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祥《统计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概率)

合集下载

统计学徐国祥第二版课后题答案

统计学徐国祥第二版课后题答案

第1章总论1.1 复习笔记一、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从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可以把统计学划分为3个时期统计学的萌芽期、统计学的近代期和统计学的现代期。

1统计学的萌芽期统计学的萌芽期始于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末叶主要有国势学派和政治算术学派。

2统计学的近代期统计学的近代期始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主要有数理统计学派和社会统计学派。

3统计学的现代期统计学的现代期为20世纪初到现在的数理统计时期发展有三个明显的趋势1随着数学的发展统计学依赖和吸收数学营养的程度越来越迅速2向其他学科领域渗透或者说以统计学为基础的边缘学科不断形成3随着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借助电子计算机后统计学所发挥的功效越益增强。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统计的涵义“统计”一词具有统计学、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三种涵义。

1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进行数量分析、推断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2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是对社会、经济以及自然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

3统计资料即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过程所取得的各项数字和有关情况的资料它反映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和比例关系等等以表明现象发展的特征。

三者之间的联系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统计资料的数量和质量。

统计工作的发展需要统计理论的指导。

统计学来源于统计工作是统计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又用理论和方法指导统计工作推动统计工作的不断提高。

随着统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统计学不断地充实和提高两者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大量现象的数量其性质是一门适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方法论学科。

3统计学的研究方法1大量观察法大量观察法是指对所研究的事物的全部或足够数量进行观察的方法。

它的数学依据是大数定律。

2综合指标法综合指标是从数量方面对现象总体的规模及其特征的概括说明。

综合指标法是运用各种综合指标对现象的数量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

3统计推断法统计推断法是在一定置信程度下根据样本资料的特征对总体的特征作出估计和预测的方法。

统计学(第二版)课件及习题答案《统计学》参考答案

统计学(第二版)课件及习题答案《统计学》参考答案

《统计学》(教育部教材)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统计概述一、填空题1.数量方面定量认识2.统计总体同质性差异性大量性3.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品质标志不变标志可变标志4.总体指标名称指标数值5.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数量指标质量指标静态指标动态指标二、单项选择题1.B 2.C 3.A 4.B 5.B三、多项选择题1.ABDE 2.ABC 3.ABCD 4.ABD 5.ABD四、问答题1.什么是指标?指标和标志有何区别和联系?①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指综合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②指标与标志有两点区别:一是说明的对象范围不同,即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二是具体表现的表示方式不同,即指标的具体表现都用数值表示,标志的具体表现只有数量标志用数值表示,品质标志则用文字表示。

③指标与标志有密切联系:一是标志表现是计算指标数值的基础;二是两者随研究目的不同具有转化关系。

2.指标有哪些具体分类?指标按表现形式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按性质或内容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按时间状况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

3.什么是指标体系?设置指标体系有何意义?指标体系是指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指标组成的整体。

单项指标的局限性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在统计中必须科学地设置指标体系,以便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反映现象的全貌和事物间的联系。

4. 统计工作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如何理解统计“质—量—质”的认识过程?统计工作过程大致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相对独立、相互衔接的阶段。

四个阶段基本体现了统计“质—量—质”的认识过程。

统计首先要对现象进行初步的定性(质的)认识,作出统计设计;然后根据设计要求去进行量的调查和整理;最后通过统计分析,揭示现象的本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性,达到高一级的质的认识,实现统计之目的。

第二章统计调查一、填空题1.准确及时全面(系统或经济)2.调查项目3.全部工业生产设备每台工业生产设备每个工业企业4.单一表一览表表头表体表脚5.调查得到的统计数字客观现象实际数量表现登记性代表性二、单项选择题1.A 2.C 3.C 4.C 5.B三、多项选择题1.BCDE 2.BCDE 3.ABD 4.ABCDE 5.ACE四、问答题1.什么是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有哪些种类?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设计的要求,采用科学的方式和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总体单位登记其有关标志表现,以获取统计研究所需要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学(第2版)》考前练习题

《统计学(第2版)》考前练习题

《统计学(第2版)》考前练习题一、填空题1. 描述数据的离散趋势的统计量主要有异众比率、极差、四分位差、平均差、_____、标准差、_____。

解答:方差、离散系数2. 均值是数据_____的测度值。

解答: 集中趋势3. 影响时间数列的因素大体上可以归结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

解答:长期趋势;季节波动(变动);循环波动(变动);不规则波动(变动)4. 假设检验中确定的显著性水平越高,原假设为真而被拒绝的概率就_____。

解答: 越高5. 加权平均指数是以某一时期的_____为权数对_____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

解答:总量;个体指数6. 数据的误差包括:_____、_____、_____。

解答:抽样误差、未响应误差、响应误差7. 通常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采用_____,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_____。

解答:派氏指数,报告期8. 盒形图由一组数据的最大值、_____、上四分位数、_____、最小值五个特征数值组成。

解答:中位数,下四分位数9. 在无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中,若因素A 有5个水平,因素B 有4个水平,则SST 的自由度为_____,SSA 的自由度为_____,SSE 的自由度为_____。

解答:19;4;1210. 若平均工资(y ,单位:元)与劳动生产率(x ,单位:千元/人)的直线回归方程为:x y 11010ˆ+=,则这个方程意味着当劳动生产率为1000元/人时,平均工资为_____元,当劳动生产率增加1000元/人时,平均工资增加_____元。

解答:120;11011. 衡量预测误差常用的指标有_____、_____和_____。

解答:平均绝对误差、均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12. 在方差分析中,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之间的误差称为_____。

解答: 系统误差二、简答题1. 统计数据可以划分为哪几种类型?分别举例说明。

解答:统计数据按照所采用计量尺度的不同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徐国祥《统计学》【名校笔记+课后习题+典型习题】 第6章 概率分布【圣才出品】

徐国祥《统计学》【名校笔记+课后习题+典型习题】  第6章 概率分布【圣才出品】

第6章概率分布6.1复习笔记一、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基本问题1.随机变量的概念随机变量是按一定的概率取值的变量,通常用X,Y,Z等表示。

其具有的特征是:(1)随机变量的取值是随机的;(2)随机变量的取值是有规律的。

2.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1)涵义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也是一个函数,它把随机变量的每一个值与一个实数(概率)相对应。

概率分布反映了随机变量的取值或随机事件中各种结果的分布状况和分布特征。

(2)概率的特性非负,小于等于1,随机变量的各个值的概率总和等于1。

3.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以及概率分布(1)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①离散型随机变量当随机变量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只包括含有限个元素时或当随机变量可能取的值的集合是无穷可数集合时,就称为是离散型随机变量。

②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用来指定某一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所有可能值及其相应概率的表格、图形、公式或其他设计,称为这一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X取其中一个值的概率记为P(X=x i)。

③随机变量的累积概率分布累积概率记作F (x ),即F (x )=P (X ≤x i )。

(2)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当一个随机变量可能取值的集合为无穷不可数集合时,该随机变量就是连续型随机变量。

如果函数f(x)的曲线与X 轴所围成的面积等于1,则f(x)称为连续型随机变量X 的概率分布(或称概率密度函数);而f(x)的曲线与X 轴以及由X 轴上任意两点a 和b 引出的两条垂线所围的面积,给出X 处在a 点和b 点之间的概率。

4.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和方差(1)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是反映随机变量集中趋势的指标。

随机变量X 的期望值用E (X )表示。

①离散型随机变量()()()()()1122n n i i E X x P x x P x x P x x P x =+++=∑…②连续型随机变量()()E X xf x dx+∞-∞=⎰③期望值的性质E C C=()E CX CE X =()()E a bX a bE X +=()+()(2)随机变量的方差随机变量的方差是反映随机变量离散趋势的指标。

徐国祥《统计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统计决策)

徐国祥《统计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统计决策)

第13章统计决策1.什么是统计决策?其主要特点是什么?答:统计决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凡是使用统计方法进行决策的方法称为广义的统计决策;狭义的统计决策是指在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

主要特点:通过具体的数值,易于鉴别、比较和选择。

利用此方法来做决策,往往能避免决策的盲目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2.统计决策必须遵循哪些原则?答:统计决策必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1)可行性原则决策是为实现某个目标而采取的行动。

决策是手段,实施决策方案并取得预期效果才是目的。

因此,决策者的首要原则是,提供给决策者选择的每一方案在技术上、资源条件上必须是可行的。

(2)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也称最优化原则,即通过多方案的分析比较,所选定的决策方案应具有较明显的经济性。

(3)合理性原则定理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要求人们在选择决策方案时,不一定费力去寻求经济性“最优”方案,而是兼顾定量与定性的要求,选择使人满意的方案。

这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应该以令人满意的合理的准则,代替经济上最优的准则。

3.统计决策一般包括哪些步骤?答:一个完整的统计决策过程,必须经历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目标和搜集资料,包括必要的调整计算。

这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一步。

(2)辨认各种自然状态和可能采取的行动,必须做到“互相排斥,全体无遗”;对数量化的自然状态和行动,还要进行必要的分析。

(3)计算全部损益值,包括所需的各种形式的损益值。

对未来的可能损益值,也要进行分析。

(4)对全部行动进行筛选,淘汰不可接受的行动,保留可以接受的行动。

如果用的是无概率决策分析法,下一步就可运用适当的决策准则,进行择优分析,选出最优行动方案。

如果要作有概率的决策分析,则还要继续进行以下步骤。

(5)用适当的方法确定先验概率,进行必要的概率计算。

(6)用先验概率和各种行动方案中的损益值,计算期望损益值,据以评价各种行动的可能结果。

(7)进行择优决策分析,选出最优行动方案。

对先验概率决策来讲,到此为止。

统计学(第二版)-统计学答案

统计学(第二版)-统计学答案

答案第一章概论一、解释概念1. 总体和总体单位——凡是客观存在的并至少具有某一相同性质而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当它作为统计的研究对象时,就称为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就称为总体单位。

2. 标志和标志表现——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表现是标志的属性或数量在总体各单位的具体体现。

3. 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的质的特征的名称。

数量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的量的特征的名称。

4. 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同一总体中各个总体单位上的表现都一样的标志就称为不变标志。

同一总体中各个总体单位上的表现不完全相同的标志就称为可变标志。

5. 指标和指标体系——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综合数值,故又称为综合指标。

指标体系就是若干个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的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整体。

二、填充内容1. 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学2. 总体性、社会性、数量关系、数量界限3. 数字、概率论、大量观察法4. 总体、方法论5. 信息、监督、信息6. 统计数学模型、统计逻辑模型7. 静态统计推断、动态统计推断8. 同质、相对9. 离散变量、连续变量10. 定性规范、指标数值三、选择答案1. (b)2. (b)3. (c)4. (c)5. (a)6. (c)7. (a b)8. (b d)9. (b)10.(a)11. (a)12. (a)13. (b)14. (a)15. (c)16. (c)17. (d)18. (c)19. (a b c d)20. (c)四、判断改错1.(√)2.(×)但需要对个别事物进行调查研究。

3.(√)4.(×)这部分家庭的生活状况对全国的城市居民家庭总体具有代表性。

5.(×)统计分组法是统计工作的基本方法。

6.(×)我国所有的企业能够构成总体。

7.(√)8.(√)9.(√)10.(×)定比尺度中的“0”,表示“没有”或该事物不存在、未发生;定距尺度中的“0”,表示一个有特定内涵的数值,不表示“没有”。

徐国祥《统计学》【名校笔记+课后习题+典型习题】 第3章 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圣才出品】

徐国祥《统计学》【名校笔记+课后习题+典型习题】  第3章 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圣才出品】

值分布的中心位置或集中趋势。
1.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是平均指标中最重要的一种。算术平均数的定义公式为:
算术平均数 总体标志总量 总体单位总量
(1)简单算术平均数
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将总体的各个单位标志值简单相加,然后除以单位个数,求出的平均
标志值。它的计算公式为:
n
X X1 X 2 … X n i1 X i
值对其平均数的平均离差量。平均差愈大,表明标志变异程度愈大;反之,则表明标志变异
程度愈小。
未分组资料时,其计算公式为:
A.D. X X ;
N
分组资料时,其计算公式为:
A.D.
X X
f
f
4.方差和标准差
5 / 45
圣才电子书

(1)未分组资料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log XG
1 N
log X1
log
X2
log
X3
… log X n
1 N
log X
4.中位数
中位数是一种按其在数列中的特殊位置而决定的平均数。把总体各单位标志值按大小顺
序排列后,处在中点位次的标志值就是中位数,它将全部标志值分成两个部分,一半标志值
2 / 4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3 章 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3.1 复习笔记
一、集中趋势的测度
常用来表述数列集中趋势的测度有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和众
数。这些测度在统计学中也称为平均指标或平均数,可以用来反映标志值的典型水平和标志
N
N

徐国祥《统计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参数估计)

徐国祥《统计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参数估计)

第8章参数估计1.什么是统计推断?统计推断的两类问题是什么?答:统计推断就是根据样本的信息,对总体的特征作出推断,它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其中参数估计可分为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大类。

2.什么是点估计?什么是区间估计?两者各有什么优缺点?答:点估计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的一个估计值,其优点在于它通过样本资料就能够明确地估计总体参数。

不足之处是,一般点估计值不会等于总体参数的真值,并且无法给出它与真值的误差以及估计可靠性程度。

区间估计是通过样本来估计总体参数可能位于的区间。

优点是指出了未知参数所在区间的上下限,同时指出该区间包含真值的可靠度(置信度),弥补了点估计的不足。

3.评判一个估计量好坏的标准有哪些?答:评判一个估计量的好坏有以下三个标准:(1)无偏性如果样本统计量的期望值等于该统计量所估计的总体参数,则这个估计量叫做无偏估计量。

这是一个好的估计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2)一致性当样本容量n增大时,如果估计量越来越接近总体参数的真值时,就称这个估计量为一致估计量。

估计量的一致性是从极限意义上讲的,它适用于大样本的情况。

(3)有效性有效性是指估计量的离散程度。

如果两个估计量都是无偏的,其中方差较小的(对给定的样本容量而言)就可认为相对来说是更有效的。

4.确定样本容量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决定样本容量大小的因素有以下三点: (1)受总体方差σ2数值大小的影响总体方差大,抽样误差大,则应多抽一些样本容量,反之,则可少抽一些。

当然,总体方差为0时,那么只需抽出其中一个就能代表总体。

但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不知道总体方差,因而必须做试验性调查,或以过去的历史资料做参考。

(2)可靠性程度的高低要求可靠性越高,所必需的样本容量就越大。

也就是说,为获得所需精度而指定的概率越大,所需要的样本容量就越大。

(3)允许误差的大小这主要由研究的目的而定。

若要求推断比较精确,允许误差应该低一些,随之抽取的样本容量也要求多一些;反之,若允许误差可以大一些,样本容量也可以少一些。

徐国祥《统计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7章~第9章 【圣才出品】

徐国祥《统计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7章~第9章 【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7 章 抽样和抽样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 1.进行抽样推断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准确性原则 B.标准化原则 C.随机性原则 D.可靠性原则 【答案】C 【解析】抽样推断是指按照随机的原则从调查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样本单位进行观察,并 以样本指标对总体指标做出具有一定可靠性的估计和推断,从而达到对调查总体的认识的一 种统计方法。
2 / 6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5.一般说来,使样本单位在总体中分布最不均匀的抽样组织方式是( )。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 【答案】D
6.下列关于样本平均数和总体平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者是一个确定值,后者是随机变量 B.前者是随机变量,后者是一个确定值 C.两者都是随机变量 D.两者都是确定值 【答案】B
A.类型抽样 B.等距抽样 C.整群抽样 D.多阶段抽样 【答案】A 【解析】类型抽样即分类抽样或分层抽样,它是指先将总体按主要标志进行分组,再按
4 / 6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随机原则从各组中抽取样本单位的一种抽样组织形式。
10.通常所说的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 )。 A.大于等于 30 B.小于 30 C.大于 10 D.在 10~20 之间 【答案】A
2.抽样调查中,无法避免和消除的是( )。 A.登记误差 B.系统性误差 C.测量工具误差 D.随机误差 【答案】D 【解析】随机误差是指遵守了随机原则,但可能抽到不同的样本而产生的误差。随机误 差在抽样调查中是不可避免的,是偶然的代表性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可以计算并加以控制。

统计预测与决策——徐国祥第三章参考答案

统计预测与决策——徐国祥第三章参考答案

第三章3、(1)解:代码:y=c(12.5,13.8,14.25,14.25,14.5,13,14,15,15.75,16.5)x1=c(0.41,0.54,0.63,0.54,0.48,0.46,0.62,0.61,0.64,0.71)cor(y,x1)截图:由R语言运算结果可知,广告费支出与销售额的相关系数约为0.8479,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2)代码:cc<-data.frame(y,x1)model<-lm(y~x1,data=cc)summary(model)截图:由R语言运算结果知回归模型为y=8.304+10.729x。

(3)由上题运算结果可知,Multiple R-squared的值为0.719,即可决系数,表明回归模型能解释的销售额变动的比例为71.9%。

(4)代码:install.packages("installr") #更新R版本require(installr)updateR()library(lmtest) #安装DW检验函数dwtest(model)截图:DW统计量的值为1.562,无显著自相关性。

(5)代码:new<-data.frame(x1=0.67)ypred<-predict(model,new,interval="prediction",level=0.95)ypred #预测区间截图:在置信度为0.05的情况下,广告费支出为0.67万元时,预测下周销售额区间约为(13.77,17.21)。

7、代码:y=c(150,140,160,170,150,162,185,165,190,185)x1=c(40,42,48,55,65,79,88,100,120,140)cor(y,x1)model<-lm(y~x1,data=cc)summary(model)截图:(1)由上题运算结果可知,Multiple R-squared即可决系数的值为0.6525,相关系数值约为0.8078。

徐国祥《统计学》【名校笔记+课后习题+典型习题】 第1章 总 论【圣才出品】

徐国祥《统计学》【名校笔记+课后习题+典型习题】  第1章 总 论【圣才出品】

第1章总论1.1复习笔记一、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从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可以把统计学划分为3个时期:统计学的萌芽期、统计学的近代期和统计学的现代期。

1.统计学的萌芽期统计学的萌芽期始于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末叶,主要有国势学派和政治算术学派。

2.统计学的近代期统计学的近代期始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主要有数理统计学派和社会统计学派。

3.统计学的现代期统计学的现代期为20世纪初到现在的数理统计时期,发展有三个明显的趋势:(1)随着数学的发展,统计学依赖和吸收数学营养的程度越来越迅速;(2)向其他学科领域渗透,或者说,以统计学为基础的边缘学科不断形成;(3)随着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借助电子计算机后,统计学所发挥的功效越益增强。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统计的涵义“统计”一词具有统计学、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三种涵义。

(1)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进行数量分析、推断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2)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是对社会、经济以及自然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

(3)统计资料:即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过程所取得的各项数字和有关情况的资料,它反映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和比例关系等等,以表明现象发展的特征。

三者之间的联系: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统计资料的数量和质量。

统计工作的发展需要统计理论的指导。

统计学来源于统计工作,是统计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又用理论和方法指导统计工作,推动统计工作的不断提高。

随着统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统计学不断地充实和提高,两者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大量现象的数量,其性质是一门适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方法论学科。

3.统计学的研究方法(1)大量观察法大量观察法是指对所研究的事物的全部或足够数量进行观察的方法。

它的数学依据是大数定律。

(2)综合指标法综合指标是从数量方面对现象总体的规模及其特征的概括说明。

统计学 第4章(徐国祥)

统计学 第4章(徐国祥)
37
反映三种商品销售量的综合变动:
Kq Kq Kq q p q p q p q p q p q p
1 0 1 0 1 0 0 0
(以基期价格 p为同度量因素的 0
销售量总指数)
(以报告期价格
1 1 n n
销售量总指数)
(以特定期价格
p1 为同度量因素的
销售量总指数)
p n为同度量因素的
一、指数的概念
统计指数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关系的变 动状况和对比关系的一种特有的分析方法。
从广义上讲,凡是能说明现象变动的相对 数都是指数。从狭义上讲,指数是专指不 能直接相加现象在不同时期间比较的综合 相对数。
概念
它是一种对比性分析指标
是对有关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的的一种相对比率。
反映变量在时间或空间上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同类现象比较
同一总体中 部分与部分 部分与总体 实际与计划
动 态
强 度
相对数
相对数
相对数






比 例 相对数
结 构 相对数
计划完成 相对数
计算和运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保持对比指标数值的可比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注意同绝对数相结合应用;
(3)注意各种相对数的结合应用。
第二节
指数的概念与分类
23
计划完成程度 实际完成数 100﹪ 计划任务数 相对数
A.计划任务数表现为绝对数时
计划完成程度 实际完成数 100﹪ 计划任务数 相对数
B. 计划任务数表现为相对数时
计划完成程度 实际为上年的百分数 100﹪ 计划为上年的百分数 相对数 降低 100﹪ 提高 1 计划 百分数 降低 1 实际 提高 百分数

《统计学基础(第2版)》参考答案

《统计学基础(第2版)》参考答案

统计学基础(第2版)参考答案引言《统计学基础(第2版)》是一本经典的统计学教材,为学习统计学的学生提供了基本的概念、理论和方法。

本文档是针对该教材的参考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统计学知识。

第一章统计学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科学,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等领域。

统计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特征和规律,做出准确的推断和决策。

第二章数据描述本章主要介绍了描述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描述统计学是通过统计指标和图表来对数据进行描述和总结的方法。

常用的统计指标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

图表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趋势,包括条形图、折线图、散点图等。

第三章概率与概率分布本章主要介绍了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和概率分布。

概率是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可以用数值来表示。

概率分布是描述随机变量可能取值和概率的函数。

常见的概率分布包括离散型分布和连续型分布,如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等。

第四章统计推断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统计推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统计推断是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和假设检验的过程。

估计是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参数的值,假设检验是根据样本数据判断总体参数是否符合某个假设。

第五章参数估计本章主要介绍了参数估计的方法和技巧。

参数估计是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参数的值,主要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是用一个数值估计总体参数的值,区间估计是用一个区间估计总体参数的范围。

第六章假设检验本章主要介绍了假设检验的原理和步骤。

假设检验是根据样本数据判断总体参数是否符合某个假设,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决策。

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包括单样本检验、两样本检验、方差分析等。

结语通过学习《统计学基础(第2版)》参考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统计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理解数据和做出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档能够给学生们提供帮助,更好地应用统计学知识。

徐国祥《统计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概率)

徐国祥《统计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概率)

第5章概率1.什么叫随机试验、随机事件、样本空间?答:(1)随机试验从广义上讲,从某一研究目的出发,对随机现象进行观察均称为随机试验。

但严格意义上的随机试验应该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试验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进行;②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明确可知的,并且不止一个;③每次试验总是恰好出现这些可能结果中的一个,但试验之前不能肯定这次试验会出现哪一个结果。

(2)随机事件随机试验中可能出现或可能不出现的事情称为随机事件。

(3)样本空间由所有基本事件对应的全部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样本空间。

2.事件互不相容与相互独立这两个概念有何不同?答:如果两个事件A与B不可能同时发生,则称事件A与B为互不相容事件,或称互斥事件,即P(AB)=0;相互独立即两个事件各自发生与否与另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否没有关系,所以相互独立的事件可以同时发生,即P(AB)=P(A)P(B)≥0。

3.什么叫古典概率?什么叫统计概率?什么叫主观概率?答:(1)古典概率试验的可能结果只有有限多种,并且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这种条件下的概率问题属于古典概率;(2)统计概率有很多试验中它们的试验结果并不是等可能性出现,对这种事件要确定它们的概率可以通过大量观察或重复试验的方法求出事件的频率,再根据频率随试验次数变化的趋势来确定概率。

这种确定事件出现概率的问题属于统计概率。

(3)主观概率即个人判断概率,它是指一个有理智和丰富经验的人对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主观判断的量度。

4.何谓全概率公式?何为贝叶斯定理?答:(1)全概率公式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事件,可先将复杂事件分解为一些较简单的事件,再结合加法法则和乘法法则,计算出所要求的概率。

设试验E的样本空间为S,B为E的事件,A1,A2,…,A n是一个完备事件组(互斥事件),事件B仅当完备事件组A i(i=1,2,…,n)发生时才能发生,且P(A i)>0,则B=B(A1+A2+…+A n)=BA1+BA2+…+BA nP(B)=P(A1)·P(B|A1)+P(A2)·P(B|A2)+…+P(A n)·P(B|A n)=(2)贝叶斯定理1()() ni i iP A P B A =⋅∑设试验E 的样本空间为S ,B 为E 的事件,A 1,A 2,…,是一个完备事件组(互斥事件),事件B 仅当完备事件组A i (=1,2,…,n )发生时才能发生,且P (B )>0,P (A i )>0,则,i =1,2,…,n5.一位销售部经理告诉他的销售小组,一项新的广告活动将有50%的机会使销售额增加20%,试问:(1)这是什么类型的概率?(2)它有用吗?答:(1)属于主观概率。

《统计学基础(第2版)》参考答案

《统计学基础(第2版)》参考答案

【习题与实践训练】答案第一章判断题1.×2.×3.×4.×5.×6.×7.√8.×9.× 10.√单项选择题1.B2.D3.D4.D5.A6.C7.D8.B9.A 10.C多项选择题1.BCDE2.ABCD3.ACD4.ADE5.ABC6.ABCDE7.ADE8.BCE9.ABCDE 10.BCD填空题1.工作过程与结果理论与实践2.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3.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4. 变动的数量标志5.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品质标志统计总体数量指标质量指标6.指标条件指标名称、指标数值、指标单位7.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基本专题8. 定性数据定量数据9.母体子样 10.连续型变量离散型变量应用能力训练题1.略2.略3. ⑴总体:持有该公司信用卡的所有顾客;总体单位:持有该公司信用卡的每一位顾客;样本:300名顾客;样本量:300名;品质标志:过去六个月是否购买产品;数量标志:每位顾客购买金额;数量指标:300名顾客购买总额;质量指标:平均购买额为1782.67元;统计量:300名顾客平均购买额为1782.67元;参数:持有该公司信用卡的所有顾客购买总额。

⑵本案例采用的统计方法属推断统计。

4.轿车生产总量,旅游收入是数量指标;经济发展速度,人口出生率,安置再就业人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是质量指标。

区分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方法是:数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用相对数和平均数表示。

5.总体:中国农民;样本: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户农村住户的农民;变量:现金收入、工资性收入、出售农产品的收入、家庭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6.略。

第二章判断题1.×2.×3.×4. √5.×6.×7. ×8. √9.× 10. ×单项选择题1.C2.A3.A4.C5.B6.D7.A8.C9.B 10.D多项选择题1.BDE2.ACD3.BCD4.ADE5.BCE6.ABCE7.ABCE8.BDE9.BDE 10.ABC填空题1.单一表一览表2.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3.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4.直接观察法5.有意识随机6.统计调查方案7.表头表体表脚8. 访问法(采访法、询问法)9. 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 10.网上直接调查网上间接调查应用能力训练题1.略2.略3. ⑴全面调查一次性调查直接调查统计报表⑵全面调查一次性调查直接调查普查⑶非全面调查经常性调查直接调查抽样调查⑷非全面调查经常性调查直接调查重点调查⑸非全面调查经常性调查直接调查典型调查4. ⑴直接观察法直接调查⑵实验法直接调查⑶访问法直接调查⑷网上调查直接调查5.略6.略第三章一、判断题1.×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二、选择题1.B 2. B 3. C 4.A 5. D 6.A 7.D 8.B 9.D 10.A 三、多项选择题1.ACD 2.BCD 3.ABDE 4.CD 5.ACE 6.BCE 7.BCD 8.ABE 9.BCDE 10.BC 四、填空题1.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2.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3.品质分配数列变量分配数列4.组限每个组的最大值每个组的最小值组中值5.反比6.上组限不在内7.等距分组异距分组8.按某标志分的组各组相应的分配次数或频率或标志值频数频率9.钟型分布、U型分布和J型分布。

徐国祥《统计学》【名校笔记+课后习题+典型习题】 第4章 相对指标和指数【圣才出品】

徐国祥《统计学》【名校笔记+课后习题+典型习题】  第4章 相对指标和指数【圣才出品】
结构相对数的主要作用有:
①通过结构相对数可以说明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总体结构的特征;
②通过不同时期结构相对数的变化,可以看出事物的变化过程及其发展趋势;
③通过结构相对数分析研究各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是否合理,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3)比较相对数
比较相对数是指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之间同类指标之比,用以反映事物发展不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4 章 相对指标和指数
4.1 复习笔记 一、相对指标 1.相对指标的涵义 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是指两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之比。相对指标的作用主要在于能 使原来不能直接相比较的数量指标具有可比性。根据其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 (1)有名数 凡是由两个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绝对数或平均数指标对比计算所得的相对数,一般都 是有名数,且多用复合计量单位。 (2)无名数 无名数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采用倍数、百分数和千分数等来表示。 2.几种常用的相对指标 (1)计划完成相对数 计划完成相对数(也称计划完成百分数)是将实际完成量与计划指标进行对比。其计算 公式为:
三、总指数的编制方法 总指数是反映多种现象或事物报告期相对于基期的综合变动相对指标。总指数的编制方 法主要分为综合指数法和平均数指数法。 1.综合指数法 (1)数量指数的编制 数量指标总指数的编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综合指标,可直接相加,只要分别汇总报告 期的指标和基期的指标,然后加以对比即可;另一种是非综合指标,不能直接相加,要通过 同度量因素把指标过渡到具有可加性,然后分子分母的指标相加后再对比。这种通过同度量 因素综合分子分母的指标再对比求总指数的方法,称为综合指数法。 同度量因素(也称同度量系数):在统计学中,一般把相乘以后使得不能直接相加的指 标过渡到可以直接相加的指标的那个因素。 综合指数法中按不同时期的因素取同度量因素主要有两种:拉氏指数公式和派氏指数公 式。拉氏指数公式是同度量因素取基期,派氏指数公式是同度量因素取报告期。 ①以基期价格(p0)为同度量因素的销售量总指数(拉斯贝尔数量指数):

徐国祥《统计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徐国祥《统计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徐国祥《统计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的四要素是()。

A.总体、样本、标志和指标B.标志、指标、变量和变异C.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和指标D.总体、样本、推断和推断的可靠性【答案】D【解析】统计四要素是指:①总体;②样本;③推断;④推断的可靠性。

即要明确调查的总体;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并对样本的信息加以分析;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作出推断;对推断的可靠性加以测度。

2.对连续大量生产的某种小件产品进行质量检验,最恰当的调查方法是()。

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统计报表D.抽样调查【答案】D【解析】抽样调查是指根据随机原则从调查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观察并根据其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方法。

对连续大量生产的某种小件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由于调查范围广,不可能也不必要进行全面的调查,此时采用抽样调查最合适。

3.某外商投资企业按工资水平分为四组:1000元以下,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元以上。

第一组和第四组的组中值分别为()。

A.750;2500B.800;2250C.800;2500D.750;2250【答案】D【解析】组中值是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它是代表各组标志值平均水平的数值。

计算组中值的公式为:组中值=(上限+下限)/2。

对于开口组的组距和组中值的确定,一般以其邻近组的组距为准。

其计算公式为:缺下限开口组的组中值=上限-邻组组距/2,缺上限开口组的组中值=下限+邻组组距/2。

所以第一组的组中值=1000-500/2=750(元);第四组的组中值=2000+500/2=2250(元)。

4.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5,而标志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

A.不变B.扩大到5倍C.减少为原来的1/5D.不能预测其变化【答案】A【解析】算术平均数是总体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其中X 为标志值,f 为频数。

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5,而标志值不变,则,即算术平均数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概率
一、单项选择题
1.随机试验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称为()。

A.样本
B.样本空间
C.基本事件
D.全部事件
【答案】B
【解析】样本空间是指由若干基本事件组成的复合事件,则用包含若干元素的集合表示,由所有基本事件对应的全部元素所组成的集合,也就是随机实验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的集合。

2.若P(A)=0.3,P(B)=0.5,P(A|B)=0.4,则P(A∩B)=()。

A.0.02
B.0.12
C.0.15
D.0.20
【答案】D
【解析】P(A∩B)=P(AB)=P(B)P(A|B)=0.4×0.5=0.20。

3.设A 、B 为任意两事件,则表示( )。

A .必然事件
B .不可能事件
C .A 与B 恰有一个发生
D .A 与B 不同时发生
【答案】C
【解析】,即表示A 与B 恰好有一个发生。

4.设A 、B 、C 是三个事件,则“这三个事件至少有一个没发生”可表示为( )。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A 项表示“这三个事件没有同时发生”;B 项“这三个事件同时不发生”;D 项表示“这三个事件恰好有一个发生”。

5.以A 表示事件“喜欢喝可乐且不喜欢喝橙汁”,则A 的对立事件为( )。

A .“不喜欢喝可乐且喜欢喝橙汁”
B .“喜欢喝可乐且喜欢喝橙汁”
C .“不喜欢喝可乐或喜欢喝橙汁”
()()A B A B ()()A B A B AA AB BA BB AB BA AB BA ==ΦΦ=ABC ABC A B C ABC
ABC ABC
D .“不喜欢喝可乐且不喜欢喝橙汁”
【答案】C 【解析】记B 表示“喜欢喝可乐”,C 表示“喜欢喝橙汁”,则A =,所以A 的对立事件为
,即“不喜欢喝可乐或喜欢喝橙汁”。

6.假设事件A 和事件B 满足,则必有( )。

A .A 是必然事件
B .
C .
D .
【答案】C
【解析】表示“B 发生必然会导致A 发生”,即;由可得。

7.设A 和B 是任意两个不相容的事件,并且P (A )≠0,P (B )≠0,则下列结论中肯定正确的是( )。

A .与相容
B .与不相容
C .
D .
【答案】D BC A BC B C B C ===()1P A B =()0P A B =A B ⊃A B ⊂()1P A B =B A ⊂()1P A B =()
0P A B =A B A B ()()()P AB P A P B =()()P A B P A -=
【解析】A 和B 是任意两个不相容的事件,则。

A 、B 两事件没有相同的样本点,但与不一定没有相同的样本点,即与不一定相容,也不一定不相容;P (A )≠0,P (B )≠0,则P (A )P (B )≠0,而P (AB )=0,故P (AB )≠P (A )P (B );。

8.每次试验成功的概率为,则3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至少失败一次的概率为( )。

A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由“3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至少失败一次”的对立事件为“3次独立重复试验全部成功”可得:。

9.以等可能性为基础的概率是( )。

A .古典概率
B .统计概率
C .试验概率
D .主观概率
【答案】A
【解析】古典概率是指对于一项试验,如果只有有限种试验结果n ,并且每一种试验结
()0P AB =A B A B ()()()(())()()P A B P AB P A B P A P AB P A -==Ω-=-=p ()31p -3
1p -()31p -()()()322111p p p p p -+-+-{}{}313P P =-次独立重复实验中至少失败一次次独立重复实验全部成功31p =-
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而事件A 是由其中的m 个试验结果所组成,那么我们就说事件A 出现的概率是m /n 。

古典概率是以基本事件有限,等可能性为基础的概率。

10.设随机事件A 与B 既互不相容又相互独立,则min {P (A ),P (B )}=( )。

A .1
B .0.5
C .0.25
D .0
【答案】D
【解析】随机事件A 和B 相互独立,则;又随机事件A 和B 互不相容,则,而P (A )≥0,P (B )≥0,所以P (A ),P (B )中至少有一个为0,即故。

11.甲、乙两门高炮彼此独立地向同一架飞机射击,甲击中的概率为0.4,乙击中的概率为0.5,则飞机被击中的概率为( )。

A .0.12
B .0.50
C .0.58
D .0.70
【答案】D
【解析】记A 为“甲击中飞机”,B 为“乙击中飞机”,由题意知事件A 、B 相互独立,即,则飞机被击中的概率为:
()()()P AB P A P B =()0P AB ={}min ()()0,P A P B =()()()P AB P A P B =
=0.4+0.5-0.4×0.5=0.7
12.若事件A 、B 、C 相互独立,且P (A )=0.75,P (B )=0.5,P (C )=0.6,则( )。

A .0.225
B .0.5
C .0.775
D .0.95
【答案】C
【解析】因为事件A 、B 、C 相互独立,则事件、、也是相互独立的,且P ()=1-P (A )=0.25, P ()=1-P (B )=0.5,P ()=1-P (C )=0.4,所以
=0.25+0.5+0.4-0.25×0.5-0.25×0.4-0.5×0.4+0.25×0.5×0.4
=0.775
13.一个电路上安装有甲、乙两根保险丝,当电流强度超过一定值时,甲烧断的概率为0.82,乙烧断的概率为0.74,2根保险丝同时烧断的概率为0.63。

则至少烧断一根保险丝的概率是( )。

()()()()
()()()()P A B P A P B P AB P A P B P A P B =+- =+-()P A B C =A B C A B C ()()()()()()()()()()()()()
()()()()()()()
P A B C P A P B P C P AB P AC P BC P ABC P A P B P C P A P B P A P C P B P C P A P B P C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