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新初一分班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新初一分班试卷含答案看拼音写词语。

kǒnɡ jùnuó yíduān xiánɡzhēn zhì
( ) ( ) ( ) ( )
jiàn wēi zhī zhùfán huā sì jǐn
( )( )
下面四组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誊.(téng)写凛.(lǐng)冽枉.(wǎn)费
B.客栈.(zàn)靠枕.(zěn)嗜.(shì)好
C.龟.(jūn)裂强.(qiǎng)逼便.(pián)宜
D.榨.(zhà)油衰.(āi)老矫.(jiǎo)健
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囊萤映雪肃然起敬随机应变油嘴滑舌
B.目空一切莫衷一事胸有成竹一视同仁
C.粗制滥造精巧绝伦苍海桑田鼠目寸光
D.一马当先顾名思议逢场作戏八面玲珑
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鲜嫩的芦花像一片展开的柔软的丝绒。

B.她的脸黑中泛红,像一朵大红的玫瑰花。

C.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势不可当。

D.一朵朵盛开的花像一片片小小的白帆。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语言流畅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B.我们要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C.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他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D.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我们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下面四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老师同他谈过话后,他说:他有决心把学习搞好。

B.晚上爸爸问我今天一天做了什么事?我吞吞吐吐说不出来。

C.我最爱读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

D.那里开着许多鲜花,火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娇艳的海棠花。

下列对四大名著中人物和情节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悟空最具反叛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西游记》)
B.“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刘备、关羽,张飞。

(《三国演义》)
C.写出林冲性格由忍辱含垢、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转变成奋起反抗、杀人报仇、投奔梁山的情节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水浒传》)
D.《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元妃省亲,最有趣的情节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最凄惨的情节是探春远嫁。

(《红楼梦》)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牛郎受兄嫂虐待直至被赶走。

②牛郎织女过上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

③牛郎得到老牛的指点,与织女结为夫妻。

④牛郎织女被狠心的王母娘娘拆散,每年只能见一面。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下面语段有三处错误,请根据提示进行修改。

①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大赛自启动以来,有近8万名市民报名参加。

②9月27晚的终极赛场上,年纪最小的选手仅8岁,可他能背诵近700首左右诗文。

③大赛中,他一路战胜了许多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最终获得“诵读榜眼”。

④而“诵读状元”和“诵读探花”都是80后人民教师。

⑤这次大赛,在我市掀起了一场诵读中华经典的热潮。

(1)第②句语义重复,应删去“___________”。

(2)第③句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_____________”。

(3)第⑤句词语搭配不当,应把“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

积累运用。

(1)古诗中,许多诗人借物抒怀,表达自己的志向。

《马诗》中的“______,______”借马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为国建功立业的抱负;《石灰吟》中,于谦的“_________,
__________”借石灰表明自己坚贞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的情操。

(2)时光昐逝,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中感叹道:“在默默里算着,八千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________,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________。

”我会用《长歌行》的“________,________”告诫自己不要虚度光阴。

(3)在即将离别之际,我要用“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表达我和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要用“_______,润物细无声”感谢老师对我们默默无闻的培育。

(4)王强总是很乐意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意见,有的同学不理解,王强说:“_________,忠言逆耳利于行。

”学校食堂里张贴着“常将有日思无日,_________”的标语来教导大家要注意节约,不要浪费。

我会交流。

止咳灵药物说明书中写道:“本品适用于感冒、肺炎或喉炎引起的咳嗽。

温开水送服,成人一日三次,每次四片,儿童每次减半。

本品不得空腹服用。


家里八岁的弟弟感冒咳嗽,请你告诉他怎样服用这种药,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12、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
(1)子罕弗受( )(2)以示玉人( )
(3)故敢献之( )(4)皆丧其宝也( )
13、翻译下列句子: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不我,皆丧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宋人为什么要送玉给子罕?(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子罕为什么不接受玉?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前些年,“舌尖上的浪费”成为热议话题。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的粮食总量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

人民网曾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展开大规模民意调查。

下表是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调查统计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统计表。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意味着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

古人尚懂得
“”的道理,今人更不能浪费食物,糟蹋社会资源。

我们都应当从自身做起一外出用餐时,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当不了光盘族“兜着走”!
16、文中的“必剩客”是指____;“光盘族”是指____;“兜着走”是指_____。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是______。

18、根据图表信息可知,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最需要接受节约教育的年龄段是。

A.20岁及以下
B.21﹣30岁
C.31﹣40岁
D.41﹣50岁
E.51﹣60岁
F.60岁以上
19、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填上一句关于珍惜粮食的名言警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那月光如水的夜晚
曹雪柏
①奶奶没有上过一天学,斗大的字不识一个。

但在我看来,她却满腹经纶,尤其是奶奶自编自创的那些童谣,一直流淌在我童年记忆的长河里。

②夏日的燥热刚刚退去,月上中天,皎洁温柔,柔和的月光把夜晚烘托出一片平静与祥和。

每晚睡觉前,院子口的那棵梧桐树下,年幼的我依偎在奶奶的怀抱中,奶奶一边用手拍着我,一边念叨着:
③“娃娃乖,穿花鞋,花鞋哪?猫拉了,猫哪?上树啦。


④月光越来越淡,薄得几乎透明。

奶奶一遍又一遍()地念叨着,奶奶的童谣犹如一支催眠曲,伴我入眠,直到我()。

⑤白天,奶奶又一遍一遍地教我,这是奶奶教给我的第一首童谣,也是奶奶给我上的第一堂语言文字启蒙课。

⑥儿时的记忆中,每次吃饭前,奶奶一边擦拭着饭桌,一边说:“打锣锣,扯板板。

他舅来了吃啥饭?油饼馍馍下挂面,你一碗,我一碗,把他舅憋死我不管。


⑦奶奶就用这诙谐幽默的童谣哄着我呢。

“吃饭饭,擀面面,洗手手,炒肉肉。


⑧一听到奶奶这么说,我就赶快去洗手,看着我白乎乎的小手,奶奶会夹一丁臊子奖赏我。

奶奶就用这样的童谣,培养了我良好的生活习惯。

⑨多少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奶奶忙完厨房里的活计,就端出一个小凳子,在院口那棵梧桐树下,手摇一把蒲扇,为我赶着蚊子,一边又念叨着自己的歌谣:
⑩“月亮爷,明晃晃,我在河里洗衣裳,洗得白,捶得光,打发娃娃上学堂,读诗书,写文章,一考考上状元郎,喜报送到你门上,你看排场不排场。


⑪那棵梧桐树下,成了一个天然的小学堂,月光的清辉下点缀着笑容点点,微风中不时传来阵阵爽朗的笑声。

虫蛙低吟,月色作伴,奶奶的童谣在慢慢地开启我智慧的大门。

这些沾着泥土气息的童谣,给我童稚的心靈中埋下了文学的种子,插上了文学的翅膀。

成年后我一直酷爱文学创作,奶奶的童谣()!
⑫岁月如梭,一转眼多少年过去了,奶奶已含笑九泉。

院口的那棵梧桐树仍然(),多少个夜晚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下,奶奶的童谣依旧荡漾在这习习的晚风中!
20、将下列词语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①功不可没②枝繁叶茂③酣然入睡④不知疲倦
21、文章围绕“奶奶的童谣”举了三个时间段的内容,照样子概括出其他几个时间段。

睡觉前——( )——( )
22、奶奶没有上过一天学,斗大的字也不识一个,那么作者为什么说,“她却满腹经纶”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奶奶的童谣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至少举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用“”画出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想想作者为什么不以“奶奶的童谣”为题,而是以“那月光如水的夜晚”为题。

25、读着文中的童谣,你是否也产生了编写童谣的兴趣?请尝试着写两句童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习作
心愿就像一粒粒刚发芽的种子,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渺小,却终将开出美丽的花朵。

你的心底里藏着怎样的心愿呢?请围绕“心愿”主题,把心愿产生的原因或发生的故事写清楚,体裁可以是故事、书信、日记、诗歌等。

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恐惧挪移端详真挚见微知著繁花似锦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做到书写规范、正确和美观。

“惧”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具”,中间有三横,不要写错了。

“挚”笔画复杂,上面是“执”,下面是“手”。

“繁”笔画复杂,上面是“敏”,下面是“糸”字,不要写成“系”字了。

2.C
解析:C
【详解】本题考查的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项“凛冽”中“凛”的读音为lǐn;“枉费”中“枉”的读音为wǎng。

B项“客栈”中“栈”的读音为zhàn;“靠枕”中“枕”的读音为zhěn。

D项“衰老”中“衰”的读音为shuāi。

3.A
解析:A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
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囊萤映雪:形容刻苦攻读。

肃然起敬:意思是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油嘴滑舌:意思是形容说话油滑,耍嘴皮子。

B.“莫衷一事”的“事”改为“是”,意思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

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目空一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

形容极端骄傲自大。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一视同仁: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

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C.“苍海桑田”的“苍”改为“沧”,意思是: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粗制滥造:写文章或做东西马虎草率,只求数量,不顾质量。

精巧绝伦:意思是精美巧妙到了极点。

鼠目寸光:意思是老鼠的眼睛只能看到一米远。

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D.“顾名思议”的“议”改为“义”,意思是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一马当先:意思是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

形容领先。

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逢场作戏:原指旧时走江湖的艺人遇到适合的场合就表演。

后指遇到机会,偶尔凑凑热闹。

八面玲珑:本指窗户明亮轩敞。

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

4.B
解析:B
【解析】略
5.D
解析:D
【详解】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就是对句子的正确与否的判定,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

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即可。

A.“语言流畅”与“文章好坏”搭配不当,应去掉“好坏”。

B.语序错误,应为“随时发现并认真克服”。

C.缺少主语,去掉“使”。

6.A
解析:A
【详解】略
7.D
解析:D
【详解】略
8.B
解析:B
【详解】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

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后。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是牛郎被赶走,受老牛的指点与织女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后辈王母娘娘拆散。

9.近或者左右的称号一场一股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

(1)“9月27晚的终极赛场上,年纪最小的选手仅8岁,可他能背诵近700首左右诗文。

”语义重复,应删去“近”或者“左右”。

(2)“大赛中,他一路战胜了许多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最终获得“诵读榜眼”。

”成分残缺,缺宾语,在在句末加上“的称号”。

(3)“这次大赛,在我市掀起了一场诵读中华经典的热潮。

”搭配不当,把“一场”改为一股。

10.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也没有影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西出阳关无故人随风潜入
夜良药苦口利于病莫把无时当有时
【详解】本题考查现代文默写、名言警句的积累、诗歌默写。

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留传。

(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

意思是骏马何时才能套上镶金的笼头,冲锋陷阵飞驰在那深秋的战场!借马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为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

意思是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借石灰表明自己坚贞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的情操。

(2)出自朱自清先生的《匆匆》。

课文原句:在默默里算着,八千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两汉汉乐府的《长歌行》。

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

告诫自己不要虚度光阴。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意思是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表达我和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

意思是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感谢老师对我们默默无闻的培育。

(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好药虽然很苦,让人难以吞咽,却能让病痊愈;忠诚的话虽然有点让人听了不舒服,却能帮助人们改正自己的一言一行。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意思是在过富有的生活的时候,要想到以后可能会过贫穷的日子,不要到了一无所有的时候再来回想以前的美好生活。

在物资丰富时要考虑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时才后悔。

11.应该用温开水送服,每天服用三次,每次两片,注意不得空腹服用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本题时,我们应该先读懂并理解文本信息,从中获取正确的信息解决问题。

阅读说明书是我们生活中必备的阅读技能,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加强阅读实践。

12.12、接受出示所以丢失
13、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石当作宝。

如果你把玉石给了我,我们都失掉了自己的宝。

14、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15、因为他把不贪图贿赂当宝贝,表明他清正廉洁的高贵品质。

【分析】译文: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

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我把这块玉给琢玉的人看,琢玉的人认为是块宝,因此才敢献给你。

”子罕说:“我认为不贪(这种品质)是宝,你认为玉石是宝,假若把玉给我,(咱俩)都失去了宝。

不如各人拥有自己的宝。


12、本题考查的是字义的辨析。

“子罕弗受”的意思是:子罕不接受。

其中“受”的意思是:接受。

“以示玉人”的意思是:把这块玉给琢玉的人看。

其中“示”的意思是:出示。

“故敢献之”的意思是:因此才敢献给你。

其中“故”的意思是:因此,所以。

“皆丧其宝也”的意思是:都失去了宝。

其中“丧”的意思是:丢失,失去。

13、本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

要注意字词“以”的翻译是“认为”,“若”的翻译是“假如”,“皆”的翻译是“都”,翻译后要读读句子是否通顺。

14、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宋人因为琢玉的人说这块玉石是宝,所以才想把他送给子罕。

原文为: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15、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由“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可以看出子罕他因为把不贪图贿赂当宝贝,所以才不接受别人送的玉。

这表明他清正廉洁的高贵品质。

13.D
解析:16、外用餐每次吃饭都一定会剩饭并且不打包带走的人群按需点餐,每次都能将饭菜吃光的人在外用餐点的菜过多,吃不了打包带走的人
17、列数字说明事物数据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18、DA
19、取之有度,用之用节,则常足。

【解析】
16、考查词语的理解。

结合在外用餐的经历及文中的材料可知:①“必胜客”是指在外用餐每次吃饭都一定会剩饭并且不打包带走的人群;②“光盘族”是指按需点餐,每次都能将饭菜吃光的人;③“兜着走”是指在外用餐点的菜过多,吃不了打包带走的人。

17、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析。

结合句中“500亿”“十分之一”这些数字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好处是说明事物数据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18、考查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观察图表中的数据可知,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41﹣50岁;节约意识最淡薄的是20岁以来的人,这部分最需要受节约教育。

19、考查对名言警句的积累。

结合平时的阅读积累填写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

例如有:思前顾后,吃穿常有。

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败家很容易,好比水推沙。

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

14.20、④③①②
21、吃饭前乘凉时
22、因为大字不识一个的奶奶会自编自创许多童谣,这些童谣一直流淌在“我”童年记忆的长河里。

(言之有理即可)
23、①她用童谣给我上了
解析:20、④③①②
21、吃饭前乘凉时
22、因为大字不识一个的奶奶会自编自创许多童谣,这些童谣一直流淌在“我”童年记忆的长河里。

(言之有理即可)
23、①她用童谣给我上了第一堂语言文字启蒙课;②用童谣培养了我良好的生活习惯;③奶奶的童开启了我智慧的大门;④给我童稚的心灵埋下了文学的种子,插上了文学的翅膀;⑤让我酷爱文学创作等。

24、月上中天,皎洁温柔,柔和的月光把夜晚烘托出一片平静与祥和。

①“那月光如水的夜晚”给读者营造了美妙、温馨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作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环境描写,更是对奶奶的美好回忆。

②奶奶的形象在这样的月光中
变得朦胧、美好,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而“奶奶的童谣”比较直白,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25、只要想象大胆合理,富有童真童趣即可。

示例:下雨了,打雨伞;下雪了,打雪仗;起雾了,看不见;起风了,放风筝。

【详解】
20、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字词、文本的理解,将合适的词语带入适当的语境中。

“不知疲倦地念叨着”、“直到我酣然入睡”、“童谣功不可没”、“梧桐树枝繁叶茂”。

(共2分,0.5分一空)
21、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与整合,需在浏览全文的基础上,寻找奶奶的童谣出现的不同时段:睡觉前、吃饭前、乘凉后。

其中第三个“乘凉后”文中没有原词,需从9至11段中进行概括。

(共1分,0.5分1空)
2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整合解释。

学生在寻找到“满腹经纶”原词之后,根据上下文进行分析,发现奶奶的“经纶”是“童谣”。

因为大字不识一个的奶奶会自编自创许多童谣,这些童谣一直流淌在“我”童年记忆的长河里,所以我一直会觉得奶奶“满腹经纶”。

(2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运用。

首先聚焦描写“童谣的作用”的第11自然段,发现作用:奶奶的童开启了我智慧的大门、给我童稚的心灵埋下了文学的种子,插上了文学的翅膀、让我酷爱文学创作。

再浏览全文,在第五段发现作用:她用童谣给我上了第一堂语言文字启蒙课。

在第八段发现:用童谣培养了我良好的生活习惯。

(3分,答到1点给1分)
2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信息提取与鉴赏评析,其实就是要说出这个题目“好”在哪里。

首先在第二段中找出对于月亮的描写句子,对月光的描写其实是一种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对于人物形象有衬托的作用,因而能够衬托出奶奶的形象特点,其次奶奶的童谣常常是在月光下吟唱的,所以这样的环境背景让我印象深刻。

综合以上这点思考,这个题目给读者营造了美妙、温馨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作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环境描写,更是对奶奶的美好回忆。

奶奶的形象在这样的月光中变得朦胧、美好,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而“奶奶的童谣”比较直白,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3分,句子画对给0.5分。

答到“画面中带有对奶奶的美好回忆”这层意思给1分,答到“环境衬托出闹闹形象”这一层再给1分,最后的比较说明给0.5分。


25、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

在阅读完奶奶的童谣后,发现其想象大胆合理,富有童真童趣的特点,模仿文中的童谣,运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进行童谣创编。

(2分。

1分1句,要求富有童趣,想象大胆合理,比较朗朗上口。


15.范文:
我的心愿
心愿,像一粒种子,播种在心中的土壤里,尽管它渺小,却可以开出最美的花朵;心愿,像
一条小溪,尽管它涓细,却可以浇灌绿色的希望。

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是一个不可用金钱来衡量的。


解析:范文:
我的心愿
心愿,像一粒种子,播种在心中的土壤里,尽管它渺小,却可以开出最美的花朵;心愿,像一条小溪,尽管它涓细,却可以浇灌绿色的希望。

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是一个不可用金钱来衡量的。

我的太公今年94岁了,对我来说太公的身体就像用铁打出来的,从来没有生过什么病,对人总笑呵呵的,这次太公不知怎么了,生了一场大病,住院了两次,让人看得直揪心,住院期间太公心里总惦记着太婆,不肯好好治疗,闹着要回家。

外公和阿姨为了安抚好太公,坚持不回家,全程陪伴。

其实太公已经知道自己得了脑萎缩,可是他却笑对人生,不希望别人伤心难过。

我在市里上学,离太公远,无法及时了解他的病情,听妈妈说太公病情好转了,我放下了心中的石头,只能默默为太公祈祷。

因为离得远,我们一年回去一次,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陪太公。

我外公在几个月以前也生了场大病,可把我妈妈吓坏了,放下手中活,不顾一切就回去照顾外公,妈妈为了太公的身体又憔悴了许多,我还小不能做的事太多了,又不能帮他们分担些责任。

让他们的病赶紧好起来吧!这就是我的心愿,就是让死神离我们远远的,不要来破坏我们这个大家庭。

不管我的心愿会不会实现,我依然相信,只要努力过了,付出过了,即使是一个电话,在家人心里都是一句暖暖的问候。

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在家人眼里也是一个大大的关怀。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认真审题可知,本次习作为话题作文,可以先给文章拟定一个标题,然后再进行写作。

文中体裁可以是故事、书信、日记、诗歌等,但要注意格式。

写作时要注意:
(1)文章开头可以直接开门见山交代自己的心愿是什么。

(2)中间部分可以讲述心愿产生的原因或发生的故事写清楚,要按顺序进行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将事情写完整。

要突出重点,把事情的场面或过程详细具体地写出来,并适当加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3)结尾处可以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表达某种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