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题库60道题
【精品】统计学部分习题及答案(财经类)

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认识对象是().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②社会经济现象的质量方面③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和质量方面④社会经济现象的所有方面2、统计所研究的是()。
①社会经济的总体现象②社会经济的个体现象③社会经济的总体现象或个体现象④非社会经济的总体现象3、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其特有的方法是().①统计推断法②统计分组法③大量观察法④综合指标法4、对一批小麦种子进行发芽率试验,这时总体是()。
①该批小麦种子②该批小麦的发芽率③该批小麦中发芽的种子④该批小麦的发芽率5、无限总体是指()。
①包含单位很多的总体②包含单位较多的单位③包含单位很多、难以计数的总体④单位不加限制的总体6、社会经济统计中使用的总体概念,通常是指()。
①有限总体②无限总体③变量总体④属性总体7、一个事物被视为总体或总体单位,要依据()来决定.①事物的本质②事物的内在联系③事物的复杂程度④统计研究的目的8、以下岗职工为总体,观察下岗职工的性别构成,此时的标志是().①男性职工人数②女性职工人数③下岗职工的性别④性别构成9、下面属于品质标志的是().①学生年龄②学生性别③学生身高④学生成绩10、标志是()。
①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②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③都能用数值表示④不能用数值表示11、统计学上变量是指()。
①品质标志②数量标志③统计指标④②和③12、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是().①工厂数②职工人数③工资总额④产品数13、属于数量指标的是()。
①粮食总产量②粮食平均亩产量③人均粮食生产量④人均粮食消费量14、属于质量指标的是().①货物周转量②劳动生产率③年末人口数④工业增加值15、质量指标()。
①不能用数值来反映②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③必需用数值来反映④有时能够用数量指标来反映16、表述正确的是()。
①对于一个统计总体只能计算一个数量指标②对于一个统计总体只能计算一个质量指标③对于一个统计总体只能用一个标志进行分组对于一个统计总体可以从方面计算多个统计指标17、表述不正确的是().①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连续变量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是一个离散变量③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总是固定不变的职工平均工资是个质量指标18、从认识的顺序上来讲,一项完整的统计工作可分为四个阶段,即().①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设计和统计分析②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③统计调查、统计设计、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19、指出错误的命题()。
(整理)统计学部分习题及答案(财经类)

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认识对象是()。
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②社会经济现象的质量方面③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和质量方面④社会经济现象的所有方面2、统计所研究的是()。
①社会经济的总体现象②社会经济的个体现象③社会经济的总体现象或个体现象④非社会经济的总体现象3、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其特有的方法是()。
①统计推断法②统计分组法③大量观察法④综合指标法4、对一批小麦种子进行发芽率试验,这时总体是()。
①该批小麦种子②该批小麦的发芽率③该批小麦中发芽的种子④该批小麦的发芽率5、无限总体是指()。
①包含单位很多的总体②包含单位较多的单位③包含单位很多、难以计数的总体④单位不加限制的总体6、社会经济统计中使用的总体概念,通常是指()。
①有限总体②无限总体③变量总体④属性总体7、一个事物被视为总体或总体单位,要依据()来决定。
①事物的本质②事物的内在联系③事物的复杂程度④统计研究的目的8、以下岗职工为总体,观察下岗职工的性别构成,此时的标志是()。
①男性职工人数②女性职工人数③下岗职工的性别④性别构成9、下面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①学生年龄②学生性别③学生身高④学生成绩10、标志是()。
①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②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③都能用数值表示④不能用数值表示11、统计学上变量是指()。
①品质标志②数量标志③统计指标④②和③12、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①工厂数②职工人数③工资总额④产品数13、属于数量指标的是()。
①粮食总产量②粮食平均亩产量③人均粮食生产量④人均粮食消费量14、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①货物周转量②劳动生产率③年末人口数④工业增加值15、质量指标()。
①不能用数值来反映②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③必需用数值来反映④有时能够用数量指标来反映16、表述正确的是()。
①对于一个统计总体只能计算一个数量指标②对于一个统计总体只能计算一个质量指标③对于一个统计总体只能用一个标志进行分组④对于一个统计总体可以从方面计算多个统计指标17、表述不正确的是()。
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题库60道题

《统计学》课程习题(一)(修订)1.举例说明统计分组可以完成的任务。
2.举一个单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子,再举一个双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子。
3.某市拟对该市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查,想要通过调查来研究下列问题:(1)通过描述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学历结构来反映队伍的整体质量;(2)研究专业技术人员总体的职称结构比例是否合理;(3)描述专业技术人员总体的年龄分布状况;(4)研究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的科研成果数是否与其最后学历有关。
请回答:(1)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对象是;(2)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单位是;(3)该项调查研究的报告单位是;(4)为完成该项调查研究任务,对每一个调查单位应询问下列调查项目。
4根据上表指出:(1)变量、变量值、上限、下限、次数(频数);(2)各组组距、组中值、频率。
5.某地区人口数据如下表,请在空白处填写组距、组中值、频率、上限以下累计频数。
注:年龄以岁为单位,小数部分按舍尾法处理。
6.对下列指标进行分类。
(只写出字母标号即可)A手机拥有量 B商品库存额 C市场占有率 D人口数E 出生人口数F 单位产品成本 G人口出生率 H利税额(1)时期性总量指标有:;(2)时点性总量指标有:;(3)质量指标有:;(4)数量指标有:;(5)离散型变量有:;(6)连续型变量有:。
7.现有某地区50户居民的月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资料如下(单位:元):886 928 999 946 950 864 1050 927 949 8521027 928 978 816 1000 918 1040 854 1100 900866 905 954 890 1006 926 900 999 886 1120893 900 800 938 864 919 863 981 916 818946 926 895 967 921 978 821 924 651 850 要求:(1)试根据上述资料作等距式分组,编制次(频)数分布和频率分布数列;(2)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频数、频率数列;(3)用频率分布列绘制直方图、折线图和向上、向下累计图;(4)根据图形说明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布的特征。
计量经济学分析题 天津财经大学题库

分析题一: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与异方差Dependent Variable: LNYSample: 1 31Included observations: 31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1.153994 0.727611 1.586004 0.1240 LNK 0.609236 0.176378 3.454149 0.0018 LNL 0.360796 0.201591 1.789741 0.0843 R-squared 0.809925 Mean dependent var 7.493997 Adjusted R-squared 0.796348 S.D. dependent var 0.942960 S.E. of regression 0.425538 Akaike info criterion 1.220839 Sum squared resid 5.070303 Schwarz criterion 1.359612 Log likelihood -15.92300 Hannan-Quinn criter. 1.266075 F-statistic59.65501 Durbin-Watson stat 0.793209 Prob(F-statistic) 0.000000请回答以下问题:1.请写出Eviews 中得到下图使用的命令根据该图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LnY 和lnK 呈现线性关系。
2.根据Eviews 输出结果写出回归方程,并说明解释变量的经济意义。
L K Yln 3608.0ln 6092.0154.1ˆln ++= 在职工人数不变的条件下,资产增加1%,工业总产值增加0.61%; 3.对回归模型进行统计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R 2=0.81,在被解释变量lnY 的总变差中,有81%可以由解释变量lnK 和lnL 解释。
统计学考试计算题答案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考试计算题答案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从标志与统计指标的对应关系来看,标志通常与( )相同。
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首组为开口组,上限为8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95,则首组的组中值为( )。
3.国民收入中消费额和积累额的比例为1:0.4,这是( )相对指标。
4.在+A的公式中,A称为( )。
5.峰度是指次数分布曲线项峰的( ),是次数分布的一个重要特征。
6.用水平法求平均发展速度本质上是求( )平均数。
7.按习惯做法,采用加权调和平均形式编制的物量指标指数,其计算公式实际上是( )综合指数公式的变形。
8.对一个确定的总体,抽选的样本可能个数与( )和( )有关。
9.用来反映回归直线代表性大小和因变量估计值准确程度的指标称( )。
二、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统计史上,将国势学派和图表学派统称为社会经济统计学派。
2.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在任何条件下都存在变换关系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3.学生按身高分组,适宜采用等距分组。
4.根据组距数列计算求得的算术平均数是一个近似值。
5.基尼系数的基本公式可转化为2(S1+S2+S3)。
6.对连续时点数列求序时平均数,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方法。
7.分段平均法的数学依据是Σ(Y-YC)2=最小值。
8.平均数、指数都有静态与动态之分。
9.在不重复抽样下,从总体N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则所有可能的样本个数为Nn个10.根据每对____和y的等级计算结果ΣD2=0,说明____与y之间存在完全正相关。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在综合统计指标分析^p 的基础上,对社会总体的数量特征作出归纳、推断和预测的方法是A.大量观察法B.统计分组法C.综合指标法D.模型推断法2.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进行简单分组,形成A.复合分组B.层叠分组C.平行分组体系D.复合分组体系3.交替标志方差的最大值为A.1B.0.5C.0.25D.04.如果采用三项移动平均修匀时间数列,那么所得修匀数列比原数列首尾各少A.一项数值B.二项数值C.三项数值D.四项数值5.可变权数是指在一个指数数列中,各个指数的A.同度量因素是变动的B.基期是变动的C.指数化因数是变动的D.时期是变动的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反映以经济指标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指标总体系包括A.社会统计指标体系B.专题统计指标体系C.基层统计指标体系D.经济统计指标体系E.科技统计指标体系2.典型调查A.是一次性调查B.是专门组织的调查C.是一种深入细致的调查D.调查单位是有意识地选取的E.可用采访法取得资料3.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有A.月末商品库存额B.劳动生产率C.历年产值增加额D.年末固定资金额E.某市人口净增加数4.重复抽样的特点是A.各次抽选互不影响B.各次抽选相互影响C.每次抽选时,总体单位数逐渐减少D.每次抽选时,总体单位数始终不变E.各单位被抽中的机会在各次抽选中相等5.下列关系中,相关系数小于0的现象有A.产品产量与耗电量的关系B.单位成本与产品产量的关系C.商品价格与销售量的关系D.纳税额与收入的关系E.商品流通费用率与商品销售额的关系五、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要求:(1)写出必要的计算公式和计算过程,否则,酌情扣分。
2013-2014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复试笔试题目

2013-2014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复试笔试题目2014天财统计学复试笔试题目1、(15分)某市拟对该市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查,想要通过调查研究下列问题:(1)通过描述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学历结构来反映队伍的整体质量;(2)研究专业技术人员总体的职称结构比例是否合理;(3)描述专业技术人员总体的年龄分布状况;(4)研究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的科研成果数是否与其最后学历有关。
请回答:(1)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对象;(2)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单位; (3)该项调查研究的报告单位;(4)为完成该项调查研究任务,对每一个调查单位应询问的调查项目。
2、(15分)分析一下统计数据所采用哪种计量尺度(定类、定序、定距、定比):人口、民族、进出口总额、受教育程度、经济增长率。
(课本第一章第三大题第一个)3、(40分)课本第二章第四大题4、(15 分) 一台自动机床加工零件的直径 X 服从正态分布,,加工要求为E(X)=5cm。
现从一天的产品中抽取50个,分别测量直径后算得 x=4.8cm,标准差 0.6cm.。
试在显著性水平0.05的要求下检验这天的产品直径平均值是否处在控制状态? P ﴾—∞〈Z ≤1.96﴿=0.975 P ﴾—∞〈 Z ≤ 1.645 ﴿=0.95。
(课本第六章第三大题第一个)5、(20分)简述常见的统计调查方法6、(40分)天津市2005-2010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如下表年份20052006200720082009地区生产总值亿元(3905.644462.745252.766719.017521.85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附2013年题目(论坛某贴回复中找到的) 6个多选第一大题:样本平均数的期望方差第二大题:给30个数据进行分组,画直方图第三大题:流转次数的题,在课本上第四大题:计算四个指数的题第五大题:天津市2005-2010年数据的水平分析和速度分析第六大题:简述综合评价及其步骤。
大学统计学习题与答案

大学统计学习题与答案大学统计学习题与答案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大学统计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学习统计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解决一系列的统计学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本文将提供一些常见的大学统计学习题及其答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知识。
一、描述性统计学题目1. 给定以下数据集:2, 4, 6, 8, 10。
请计算该数据集的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答案:均值 = (2 + 4 + 6 + 8 + 10) / 5 = 6,中位数 = 6,众数 = 无。
2. 给定以下数据集:1, 2, 3, 4, 5。
请计算该数据集的方差和标准差。
答案:方差 = ((1-3)^2 + (2-3)^2 + (3-3)^2 + (4-3)^2 + (5-3)^2) / 5 = 2,标准差= √2。
二、概率题目1. 一枚公平的硬币被抛掷3次,求至少出现2次正面的概率。
答案:正面出现2次的概率为:P(2次正面) = C(3, 2) * (1/2)^2 * (1/2)^1 = 3/8。
正面出现3次的概率为:P(3次正面) = (1/2)^3 = 1/8。
所以至少出现2次正面的概率为:P(至少2次正面) = P(2次正面) + P(3次正面) = 3/8 + 1/8 = 4/8 =1/2。
2. 一副标准扑克牌中,从中随机抽取5张牌,求抽到一对(两张相同的牌)的概率。
答案:首先从52张牌中选择一种牌面,有C(13, 1)种选择;然后从该牌面中选择2张牌,有C(4, 2)种选择;最后从剩下的51张牌中选择3张牌,有C(51, 3)种选择。
所以抽到一对的概率为:P(一对) = (C(13, 1) * C(4, 2) * C(51, 3)) / C(52,5) ≈ 0.422569。
三、推断统计学题目1. 一家电商公司想要评估其新推出的广告对销售额的影响。
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方式与标准第一部分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一)考核对象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经济类、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生。
(二)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学习过程中的考核,统一布置的平时作业占学期总成绩的30% 。
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70% 。
课程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分,60 分为合格。
(三)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四)考试要求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据此,本课程的考试着重基本知识考查和应用能力考查两个方面,在各章的考核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统计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应用分析能力的内容按“了解、理解和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要求。
(五)命题原则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范围之内。
2.命题注重对课程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试题力求覆盖面广一些,并应突出课程的重点内容。
3.试卷要兼顾各个能力层次。
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致为:了解20%、理解和掌握45%、综合应用35%。
4.试卷要合理安排题目的难易程度。
题目的难易程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
在一份试卷中,各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致为:易20%,较易30%,较难30%,难20%。
试题的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可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
命题时要两者兼顾,在一份试卷中保持合理结构。
(六)试题类型及结构计算:考核对基本统计方法的掌握程度及综合应用的能力。
做计算题要求写出计算公式及主要计算过程。
(七)考核形式本课学习过程考核的形式为平时作业,期末考试的形式为闭卷笔试。
(八)答题时限本课程期末考试的答题时限为120 分钟。
(九)其他说明本课程期末考试可以携带计算工具。
第二部分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天津财经大学2012 —2013 学年第2 学期期末试卷课程名称:统计学考试日期:2013年7月1日第一题:( 14 分)现有某商场下列资料:试计算:( 1)第二季度人均营业收入;(2)第二季度人均一天营业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课程习题(修订)1.举例说明统计分组可以完成的任务。
2.举一个单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子,再举一个双向复合分组表的例子。
3.某市拟对该市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查,想要通过调查来研究下列问题:(1)通过描述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学历结构来反映队伍的整体质量;(2)研究专业技术人员总体的职称结构比例是否合理;(3)描述专业技术人员总体的年龄分布状况;(4)研究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的科研成果数是否与其最后学历有关。
请回答:(1)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对象是;(2)该项调查研究的调查单位是;(3)该项调查研究的报告单位是;(4)为完成该项调查研究任务,对每一个调查单位应询问下列调查项目。
4根据上表指出:(1)变量、变量值、上限、下限、次数(频数);(2)各组组距、组中值、频率。
5注:年龄以岁为单位,小数部分按舍尾法处理。
6.对下列指标进行分类。
(只写出字母标号即可)A手机拥有量B商品库存额C市场占有率D人口数E 出生人口数F 单位产品成本G人口出生率H利税额(1)时期性总量指标有:;(2)时点性总量指标有:;(3)质量指标有:;(4)数量指标有:;(5)离散型变量有:;(6)连续型变量有:。
7.现有某地区50户居民的月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资料如下(单位:元):886 928 999 946 950 864 1050 927 949 8521027 928 978 816 1000 918 1040 854 1100 900866 905 954 890 1006 926 900 999 886 1120893 900 800 938 864 919 863 981 916 818946 926 895 967 921 978 821 924 651 850 要求:(1)试根据上述资料作等距式分组,编制次(频)数分布和频率分布数列;(2)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频数、频率数列;(3)用频率分布列绘制直方图、折线图和向上、向下累计图;(4)根据图形说明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布的特征。
8.某商贸公司从产地收购一批水果,分等级的收购价格和收购金额如下表,试求这批9.某厂长想研究星期一的产量是否低于其他几天,连续观察六个星期,所得星期一日产量为100、150、170、210、150、120,单位:吨。
同期非星期一的产量整理后的资料为:要求:(1)计算星期一的平均日产量、中位数、众数;(2)计算非星期一的平均日产量、中位数、众数;(3)比较星期一和非星期一产量的相对离散程度哪一个大一些。
10要求:(1)比较两个单位工资水平高低;(2)说明哪一个单位的从业人员工资的变异程度较高。
11.根据下表绘制某地区劳动者年龄分布折线图(年龄以岁为单位,小数部分按舍尾法处理)。
某地区劳动者年龄构成12.向三个相邻的军火库掷一个炸弹。
三个军火库之间有明显界限,一个炸弹不会同时炸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军火库,但一个军火库爆炸必然连锁引起另外两个军火库爆炸。
若投中第一军火库的概率是0.025,投中第二军火库以及投中第三军火库的概率都是0.1。
求军火库发生爆炸的概率。
13.某厂产品中有4%的废品,100件合格品中有75件一等品。
求任取一件产品是一等品的概率。
14.某种动物由出生能活到20岁的概率是0.8,由出生能活到25岁的概率是0.4。
问现龄20岁的这种动物活到25岁的概率为何?15.在记有1,2,3,4,5五个数字的卡片上,第一次任取一个且不放回,第二次再在余下的四个数字中任取一个。
求:(1)第一次取到奇数卡片的概率;(2)第二次取到奇数卡片的概率;(3)两次都取到奇数卡片的概率。
16.两台车床加工同样的零件。
第一台出现废品的概率是0.03,第二台出现废品的概率是0.02。
加工出来的零件放在一起,并且已知第一台加工的零件比第二台加工的零件多一倍。
求任意取出的零件是合格品的概率。
如果任意取出的零件是废品,求它属于第二台车床所加工零件的概率。
17.设某运动员投篮投中概率为0.3,试写出一次投篮投中次数的概率分布表。
若该运动员在不变的条件下重复投篮5次,试写出投中次数的概率分布表。
18.随机变量X服从标准正态分布N(0,1)。
查表计算:P(0.3<X<1.8);P(–2<X<2);P(–3<X<3);P(–3<X<1.2) 。
19.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1720,2822)。
试计算:P(1400<X<1600);P(1600<X<1800);P(2000<X)。
χ分布,求P(3<X<11)的近似数值;若X服从20.若随机变量X服从自由度等于5的2-χ分布,求P(3<X<11)的近似数值。
自由度等于10的2-21.若随机变量X服从自由度为f1=4,f2=5的F-分布,求P(X >11)的近似数值;若X 服从自由度为f1=5,f2=6的F-分布,求P(X<5)的近似值。
22.若随机变量X服从自由度为10的t–分布,求P(X>3.169);若X服从自由度为5的t–分布,求P(X<–2.571)。
23.同时掷两颗骰子一次,求出现点数和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24.已知100个产品中有10个次品。
现从中不放回简单随机抽取5次。
求抽到次品数目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25.假设接受一批产品时,用放回方式进行随机抽检,每次抽取1件,抽取次数是产品总数的一半。
若不合格产品不超过2%,则接收。
假设该批产品共100件,其中有5件不合格品,试计算该批产品经检验被接受的概率。
26.自动车床加工某种零件,零件的长度服从正态分布。
现在加工过程中抽取16件,测得长度值(单位:毫米)为:12.14 12.12 12.01 12.28 12.09 12.16 12.03 12.0112.06 12.13 12.07 12.11 12.08 12.01 12.03 12.06试对该车床加工该种零件长度值的数学期望进行区间估计(置信概率0.95)。
27试对一次投掷中出现1点的概率进行区间估计(置信概率0.95)。
28.某微波炉生产厂家想要了解微波炉进入居民家庭生活的深度。
他们从某地区已购买微波炉的2200个居民户中用简单随机不还原抽样方法以户为单位抽取了30户,询问每户一个月中使用微波炉的时间。
调查结果为(单位:分钟):300 450 900 50 700 400520 600 340 280 380 800750 550 20 1100 440 460580 650 430 460 450 400360 370 560 610 710 200 试估计该地区已购买微波炉的居民户平均一户一个月使用微波炉的时间。
并计算估计量的估计方差。
29.某地区有8000户居民,从中简单随机抽取30户,调查各户5月份用水量(单位:吨),数据如下:5 10 20 15 8 7 4 3 9 112 3 4 6 7 9 18 17 21 3028 27 17 19 16 4 5 6 24 22试估计该地区全体居民5月份用水总量(计算估计量以及估计量的估计方差)。
30.某大学有本科学生4000名,从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出80人,询问各人是否有上因特网经历。
调查结果为,其中有8人无此经历。
试估计全校本科学生中无上网经历的学生所占比率。
并计算估计量的估计方差。
31.某城市有非农业居民210万户,从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出623户调查他们进行住宅装修的意向。
调查结果表明,其中有350户已经装修完毕,近期不再有新的装修意向;有78户未装修也不打算装修;其余的有近期装修的意向。
试估计该城市非农业居民中打算在近期进行住宅装修的居民户数。
并计算估计量的估计方差。
32.一台自动机床加工零件的直径X服从正态分布,加工要求为E(X)=5cm。
现从一天的产品中抽取50个,分别测量直径后算得cm=,标准差0.6cm。
试在显著性水平0.05x8.4的要求下,检验这天的产品直径平均值是否处在控制状态?33.已知某厂生产的砖的抗拉强度服从正态分布,加工的技术要求是:方差为1.21,数学期望为32.5公斤/厘米2。
从某天的产品中随机抽取6块,测得抗拉强度分别为32.56、29.66、31.64、30.00、31.87、31.03(公斤/厘米2)。
试以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该厂这天所生产砖的抗拉强度的平均值是否处在控制水平?34.已知初婚年龄服从正态分布。
根据9个人的调查结果,样本均值x=23.5岁,样本α)?标准差s=3岁。
问是否可以认为该地区初婚年龄数学期望值已经超过20岁(05=.0 35.从某县小学六年级男学生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抽取400名,测量他们的体重,算得平均值为61.6公斤,标准差是14.4公斤。
如果不知六年级男生体重随机变量服从何种分布,可否用上述样本均值猜测该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值为60公斤?按显著性水平0.05和0.01分别进行检验。
36.某公司负责人发现开出去的发票有大量笔误,而且断定这些发票中,有笔误的发票占20%以上。
随机抽取400张发票,检查后发现其中有笔误的占18%,这是否可以证明负α)责人的判断正确?(05=.037.从某地区劳动者有限总体中用简单随机放回的方式抽取一个4900人的样本,其中具有大学毕业文化程度的为600人。
我们猜测,在该地区劳动者随机试验中任意一人具有大学毕业文化程度的概率是11%。
要求检验上述猜测(α=0.05)。
38.用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分别从甲、乙二地各抽取200名六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测试,平均成绩分别为62分、67分,标准差分别为25分、20分,试以0.05显著性水平检验两地六年级数学教学水平是否显著有差异。
39.从甲、乙两地区居民中用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以户为单位从甲地抽取400户,从乙地抽取600户居民,询问对某电视节目的态度。
询问结果,表示喜欢的分别为40户、30户。
试以单侧0.05(双侧0.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甲、乙两地区居民对该电视节目的偏好是否显著有差异。
40.从本市高考考生中简单随机抽取50人,登记个人的考试成绩、性别、父母文化程度(按父母中较高者,文化程度记作:A-大专以上,B-高中,C-初中,D-小学以下)。
数据如下:(500,女,A)(498,男,A)(540,男,A)(530,女,A)(450,女,A)(400,女,A)(560,男,A)(460,男,A)(510,男,A)(520,女,A)(524,男,A)(450,男,B)(490,女,B)(430,男,B)(520,男,B)(540,女,B)(410,男,B)(390,男,B)(580,女,B)(320,男,B)(430,男,B)(400,女,B)(550,女,B)(370,女,B)(380,男,B)(470,男,B)(570,女,C)(320,女,C)(350,女,C)(420,男,C)(450,男,C)(480,女,C)(530,女,C)(540,男,C)(390,男,C)(410,女,C)(310,女,C)(300,男,C)(540,女,D)(560,女,D)(290,女,D)(310,男,D)(300,男,D)(340,男,D)(490,男,D)(280,男,D)(310,女,D)(320,女,D)(405,女,D)(410,男,D)要求:(1)试检验学生的性别与考试成绩是否有关系(显著性水平0.05);(2)试检验家长的文化程度与学生的考试成绩是否有关系(显著性水平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