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蓝田县前卫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教学课件:第一单元一剪梅(共28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独自 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 呢?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这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 遣掉寂寞了吗?
回答: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 天独自登船,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 遣得了呢?
词人因惦念游子 行踪,盼望锦书到达, 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 足传书的遐想,不管 白日月夜,无论舟上 楼中,萦绕于词人心 头。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
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 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 双方的,足见二人两心相印。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情”要用“计”消除,可知其重。又“无计可 消除”,可知其深。
化用范仲淹在《御街行》中的句子:“眉间心上, 无计相回避。”
直抒胸意
作抒人小
者 的 寂 寞 相 思
之 情 。
情 为 主 , 全 词 主 要 抒 写
的 独 居 生 活 , 下 片 由 以
结
: 上 片 主 要 写 女 词
练习:试比较《如梦令》《一剪梅》《 声声慢》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
《如梦令》 《一剪梅》 《声声慢》
不同 时期 不同 基调
少女时期 少妇时期 晚年寡居 明快开朗 细腻深婉 凄凉孤寂
小结: 《一剪梅》和《声声慢》虽然都是李清照写愁的
朗诵练习
一剪梅
李清照
结构特点:①本词为双调,每阕四句,每句四拍,与七律 相似,节奏整齐。②双数句分解为两小句,每小句四 字。 诵读节奏: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倒装句 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
雁——思及谁寄锦书来 谁——赵明诚 谁寄——明月自满,人却未圆;
雁字空回,锦书无有 无边的月色正如无尽的相思
词人因惦念游子 行踪,盼望锦书到达, 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 足传书的遐想,不管 白日月夜,无论舟上 楼中,萦绕于词人心 头。
李清照将这句化得出奇了: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 把愁说成是一种能够运动的有形之物,更为出奇 的是它的运动方式。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愁锁眉间,是感情的外露;愁思在心,才是 感情的根源。先下眉而后上心,似乎不合常理, 但正表现了作者极力排解愁思,要舒展愁眉却令 心头更觉愁苦的情态。
李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 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 的一座丰碑。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 两期。
前期词主要描写热爱自然、伤春愁别和闺阁 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
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 感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山东青州李清照纪念祠
李清照 (1083-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 词人,济南人。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 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 合,相敬如宾。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 生活。然而好景不长,赵明诚经常外出为学为官,赵 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 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 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赵明诚空怀 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赵明诚病死后,目 睹国破家亡夫死,清照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 晚年,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 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梅花枝条柔软不易折取, 所以古人常有剪刀将其剪 断,放在花瓶中以供观赏, 所以“剪”也就成了梅花 的量词,是一枝的意思。
惊入知
起藕归常
一花路记
滩深 溪
鸥处兴亭
鹭 尽日
争晚暮
渡 争
回 舟
沉 醉
渡误不
词
大
苑
河
千
百
载
代
,
,
群
众
芳
浪
竞
齐
秀
奔
,
,
盛
淘
开
去
一
万
枝
个
女
英
儿
雄
花
汉
清照园梅花泉
清照漱玉泉
李清照纪念馆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提出词“别是一 家”之说,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有《漱玉 集》。
李易安人生之五不幸—— 国家飘摇 丈夫病逝 再婚不幸 金石遗失 晚年无子
被誉为
二、题解
一剪梅,词牌名,又名《腊梅香》,得名于周邦 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词牌格式,双调 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八个四 字句一般都用对仗。
一“上”一“下”,加上“才……却……” 的句式,令人感到愁思转移之快与难于排解的无 奈。字眼平常之极,却给读者留下无止境的遐想。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勾勒环境 叙写情事 神驰遐思 借景抒情
红藕香残玉簟秋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 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 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 过词人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 达秋的到来。
这样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 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独: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背面 敷粉的写法,其正面意思是,如果丈夫在家,夫 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好啊!
花自飘零水自流
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 “红藕香残”、“独上兰舟” 相拍合
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 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 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 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逝。
花自飘零水自流
这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运 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
回答:承上启下。承上,与 “红藕香残”,“独上兰舟” 呼应;启下,引出“相思愁”。 移情于物,借景抒情。
红藕香残玉簟秋
《白雨斋词话》中说: “易安佳句,如《一剪 梅》起七字云:‘红藕 香残玉簟秋’,精秀绝 伦,真不食人间烟火 者。” 这一句写出了 什么,对于表现本文的 主旨有什么作用
回答
荷花既已凋谢,其他草木之花就更难见到。 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 染了环境气氛。
暑退秋来,竹席也凉了, 不止是说天气变凉, 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跟她独守空房 关系倒更为密切,衬托出词人冷清与孤寂。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这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 遣掉寂寞了吗?
回答: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 天独自登船,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 遣得了呢?
词人因惦念游子 行踪,盼望锦书到达, 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 足传书的遐想,不管 白日月夜,无论舟上 楼中,萦绕于词人心 头。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
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 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 双方的,足见二人两心相印。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情”要用“计”消除,可知其重。又“无计可 消除”,可知其深。
化用范仲淹在《御街行》中的句子:“眉间心上, 无计相回避。”
直抒胸意
作抒人小
者 的 寂 寞 相 思
之 情 。
情 为 主 , 全 词 主 要 抒 写
的 独 居 生 活 , 下 片 由 以
结
: 上 片 主 要 写 女 词
练习:试比较《如梦令》《一剪梅》《 声声慢》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
《如梦令》 《一剪梅》 《声声慢》
不同 时期 不同 基调
少女时期 少妇时期 晚年寡居 明快开朗 细腻深婉 凄凉孤寂
小结: 《一剪梅》和《声声慢》虽然都是李清照写愁的
朗诵练习
一剪梅
李清照
结构特点:①本词为双调,每阕四句,每句四拍,与七律 相似,节奏整齐。②双数句分解为两小句,每小句四 字。 诵读节奏: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倒装句 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
雁——思及谁寄锦书来 谁——赵明诚 谁寄——明月自满,人却未圆;
雁字空回,锦书无有 无边的月色正如无尽的相思
词人因惦念游子 行踪,盼望锦书到达, 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 足传书的遐想,不管 白日月夜,无论舟上 楼中,萦绕于词人心 头。
李清照将这句化得出奇了: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 把愁说成是一种能够运动的有形之物,更为出奇 的是它的运动方式。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愁锁眉间,是感情的外露;愁思在心,才是 感情的根源。先下眉而后上心,似乎不合常理, 但正表现了作者极力排解愁思,要舒展愁眉却令 心头更觉愁苦的情态。
李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 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 的一座丰碑。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 两期。
前期词主要描写热爱自然、伤春愁别和闺阁 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
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 感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山东青州李清照纪念祠
李清照 (1083-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 词人,济南人。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 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 合,相敬如宾。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 生活。然而好景不长,赵明诚经常外出为学为官,赵 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 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 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赵明诚空怀 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赵明诚病死后,目 睹国破家亡夫死,清照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 晚年,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 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梅花枝条柔软不易折取, 所以古人常有剪刀将其剪 断,放在花瓶中以供观赏, 所以“剪”也就成了梅花 的量词,是一枝的意思。
惊入知
起藕归常
一花路记
滩深 溪
鸥处兴亭
鹭 尽日
争晚暮
渡 争
回 舟
沉 醉
渡误不
词
大
苑
河
千
百
载
代
,
,
群
众
芳
浪
竞
齐
秀
奔
,
,
盛
淘
开
去
一
万
枝
个
女
英
儿
雄
花
汉
清照园梅花泉
清照漱玉泉
李清照纪念馆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提出词“别是一 家”之说,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有《漱玉 集》。
李易安人生之五不幸—— 国家飘摇 丈夫病逝 再婚不幸 金石遗失 晚年无子
被誉为
二、题解
一剪梅,词牌名,又名《腊梅香》,得名于周邦 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词牌格式,双调 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八个四 字句一般都用对仗。
一“上”一“下”,加上“才……却……” 的句式,令人感到愁思转移之快与难于排解的无 奈。字眼平常之极,却给读者留下无止境的遐想。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勾勒环境 叙写情事 神驰遐思 借景抒情
红藕香残玉簟秋
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 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 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 过词人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 达秋的到来。
这样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 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独: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背面 敷粉的写法,其正面意思是,如果丈夫在家,夫 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好啊!
花自飘零水自流
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 “红藕香残”、“独上兰舟” 相拍合
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 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 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 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逝。
花自飘零水自流
这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运 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
回答:承上启下。承上,与 “红藕香残”,“独上兰舟” 呼应;启下,引出“相思愁”。 移情于物,借景抒情。
红藕香残玉簟秋
《白雨斋词话》中说: “易安佳句,如《一剪 梅》起七字云:‘红藕 香残玉簟秋’,精秀绝 伦,真不食人间烟火 者。” 这一句写出了 什么,对于表现本文的 主旨有什么作用
回答
荷花既已凋谢,其他草木之花就更难见到。 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 染了环境气氛。
暑退秋来,竹席也凉了, 不止是说天气变凉, 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跟她独守空房 关系倒更为密切,衬托出词人冷清与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