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广州-岭南大讲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广州――岭南大讲坛
/9577592_d.html
主讲人:郭红雨(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教授、广州“主色调”调研小组负责人)
嘉宾点评:李少云(广州天作规划建筑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规划师、国家注册规划师)
主持人:李志刚(中山大学地理规划学院讲师)
【主持人】本期公众论坛的主题是“色彩广州——广州城市色彩规划研究”。
何为城市的主色调?这和城市的发展规划有什么关系?广州又是什么颜色的?广州应该是什么颜色的?
可能大家已经听说过广州最近做了色彩规划,引起了一些反响。
其实在目前的城市规划管理来说,比如在国外,色彩规划多数是作为一个专项规划出现,包括引导和控制建筑色彩的作用,比如说日本是色彩规划最多的国家,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制订实行。
色彩规划的形式在全球各大城市都有出现,对城市控制管理发挥了比较好的作用,尤其是在引导城市设计方面,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这是为专家和很多公众所公认的。
中国城市的色彩如何?应该如何规划?这其实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问题,就像我们经常看到的,市民、公众的服装颜色一样,现在是越来越多元了,相比于改革开放之前、计划经济时期,我们可以看到百花齐放,越来越争奇斗艳的趋势。
这一方面反映中国城市有所谓的先生产后生活转向消费的中心,反映了我们物质文化的提升,一方面也为我们城市规划工作提出挑战、带来新的问题,比如如何调控、如何管理、如何引导等等。
在二十多年前,公众和专业界可能当时觉得城市还要设计吗?城市设计又有什么用呢?当时大家对城市设计的认识存在着很多疑问,可能当前大家对色彩规划这样一种新的规划类型、形式,也会在理解和认识上存在着很多疑问。
实际上近几年来,我们国家很多大城市已经都开始了色彩规划的尝试,比如说武汉、上海、沈阳等等,最近广州也初步完成了这个工作。
对于色彩规划,大家可能也注意到,最近媒体报道也宣传比较多,其实广州的色彩规划在操作上,它的一个很大特点,正是体现在开放性和对公众参与的重视上,
这和我们国家其他一些城市做色彩规划的差别比较大的地方,我们非常重视公众的意见和参与,随时出现的评论、意见、争论等等,也就直接体现了这一点。
大家有很多疑问和困惑,为什么广州色彩规划的结果、说法是黄灰色,决策的依据是什么,灰好像比较难听,黄好像也不太容易接受。
其实今天城市规划的主流趋势,也正是越来越强调求同存异、交流中进行决策、决策中实现沟通,这是当代城市规划的本色。
今天郭红雨老师将为我们详细地解释广州色彩规划,相信一定可以为我们揭示真相、拨开迷雾。
【郭红雨】进行色彩规划的时候,特别是广州的色彩规划,可能要回答这样几个问题,这也是我今天讲的三个部分。
首先是广州为什么要做城市色彩规划、广州是不是需要,第二个就是我们来看一看广州到底有什么样的色彩基础,就是我们的第二部分,解读广州城市色彩的表情。
第三个部分,提出我们的一个规划设计思路,这就是我们提出的来建构广州城市色彩形象。
广州的色彩环境非常丰富,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可能时间会长一些。
广州为什么要做城市色彩规划?广州是否需要做色彩规划?
广州为什么要做城市色彩规划?这是我们做课题之初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做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要回答的,也是很多专家和参与色彩规划的市民经常向我们问到的,广州为什么要做色彩规划,是不是需要?
色彩是一个地方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我们可能要先回到色彩关系上看,仅仅从色彩原理角度看,色彩可能是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先看到颜色再看到形,然后再去了解形的构成,还有形所构成的文化上的东西。
假如你去一个地方游览,到一个地方首先是被很好的色彩环境吸引,接下来是对这个城市有特色的空间结构所吸引,然后才是对它的一些社会文化生活的了解。
如果你不是一个专业人士,不可能到一个地方就首先了解GDP什么的。
很多城市都有良好的色彩基础,这样的例子国外比国内的更多,比如金色的威尼斯、红色的锡耶纳,米黄色的巴黎。
城市色彩的形成是有意识的自觉行为
巴黎虽然是大城市,但是形成可能是在过去一段时期,现代化的大城市还需要不需要规划,或者说良好的色彩环境,是不是自发形成的过程,我们有没有必要用一种自觉的手段塑造?我们分析了这些很好色彩构成的城市例子之后,可以看到这些城市之所以有良好的色彩环境,大概有这么三种来源。
一个就是它在当地使用的是一种集中的地方建材,而且是在一个时期内集中建造的,会形成一定特色的色彩环境。
另外一种,这个城市的自然环境非常突出,所以在色彩的表现中是对自然环境的一个呼应。
还有就是当地的文化环境非常显著,占了上风,成为色彩的主导因素。
城市色彩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再现或呼应
比如说当地的地方建材形成的城市主导色,这种例子大部分是欧洲的城镇,可以看到这些城市,如果对城市建设历史有研究的人,就会知道,这一类的城镇大部分形成的时期是中世纪,那个时期的城镇之间关系怎样,就是比较独立的城邦式国家,内部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对外文化交流、信息交汇,还有物资的运输,也是相对较弱的,所以在建设一个城镇的时候,如果又是一个集中的时期,只能采用当地集中建材,经过一定的时期建设的城市,会形成比较固定的,带有当地地方环境特色的城市主导色。
这个地方的城市特色,是对自然环境色彩的反映,有两种。
一种是再现,另外就是呼应。
我们看到两个例子,比较极端的,一个是埃及,看到埃及的城市色彩例子,它比较喜欢使用这种黄色、奶黄色,如果是好一点的建筑是奶黄色的大理石。
经过对建材颜色的分析,我们就发现,埃及人喜欢的黄色,其实跟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联性,我们都知道埃及的气候特征、地理环境,这种黄色就反映了占它国土面积90%沙漠的色彩,而且是阳光照射下沙漠的色彩。
这个色彩是当地人对自然环境比较偏好的一个再现,在选择大理石的奶黄色的颜色里,也会体现那一种最代表埃及的色彩。
苏伊士运河的奶黄色大理石,被称为埃及黄。
希腊是蓝天碧海的自然环境,所以在选择建筑色彩颜色时,也是希望跟自然环境获得一定的呼应,甚至是自然环境的写照。
如果是普通的民宅,喜欢用白石灰,总之是希望对自然环境再表达,相呼应。
城市色彩是当地文化环境的反映
印度的斋浦尔,从气候来说,不一定会选择红色,但是它选择了红色。
为什么会选择红色?就是文化因素占了上风。
这里有一个故事,为了迎接爱德华七世,需要对城市进行一个修饰,现在流传下来的记载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爱德华七世比较偏好粉红色,另外就是说这种粉红色在当地人的语言、当地的传统
文化,代表一种好客的颜色、喜悦的颜色。
可能两种因素都有,就选择了粉红色,最开始是使用在主要街道的建筑立面上,但是慢慢大家发现这种颜色可以使自己的城市很有特征,可以区别于其他的城市,形成自己鲜明的城市特色,所以粉红色蔓延到全城。
只要有特殊良好的色彩环境,都是有意识的塑造,无论是有意识的选择建材,还是有意识的和自然环境相呼应,都是一个自觉的行为,所以说城市色彩一定要一个引导和控制,而且是自觉的塑造。
如果说过去传统的小城镇,形成了一定的色彩基础之后,还可以一直平稳的维持,它也会发展,也会随着城市的变化,环境色彩慢慢有变化,但是那种变化是渐进的变化。
近代以来,因为城市的内容变复杂了,空间扩张了,城市开始发生剧变,色彩环境也在发生突变,而且甚至有时候突变达到了一个失控的状态。
国外典型的城市色彩规划案例
鉴于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的国家,认为应该把城市色彩作为重要的城市规划内容考虑,不能停留在过去良好的色彩基础上,任其发展,所以一定要作为重要的内容,作为重要的城市规划管理方向。
意大利、法国、日本、英国、挪威、德国、韩国等等,首先是最开始进行色彩规划的国家,意大利开始于1800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的时候,在法国产生了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就开始学习这套方法,而且运用实践它。
这些都是国外比较典型的城市色彩规划案例。
我们首先看一看意大利的例子。
意大利比较特殊,首先是因为它是开先河的,最早把城市色彩作为一个规划的内容,它的色彩规划分为两个阶段和步骤,第一个阶段是1800年到1850年,在都灵进行色彩规划,最初也是因为色彩环境开始变得混乱,最早意识到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敏感的建筑师,当地的建筑师
协会就向市政府建议要对色彩进行一定的整理、规划、控制,市政府就把这个任务委托给当地的建筑师协会,由他们来做。
规划之前,也是进行了一定的普查和调研,找出城市比较适用的,有20多种色彩作为推荐色谱。
意大利是开先河之作,最早形成城市推荐色谱的。
意大利都灵更有开先河的气魄,就是它做了最早的公示,在城市的主要广场选择一个外墙面,二十多种色彩分别刷在墙面上,一个色彩一个色块,然后提供一个编号,当其他的业主或者是建筑商、建筑师要使用色彩,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编号对应什么颜色。
在都灵有了推荐色谱还不够,需要做一些样板工程,让大家意识到色彩规划到底给城市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意大利都灵在主要的广场,还有通向广场的道路上做了城市色彩规划设计。
因为颜色是渐变的,而且有一定的规律,道路也叫彩虹道路。
这是第一个阶段色彩规划的成果,当时对这个城市来说,带来很好的开端。
第二个阶段,时隔很久了,到1978年,中间发生很多变化,色彩规划也开始慢慢失控。
很长时间过去,大家对色彩的规划重要性越来越淡忘,最初提供了二十多种可以选择的颜色,很多颜色慢慢在使用过程中丢失,最后只留下一两种黄色被大家使用,其他的色谱颜色为什么丢失?原因很多很复杂,总之是因为色彩规划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有一两种颜色是什么样的状况,就是一两种黄色来覆盖城市,所以都灵的色彩最后只留下的黄色,也被称为都灵黄,这时就是贬义了,因为色彩太单调。
1978年都灵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自己是最早做色彩规划的城市,现在却不太理想,所以有一个教授来承担这个工作,同样也要做很多量的基础调研,同时对第一次色彩规划的案例和文本进行一定的参考,对有一些已经失去色彩特征的街道,这是他做的样板大街,重新做色彩修复,慢慢整理城市的色彩环境,重新达到有序的状态。
他的这项工作得到第二届国际色彩设计的银奖。
意大利色彩规划的例子,重要性不仅仅是他最先开始做,而且还因为它的色彩规划有一个终端时期,说明色彩设计是过程性的,而不是完结性的。
意大利都灵做了第一次色彩规划设计,后来不加控制,后来会越来越糟糕。
所以跟着城市发展的过程,色彩规划要进行及时的调整。
这些例子,大家会更加的熟悉,巴黎的例子,巴黎是海洋性的气候特征,黄灰色的建筑外墙面,它比较喜欢使用米黄色的大理石墙面等等,这就是对巴黎色彩最显著的认识。
即使是这样最多见的色彩特征,也是一个有意识规划的结果,主要的规划时间段,就是61、68年巴黎两次调整中对色彩的一个指引。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的时候,法国出现了研究城市色彩的理论家,他也是一个实践者,就是朗克洛教授,提出的理论影响至今,到现在世界各国在做色彩规划时都在实践他这个理论,也在丰富完善他,就是他的色彩地理学。
很简单来说,色彩地理学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一个城市,还是一个小的城镇,它都有自己明显的色彩环境,而且是独一无二的,一定跟别处不一样,只是看你能不能发现和找到它。
不一样的来源有两个决定因素,一个是独特的自然环境,每个地方的自然环境都不一样,包括植被、纬度、气候特征,另外一个决定因素就是文化,如果说两个地方的纬度相同、自然环境相近,还有一个造成很大色彩不同的就是文化,这里有民族性和文化特征。
色彩地理学主张色彩研究的人从这些角度找到这个地方独特的色彩体系,有了色彩的正确认识,才能对这个地方的色彩控制有科学的引导。
我们看到这个例子,是他为一个巴黎的卫星城做的色彩分析和修复建议,这套方法,是他比较常用的,也是现在大家在使用的,不同的是,现在使用这套方法,是仪器更先进、手段更科学化,要调查当地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还有包括当地的民俗活动的色彩,这都是要做基础调研的。
现在我们用的方法是进行电子色卡的比对,当时没有条件,主要是通过美术工作者,对着墙面把颜色画下来取小样,如果有些色彩难以辨认出来,还从墙面取出一个样色。
有了这样的研究,就可以对城市提出色谱,而且还有分区的推荐色谱。
仅仅是一个推荐色谱、分区色谱,对专业人士来说可以理解,但是普通市民还是不知道你研究的色彩对城市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看到他做的工作,他挑选了这么几类有代表性的街道建筑立面,推荐的颜色分别在墙面、屋顶色等使用,做配色方案,让你看这个颜色用起来怎样。
这也是朗克洛教授做的,在普罗旺斯做的一个住宅区,住宅会形成大量的城市机理色彩,而且容易雷同,我们常常认为居住建筑没有标志性,找不到自己归属感,如果你说你住在什么楼,要说几楼、几门几号,建筑很难找出特性。
教授做这个设计,就是希望用色彩,把雷同的建筑造型一个特性,看到这七个建筑,造型是相同的,但是色彩是不同的,可是色彩又不是五花八门的,七个建筑七个不同的色彩,如果这样的话可能会比较杂乱,他用的是渐变。
我们看到十五种颜色在一个系统颜色里的渐变,七个建筑有渐变,同时有整体化。
70年到72年,日本开始做色彩规划,它是亚洲最早做色彩规划的,朗克洛主持东京的色彩研究。
调研城市的各种环境的色彩基因,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推荐色谱,这是日本东京的色彩规划。
除了做这些
大城市的色彩规划,日本还善于把这种色彩规划变得更加可操作性,有更强的操作手段,同时还尽量的量化。
看到上面这张图,把推荐色谱和材料挂钩,经常我们看到推荐色谱是一个颜色,如果对应这个颜色找不同的材料,颜色又会发生变化,可能是因为材料本身的色泽呈现不同的感觉,有时候材料是光面还是毛面,颜色都会有不同。
针对不同的选择材料,色谱对应上去,大家看这个颜色能不能接受,在跟材料相对应的情况下,重新校对这个色彩。
除了日本还有一些国家开始做色彩规划,这是挪威的朗依尔城,因为靠近北极圈,有极端的天气特点,三个月是极昼,三个月是极夜,而且是采矿业小城,基本上就是一个不毛之地,文化生活、自然环境的特色都不明显,要做色彩规划,可能跟其他地方不一样,如果是其他的城市,可能是希望建筑色彩稍微弱一些,把良好的自然环境色彩体现出来。
但是这个地方要靠建筑色彩、人工环境色彩表示出城市的色彩特征。
在做城市色彩时,也是先做一套调研,跟其他城市不一样,还要考虑到极端的气候特点,就是极夜和极昼,研究者先拿两个色板做底板,白色和黑色,代表极昼和极夜的天气状况,分别看这些颜色在极端天气状况下会不会显得暗淡或者是刺眼。
两个底板对应之后,重新筛选色彩的时候,就挑选了红色到黄色之间的渐变色系,但是只有红色和黄色还会显得单调,所以还有补色,以蓝色为点缀色。
从开始的调研到研究,到规划的推进实施,大概持续了二十年的时间,现在基本上可以看到成果,很多重要的公共建筑上,特别是下面这个学校,都是比较成功的例子,大家在评论这所小学的时候,看到它的颜色,18种颜色的渐变,好像彩虹一样,这是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大家对这种艳丽、比较跳跃色彩的期盼。
两德统一之后做了很多城市规划和设计,有了解的人就会发现,目标就是希望空间上的统一,另外希望空间统一带动文化的统一,总之是希望做规划的时候不仅仅是就空间而空间,还要带给东西德人统一的规划,最后的目标归根到底大家找回冷战之前,德国人共有的生活状况和生活环境,找回过去的文化,忘记过去冷战时期那段痛苦的经历,所以在空间上表达了统一。
我们看到出发点还是一样的,希望找回过去德国传统城镇比较好的色彩特征,那个时候传统城镇色彩特征最明显的就是最大量的红砖房。
这样的色彩带给大家共有的,不管是东德还是西德来的,都可以回忆起传统德国生活。
他们的主色调以蓝色作为点缀色。
这是已经建成的建筑立面和色彩的分区图。
可以看到红色和过去的砖红色还是有呼应的,但是为什么
没有真正选择最地道的德国传统砖红面,反而是这种氧化红呢,就是这种颜色比砖红色更年轻,既要回顾历史找到历史,但是又不能沉迷在历史中,要有时代感。
我们看了一系列国外的色彩规划,也看到其他城市是怎样做的。
国内城市色彩规划的现状
我们看看国内城市的情况吧。
大家回顾一下去过的大江南北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趋同的,色彩特征都不是太好。
最初我们想到很多城市有色彩特征时,其实国内也有,青岛、哈尔滨等,这两类城市的原因,大家都很清楚,青岛一个是德国的殖民地建筑比较多的城市,哈尔滨是受俄罗斯建筑影响的城市,也就是说本土化的中国传统城镇有明显色彩特征的很少见,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很复杂,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在文化上。
都说中国传统的建筑色彩很丰富,好像紫禁城金碧辉煌,琉璃瓦、彩绘等等,但是只有紫禁城里才会有这么丰富的色彩。
中国古代在色彩的使用上是非常受禁锢的,色彩皇宫可以使用、皇族可以使用、贵族可以用,其他的普通老百姓很少使用。
中国古代把色彩作为一个等级区别,普通的民居就是黑灰色的屋顶等。
色彩很少作为一个表现因素,这造成了中国长期以来对色彩用来打扮城市是缺位,大家没有认真的考虑。
到了现代城市规划开始之后,色彩又始终还没有进入我们研究领域,我们对现代色彩、色彩研究和规划没有放进研究中,造成了城市的色彩环境是趋同的,大江南北都是趋灰的,没有色彩的表现。
随着城市日益地开放,还有对国外建筑思潮设计理论的吸收,也开始看到很多国外的建筑,有那么漂亮的色彩打扮自己,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使用。
这样的过程中开始学着使用色彩,可是因为缺乏对色彩系统的研究,没有当做科学的东西研究过,所以在使用色彩时会很杂乱,什么颜色都可以用,非常纯度的色彩会使用在建筑上,或者使用颜色很杂乱,国内的城市色彩还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大概会有这么两个问题,一个是趋同,一个是滥用。
在意识到这些问题之后,国内的城市规划者也开始考虑对国内的城市色彩做研究,也要去实现色彩规划的理论。
我们有这么多城市开始做色彩规划的研究和实践,从北京、哈尔滨、南京、西安、烟台等等城市,这么多城市在做的时候,分析一下,会发现他们大概有这样几种思路。
一类是像北京、哈尔滨类城市,在做色彩规划时要找到城市的主导色,引导城市的发展。
另外一类城市没有定城市主导色,而是有一个功
能分区,提供分区的色谱,像是武汉。
还有按照城市的空间结构分,像是温州、重庆,特别是重庆,去过重庆的人知道重庆是山城、江城,因为它有良好的自然框架,所以它的城市按照自然分区做色彩规划比较有利。
北京是国内最早提出城市色彩问题的。
2000年8月,北京为迎接奥委会考察团,对城市进行一定的整治,面临采用什么色彩粉刷破旧的街道,当时提出灰色调为本的复合色。
02-04年哈尔滨完成城市色彩规划,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主要色彩来源,是城市老城区里对俄罗斯风情建筑比较集中的建筑色彩,由此形成自己城市的推荐色。
西安主要的城市色彩体系是黄色、土黄色和赭石色。
西安的老建筑保存的比较完好,我们可以找到它的推荐颜色依据。
杭州以灰色系定为城市的主色调,很多人反对,北京提出灰色调时很多人就提出了反对,首都为什么不能是激情昂扬的色调,接下来杭州又定为灰色调,大家想为什么要向北京学,为什么杭州这种山清水秀的地方色彩反而是灰色的呢?看到这种灰色,其实是一套色彩系列,调研的结果推导出来的,色彩里有红调的灰色、绿色调的灰色,是一整套的色彩体系。
武汉是按照功能分区,但是又不是简单的几个功能分区,细分了五十个色彩控制片区,除此之外,还有色彩控制的节点、色彩控制的街面等,形成点线面的色彩结合体系,提出了冷灰、暖灰、中灰、重彩和淡彩等5类色系。
同时武汉还推荐了300多种建筑的外观用色。
嘉陵江、长江、山脉把重庆分割为组团状的,城市是星座组团式的,城市每个片区的独立感非常强,有了这样的基础,色彩规划以每一个片区为基本。
这是宁波镇海区色彩规划。
南昌红谷滩的色彩规划提出暖色偏红、黄红等为主的红色系主色调,跟最近江西一贯倡导的,要发挥红色旅游的优势、红色革命文化是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