(P4)晶体;属于原子晶体的是:⑤金刚石⑥硼晶体.
故答案为:①③;②④;⑤⑥;
(2)①CO2中C原子的价层电子对为=2,VSEPR模型为直线型,没有孤对电子对,分子为直线型对称结构,属于非极性分子.
②NO2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为=2.5,按3处理,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N原
子有未成键的电子,分子为V形,属于极性分子.
③SO3中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为=3,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S原子没有孤对电子
对,分子为平面三角形,结构对称,属于非极性分子.
④BF3中B原子的价层电子对为=3,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B原子没有孤
对电子对,分子为平面三角形,结构对称,属于非极性分子.
⑤NH3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为=4,VSEPR模型为正四面体,N原子有1对
孤对电子对,分子为三角锥型,结构不对称,属于非极性分子;
所以其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①③④,分子的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的是②③④,分子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的是⑤.
故答案为:①③④;②③④;⑤;
(3)SO2中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为=3,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S原子1对孤对电子对,分子为V形,结构不对称,属于极性分子,CO2是非极性分子,水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SO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CO2的大;
故答案为:SO2是极性分子,CO2是非极性分子,水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SO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CO2的大.
(4)①H3PO4可写成(HO)3PO,n=1,
②HClO可写成(HO)1Cl,n=0,
③H3BO3可写成(HO)1B,n=0,
④HNO2可写成(HO)NO,n=1,
所以H3PO4、HNO2酸性相近,HClO和H3BO3酸性相近,
故答案为:①和④;②和③;
16.【分析】一般来说,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离子键,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极性共价键,同种非金属元素形成非极性共价键,含离子键的一定为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导电,溶于水发生电离及化学变化中化学键断裂,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Ⅰ.①H2O只含H﹣O共价键;
②NH3只含H﹣N共价键;
③KOH含离子键、O﹣H共价键;
④Na2O2含离子键、O﹣O共价键;
⑤MgCl2含离子键;
⑥Ne不含化学键,
(1)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是③④⑤;含非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是④,
故答案为:③④⑤;④;
(2)用电子式表示H2O的形成过程为
,
故答案为:;
Ⅱ.①碘的升华,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②NaCl固体溶于水,离子键断裂;
③O2溶于水,化学键不变;
④HCl气体溶于水,共价键断裂;
⑤烧碱熔化,离子键断裂;
⑥氯化铵受热分解,发生化学变化,离子键、共价键断裂,
则化学键没有被破坏的是①③;既破坏离子键又破坏共价键的是⑥,
故答案为:①③;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