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汤反思(共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头汤反思(共5篇)
第一篇:石头汤反思
《石头汤》反思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选择的大班绘本故事——《石头汤》,它节选自美国作家琼。

穆特的绘本作品《石头汤》。

作者运用清透的水彩画,优美恬静的画风,给大家展现了一种悠远的禅意和古老东方文化的神韵。

《石头汤》讲述的是三个和尚来到一个饱经苦难的村庄,村民们长年在艰难岁月中煎熬,心肠变得坚硬,不愿接纳任何人。

可是,和尚们用煮石头汤的方法,让村民们不知不觉地付出了很多,更明白了分享和付出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道理。

这本绘本非常优美,画面美,文字美,深藏的寓意更美。

它在一幅幅美丽的水彩画中,慢慢让你懂得:付出越多,回报越多。

打开心扉,你会变得快乐。

分享会让人富足等等哲理。

这本绘本容量很大,不管是文字还是图画,里面深藏的哲理,就是我们大人也需要静下心来好好去思考,去参透,去领略。

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课堂的有限时间,所以,这次我主要选取绘本中的一部分,通过故事教学活动,让孩子明白分享和付出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同时也激发孩子们阅读的欲望,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根据《指南》中提到的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目标要求,我为这节活动设定了以下目标:
1、阅读绘本,理解绘本故事内容,懂得分享和付出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2、能仔细观察绘本图文,学会大胆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围绕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活动的:首先,我运用送三份礼物,导入新课。

送礼物的环节设计,能一下子抓住孩子们的兴趣,而变出一个可爱的娃娃更是抓住孩子们的好奇心注意力。

在孩子们把自己收到的第一份礼物慷慨地送给我,帮助我一起变出可爱的娃娃的过程中,孩子们已经第一次体验到,付出和分享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为后
面突破重难点做了第一次铺垫。

接着我很自然过渡到石头汤的故事,在观看绘本故事的时候,我重点选取了三张图片让孩子去观察讲述:这就是三幅村民们的神情变化。

第一幅,是初步认识村民,观察村民的神情,感受村民们的冷漠和不幸福。

在这里,我也注意一些词语的学习,如:冷漠、傲慢、恐惧等。

第二幅是村民们好奇的走出家门,请孩子们猜测此刻村民们内心的想法。

而和尚们也正是抓住村民们们这点仅存得好奇心才可以一步步让村民们开始学会付出,学会分享。

第三幅是观察村民们变化后的快乐和幸福。

让孩子们去讨论,为什么村民们会变得幸福和快乐?让幼儿更进一步理解分享和付出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在这里,我注意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在注意倾听的同时,学会去思考,并大胆用语言去表述自己的想法。

为了让孩子更切身体会绘本的精神。

我设计了“大家一起来煮汤”的游戏。

让孩子们以村民的角色身份进入游戏,并特别引导他们用绘本中对话语言来体验角色心情,感受到帮助别人,和大家一起分享,会让人体验到幸福和快乐。

最后,我引出这个好听的故事,它来源于哪本书,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和欲望,符合《指南》中的阅读兴趣习惯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并点出这个故事和故事里的寓意,也就是周老师送给他们的第三份礼物,首尾呼应,结束新课。

石头汤喝的是汤,品的却是人间的关爱.只要我们心中有爱,只要我们愿意去付出,愿意去分享。

那么无论他是谁,他都是幸福的.最后,愿石头汤的香味飘向世间的每一个角落,让幸福洒满人间!
第二篇:石头汤
《石头汤》绘本阅读课例
绘本内容分析:
故事由三个和尚开始,他们来到一个缺失快乐的村子。

这是一个经历了很多苦难的村子,所以村民们对生活失去了热情,对陌生人更是不理不睬,邻里之间也互不信任。

三个和尚走进村里时,没有人理睬他们,家家户户窗户都紧闭。

他们敲谁家的门,那么谁家干脆就关了灯,假装家里没人。

而和尚们想出了一个让人们懂得“什么是快乐”
的方法,他们要煮一锅石头汤。

因为好奇心的驱使,不知不觉的自动拿出家中的物品,最后大家合力完成了石头汤,大家一起吃喝玩乐、唱歌、跳舞。

村民们也懂得了分享快乐!
简短的故事,寓意却颇深,小小的石头汤,却使得整个村子的村民们一下子懂得了快乐的真正涵义。

助人为快乐之本,当我们有能力的时候,应该对他人伸出援手,因为施比受更加有福。

做一件事情,或许你需要很大的力气,但是很多人一起帮忙,就省了很多的力。

团结力量大,当大家都能出一份小力量,就能成就一件事。

教学年级:四年级
教学目标:
1、学习阅读绘本,通过续编故事,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丰富的想象力。

2、读故事,交流“幸福就像煮石头汤那样简单。


3、理解作者寄托在故事里的深意,学会分享和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读一本图画书,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这本书讲了一个关于“汤”的故事。

(板书:汤)你喝过哪些汤?是用什么做的?
生:介绍自己喝过的汤。

师:但这种汤你们一定没喝过。

(补充板书:石头)
师:啊,老师看到有的同学睁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你有什么问题吗?生:(质疑)石头怎么能做汤呢?石头汤什么味道?
师:好,那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读这本书吧!(课件:石头汤)
二、讲授绘本
1、出示封面
师:这就是这本书的封面,观察封面画面,看到了什么?
生:汇报自己观察的内容。

师:这么有趣的书谁写的?
作者、绘者、译者
(美国)琼•穆特文/图。

译者:阿甲。

琼•穆特是美国著名的图画书作者。

这一本书是公认的世界经典图画书。

美国纽约图书馆”推荐的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本图画书“之一。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经典吧。

2、故事背景
师:高高的大山,巍峨、古老的长城。

在长城脚下有一个小村庄,村民们长时间过着艰苦的生活,所以他们的心肠变得很坚硬,不相信任何人,不接纳任何朋友。

一天,村子里来了几位外乡人,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3、课件出示相关生字,指名读内容。

出示第一页
师:指一指谁是阿福?你怎么知道的?他们要去找什么?
生:找幸福。

(板书:幸福)
师:除了寻找幸福,他们还下山做什么?(提示:化斋)就当他们走在上路上时——
出示第二页,指名读。

4、认识村庄里的一些人(课件出示第3页)
A、了解村民的职业:你知道他们都是干什么的吗?农夫——种庄稼的茶商——卖茶叶的秀才——古代的读书人女裁缝——做衣服的郎中——医生,大夫木匠——做木工活的还有其他很多人……
B、观察他们的表情与眼神,他们是一群什么样子的人?
生:他们看起来十分冷酷、悲伤、自私、冷漠、冷淡等。

(茶商总害怕上好的茶叶被偷了,于是用厚厚的布盖着;木匠做了很多木箱藏粮食,深怕被人看见;女裁缝老歪着眼睛看人,一副瞧不起人的样子;秀才自以为了不起。


师:那他们看起来幸福吗?
生:一点儿也不幸福。

引导学生挖掘人物内心,找同他们各自的特点:自私、傲慢、冷漠。

师:正是因为他们这样的思想,村里的人很少来往。

5、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讲述和尚进村(出示第五、六页)
师:请提出你的问题。

生:村民们为什么要关上门和窗户?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1:他们不相信陌生人。

生2:他们不想招待他们。

师:村民知道和尚是来化斋的……
生3:他们不想给和尚们食物。

师:如果你们是三个和尚之一,这个时候,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生:我可能会立刻离开这个地方,他们一点都没有礼貌;我会转身就走,怎么也想不明白;我会充满疑问,他们为什么都这样呢?
师:是啊,我们来看看阿福他们到底有没有离开呢?
继续讲述故事。

6、续编故事
师:石头已经下锅了。

怎样才能使这普普通通的石头熬出美味的汤呢?请你猜一猜,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7、展示故事。

这个故事和我们编的故事有什么不一样?
(3)他们煮的真的是石头汤吗?还加入了什么?
(盐、胡椒粉、胡萝卜、洋葱、饺子、豆腐、芋头、冬瓜、玉米尖、大蒜……)这些各种各样的材料都是哪里来的?如果你是村民,你还会拿来什么让汤更好喝?
村民们变得快乐了,大方了,学会了付出。

(板书:付出)
8、欢宴、欢庆环节
师:汤终于熬好了,你认为村民们会怎么喝?
生:自由发言。

出示课件展示欢宴的场面。

师:桌子上只有汤吗?(出示文字)
师:大家把东西都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他们成了好邻居。

课件展示欢庆的场面。

9、送别环节
师: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天亮了,和尚要回去了。

观察画面风景,四人交流一下这时的村民与和尚们会说些什么?
课件展示: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和风送暖,杨柳依依,村民们聚到河边给和尚们送行。

师:和尚会说些什么?
生交流
师:村民会说什么?
生交流
三、交流“幸福就像煮石头汤那样简单”
师:分享使人更富足,幸福就像煮石头汤那样简单,说得多好啊!同学们还记得他们以前的生活吗?看看他们,当时是多么地冷漠,而现在是多么地热情;当时是多么地寂寞,而现在是多么地幸福!石头汤和家里煮的汤有什么不一样?生:石头汤更香,因为这里有很多人家的东西,味道不一样等。

师:村民们品尝的仅仅是汤里的食物吗?还品出了什么?
生:品出了团结,品出了友情,品出了幸福,评出了遗失的美好等。

四、续编故事
1、小村庄的村民们都幸福了,如果再有人来到小村庄,他们会怎样对待这些外乡人呢?
课件出示创设情景:
(1)在一个下着雨的日子,一位商人赶着他的马车经过这里,由于雨天路滑他的车轮深深地陷进了坑里,无论他怎样抽打马背,马都没有办法把车轮拉出了。

这时,几位村民从这里经过,都开始帮他想办法,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

(2)一天,一群穿得破破烂烂的逃荒人来到了小村庄,他们已经
很多天没有吃
过饭了,几位村民看见了,他们有的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自己思考,在横线上补充句子。

3、和同桌说一说。

五、结尾部分
1、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读的就是这本书——《石头汤》,(出示图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书店仔细读一读。

2、读书不仅让我们学会知识,更多的是给我带来快乐。

好的图画书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课件推荐图书)
同学们,读书吧!你一定会更加快乐!
第三篇:石头汤
石头汤石头汤
(美)马西娅.布朗著/绘
丁浣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三个士兵疲惫地走在一条陌生的乡村道路上。

他们是在打完仗返家的途中。

他们又累又饿,事实上,他们已经两天什么东西也没吃了。

“我多想今晚能吃上一顿好饭啊!”第一个士兵说。

“还有一张能睡觉的床!”第二个士兵说。

“但是这些都是不可能的,”第三个士兵说,“我们得赶路。

” 他们继续走着。

突然,他们看到前方一个村子的灯光。

“说不定我们能在那儿找到吃的呢。

”第一个士兵说。

“还有一个阁楼能睡觉。

”第二个士兵说。

“打听一下总没坏处。

”第三个士兵说。

那个地方的农民很不喜欢陌生人,一听说有三个士兵正走在前往村里的路上,便商量开了:“来了三个士兵,当兵的总是很饿的,可是我们自己吃还嫌不够呢。

”于是他们赶忙把食物藏起来。

他们把一袋袋的大麦搬上阁楼,藏在干草堆下面;把一桶桶的牛奶沉到井里。

他们把旧被褥铺开盖在胡萝卜储存箱上,把卷心菜和土豆藏在床
底下,把肉挂在地窖里。

他们把所有能吃的东西都藏了起来。

然后——他们就等着。

士兵们先在保罗和弗朗索瓦丝这对夫妻的房子跟前停了下来。

“晚上好啊,”他们说,“你们能分点吃的给三个饥饿的士兵吗?”
“我们自己也已经三天没吃的了,”保罗说。

弗朗索瓦丝做出一副悲哀的表情,“收成不好啊。

” 三个士兵又来到阿尔波特和路易斯这对夫妻的房前。

“你们能拿出一点多余的吃的吗?有没有个旮旯能让我们过夜啊?”
“哦,没有,”阿尔波特说,“我们把所有能省下的东西都给了在你们之前的士兵了。

” “我们的床也住不下了。

”路易斯说。

士兵们在文森特和玛丽那儿也得到了同样的回答:收成不好并且所有的谷物都得留作种子。

整个村子的情况都如此,没有一个农民肯拿出一点食物。

他们都有很好的理由:有一家已经把谷物用作种子了;另一家有位年老生病的父亲要照顾。

家家都有很多张嘴要填饱。

村民们站在街道上叹着气。

他们尽可能地做出饥饿的样子。

三个士兵聚在一起商量起来。

然后一个士兵高声喊道:“好心的同胞们呀!”村民们听了便走过来。

“我们三个饥饿的士兵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

我们向你们讨吃的,可是你们没有吃的。

那么我们只得做石头汤了。


村民们瞪大了眼睛。

石头汤?这倒要瞧瞧看。

“首先我们需要一口特大的铁锅。

”士兵们说。

村民们弄来了他们所能找到的一口最大的锅,不然怎么能做足够多的汤呢?
“多大都不嫌大,”士兵们说,“不过这个也能行了。

现在,把它盛满水,点火加热。

” 装满那口锅用了很多桶水。

村里的广场上生起了一堆火,锅就放在上面开始煮。

“那么,劳驾大家,找三块又圆又光滑的石头。

”三块石头很容易就找到了。

村民们看着士兵们把石头扔进锅里,眼睛都睁圆了。

“无论什么汤都需要盐和胡椒。

”士兵
们边说边开始搅拌。

孩子们跑去取来盐和胡椒。

“像这样的石头总能做出好汤来。

不过,哦,如果能有胡萝卜就会好得多。

” “哦,我想我有一两根胡萝卜。

”弗朗索瓦丝说着跑走了。

她兜着满满一围裙胡萝卜回来了,那是从红被子盖着的箱子里取出来的。

“好喝的石头汤还应该有卷心菜,”士兵们边说边把胡萝卜薄薄地切成片放进锅里,“可是跟你们要你们没有的东西也没用呀。


“我想我能从哪儿找出一棵卷心菜。

”玛丽说,然后匆匆忙忙赶回家去,从床底下的橱柜里取出三棵卷心菜,拿着回来了。

“要是再有一点牛肉和几个土豆,这道汤就好得足以上富人的餐桌了。

” 农民仔细想了想。

他们想起了那些土豆和挂在地窖里的牛肉,于是跑回去取来了。

一道富人喝的汤——却全出自几块石头。

看上去像是变魔法!
“唉,”士兵们一边把牛肉和土豆放进去搅拌一边叹息道,“要是能有一点大麦和一杯牛奶该有多好啊!这道汤给国王大人喝都够格了。

确实,上次他和我们一起用餐的时候就要了这样一份汤。


农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这些士兵款待过国王!不得了!
“可是——跟你们要你们没有的东西也没有用呀。

”士兵们叹了口气。

后来农民们从阁楼里拿来大麦,又从井里弄上来牛奶。

他们瞪大眼睛看着士兵们把大麦和牛奶倒进热气腾腾的肉汤里搅拌。

汤终于做好了。

“大家都可以品尝,”士兵们说,“但是必须先摆上一张餐桌。

” 广场上摆了几张大桌子,四周全点了火把。

好一道汤啊!闻起来真棒!确实能给国王喝了。

到了这个时候,农民们倒问自己了:“这样的汤怎么能不要面包——还有烤肉——还有苹果酒呢?”很快地一桌宴席摆上了。

每个人都坐下吃起来。

村里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宴席。

那些农民从来没有尝过这样的汤—
—而且竟然是石头做的!大家吃啊,喝啊,然后跳起舞来。

他们唱歌、跳舞,一直到深夜。

最后大家都累了。

这时三个士兵问道:“就没有一个阁楼能给我们睡觉吗?” “怎么能让三位这样聪明的堂堂绅士睡阁楼?他们必须睡村里最好的床。

太应该了!”
于是,第一个士兵睡在了牧师家里。

第二个士兵睡在了面包师的家里。

第三个士兵睡在了镇长家里。

一清早,全村的人都聚在广场上为士兵们送行。

“非常感谢你们教我们的办法,”农民们对三个士兵说,“既然我们知道怎样用石头做汤,以后的日子就好过了。


“哦,这道汤谁愿意随时都可以做。

”士兵们说。

然后三个人就上路了。

马玲:绘本课的文本细读
干国祥的课堂总是令你意想不到。

比如绘本课的主体就是故事,可就在故事如何开始讲述的细节上,他也总有自己的妙招。

《爷爷一定有办法》是从蝴蝶页中的那块蓝色带星星的布料开始的,《我的名字克里桑丝美美菊花》是从写写画画自己的名字开始的,《我爸爸》则是从“吹吹我爸爸,画画我爸爸”为讲2 述的起点,《你很特别》又是从“你会为谁贴星星和灰点点”开始,这次《石头汤》,他又会如何把第一块石头扔进锅里呢?
金茵双语小学401班的教室里,孩子和老师们满满地坐着。

看着黑色背景中一朵鲜红欲滴的玫瑰花和一块粗糙朴素的石头,干国祥的问题来了:一个石头的故事和一个玫瑰的故事,你想听哪一个?
很有意思的话题,同学们纷纷发表意见,大部分想听石头的,但是干老师直截了当指出,因为同学们已经从班主任老师那里知道了要讲《石头汤》的故事,所以不能迎合干老师的,要看自己心里到底怎么想。

他接着又说,不过要把石头的故事讲好听,那是需要智慧的。

接着,他又打出故事的第一页插图,问学生,你们看过这个画面吗?孩子们纷纷表示没有看过,老师的讲述也就正式开始。

讲述故事时保持故事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原则,在这个故
事的讲述中,干国祥只在这几个地方停顿,让学生思考:
当三个又累又饿的士兵要到一个村子去,希望能得到食物和睡觉的床时,猜一猜,他们会遇到什么?当三个士兵遭遇到村民的冷漠时,猜一猜,他们接下来的命运如何?
当三个士兵说能用石头熬出美味的汤时,你相信吗?相信的人说说理由。

此后一直没有问题,一直到整个故事讲完。

在三个问题的回答中,四年级孩子的思维特征比较清晰地显现出来,活跃、发散性思维强,干老师通过追问让孩子更加深入思考的教学技巧也令人称道,比如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老师发现有两个同学听过这个故事而且发言很积极,就讲述了小时候看侦破影片却被人直接告诉结果后的兴味索然的故事,并鼓励那个孩子真正的精彩在于发言时体现的思考的水平,这和简单的记忆是不一样的。

这个孩子真的就静下心来认真听故事了。

又比如在回答第二个问题的时候,一个女孩子说“终于有一个人给士兵们食物了,故事应该有个转机”,干老师马上追问,你认为这个转机来自于什么,女孩子回答来自于“人们内心中的善良”,干老师又幽默地回答:“真遗憾啊,当时你要在现场就好了,可惜不在。

当时村民们没有这么想的。

”笑声中,故事的情节更加吸引学生注意了。

故事讲完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思维挑战”真正开始了。

干老师先请同学们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孩子们起的名字有:《石头做的汤》《石头汤》《三个聪明的士兵》《一道特殊的汤》《石头的特殊用途》《随机应变的士兵》《小气的村民》《不好客的村民》《讨厌陌生人的村民》《晚宴》《足智多谋》等。

从这些名字来看,孩子们在情感上都是趋向于三个士兵一方的,这怎么办?干国祥设计的思路就是在一个“骗”字上,三个士兵的行为是不是“骗”?在厘清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文本细读和讨论对话让孩子的思维得到发展。

如何让学生的内心出现认知冲突,而不是简单地从故事的结果做简单的类推,干国祥总是有办法的,他首先说了几个故事的名字,问
孩子们可不可以。

《一个愚蠢的村庄》《三个狡猾的士兵》一锅神奇的汤》,“愚蠢”“狡猾”“神奇”这三个词本身的丰富意蕴让孩子开始静心思考,好像是这样啊,三个士兵煮石头汤的办法是有些“狡猾”呢,而狡猾却是个不太好的形容词啊,在学生开始思维的时刻,干老师又引入另一个著名的讲述骗子的故事――《皇弟的新装》,这个故事在课前已经让孩子们又一次读过,如果把这个故事重新命名的话,能不能叫《一个愚蠢的国王》《两个狡猾的骗子》,由此,将学生引入“三个士兵是不是骗子?”的讨论。

此时的课堂,就像广袤的原野,每一个学生,则竖起耳朵谛听,并全力以赴,准备捕捉智慧带来的奖赏。

给听课老师启示最大的是绘本课也能上得如此细腻深入,针对“三个士兵是不是骗子”的讨论,老师一方面让学生在“三个士兵”和《皇弟的新装》里“两个骗子”之间以一一对应的方式进行比较:三个士兵和两个骗子有差别吗?“石头汤“是真的还是假的?“皇弟的新装”里“新装”是真的还是假的?一方面发下《石头汤》故事的文本资料,让学生细读文本,在文本中找出证据:三个士兵说的哪一句话是骗人的?在故事里,所有人都喝到了石头汤,村民们得到了什么?
这样,在“是骗子”的起诉和“不是骗子”的辩护中,孩子们明白了这样的几个事实:
1 最后,事实上烧出了一锅鲜美的“石头汤”。

2 不只是士兵,是所有的人都喝到了汤。

3 所有的人都获得了比他付出的更多的东西。

4 一个冷漠的村庄变得热情,成为一场盛宴。

……
这真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干国祥用他的智慧,再次擦亮了这个故事,也擦亮了所有的孩子和老师:《石头汤》的故事带给所有人的启示更应该是一个伟大的点子,这个伟大的点子将带来一场盛宴,一场聚会,一个故事;这个伟大的点子也意味着一个美好的愿望,及一个能激发创造的智慧。

今天的课堂,就飘荡着《石头汤》智慧的芳香,它启示我们,即使是绘本课,只要发现了伟大事物本身的魅力,所激发学生进行的思
考,就能使孩子和老师一起向更高的地方走一走。

作业(A或B依据你内心的愿望选择一种):
A.代村民拟一份起诉书,起诉三个士兵对他们的欺骗行为;
B.
以三个士兵的名义起草一份辩护书,申明自己行为是正当的,而不是欺骗。

(作业要求:无论哪一方,都要讲得合情合理,经得起质问。


第四篇:《石头汤》读后感
《石头汤》读后感
一年级10班刘紫铭
绘本《石头汤》讲的是和尚阿福、阿禄和阿寿,他们来到一个小村庄。

这个村庄饱受饥荒、洪水和战争的伤害,村里的人都不相信陌生人,甚至还会怀疑自己的邻居。

当他们看到和尚们走进村庄,于是躲进家中,紧紧地关上了窗。

和尚们为了使村民快乐起来,就拿了三块石头放在锅里熬石头汤,这个举动吸引了村民的好奇心。

左邻右舍们都纷纷地探出头,想看看石头汤到底是怎么煮的。

村民们围到了锅旁边,和尚们告诉他们,要加一些调料才能让汤变得更美味,村民们纷纷拿出自家的东西,能拿什么就拿什么,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奇迹发生了,当每一个人去付出的时候,下一个人就会付出更多。

就这样,汤里的料越来越丰富,闻着越来越香。

村民们经历了煮石头汤这件事,一个个都变得慷慨好施,快乐幸福。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以前的自己就像故事中的村民一样,小气、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更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生活变得无趣乏味。

读了《石头汤》后,我懂得了好的东西要和大家分享,我以后会把自己喜欢的图书拿到班级和同学分享,做一个乐于分享的人。

点评:亲爱的豆豆同学,你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认识很多字,词汇很丰富;你是一个积极发言的孩子,课堂上总能听见你清脆的声音、精彩的回答……希望你继续努力,尽情遨游在书的海洋,在阅读中逐渐丰盈,快乐成长!
故事简介:故事讲述了三个和尚在化缘途中,来到了一个曾经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